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
1. 《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A.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B.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认识到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D.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选择学说
2. 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人工选择 B. 适者生存 C. 用进废退 D. 定向变异
3.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第F1代中基因型为V的频率约是
A. 48% B. 43% C. 52% D. 57%
4.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 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 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5. 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①冠心病 ②21-三体综合征 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④青少年型糖尿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人一生下来就患的病是遗传病,后来得的病不是遗传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7. 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为携带者。由此,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C. 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D. Ⅱ-4是携带者
8. 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枝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是因为芽和幼叶具有以下特点:
A. 能迅速生长 B.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能产生生长素 D. 储存着较多的有机物
9. 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 a不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
B. a向右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
C. a向右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
D. a向左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
10. 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A. 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
B. 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 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
D. 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11.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叙述错误的是
A. 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相比,生长素含量高会促进根的分化
B. 赤霉素与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为拮抗
C. 生长素与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有拮抗效应
D. 不同时期的植物,不只受一种植物激素的调节
12. 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脱落酸 D. 乙烯
13.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 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 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 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 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14.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 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15. 属于动物体内环境的是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体液 D. 消化液
16.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17.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A. 食物中有许多碱性物质
B. 新陈代谢可产生酸性物质
C.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D. 血液中有许多能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
18.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 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 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19. 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20. 关于神经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 所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C. 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D. 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细胞膜等
21. 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A. 大脑皮层运动区 B. 大脑皮层言语区
C. 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 间脑
22. 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A. 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 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 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 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23.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24. 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 传出神经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感受器
25.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 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 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26. 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 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细胞外液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27. 手术摘除小狗某个器官后,小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停止生长。此器官可能是
A. 甲状腺 B. 胰腺 C. 性腺 D. 肾上腺
28. 进入青春期后,男性声调低沉、喉结突出、长胡须。引起这些变化的激素是
A. 由甲状腺分泌的 B. 由胰岛分泌的 C. 由卵巢分泌的 D. 由睾丸分泌的
29.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骨骼肌战栗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30. 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的生理功能是
A.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
B.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重吸收和Na+的分泌
C.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和Na+的重吸收
D.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和Na+的分泌
31.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32.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 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33. 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A. 胰岛素 B. 肾上腺素 C. 性激素 D. 甲状腺素
34.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时间短⑤作用部位准确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③⑥
35. 下列诸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 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菌感受
C. 注射胎盘球蛋白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D. 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得此病
36. 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37. 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 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 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38.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造血干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
39. 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流感,那么对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C.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 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40. 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
B.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
C.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
D.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41.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 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 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 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42. 下图表示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图中X代表的细胞是
A. 效应细胞毒T细胞 B. 效应B细胞
C. 吞噬细胞 D. 癌细胞
43. 与被动免疫相比较,下列对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作用在被接种者体内维持时间较长
B. 被接种者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 可使被接种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 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44.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度超过b点
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45.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 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 一条河里的鱼 D. 一个蜂巢里的蜂
46. 下面哪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调节有影响
A. 捕食(外源性调节因素) B. 领域行为(内源性调节因素)
C. 气候(外源性调节因素) D. 以上都有影响
47.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48.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的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49. 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 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 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要原海拔处的数据
D. 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境的影响
50. 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耐受程度。这些种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北极海域 热带湖泊 全球分布
A. 1 2 3
B. 5 3 4
C. 3 4 2
D. 2 1 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50分。
1. (6分)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初步研究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
A琼脂块中确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 。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 (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 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 (多、少)。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根据其作用取名为生长素。
2. (6分)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 _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___分泌减少。
(3)血糖是细胞的能源物质,葡萄糖进入身体大部分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血糖浓度要比细胞内葡萄糖浓度_________(高、低),才能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入细胞。
3. (8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即乙酰胆碱);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产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针对Ach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从_______________信号向________信号的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熟,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4. (9分)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 和 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 、 和 。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 (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
5. (7分)某人被狗咬伤就医时,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与狂犬病毒抗毒血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的狂犬病毒抗毒血清中的免疫物质是 ,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
(2)狂犬病毒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通常不具有致病性,但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既有 免疫又有 免疫。狂犬病毒疫苗要分次打5针,主要是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体内的 和 的数量。
(3)同时注射狂犬病毒疫苗与狂犬病毒抗毒血清后,立即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是 。
6. (5分)科学工作者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约为( )头。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草原所捕获老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该草原的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年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理论上计算,第n代中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_______头。
A. a×8n-1 B. a×8n+1 C. a×8n D. 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鼠种群的增长呈_________增长
7. (6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高、低)。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
8. (3分)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 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 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D B D D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C B C D C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C D B A D D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B A A A A B B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 A A A D D C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50分。
1. (1)胚芽鞘尖端
(2)促进胚芽生长(细胞伸长)
(3)少;琼脂块
(4)多;吲哚乙酸
2. (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2)B 胰岛素
(3)协助扩散 高
3. (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动作电位)
(2)B细胞 化学信息 电
(3)T细胞 体液
4.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5. (1)抗体;蛋白质
(2)细胞;体液 抗体 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
(3)狂犬病毒抗毒血清
6. (1)D (2) B、C (3) 增长 (4)C (5)S型(逻辑斯谛)
7. (1) 基因突变 (2) 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
(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8. ACD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分数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 (共89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1. What did Lucy learn to play this summer
A. The guitar. B. The piano. C. The violin.
2.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Professor Black
A. Boring. B. Wonderful. C. Interesting.
3.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a shoe shop. B. At a clothing store. C. At a hairdresser’s.
4. How probably is the weather now
A. Fine. B. Rainy. C. Cloudy.
5. Who has found the change of prices
A. Morris and Jill. B. The woman. C. The man.
第二节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re was the man born
A. In the US. B. In Argentina. C. In Korea.
7.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man’s parents
A. They first met in Chili.
B. They like to live abroad.
C. They are working in Yal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How did the speaker contact the woman
A. B. C.
9. How will their relationship develop
A. They will be husband and wife.
B. They will have a fight and break up.
C. They will keep in touch by email.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merican Education. B. Travel plans. C. Graduation plans.
11.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private schools
A. They are expensive.
B. They are traditional.
C. The students there are serious.
12.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s got a scholarship.
B. He wants to be a teacher.
C. He likes partie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
13. How much does a man dressed in theme need to pay for the ticket
A. $10. B. $7. C. $5
14. What will be available for free?
A. Water. B. Soft drinks. C. Drink container.
1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alk
A. Parents are not allowed to attend.
B. The social event will begin at 7:30 p.m..
C. Students with good behavior are encouraged to attend.
第三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听下面一段独白,完成第16至20题,每小题仅填写一个词。听独白前,你将有20秒钟的时间阅读试题,听完后你将有60秒钟的作答时间。这段独白你将听两遍。注意:每空仅填一词。
Course information
Course name English
Length of course 6 or 9 ___16___
Next courses begin Next ___17___
Class size About 15 students
Cost of course ___18___ £12.99
School hours From 8:00 a.m. to 7:00 p.m. (Monday ~ Friday)
From 9:00 a.m. to ___19___ (Saturdays)
Nearest ___20___ station Greek Park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 (共两节,共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 While he was seeking for ways to improve the telescope, Newton made _____ discovery which completely changed _____ man’s understanding of colour.
A. a; the B. the; a C. a; / D. /; the
22. — I’d like to book a room for tonight.
— Sorry, sir, but we don’t have any room _____ at the moment.
A. suitable B. useful C. comfortable D. available
23. His efforts to raise money for his program were _____ because no one showed any intention to take a cent out of their pockets.
A. in place B. in vain C. in effect D. in advance
24. _____ the doctors insisted on was that they _____ more respect and sense of security.
A. That; must be given B. What; should give
C. That; would be given D. What; should be given
25. — Is it convenient if I call you up at 9 tomorrow morning
— I am afraid not. I _____ a group of visiting teachers then.
A. am meeting B. will meet
C. will be meeting D. will have met
26. It is believed in some science fiction stories that the world may one day be _____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broken in B. run over C. taken over D. filled in
27. The traffic is heavy right now. I _____ arrive a bit late, so could you save me a place
A. can B. must C. need D. might
28. The lecture _____ next week aims mainly to clarify the new admissions policy.
A. given B. to be given C. will be given D. is given
29. It’s helpful to put children in a situation _____ they can see themselves differently.
A. that B. when C. which D. where
30. News came from the school office ______ the school library would be open next week.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where
31. I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keep me _____ of how the negotiation is going on.
A. informed B. informing C. being informed D. to be informed
32. If people _____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a low-carbon life earlier, there _____ so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ow.
A. realized; wouldn't be B. had realized; wouldn't be
C. had realized; wouldn't have been D. realized; wouldn't have been
33. We will show you around the city _____ you like.
A. wherever B. however C. whenever D. whatever
34. Meeting my old classmates at the 66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our school was an unforgettable moment, _____ I will always treasure.
