4.2 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 (共4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 (共4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需要我们厉行法治,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导入新知
1.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如何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2.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法治政府
在生活中,你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找哪个部门?
◎发现自己买的食品过了保质期
◎目睹肇事车辆逃逸
◎王奶奶发现自己的医保卡不能用
◎商贩乱摆地摊影响交通
◎发现某商场起火
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一)我国政府的作用、宗旨、法治政府的含义
有车坐、走得了
走得好,方便快捷、安全舒适
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一日千里成为现实。
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
创新服务
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宗旨)
打破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
(一)我国政府的作用、宗旨、法治政府的含义
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我国政府的作用、宗旨、法治政府的含义
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法治政府的含义: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依法行政
地位: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二)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制度。
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的目的是什么?
(三)如何实现依法行政
(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说了算,定了干,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十二五期间安康市政府向人民的承诺。
通过徙木立信的故事和安康市政的承诺说明了什么?
(四)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四)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厉行法治
1.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一)厉行法治的要求
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一)厉行法治的要求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全利,履行义务。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从道德和法治的角度,图片说明了什么?
(二)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常回家看看立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二)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说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对道德的促进作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体会到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若生活中遇到下列问题,需要找政府解决的是(
)
①市郊出行,发现部分路段塌陷 ②企业因转型升级需招聘新员工 ③单位不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
④自己所买股票价格不断下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A
2.某学校门口因停车不便,接送孩子的家长连续被电子警察抓拍到违法停车。家长在接受处罚的同时给交警部门提出了建议。经实地考察,交警部门及时对该路段停车难问题进行了解决。这体现了(
)
①家长胡闹,没有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 ②交警部门正视群众需求、依法行政 ③交警部门尊重公民的监督权和表达权 ④交警部门缺乏公信力,不应处罚家长的违法停车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A
解析:题干中交警部门根据家长的建议,解决路段停车难问题,这是尊重公民的监督权和表达权的表现,说明了交警部门正视群众需求、依法行政。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家长的做法正确,是具有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表现;④说法错误,交警部门对违法停车进行处罚是依法行政的表现。故选A。
3.下图中的做法(
)
A.是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B.说明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引导和教育
C.反映政府部门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体现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
A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午在‘威尼斯水城’漫步,中午到‘维也纳花园’小憩,下午就可以赶往‘罗马假日’度假,堪称‘一个城走遍世界’……”这是人们对当下很多小区名字的一种调侃。2018年12月,民政部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要求对“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整治。通知下达后,各地积极执行,落实整治。
材料二:有网友对一些地方发布的“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提出质疑,认为当地政府乱作为、“矫枉过正”、“乱扣帽子”。比如,有的酒店已经存在很多年,而且名字是注册的商标,突然被要求更名,给企业带来极大不便。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整治工作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标准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扩大清理整治范围;同时,地方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当中,还要尽量不要给群众添麻烦,尽量不要给企业增加负担。
(1)请你谈谈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必要性。
不规范地名影响了文化传承,不利于地方文脉的维持,给人民生活带来影响,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等。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①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防范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②政府必须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执法。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政府的宗旨和作用
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的运作原则和目标
依法行政对政府和公民的要求
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的要求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厉行法治,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厉行法治,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归纳新知
1.据报道,某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有违规行为,路过群众用手机录下了整个过程,然而执行公务的人员却要求群众将录制的内容删除,并恐吓群众说“这是在妨碍执法”。群众据理力争。群众据理力争的“理”应该包括(
)
①行政机关有行政权,不受任何人的干涉 ②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③公民有监督权,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④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2.2019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点,细化了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程序。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务院依法行使了国家立法权 ②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 ③有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④我国的国家机构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原则 ⑤有利于政府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时更科学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C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材料可知,①错误,我国的国家立法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②正确,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作出科学决策;③正确,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④正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⑤错误,重大事项决定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选C。
3.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应认真对待法治、权利、权力和监督,不突破法律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这一规定告诉我们(
)
A.科学立法,必须符合科学性、正义性、规律性和可行性
B.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C.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D.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B
解析:“行政机关应认真对待法治、权利、权力和监督,不突破法律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这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他们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科学立法,A排除;C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D“直接管理”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4.从2014年首次提出“权力清单”制度,到2016年的“互联网+政务”,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再到现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为群众提供监督的利器……政府的这些举措(
)
A.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B.是宁可不作为也不乱作为的表现
C.有利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重大事务
D.有利于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行政
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从“权力清单”制度,到2016年的“互联网+政务”,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再到深化“放管服”,表明了我国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D正确;A错误,我国依据宪法和法律来治国;B错误,这是积极作为的表现;C错误,人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重大事务,但可以行使监督权。故选D。
5.用医疗垃圾加工日用品和玩具、生产销售劣质产品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被曝光后,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对相关涉事企业进行查处……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打假”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让消费者有“可靠的品质”的选择,下列建议你认同的是(
)
①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消费者不予参与 ②厉行法治,加大“打假”力度 ③坚持以德治国,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④社会成员勇担自身责任,积极举报“涉假”行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
6.近几年,高铁乃至飞机上的霸座事件成为全社会关注热点。事件中,霸座者往往理直气壮,蛮横无理,拒不悔改,给社会风气和公共秩序造成非常坏的影响。防范此类行为的可行性建议是(
)
①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惩治侵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②尊重他人,讲究礼仪,独善其身,与世无争 ③加大对霸座者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限制其乘坐高铁、飞机等所有的席别 ④守规则讲文明,养护社会公德,人人有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治理国家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B.道德依靠教育和觉悟维护社会稳定
C.政府要依靠法律督促人们提高修养
D.道德礼节在严刑峻法面前作用不大
A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在马路上跌倒,路过的12岁小女孩主动过去扶起她。然而,老太太反过来诬陷小女孩,吓唬她不赔钱不能离开。最后,幸好有热心群众站出来作证,老太太才没有得逞。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将见义勇为免责纳入民法总则,乃是法律方面的一大进步,这也是中国版的“好人法”。
(1)针对材料一中跌倒老太太的行为,如果你是在场的热心群众,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①得到别人的帮助要知恩图报,而不是反咬一口;违背良心和道德讹诈他人钱财是可耻的行为。②诬陷女孩并吓唬她赔钱,是非法行为,属于敲诈,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2)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厉行法治有何重要启示?
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③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