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知识梳理-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知识梳理-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标要求】
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内容简介】
1.农业出现以后,人类逐渐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2.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
3.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知识清单】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一)原始农业产生前:
1.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
2.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工具。
3.从事采集和渔猎。
4.使用火。
5.女性发挥重要作用。
(二)原始农业产生后:
1.时间: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2.起源:
(1)农业:
①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小麦、大麦。
②东亚:黄河中上游——粟;长江中下游——水稻。
③中美洲:玉米、甘薯。
(2)畜牧业:在狩猎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产生。
①距今9000年前:西亚,饲养绵羊和山羊。
②距今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人,饲养猪和狗。
③距今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饲养骆马。
3.影响:
(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增加了粮食供应,改善了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
(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人类从迁徙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
②出现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的人。(制陶、采矿、冶炼)
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3)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天文历法发展。
②数学等学科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概况:
1.主要地区与文明:
(1)西亚的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2)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3)南亚的印度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4)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代中国文明)。
2.重点工作:减少旱涝影响,修建水利工程,开凿维护灌溉系统。
(二)代表:
1.两河流域:
(1)农作物:大麦、小麦。
(2)家畜:山羊、绵羊、牛。
(3)土地所有: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土地,官员、贵族和商人也拥有土地,合伙经营和出租给佃户。
2.尼罗河流域:
(1)土地所有:王室和神庙占有。
(2)尼罗河: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3.古代中国:
(1)农作物:北粟麦、南水稻。
(2)表现:
①商周:土地掌握在君主和贵族手中,农夫集体工作。
②战国后:
A.铁犁牛耕,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通过手工业补贴家用。
③秦后:
A.重农抑商。
B.重视水利工程(秦国都江堰、西汉龙首渠)。
④秦汉至隋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4.古希腊:
(1)农作物:西亚传来大麦和小麦。
(2)生产方式:
①土地肥沃: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
②土地贫瘠: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3)土地所有:
①只有公民才拥有土地。
②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③斯巴达将征服的希洛人变为奴隶,进行农业劳动。
5.古罗马:
(1)农作物:谷物、橄榄、葡萄。
(2)土地所有:
①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②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更多土地,小农逐渐破产。
6.美洲:
(1)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
(2)土地所有:
①阿兹特克人除了贵族私有土地,村社还有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份地终身使用。
②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种的土地被村社收回。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一)地位:
1.男子:占据主导地位。
2.妇女: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退居从属地位。
(二)产品:
1.剩余产品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出现。
2.私有财产出现:部落首领把集体财物变为私有,私有财产出现。
3.财富分化出现:氏族内部出现财富分化。
(三)奴隶:
1.为了生产更多剩余产品,人们不杀战俘,变成奴隶。
2.有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
(四)阶级: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
(五)国家:
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