A. that B. one C. it D. what
35. Interest, as well as skills, ______ important when one looks for a job.
A. is B. are C. has D. hav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Mama’s voice floated through the apartment as she sang a Mexican folk song that I had heard all my life. “Hola,” she greeted me when she came out of the bedroom. “Please speak to me in ___36___,” I interrupted. She paid no attention and ___37___ speaking in Spanish. The words ___38___ me of my grandparents and birthday parties in Mexico, but I knew my mother’s life would be ___39___ if she learned to speak English. We had li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ree years, and she still had difficulty ___40___ to store owners and my teachers. I was determined that she should try. “Why won’t you speak English ” I ___41___. “Don’t you want to be ___42___ to talk to people here ” “Isabel,” she whispered. Mama always whispered when she was upset with me. “What ” I was not ___43___ with her, either. She ___44___ for the English words. “Come with me to the, uh — how do you say it Meeting.” “What kind of meeting Where is it ” I ___45___ her, but now she refused to answer. In ___46___, we drove across town to the college, where she pulled into a brightly lit parking lot. I was ___47___. I had expected a meeting at someone’s ___48___ — a garden club or a parents’ group. Then I ___49___ a sign on a door. My mother was ___50___ night classes to learn English!
“I don’t understand. ___51___ you’re learning English, why won’t you speak English at home ” I asked. “You’ll learn faster if you ___52___ with me.” “I speak English here,” she said in her thick accent. She hesitated, putting the words together, and then went on, “I speak Spanish at home ___53___ you.”
I ___54___ understood — she spoke Spanish at home so that I wouldn’t forget the words, songs, and ___55___ of Mexico. I said, “O. K., Mama, estabien.”
36. A. Spanish B. Indian C. English D. Russian
37. A. remembered B. considered C. avoided D. continued
38. A. reminded B. informed C. warned D. accused
39. A. brighter B. fresher C. busier D. easier
40. A. explaining B. gesturing C. agreeing D. speaking
41. A. repeated B. insisted C. stated D. requested
42. A. kind B. able C. equal D. worried
43. A. friendly B. happy C. bothered D. annoyed
44. A. searched B. accounted C. called D. cared
45. A. begged B. examined C. blamed D. questioned
46. A. turn B. action C. silence D. order
47. A. shocked B. puzzled C. frightened D. embarrassed
48. A. college B. house C. office D. company
49. A. spotted B. witnessed C. watched D. scanned
50. A. grasping B. enjoying C. taking D. preparing
51. A. If B. Once C. Because D. Unless
52. A. train B. play C. perform D. practice
53. A. to B. with C. for D. at
54. A. suddenly B. fortunately C. easily D. partly
55. A. situations B. effect C. memories D. languag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A
We have met the enemy and he is ours. We bought him at a pet shop. When monkey-pox, a disease usually found in the African rain forest suddenly turns up in children in the American Midwest, it’s hard not to wonder of the disease that comes from foreign animals is homing in on human beings. “Most of the infections (感染) we think of as human infections started in other animals,” says Stephen Mors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t’s not just that we’re going to where the animals are; we’re also bringing them closer to us. Popular foreign pets have brought a whole new disease to this country. A strange illness killed Isaksen’s pets and she now thinks that keeping foreign pets is a bad idea, “I don’t think it’s fair to have them as pets when we have such a limited knowledge of them.” says Isaksen.
“Laws allowing these animals to be brought in from deep forest areas without stricter control need changing.” says Peter Schantz. Monkey-pox may be the wake-up call. Researchers believe infected animals may infect their owners.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se new diseases. A new bug (病毒) may be kind at first. But it may develop into something harmful. Monkey-pox doesn’t look a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But it is not impossible to pass the disease from person to person.
56. We learn from Paragraph 1 that the pet sold at the shop may ____________.
A. come from Columbia
B. prevent us from being infected
C. enjoy being with children
D. suffer from monkey-pox
57. Why did Isaksen advise people not to have foreign pets
A. Because they attack human beings.
B. Because we need to study native animals.
C. Because they can’t live out of the rain forest.
D. Because we do not know much about them yet.
58. What does the phrase “the wake-up call” in Paragraph 3 most probably mean
A. A new disease. B. A clear warning.
C. A dangerous animal. D. A morning call.
B
Two years ago,Wendy Hasnip,47,experienced a brain injury that left her speechless for two weeks. When she finally recovered, she found herself talking with what seemed to be a French accent. “I phoned a friend the other day, and she spent the first ten minutes laughing,” Hasnip said at the time, “while I have nothing against the French.”
Hasnip suffered from foreign accent syndrome(外国口音综合症), a rare condition in which people find themselves speaking their own language like someone from a foreign country. The condition usually occurs in people who have experienced a head injury or a stroke —a sudden loss of consciousness,sensation,or movement caused by a blocked or broken blood vessel(血管)in the brain.
The condition was first identified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a Norwegian woman whose head was injured during an attack by the German military. The woman recovered but was left with a German-sounding accent, to the horror of fellow villagers who avoided her after that.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damage to several parts of the brain makes victims lengthen certain syllable,mispronounce sounds,and change the normal pitch(音高)of their voice. Those changes in speech add up to what sounds like a foreign accent.
Another researcher,a phonetician(语言学者),says victims of the syndrome don't acquire a true foreign accent. Their strangely changed speech only resembles the foreign accent with which it has a few sounds in common.
When an English woman named Annie recently developed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after a stroke, she spoke with what seemed to be a Scottish accent. However, Annie's Scottish coworkers said she didn't sound at all like a Scot.
5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people __________ may have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A. whose parent has experienced a head injury
B. who have lived in a foreign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C. who have lost their consciousness owing to a stroke
D. who have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 from their coworkers
60. If a person suffers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__________.
A. his coworkers will be afraid of him and avoid contacting with him
B. he has more chance of suffering stroke again
C. he will speak a fluent foreign language like native speakers
D. his speech only has a few sounds in common with the foreign accent
61. Writing this passage,the writer's main purpose is to __________ .
A. introduce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and some related information
B. warn people not to be at the risk of experiencing a stroke
C. make it clear that foreign accent syndrome can be cured
D. tell a story of an injured wom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C
I woke up one morning last week to read a story about an athlete who had seemed to have everything.
US track star Marion Jones owned a trophy (奖杯) case filled with medals. She had worldwide fame. She held the high honor of being the first femal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 to win five medals at an Olympics — the 2000 Sydney Games.
But last Friday, the 31-year-old track star tearfully confessed that she had lied to fans, sports official and US federal agents about taking steroids.
The five Olympic medals in her trophy case Gone. Meaningless. The worldwide fame Exchanged for infamy. The honor of being the first femal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 to win five medals at an Olympics Forgotten, wiped off the record books.
“It is with a great amount of shame that I stand before you and tell you that I have betrayed your trust.” Jones confessed.
She’d posed for pictures with fans. She’d attended parties and talked about her accomplishments. But for years she’d slept —- or tried to sleep — knowing that much of what she had done was built on a lie.
Now, finally, she’d decided to tell the truth.
“If she had trusted her own natural gifts and allied them to self-sacrifice and hard work, I sincerely believe that she could have been an honest champion at the Sydney Games.” IAAF President Lamine Diack said over the weekend. “Instead, Mario Jones will be remembered as one of the biggest frauds in sporting history.”
Sadly, she won’t be the last. There are still others lurking(潜伏) behind their trophies. They too appear to have everything. They’re superstars, the envy of every young person who has played a sport. But for how long And at what cost Every time they look at their trophies and medals they remember that the awards really belong to someone else.
62.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is passage is__________.
A. the writer himself B. Marion Jones
C. IAAF president D. US federal agents
63. It is still a worry that __________.
A. Marion Jones has cheated the public so long
B. Marion Jones may be remembered as a fraud in sporting history
C. IAAF president will not forgive Marion Jones
D. cheating is still widely existing in sports competition
64. The writer values __________ most in this passage.
A. Marion Jones’ deciding to tell the truth
B. the honesty and hard work in sports competition
C. trophies, medals and champions
D. the spirit of Olympic Games
D
“A good parent” can be a confusing phrase.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for one person to be “a good parent” at all stages of a child’s life. Some parents are at their best before their children begin to speak. Others are most successful before their children enter elementary school. Still others make their finest contribution to older children or teenagers. Every parent can understand one stage of a child’s development better than another. It is hard for a person to possess superior capaciti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eriod of a child’s growth.
A mother might be “a good parent” from her baby’s birth until it is three; that is the period when it needs her protection and loving care. Then the start of her child’s independence might upset and alarm her, and she might then become less helpful for a few years. A father might be awkward and uncomfortable with a younger child, but could turn into an excellent parent when the child is old enough to be taught the skills of cycling, fishing and so on, or to be taken on trips. Some parents feel easier with boys, and others with girls — and then only at certain ages or stages.
It is important for parents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eir own limitations in these matters, just as they must accept the child’s faults of personality and limitations of talent. Otherwise, fathers and mothers will feel guilty and blame themselves for weaknesses that may not be their faults. Much of the guilt experienced by modern parents comes from the mistaken feeling that they ought to be all things at all times to the child, which is clearly mistaken. In past ages, grandparents and uncles and aunts lived with the family, and provided different kinds of support; in our present “nuclear” family, too many roles are demanded of the two parents, which they cannot possibly fulfill.
65. Confusion arises about what it means to be “a good parent” because __________.
A. it is normal to be a successful parent during most stages of a child’s development
B. most parents are only good at helping older children or teenagers
C. parents are usually at their best before their children go to school
D. parents do not realize they cannot perform equally well through a child’s growth
66. Parents would feel guilty if __________.
A. their children can’t accept their own limitations of talent
B. they realize their weaknesses in raising children
C. their grandfathers and uncles and aunts don’t live with them
D. they don’t know their limitations in raising children
67. Parents of “nuclear” families sometimes feel at a loss because __________.
A. they believe that such a family prevents the healthy growth of a child’s personality and talent
B. they dislike the support that other family members give to their children
C. they do not always have the help of other family members in child-raising
D. they no longer regard grandparents, uncles and aunts as good educators of their children
E
Easy Ways to Keep Your Brain Sharp
Everyone is forgetful, but as we age, we start to feel like our brains are slowing down a bit —- and that can be a very annoying thing. ______68______ Read on for some techniques worth trying.
1. ______69______
People who regularly made plans and looked forward to upcoming events had a 50 percent reduced cha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老年性痴呆症), according to a recent study. ______70______ Something as simple as setting a goal to have a weekly coffee date with a friend will do. There’s evidence that people who have a purpose in life or who are working on long or short-term goals appear to do better. In other words, keep your brain looking forward.
2. Go for a walk.
Mildly raised glucose(葡萄糖)levels can harm the area of the brain that helps you form memories and physical activity can help get blood glucose down to normal levels. In fact, exercise produces chemicals that are good for your brain. ______71______
3. Learn something new.
Take a Spanish class online, join a drawing club, or learn to play cards. A study found that mental stimulation limits the weakening effects of aging on memory and the mind. But the best thing for your brain is when you learn something new and are physically active at the same time. ______72______ Or you can just go dancing with your friends.
A. Focus on the future.
B. This can be especially harmful to the aged.
C. It should be something like learning gardening.
D. So take a few minutes each day to do some reading.
E. But don’t worry if our schedule isn’t filled with life-changing events.
F. Luckily, research shows there is a lot you can do to avoid those moments.
G. In other words, when you take care of your body, you take care of your brain.
第II卷 (共31分)
一、单词拼写(共10小题; 每小题0.5分,共5分)
1. How could you t________________ his rude behavior for such a long time
2. S________________ by trees, the lake looks beautiful and peaceful.
3. He would like to buy some local s________________ wherever he travels.
4. Yesterday a famous professor made a speech, strongly o________________ further research into gene-therapy.
5. After hard training, their performance in track and field was greatly e_________________.
6. Jim went to put up the tent. ________________(同时) Peter started to prepare supper.
7. The latest ________________(统计) prove that the epidemic has been under control.
8. This is the ________________(原始的) photo without being edited.
9. Lack of communication may cause serious ________________(冲突) between bosses and employees.
10. I am in a ________________(进退两难的境地) over whether to tell him the truth or not.
二、完成句子(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 我们必须牢记:在英语方面取得成功就意味着课外投入额外的工作。
We need t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hat to get ahead with English means putting in extra work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2. 你意识到噪音污染给我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了吗?
_______ you _______ _______ the negative effects that noise pollution has on our health and our environment
3. 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请遵守老师发出的指令。
Please follow the _______ _______ by your teacher while doing experiments in the lab.
4. 他是演艺界冉冉升起一颗的新星。对他而言,前途无量,没有界限。
He is a rising star in acting. For him, the sky is ________ ________ the limit.
5. 如果上周他没有被抓住作弊的话,他就通过考试了。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if he _______ no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last week.
6. 在2008年四川省的汶川地震中有8万多人丧生,这一点至今仍然对我们有警示作用。
Over 80 thousand people _______ _______ to the earthquake in Wenchuan, Sichuan Province in 2008, which is still alarming to us.
三、短文填空(共10空;每空0.5分,共5分)
From mountains to oceans to deserts, Earth is filled with awesome beauty. A____1____ we suffer from typhoons or earthquakes sometimes, we humans have a pretty fantastic home. It’s hard to i____2_____ anyone wanting to leave.
Still, some scientists think that l_____3_____ Earth is a necessary part of humanity’s future. Stephen Hawking, a well-respected p______4______, once said he didn’t believe mankind would be able to s_____5_____ the next thousand years if it didn’t spread into space. “There are too many accidents that can take people’s lives on a single planet.” Hawking said. “But I’m an optimist. We will reach out to the stars.” In the past few d_____6______, humans have taken important steps toward conquering space. Astronauts have walked on the moon, and space t_____7_____ have caught wonderful images of distant galaxies.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 ______8______ has even given astronauts the opportunity to stay in space for months. But there is a big d_____9_____ between staying in space for a short time and living there p _____10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5分)
目前,很多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补习班。昨天,你班同学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请你以Are Tuition Classes Necessary 为题,写一篇短文,客观地反映表格中的讨论结果,并表明你自己的观点。
比例 40%的学生赞同 60%的学生不赞同
理由 1. 有老师辅导比自己学好2. 有更多机会和老师互动3. 可以弥补上课错过或没听懂的东西 1. 容易养成依赖习惯,缺乏独立思考 2. 学生需要时间休息和娱乐3. 导致有的学生在常规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注意:1.要包含所有的要点,但不要逐条翻译;
2.词数约120。文章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Yesterday we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第Ⅰ卷 (共89分)
第一部分 听力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分,共5分)
1. A 2. B 3. C 4. A 5. B
第二节(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6. A 7. B 8. B 9. A 10. C 11. A 12. B 13. C 14. A 15. C
第三节(共5小题; 每小题1分,共5分)
★每小题超过一个词不计分;★拼写错误不计分;★大小写、单复数错误扣0.5分。
16. months 17.Monday 18. book 19. 1:00 pm 20.subway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 (共两节,共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 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 C 22. D 23. B 24. D 25. C 26. C 27. D
28. B 29. D 30. A 31. A 32. B 33. C 34. B
35. A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36 — 40 CDADD 41 — 45 BBBAD 46 — 50 CBBAC 51 — 55 ADCAC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A篇 56—58 DDB B篇 59—61 CDA C篇 62—64 BDB
D篇 65—67 DBC E篇68—72 FAEGC
第Ⅱ卷(共31分)
一、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0.5分,共5分)
1. tolerate 2. Surrounded 3. souvenirs 4. opposing
5. enhanced 6. Meanwhile 7. statistics 8. original
9. conflicts 10. dilemma
二、完成句子(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 keep in mind 2. Are, aware of 3. instructions given
4. no longer 5. had, been caught cheating 6. were lost
三、短文填空(共10空,每空0.5分,共5分)
1. Although 2. imagine 3. leaving 4. professor /physicist 5. survive
6. decades 7. telescopes 8. Station 9. difference 10. permanently
四、书面表达 (1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Are Tuition Classes Necessary?
Yesterday we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attend tuition classes. Opinions are divided about it.
40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pprove of it. Firstly, it’s more effective to study with a teacher’s help than by themselves. Secondly, you can have more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there are mor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Besides, you can make up for what you miss or fail to understand in classes on weekdays.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 For one thing, students can easily form the bad habit of dependence and by and by, they will not think actively on their own. For another, students need time for rest and recreation at the weekend. What’s worse, attending tuition classes even causes some students not to listen attentively in their regular classes.
In my opinion, whether a tuition class is needed just depends. If you are really very weak at or interested in a certain subject, maybe it’s OK for you. But be sure to choose a good and suitable class, otherwise it would b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书面表达评分参考:
1. 第一档:(15~13分)(很好)
完全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运用了多样的句式和丰富的词汇,语法或用词方面有个别错误,但为尽可能表达丰富的内容所致;体现了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全文结构紧凑,逻辑清楚、合理。
2. 第二档:(12~11分)(好)
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运用的句式和词汇能满足任务要求,语法和用词基本准确,少许错误主要为尽可能表达丰富的内容所致。使用了简单的语句间连接成分,内容连贯,逻辑清楚、合理。
3. 第三档:(10~9分)(及格)
基本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运用的句式和词汇基本满足任务要求,语法和用词方面有一些错误,但不影响理解。内容基本连贯,逻辑清楚、合理。
4. 第四档:(8~4分)(较差)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所用句式和词汇有限,语法或用词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所写内容的理解。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5. 第五档:(3~1分)(差)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句式单调,词汇贫乏,语法或用词方面错误较多,严重影响了对所写内容的理解。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6. 0分
未能传达任何信息;所写内容与要求无关。
7. 书写或标点符号不规范在4处以上(含4处),或字迹潦草,在得分中再扣除1分(第四、五档文不扣此项分数)。重复错误只扣一次分数。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
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该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
A. 潜移默化 B. 深远持久 C. 精神愉悦 D. 健康向上
2. 温家宝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这表明
A. 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 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D.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3. 早在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量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2011年3月2日,中国美术馆正式进入全面“免费时代”,“售票处”的牌子被“领票处”的牌子替换。 随着我国《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各地“三馆”陆续免费开放,这是为了
A. 更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
B. 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
C. 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D.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5.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含义往往不同。《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A. 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C. 文学艺术、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 建筑、道路、文物、工具等一切已经“人化”的自然
6. 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都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
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③愉悦精神 ④积极向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1999年,国外一些媒体评选过去一千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得票数不止一次居于首位。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是因为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体系
②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在过去的一千年中,文化始终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④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 在我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西方的“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中,不同的思想文化在其中相互激荡,既催生了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A. 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B. 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 每一次思想运动都促进文化向前发展
D. 思想运动对文化传统进行了彻底颠覆
10. 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 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美国一位专家评论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这两句话警示我们
①在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②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已超过经济硬实力
③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到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更紧密,也使文化安全问题更重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回答12~13题。
12. 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不同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古城北京被彻底改建,城墙和城门被陆续拆除。据说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曾为此流泪,抱着一块城砖对拆城墙的人说:“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梁思成之所以流泪,因为他深知文化遗产
A. 是一个国家风俗习惯的集中表现
B. 是一个国家全部历史事件的凝结
C. 是一个国家宗教发展的集中体现
D.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5.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
①人口迁徒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③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多种手段
④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 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 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7.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 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 交融性 ④独特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的是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C. 努力研究,精益求精 D. 实事求是,力戒空谈
21.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诚信意识是
A.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 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 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D. 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23.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思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继承中的 继承。
A. 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 C. 传统文艺 D. 传统思想
24. 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①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遗产,说明
①非物质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7.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尊老爱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8.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异彩纷呈 D. 丰富多彩
29. 解决下图中的问题,必须处理好
“不同步”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30.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1. 《老子》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由上可知, 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A. 团结统一 B. 自强不息 C. 勤劳勇敢 D. 爱好和平
32.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 为核心、以 为原则、以 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A. 为人民服务 增进诚信意识 集体主义 B. 集体主义 为人民服务 增进诚信意识
C. 为人民服务 集体主义 增进诚信意识 D. 增进诚信意识 集体主义 为人民服务
33. 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4.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东汉·王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35. 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
C.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始终是同步的 D. 文化总是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36. 2010年10月1日清晨,15万多名各族各界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61岁华诞。6时10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晨曦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人们的注视中冉冉升起。象征吉祥幸福的万羽和平鸽从金水桥东西两侧同时放飞,在广场上空划出道道美丽的弧线,将各族儿女对祖国母亲最美好的祝福写满蓝天。材料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④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7. 北京师范大学重视塑造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而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社会科学素养 B. 自然科学素养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38.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 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B. 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C. 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39. 第二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于2010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庐山举行。本次大会共有125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的155位记者参加,会议期间各新闻媒体和记者对大会的内容通过电视、互联网等进行了同步报道。这表明
A.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B.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 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D. 大众传媒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真实
40. 2010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从文化角度来说,教育
①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走向
②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重要功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10分。要求紧扣题意,简明扼要。
41. 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
4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例如, 精神、 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精神、 精神、 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43.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这就是 的伟大旗帜。
44.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5.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30分。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46.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4分)
(2)请你列举一个事例,说明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2分)
47. 对于知识与道德的关系,有许多名言值得体味。
请你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评论这些言论。(6分)
48. 地域特征对人的性格有很大影响。山西就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山西远离海洋,临近黄河,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注重传统的性格特点。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所以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山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受“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双重影响,所以山东人具有南方人和北方人双重的性格特点,一方面精明能干,另一方面豪爽冲动。
(1)请简要分析山西人、广东人、山东人为什么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3分)
(2)文化在塑造人生方面有何作用? (3分)
49.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
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并说明理由。(6分)
50.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原因是什么?(2分)
(2)通过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4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A A A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D A A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C C B A A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D B A A C A B D
二、简答题 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41. 潜移默化
42. 井冈山\长征\红岩\延安\西柏坡; 雷锋\两弹一星\大庆\抗洪\载人航天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4.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45. .取其精华
三、问答题 要求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每题 6分,共30分)
46. 参考答案:
(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列举一个事例。(略)
考查内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47. 参考答案:
①德与才的关系,是道德与知识的关系,是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②有德未必有才,有才未必有德。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都不是理想境界。
德与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二者关系,德业双修,德才兼备。
③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容易损害思想道德修养。
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会损害他人和社会。
考查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48. 参考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山西人、广东人、山东人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个性心理特征及长期生活的文化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2)文化与人的成长关系十分密切,优秀文化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查内容: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49. 参考答案:
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
不赞同: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文化还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
考查内容:文化的功能
50. 参考答案:
(1)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考查内容:价值判断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u 64
Ⅰ卷: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化学与环境、能源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燃煤产生的PM2.5(2.5微米以下细颗粒物)属于大气污染物
B. 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其首要原因是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D.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现状,解决的办法是开源节流
2. 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工作时锌被还原
B.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使反应加快
C. 燃料电池的电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
D. 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主要看其比能量、比功率以及可储存时间的长短
3. 下列关于电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上通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金属钠,电解熔融氯化铝冶炼铝
B. 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阳极
C. 电解法精炼铜时,其含有的Zn、Fe、Ni、Ag、Au等杂质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
D. 二次电池充电过程的实质是电解,充电时应将其负极与充电器电源的负极相连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燃烧热△H=-285.8 kJ/mol,则2H2O(g)=2H2(g)+O2(g) △H=+571.6 kJ/mol
B.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 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s)=c(石墨,s) △H<0
D. 已知:298K时,N2(g)+3H2(g)2NH3(g) △H =-92.0 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2 mol N2和3/2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46.0 kJ的热量
5. 用惰性电极电解稀HNO3、CuSO4和NaCl的混合液,最初一段时间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的物质是
A. H2和Cl2 B. Cu和Cl2 C. H2和O2 D. Cu和O2
6. 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速率最快的是
A. (D)=0.4 mol /(L·s) B. (C)=0.5 mol /(L·s)
C. (B)=0.6 mol /(L·s) D. (A)=0.15 mol /(L·s)
7. 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0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10min后测得X2、Z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6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A. X2+2Y2 2XY2 B. 3X2+Y2 2X3Y
C. 2X2+Y2 2X2Y D. X2+3Y3 2XY3
8. 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可以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从而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正催化剂 ④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对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2正(O2)=逆(SO3)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SO3的同时消耗x mol SO2,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10. 已知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组号 温度 Na2S2O3 H2SO4 H2O
体积 浓度 体积 浓度 体积
A 0℃ 10mL 0.1 mol/L 10mL 0.1 mol/L 0mL
B 10℃ 5mL 0.1 mol/L 5mL 0.1 mol/L 10mL
C 30℃ 5mL 0.1 mol/L 5mL 0.1 mol/L 10mL
D 30℃ 5mL 0.2 mol/L 5mL 0.2 mol/L 10mL
11. 已知:H2(g)+F2(g)=2HF(g) △H=-539kJ/mol,若断裂1mol H—H键需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 F—F键需吸收155kJ的能量,则断裂1 mol H—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
A. 565kJ B. 282.5kJ C. 765kJ D. 380kJ
12. 已知反应:H2(g)+O2(g)=H2O(g) △H1
N2(g)+O2(g)=NO2(g) △H2
N2(g)+H2(g)=NH3(g) △H3
则反应2NH3(g)+O2(g)=2NO2(g)+3H2O(g)的△H为
A. 2△H1+2△H2-2△H3 B. △H1+△H2-△H3
C. 3△H1+2△H2+2△H3 D. 3△H1+2△H2-2△H3
13.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在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N处,X极的反应:4OH--4e-=O2↑+2H2O
C.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采用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D.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X极的反应:O2+4e-+2H2O=4OH-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通电一段时间后,搅拌均匀,溶液的pH不变 乙电极上的电极反应:2H++2e-=H2↑ 电解初期总反应:Cu+2H+Cu2++H2↑ 盐桥中的K+移向KI溶液
15. 如下图,a、b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显红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极是电源负极,Y极是电源正极
B. b极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
C. 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
D. Pt极上有6.4 g Cu析出时,a极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气体
16. 对于在恒温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g)+O2(g)=2NO(g),下列情况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保持不变的是
A. 缩小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 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O2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氦气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氦气
17. 在400℃、101kPa时,NO2(g)+CO(g)=NO(g)+CO2(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的反应热△H =-234 kJ/mol
C. 加入催化剂,使该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同时使该反应的反应热数值减小
D. 由图可推出:NO(g)+CO2(g)NO2(g)+CO(g)
△H =+234 kJ/mol
18.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结合秒表测量锌与硫酸的反应速率 B.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C. 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9. 高功率Ni/MH(M表示储氢合金,MH中的H可看作0价)电池已经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总反应方程式如下:
Ni(OH)2+MNiOOH+M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B.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H2O+e-=MH+OH-
C.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D. 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正极有1mol NiOOH 被氧化
20. 双酚A是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
B. 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
C. 反应①中,1 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
D. 反应②的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
21. 以石墨电极电解200 mL 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体积V(g)(标准状况)与电子转移物质的量n(e-)的关系如下图所示,n(e-)=0.8 mol时停止电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解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B. 当n(e-)=0.6 mol时,V(H2)∶V(O2)=2∶3
C. 电解后所得溶液中c(H+)=2 mol/L
D. 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16 g CuO,则溶液可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
Ⅱ卷:非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8分)
22. (9分)利用下图电解装置进行实验。
(1)若a、b是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钠溶液,a极是 极,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若a、b是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是硝酸银溶液,b极上的现象是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a、b是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钾溶液,a极上的电极反应是 ,若两极附近分别加入石蕊试液,两极附近的现象是 。
23. (10分)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 I2(g)+H2(g)2HI(g) △H=-9.48 kJ/mol
② I2(s)+H2(g)2HI(g) △H=+26.48 kJ/mol
(1)写出固态碘生成气态碘的热化学方程式: 。
(2)若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3)对于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①,能说明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
B. 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C. 容器中气体颜色的深浅不变
D. 有n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n个H—I键断裂
(4)可通过反应2NO+O2=2NO2和NO2+2H++2I-=NO+I2+H2O来制取碘,NO在制碘过程中的作用是 。
(5)硫酸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0.05%(体积分数)时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硫酸工厂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采用以下方案:如下图所示,图中气体流量计B用于准确测量通过的尾气体积。将尾气通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碘水中测定SO2的含量。当洗气瓶C中溶液的蓝色消失时,立即关闭活塞A。
①用碘水测定SO2的含量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洗气瓶C中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多孔球泡D,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③洗气瓶C中溶液的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关闭活塞A,测得的SO2含量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4. (9分)某同学对MnO2、CuO、Fe2O3、Cr2O3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就本实验的有关问题,请填空:
实验编号 KClO3(g) 氧化物 产生气体(mL)(已折算为标况) 耗时(s)
化学式 质量(g) 实际回收
1 0.6 — — — 10 480
2 0.6 MnO2 0.20 90% 67.2 36.5
3 0.6 CuO 0.20 90% 67.2 79.5
4 0.6 Fe2O3 0.20 90% 67.2 34.7
5 0.6 Cr2O3 0.20 异常 67.2 188.3
(1)本实验的装置由下图三部分组成,其正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
(2)为证明编号2的实验中MnO2起到催化作用,上述实验后还要测定反应剩余物MnO2的质量,实验的操作顺序是:溶解→ → → → 。
(3)从上表实验数据分析,对氯酸钾受热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按其催化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物质的化学式)。
(4)从编号3的实验数据,可计算出KClO3的分解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5)在进行编号5的实验时,有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常用 试纸检验该气体,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25. (15分)高铁酸钾(K2FeO4)具有高效的消毒作用,为一种新型非氯高效消毒剂。电解法制备高铁酸钾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易于实验室制备。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I. 实验过程中,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发现,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1)电解过程中,X极是 极,电极反应是 。
(2)电解过程中,Y极放电的有 。
(3)生成高铁酸根(FeO42-)的电极反应是 。
II. 若用不同种电池作为上述实验的电源,请分析电池反应。
(1)铅蓄电池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2+2H2SO42H2O+2PbSO4,则它在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

(2)镍镉碱性充电电池在放电时,其两极的电极反应如下:
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
负极:Cd+2OH--2e-=Cd(OH)2
则它在放电时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肼(N2H4)是一种可燃性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25℃、101kPa时,32.0g 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放出624kJ的热量,则N2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是 。
(4)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写出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 。
(5)当制备相同物质的量的高铁酸钾时,理论上,上述四种电池中分别消耗的Pb、Cd、肼、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26. (15分)已知:
Ⅰ.
Ⅱ. +RCl+NaCl
冠心平F是降血脂、降胆固醇的药物,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
(1)A是饱和一元羧酸,8.8gA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2.24L(标准状况)CO2,则A的分子式为 。
(2)B是氯代羧酸,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写出B水解生成化合物G的反应方程式: 。
(3)写出H X的化学方程式: 。
(4)D的苯环上有两种氢,其结构简式是 ,D具有的性质有 。
A. 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
B. 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C. 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多消耗2molNaOH
D.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5)写出C F的化学方程式: 。
(6)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具有质轻、频率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制作光导纤维。若用上述物质中的C通过2步反应合成高聚物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一步: ;
第二步: 。
(7)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属于酯类的化合物共有 种(不含结构)。
【试题答案】
Ⅰ卷: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A D C B B C C B D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D B B C C C B A C B
Ⅱ卷:非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8分)
22. (9分)
(1)阳;2Cl-+2H2O Cl2↑+H2↑+2OH-
(2)有银白色固体析出;4Ag++2H2O 4Ag+O2↑+4H+
(3)4OH--4e-= 2H2O+O2↑;a极附近溶液变红,b极附近溶液变蓝
23. (10分)
(1)I2(s)= I2(g) △H =+35.96kJ/mol
(2)4
(3)CD
(4)催化剂
(5)①SO2+I2+2H2O = H2SO4+2HI ②使气体和溶液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③偏低
24. (9分)
(1)a→c→b→d
(2)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3)Fe2O3 > MnO2 > CuO
(4)40.8
(5)Cl2;湿润的淀粉碘化钾;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将Cr2O3氧化为可溶性化合物
25. (15分)
Ⅰ.(1)阴;2H++2e-= H2↑。
(2)Fe和OH-
(3)Fe+8OH--6e-= FeO42-+4H2O
Ⅱ.(1)PbSO4+2H2O-2e-= PbO2+SO42-+4H+
(2)Cd+2NiOOH+2H2O = Cd(OH)2+2Ni(OH)2
(3)N2H4(1)+O2(g)= N2(g)+2H2O(l) △H=-624kJ/mol
N2H4+4OH--4e-= 4H2O+N2↑
(4)O2+2CO2+4e-= 2CO32-
(5)10:10:5:1
26. (15分)
(1)C4H8O2
(2)
(3)n +(n-1)H2O
(4) BC
(5)++NaCl
(6)+NaOH+NaCl+H2O
(7)11
催化剂

△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若是虚数单位,且,则的值为( )
A. -2 B. -4 C. 2 D. 4
2. 在极坐标系中,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
A. B. 1 C. D. 2
3. 等于( )
A. B. 2 C. D.
4. 从圆O外一点P作圆O的割线PAB和PCD,AB是圆O的直径,若,则( )
A. 15° B. 30° C. 45° D. 60°
5. 若~~,则( )
A. 2.5 B. 2.05 C. 6 D. 9
6. 现有排成一排的7个座位,安排3名同学就座,如果要求剩余的4个座位连在一起,那么不同的坐法总数为( )
A. 16 B. 18 C. 24 D. 32
7. 从只有3张中奖的10张彩票中不放回随机逐张抽取,设X表示直至抽到中奖彩票时的次数,则( )
A. B. C. D.
8. 1升水中有2只微生物,任取0.1升水化验,含有微生物的概率是( )
A. 0.01 B. 0.19 C. 0.1 D. 0.2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 若展开式中第二项与第六项的系数相等,则 ;展开式中间一项的系数为 。
10. 从如图所示的长方形区域内任取一个点,则点M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11. 复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12. 将5位志愿者分成3组,分赴三个不同的地区服务,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种(用数字作答)。
13. 在极坐标系中,曲线和相交于点A,B,则线段AB的中点E到极点的距离是 。
14. 已知中,,一个圆心为M,半径为的圆在内,沿着的边滚动一周回到原位。在滚动过程中,圆M至少与的一边相切,则点M到顶点的最短距离是 ,点M的运动轨迹的周长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 已知复数。
(1)求;
(2)求的最大值。
16. 已知,求(请写出最后结果):
(1);
(2);
(3)。
17. 将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0,1,2,3,4,5)和一个正四面体(四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同时抛掷一次,规定“正方体向上的面上的数字为a,正四面体的三个侧面上的数字之和为b”。设复数。
(1)若集合{为纯虚数},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2)求事件“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a,b)满足”的概率。
18. 某次乒乓球比赛的决赛在甲乙两名选手之间举行,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决出胜负即停止比赛。按以往的比赛经验,每局比赛中,甲胜乙的概率为。
(1)求比赛三局甲获胜的概率;
(2)求甲获胜的概率;
(3)设比赛的局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9. 在数列中,,且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
(1)求及,由此猜测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证明:。
【试题答案】
1. A 2. C 3. D 4. B 5. A 6. C 7. D 8. B 9. 6;20
10.
11. 1
12. 150
13. 2
14.
15. (1)化简,所以;
(2)表示复数和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
16. (1)由已知得,所以

(2)另原式中的,得,所以
,所以;
(3)依题意得展开式中偶数项的系数都小于零,所以

17. (1);
(2)基本事件空间中基本事件的个数为24。
设满足“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满足”为事件B。
当时,满足;
当时,满足;
当时,满足;
当时,满足
即B包含的基本事件为:
共11个。所以。
18. (1);
(2);
(3)X的分布列如下:
X 3 4 5
P

19. (1),
猜想,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由上述可得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
当时,

所以当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2)当时,
当时,由(1)知,所以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共48分。
1. 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设立五百人会议
C. 实行“公职津贴制” D. 确立陶片放逐法
2. 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古代希腊的辉煌。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他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然后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共组成了10个行政区。其做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基本上实现了各阶层公民的平等 B. 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C. 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D. 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下图说明
A. 雅典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B. 公民大会是日常司法机关
C. 雅典公民通过投票参与国家管理
D. 雅典公民利用陶片投票选举最高权力机构
4. 罗马法经历了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 B. 体现了古代罗马民主政体的不断健全
C. 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备 D. 反映了古代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复杂
5.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二者的共同点有
①反对盲从 ②倡导自学 ③体现了人文主义 ④强调自我完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 维护贵族利益 B. 主张重罪轻罚 C. 纵容罪犯 D. 肯定证据
7.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反映了他
A. 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B. 提倡“美德即知识”
C. 批判雅典选举方法 D. 反对哲学家治理国家
8. 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 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 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 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9. 有学者指出:“17世纪正是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开始改变人类的认识和思想的时期。”
此时“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主要归功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运动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10. 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17世纪 D. 19世纪
11.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A. 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 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 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 追求现世的成功
12. 在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段材料反映出
①基督教受到冲击 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发现
③理性倍受人们的尊崇 ④启蒙思想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 卢梭主张人民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希腊城邦式的公民大会。就政体而言,他主张建立
A. 君主国 B. 共和国 C. 代议制共和国 D. 君主立宪制国家
14. 拉尔夫等所著的《世界文明史》写道: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包含着“自然法”的思想,“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这种自然法的思想在近代政治思想中应该体现为
A. 主权在民 B. 社会契约 C. 天赋人权 D. 反抗暴政
15. 某班学生以“十八世纪的欧洲思想史”为讨论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应包括的论题有
①洛克-《政府论》-分权学说
②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权力制衡学说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④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6.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17. 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指出:“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近代欧美历史上最早确立代议制的法律文件是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1787年宪法 D. 《人权宣言》
18. 美国1787年宪法中“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 人民主权 B. 天赋人权
C. 权力制衡 D. 三权分立
19.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国、帝国、波旁复辟等政体,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变迁的实质是
A. 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
B. 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C. 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D. 历史与传统的较量
20.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 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
21.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 内燃机车 C. 电力机车 D. 汽车
22.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
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历史性变革时代”证据的是
A. 启蒙运动深入发展并走向高潮 B. 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展开
C. 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D. 民主共和制在各国普遍建立
23. 英国工业革命,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有“革命”意义的开始是
A. 蒸汽机的发明 B. 电的发明和使用
C. 水能的进一步开发 D.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24.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工业文明的崛起
②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使石油产量大增
③火车、汽船等新的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有利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大陆的完善、扩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25. 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到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B. 棉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 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D. 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26.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27.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 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 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 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2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
A.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 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29.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的影响包括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③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30. 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周年展览中,有关于巴黎公社革命的介绍。下列关于巴黎公社革命的表述,准确的是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掀起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C. 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美国与法国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是
A. 实行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B. 行政首长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
C. 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   D. 总统有权任命政府各部门官员
32.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33. 下列关于欧美政治发展史的介绍,正确的是
①英国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②法国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得益于其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各州都必须无条件地与中央保持一致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依然存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3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__①_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__②__所困扰。而另外一方面,我从不为__③_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它的支持。图中的①②③对应正确的应当是
A. ①国会 ②内阁 ③议会 B. ①最高法院 ②参议院 ③下议院
C. ①内阁 ②国会 ③下议院 D. ①国会 ②最高法院 ③内阁
35. 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精神主要体现在
A. 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C. 中央和地方政府权力平等 D. 选民选举国家领导人
36. 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A. 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 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 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7.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38.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9. 读《美、德、英、中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其中曲线②代表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中国
40.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A. 科学研究 B. 市场竞争 C. 资本集中 D. 人才流动
41. 下图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A. 电力工业由此逐步兴起 B. 交通工具的革命由此开始
C.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D. 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
42. 下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够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 石油化工业飞速发展 B. 飞机制造业大发展
C. 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D.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43. 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它投产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据此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①日本政府大力发展近代企业 ②日本的钢铁行业已经出现垄断
③日本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对外侵略和掠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4.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5. 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
C. 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 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46. 明治22年(1889年)日本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宪法内容的是
A. 天皇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B. 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
C. 天皇可以对外宣战和媾和
D. 天皇有权召开和解散议会
47.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 日心说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48. 科技史家丹皮尔说:“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能够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历史事实是
A. 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 B. 经典力学的创建
C.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 相对论的提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49. (本小题共12分)1500年前后是西欧历史的转折点,许多学者将其视为中世纪欧洲和近代欧洲的分水岭。16世纪的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关于欧洲16世纪的几个问题。
1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这种现象或多或少成为了经济生活的一种常态。1500年以后,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对于商人来说,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力的刺激力量,随着价格的上涨,准备将来销售的一切耐用资产都有机会获得利润。欧洲各国通货膨胀率的不同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
——英国布朗参考书集团编《经济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欧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6分)
(2)阅读以下出现于欧洲16世纪的言论:
①哈姆雷特:……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②每一个基督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赦免。
③我们所谓的先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的旨意决定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要成就的。永恒的生命为某些人已先定,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永罚。
从上面的三段言论中,任选一段,指出其作者,分析其含义和影响。(6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段言论中的一段,若选答多段,只按回答的顺序评阅第一段。)
50. (本题共22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0分)
51. (本题共18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尽管改革形式多种多样,特点各异,但这些改革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小学教育、农业革新和邮政事业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中的“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所说的“文明”指的是什么 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6分)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6分)
【试题答案】
1-5 ABCBD 6-10 DCDBC 11-15 CBBCA 16-20 AACCB 21-25 ABDBB
26-30 ADDCC 31-35 BABAD 36-40 DDACA 41-45 DDDAC 46-48 BBC
49. (1)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2分)促进了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2分)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2分)
(2)①莎士比亚(2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分)冲击了以教会为代表的封建思想,传播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2分)
②马丁·路德。(2分)只要虔信上帝,即可以得教,无需经过教会。(2分)冲击教会的权威,掀起宗教改革运动。(2分)
③加尔文。(2分)上帝预选决定了人的获救与沉沦,发财致富是上帝注定的。(2分)肯定现世的(或经济上的)成功,有助于资本主义发展。(2分)
50. (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9分)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3分)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0分)
51. (1)文明:西方主要国家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2分)。1961年农奴制度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4分)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6分)
(3)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通过颁布法令而不是暴力进行的;目的相同:都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内容相同:向西方学习。(6分)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分。)
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该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
A. 潜移默化 B. 深远持久 C. 精神愉悦 D. 健康向上
2. 温家宝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这表明
A. 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 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D.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3. 早在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量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2011年3月2日,中国美术馆正式进入全面“免费时代”, “售票处”的牌子被“领票处”的牌子替换。 随着我国《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各地“三馆”陆续免费开放,这是为了
A. 更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 B. 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
C. 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D.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5.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含义往往不同。《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A. 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C. 文学艺术、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 建筑、道路、文物、工具等一切已经“人化”的自然
6. 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都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
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③愉悦精神 ④积极向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1999年,国外一些媒体评选过去一千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得票数不止一次居于首位。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是因为
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体系
②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在过去的一千年中,文化始终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④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 在我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西方的“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中,不同的思想文化在其中相互激荡,既催生了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A. 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B. 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 每一次思想运动都促进文化向前发展 D. 思想运动对文化传统进行了彻底颠覆
10. 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 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美国一位专家评论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这两句话警示我们
①在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②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已超过经济硬实力
③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到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更紧密,也使文化安全问题更重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回答12~13题。
12. 从文化视角看,上面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不同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古城北京被彻底改建,城墙和城门被陆续拆除。据说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曾为此流泪,抱着一块城砖对拆城墙的人说:“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梁思成之所以流泪,因为他深知文化遗产
A. 是一个国家风俗习惯的集中表现 B. 是一个国家全部历史事件的凝结
C. 是一个国家宗教发展的集中体现 D.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5.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
①人口迁徒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③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多种手段 ④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 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 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 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 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7.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 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 交融性 ④独特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针的是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C. 努力研究,精益求精 D. 实事求是,力戒空谈
21.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诚信意识是
A.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 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 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D. 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23.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思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继承中的 继承。
A. 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 C. 传统文艺 D. 传统思想
24. 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①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中秋、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祝、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遗产,说明
①非物质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发展经济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7.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尊老爱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8.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 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所强调的 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异彩纷呈 D. 丰富多彩
29. 解决右图中的问题,必须处理好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D.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30.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1. 《老子》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由上可知, 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
A. 团结统一 B. 自强不息 C. 勤劳勇敢 D. 爱好和平
32.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 为核心、以 为原则、以 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A. 为人民服务 增进诚信意识 集体主义 B. 集体主义 为人民服务 增进诚信意识
C. 为人民服务 集体主义 增进诚信意识 D. 增进诚信意识 集体主义 为人民服务
33. 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4.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东汉·王符)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35. 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
C.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始终是同步的 D. 文化总是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36. 2010年10月1日清晨,15万多名各族各界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庆祝新中国61岁华诞。6时10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晨曦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人们的注视中冉冉升起。象征吉祥幸福的万羽和平鸽从金水桥东西两侧同时放飞,在广场上空划出道道美丽的弧线,将各族儿女对祖国母亲最美好的祝福写满蓝天。材料表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④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7. 北京师范大学重视塑造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而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社会科学素养 B. 自然科学素养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38.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 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B. 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C. 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39. 第二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于2010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庐山举行。本次大会共有125家国内外新闻媒体的155位记者参加,会议期间各新闻媒体和记者对大会的内容通过电视、互联网等进行了同步报道。这表明
A.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B.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 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D. 大众传媒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真实
40. 2010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从文化角度来说,教育
①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走向
②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重要功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1.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2.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43.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44. 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地震中的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45. 10年来,许多地方媒体纷纷效仿《感动中国》,每年在本地发起“寻找感动”活动。爱国、坚强、勇敢、善良、孝悌、助人等诸多传统美德通过媒体的“寻找感动”活动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②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
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6. 温家宝在2010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
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
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 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47. 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 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 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8. 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9. 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50.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1. 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 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52. 在2006年1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波特系列的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比例为10∶1,即引进10本,输出1本。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②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
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
④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53.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可见,北京精神体现了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B. 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C. 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D. 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发展同步
54. 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江苏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5. 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6.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
①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养 ②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③知识是前人经验的传承 ④能力的提高仅仅来自于书本知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7.“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8.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9. 《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的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
A. 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 应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60.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 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 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 D.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简答题 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本大题共20分)
61. 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
6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例如, 精神、 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精神、 精神、 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63.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样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这就是 的伟大旗帜。
64.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65.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三、问答题 要求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6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下表左列信息,将右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表格内。(9分)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①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②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③
6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面向出口的加工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经济回报高等特点,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
有专家指出:“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来观察和估量文化产业的意义,就过于狭窄和浅陋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考量文化产业的意义。(11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A A A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D A A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D C C B A A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D B A A C A B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B C D D B D B C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B C C B A A D C D
二、简答题 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本大题共20分,每空2分).
61. 潜移默化
62. 井冈山\长征\红岩\延安\西柏坡; 雷锋\两弹一星\大庆\抗洪\载人航天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4. 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65. 取其精华
三、问答题 要求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共20分)
66.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3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3分)
【解析】本题是图表式简答题,依据图表的做法回答出国家发布政策的文化生活依据。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等免费向社会开放,可从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来作答;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从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作答;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意义作答。
67.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创造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3分)
③文化是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4分)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文科)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已知全集,,,则集合( )
A. B. C. D.
2. 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3. 已知幂函数的图象过点,则( )
A. B. C. D.
4. 设,,,则( )
A. B. C. D.
5. 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6. 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值为是函数在这点取极值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分非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 函数的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8.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上的所有点( )
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9. 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10. 设,用二分法求方程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得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 )
A. , B. , C. , D. 不能确定
11. 设函数,则关于的方程恰有三个不同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 )
A. B. C. D.
12. 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则( )
A. B. C. D. 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 已知函数,若为奇函数,则=__________。
14. 曲线y=x3过点(1,1)的切线方程为 或 。
15. 命题“对任意的”的否定是 。
16.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17. 是R上的偶函数,,在,则 。
18. 已知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已知二次函数经过点。
(1)求的解析式;
(2)当时,求的最小值。
20. 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Ⅱ)若对于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水库的蓄水量随时间而变化,现用表示时间,以月为单位,年初为起点,根据历年数据,某水库的蓄水量(单位:亿立方米)关于的近似函数关系式为
(Ⅰ)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50的时期称为枯水期。以表示第月份(),同一年内哪几个月份是枯水期?
(Ⅱ)求一年内该水库的最大蓄水量(取计算)。
22. 已知函数,,的最小值恰好是方程的三个根,其中。
(1)求证:;
(2)设,是函数的两个极值点。若,求函数的解析式。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BBC 6-10 DACAA 11-12 CA
二、填空题
13. 14. 15. 存在
16. 17. 1 18.
三、简答题
19.
20. 解:(Ⅰ)由,
可得。
令,解得。
因为当或时,;当时,,
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和,
单调递减区间是。
又,,
所以当时,函数有极大值;
当时,函数有极小值。
(Ⅱ)。
由已知对于任意恒成立,
所以对于任意恒成立,
即 对于任意恒成立。
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取“=”号)。
所以的最小值为2。
由,得,
所以恒成立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1. 解:(Ⅰ)①当时,,化简得,
解得,或,又,故。
②当时,,化简得,
解得,又,故。
综合得,或;
故知枯水期为1月,2月,3月,4月,11月,12月共6个月。
(Ⅱ)由(Ⅰ)知:的最大值只能在(4,10)内达到。

令,解得(舍去)。
当变化时,与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4,8) 8 (8,10)
+ 0 -
↗ 极大值 ↘
由上表,在t=8时取得最大值(亿立方米)。
故知一年内该水库的最大蓄水量是108.32亿立方米
22. 解:(1)三个函数的最小值依次为,,,由,得


故方程的两根是,。
故,。
,即 ∴。
(2)①依题意是方程的根,故有,,
且△,得。

;得,,。
由(1)知,故,
∴ , ∴。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麦克斯韦提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B. 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一样,为3×108m/s
C. 经过调幅后的电磁波是横波,经过调频后的电磁波是纵波
D. 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波长还长的电磁波,常用于医院和食品消毒
2. 下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灰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个图中从左往右排列,紫光形成的条纹是( )
A B C D
3. 医学上,光导纤维可以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胃、肠、气管等器官的内部。内窥镜有两组光导纤维,一组用来把光输送到人体内部,另一组用来进行观察。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输利用了( )
A. 光的折射 B. 光的衍射 C. 光的干涉 D. 光的全反射
4.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加上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甲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劈形空气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A. 变疏
B. 变密
C. 不变
D. 消失
5.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右侧有一矩形线框abcd,导线与线框在同一平面内,且线框的ad、bc边与导线平行。导线中通有如图所示的恒定电流。能使线框中产生沿abcda方向的感应电流的是( )
A. 线圈水平向左平动
B. 线圈水平向右平动
C. 线圈竖直向上平动
D. 线圈竖直向下平动
6. 如图是一火警报警电路的示意图。其中R3为用某种材料制成的传感器,这种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值班室的显示器为电路中的电流表,电源两极之间接一报警器。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 )
A. I变大,U变小
B. I变小,U变大
C. I变小,U变小
D. I变大,U变大
7.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 Ω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线圈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B. 原线圈中的输入功率为
C. 副线圈中电压表的读数为110V
D. 若只将负载电阻的大小变为原来的2倍,则负载电阻消耗的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
8. 如图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是一个自感系数相当大的线圈,线圈电阻与定值电阻R的阻值相同。关于这个电路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关S闭合瞬间,A、B两灯亮度相同
B. 开关S闭合,B灯比A灯先亮
C. 开关S闭合,电路达到稳定后,断开开关S时,A、B两灯同时熄灭
D. 开关S闭合,电路达到稳定后,断开开关S时,B灯立即熄灭,A灯稍迟熄灭
9. 如图所示,把电阻R、电感线圈L、电容器C分别串联一个灯泡后,并联接在交流电源的两端,三盏灯亮度相同。要使灯泡L1变暗、灯泡L2变亮,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 只减小交流电的电压
B. 只增大交流电的电压
C. 只减小交流电的频率
D. 只增大交流电的频率
10. 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在0~4s时间内,线框的ab边所受安培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ab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规定以向左为正方向),可能如图乙中的( )
二、本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1. 关于电磁波和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从空气进入水中速度变小,频率不变
B.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从空气进入水中速度变大,频率变大
C. 电磁波和声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D.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是横波
12.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对于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种色光的频率最大
B. c种色光的折射率最大
C. c种色光在三棱镜中速度最大
D. a、b、c三种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a种色光形成的条纹宽度最大
13. 有关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待传递的音频、视频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的过程叫调制
B. 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调谐
C. 音频、视频信号从高频载波信号上分离或还原出来的过程叫解调
D. 若接收到的某个卫星的电磁信号的频率为20MHz,则在空气中的波长约为0.15 m
14. 北半球海洋某处,地磁场水平分量B1=0.8×10-4T,竖直分量B2=0.5×10-4T,海水向北流动。海洋工作者测量海水的流速时,将两极板竖直插入此处海水中,保持两极板正对且垂线沿东西方向,两极板相距L=20m,如图所示。与两极板相连的电压表(可看作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U=0.2mV,则( )
A. 西侧极板电势高,东侧极板电势低
B. 西侧极板电势低,东侧极板电势高
C. 海水的流速大小为0.125m/s
D. 海水的流速大小为0.2m/s
第Ⅱ卷
三、实验、填空题(2小题,共14分)
15. (8分)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先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并用图钉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然后在白纸上确定玻璃砖的界面aa′和bb′。O为直线AO与aa′的交点。在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
(1)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
A. 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 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 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D. 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2)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过O′作垂直于bb′的直线NN′,连接OO′。测量图甲中角α和β的大小。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 。
(3)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在实验中将玻璃砖界面aa′和bb′的间距画得过宽。若其他操作正确,则折射率的测量值 准确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玻璃折射率n=,对实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减小作图误差,P3和P4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B. 如果在界面aa′光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不会进入玻璃砖
C. 不论光以什么角度从aa′射入,经一次折射后达到界面bb′都能射出
D. 当光在界面aa′的入射角i=arctan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
16. (6分)有白光光源、透红光的滤光片、单缝、双缝、毛玻璃屏等光学元件,把它们从左向右放在图中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___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mm。
(2)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求得所测红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nm。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4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7. (8分)一人在河面上游泳时见到与他的眼睛在同一竖直线的河底有一个红色小物体,当这个人向前游了3m后忽然看不到那个红色小物体了,水对该光的折射率n=4/3。求:
(1)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2)估算这条河的深度。(画出光路图)
18. (9分)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螺线管匝数n=1500匝,横截面积S=20cm2。螺线管导线电阻r=1.0Ω,R1 =4.0Ω,R2 =5.0Ω,C=30μF。在一段时间内,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求:
(1)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闭合S,电路中的电流稳定后,求电阻R1的电功率;
(3)S断开后,求流经R2的电量。
19. (9分)图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顺时针匀速转动,线圈的匝数n=100、电阻r=10 ,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与电阻R连接,电阻R=90 Ω,与R并联的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t按图乙所示的正弦规律变化。 求:
(1)判断t=0时刻线圈的电流方向;
(2)交流电压表的读数;
(3)线圈从t=0时刻的位置转90°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和全电路产生的电热。
20. (9分)利用太阳电池这个能量转换器件将辐射能转变为电能的系统称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供电方式有其局限性,绝大多数光伏发电系统均采用交流供电方式.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的装置称为逆变器,有一台内阻为r=1的太阳能发电机,供给一个学校照明用电,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1:4,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4:1,输电线的总电阻R=4,全校共22个班,每班有“"220V 40W”"灯6盏,若全部电灯正常发光,求:
(1)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
(2)远距离输电的输电效率;
(3)太阳能发电机的电动势。
21. (9分)如图甲所示,表面绝缘、倾角=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顶端固定有弹性挡板,挡板垂直于斜面,并与斜面底边平行。斜面所在空间有一宽度D=0.40m的匀强磁场区域,其边界与斜面底边平行,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磁场上边界到挡板的距离s=0.55m。一个质量m=0.10kg、总电阻R=0.25的单匝矩形闭合金属框abcd,放在斜面的底端,其中ab边与斜面底边重合,ab边长L=0.50m。从t=0时刻开始,线框在垂直cd边沿斜面向上大小恒定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当线框的ab边离开磁场区域时撤去拉力,线框继续向上运动,并与挡板发生碰撞,碰撞过程的时间可忽略不计,且没有机械能损失。线框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线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斜面,且保持ab边与斜面底边平行,线框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3。求:
(1)线框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已知线框向下运动通过磁场区域过程中的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满足:
v=v0-(式中v0为线框向下运动ab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x为线框ab边进入磁场后对磁场上边界的位移大小),求线框在斜面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试题答案】
一、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A B D A D D D
二、本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1 12 13 14
ACD ABD ABC AD
三、实验、填空题(2小题,共14分)
15. (1) BD (2) (3)小于 (4)ACD
16. (1)2.320;13.870 (2)60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4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7. (8分)解: (4分)
(4分)
18. (9分)解:(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分)
求出 E=1.2(V) (1分)
(2)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 (1分)
根据 (1分)
求出 P = 5.76×10-2(W) (1分)
(3)S断开后,流经R2的电量即为S闭合时C板上所带的电量Q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U = IR2=0.6(V) (1分)
流经R2的电量 Q = CU = 1.8×10-5(C) (2分)
19. (9分)
20. (9分)解:(1)P损=R 而I2=,所以P损=R=144W 3分
(2)P出=P损+ P有用=144+5280=5420W 3分
(3)E=U1+I1r,r为发电机内阻,U1=U2U2=4U3+I2R=4×220+6×4=904V;I1=4I2
所以,E=+4×6×1=250V 3分
21. (9分)(1)由v-t图象可知,加速度 a==5.0m/s2………………(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F-mgsin - mgcos=ma…解得 F=1.5 N……(2分)
(2)由v-t图象可知,线框进入磁场区域后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1,通过线框的电流I==,线框所受安培力F安=BIL=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F=mgsin+μmgcos+ 解得 B=0.50T……(3分)
(3)由v-t图象可知,线框进入磁场区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以速度v1匀速穿出磁场,说明线框的宽度等于磁场的宽度 D=0.40m ………………………………(1分)
线框ab边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挡板时的位移为s-D=0.15m…(1分)
设线框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为v2
由动能定理,有 -mg(s-D)sinq-μmg(s-D)cosq=…………(1分)
解得 v2==1.0 m/s…………………………(1分)
线框碰挡板后速度大小仍为v2,线框下滑过程中,由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即mgsinθ=μmgcosθ=0.50N,因此线框与挡板碰撞后向下做匀速运动,ab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2=1.0 m/s;进入磁场后因为又受到安培力作用而减速,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减速运动,设线框全部离开磁场区域时的速度为v3
由v=v0-得v3=v2-=-1.0 m/s,
因v3<0,说明线框在离开磁场前速度已经减为零,这时安培力消失,线框受力平衡,所以线框将静止在磁场中某位置。…………………………………………………………(2分)
线框向上运动通过磁场区域产生的焦耳热Q1=I2Rt==0.40 J……(1分)
线框向下运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2==0.05 J…………(1分)
所以Q=Q1+Q2=0.45 J…………………………………………………………(1分)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分。
1.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 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 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 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 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011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南玛都”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南玛都”水汽充足风大雨强,登陆后给局部地区带来的降水超过600毫米。回答2-4题。
2. 从卫星云图上看,“南玛都”是一个
A. 逆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B.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C. 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D.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3. “南玛都”产生的最强暴雨出现在
A. 台风中心 B. 台风所有区域 C. 台风中心附近的环状区域 D. 外围区
4. “南玛都”袭击了我国某省,该省最不可能是
A. 浙 B. 台 C. 滇 D. 粤
5. 读下图“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风向和风力变化图”,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 从东南向西北 B. 从东北向西南 C. 从西北向东南 D. 从西南向东北
2006年4月9日,新疆北部气温骤降到-20℃以下,乌鲁木齐到北京的T70次列车行进到新疆东部山口地带时遭遇12级大风,所有车厢冲风方向的双层钢化玻璃全部破碎,车上700余名旅客和乘务人员与大风搏斗了24小时,列车进京晚点32个小时。回答6-8题。
6. 这次天气过程
①是春季迅速升温导致的暖锋天气过程
②是极地大陆气团造成的快行冷锋天气过程
③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
④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雨雪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 下列天气系统中,能正确反映影响新疆的天气系统形成源地气流状况的是
A B C D
8. 这次天气过程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A. 暴雨 B. 虫灾 C. 旱灾 D. 沙尘暴
9. 下列有关干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非洲是世界上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B. 干旱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的地区
C. 干旱会引发人畜饮水困难
D. 干旱地区发生的干旱不能算干旱
10.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1. 下图中,a、b、c、d 河段中,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12. 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城市洪水发生的原理。下列实验设计能说明暴雨容易引发城市洪水的是
A. 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都被吸收了
B. 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草地上,水在草地上渐渐被吸收
C. 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后者水四处漫流
D. 慢慢地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但连续倒上一天后,水也开始四处漫流
13. 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A. 地转偏向力 B. 海水摩擦力 C. 地震波能量 D. 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能量
14. 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
A. 夏秋季 B. 春秋季 C. 夏季 D. 秋季
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啸引发核电站泄漏。回答15-16题。
15. 海啸来临时,伴随的现象有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 ③狂风 ④暴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 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A. 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 太平洋地震造成的
C.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17.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A.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 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 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 在海岸种植红树林保护海岸
表1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18-19题。
地点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震中距(千米) 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人)
X地(美国西部) 200 5. 8 10:25 7. 4 8
Y地(印度中部) 500 2. 5 04:00 7. 1 1820
18. 从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A. 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 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C. 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 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19. 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 人口密度较大 B. 震中距较小 C. 地震发生在夜间 D.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20. 下图中某边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可能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1. 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熔岩流是火山致灾的唯一原因 B. 火山爆发百害无一利
C. 休眠火山是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D. 火山喷发一般发生在地壳的薄弱地带
22. 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①②③④处修建公路,相对不容易出现滑坡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某市将该市河道,山坡及松散土石分布状况的相关信息数字化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得出如下左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 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 甲、庚 B. 丙、庚 C. 乙、丁 D. 戊、辛
24. 右图的4个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
25. 近些年外来入侵物种(如:加拿大-枝黄花、巴西龟等)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农林业生产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外来生物入侵某一区域,极易造成“疯狂繁殖”的原因是
A. 繁殖能力强 B. 营养源丰富 C. 缺乏天敌 D. 生物竞争激烈
26. 危害最大的农作物害虫是
A. 蝗虫 B. 水稻螟虫 C. 黏虫 D. 棉铃虫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坡度相同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完成27-28题。


27.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 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 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28.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植被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读北京市平原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图(下图),回答29~31题。


29. 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A. 水土流失严重 B. 洪水频发 C.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 海水入侵
30.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A. 过量开采地下水 B.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 沙尘暴盛行 D. 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31. 该问题诱发的渐发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 B. 泥石流 C. 滑坡 D. 地面沉降
表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32. 从表2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②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③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3. 我国下列地区地震活动较少的是
A. 华东 B. 青藏 C. 台湾 D. 华北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完成34~37题。


34. 5月28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A. 秦巴山区 B. 横断山区 C. 天山山区 D. 东北山区
35. 8月23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A. 粤、桂、滇 B. 黑、吉、辽 C. 浙、湘、闽 D. 川、陕、鄂
36. 造成5月28日与8月23日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壳活动 B. 地形状况 C. 雨带移动 D. 植被状况
37. 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A. 4月至9月 B. 10月至次年3月 C. 6月至11月 D. 12月至次年5月
38. 下列说法与下图“中国雨涝区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A. 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 雨涝的分布大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 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 D. 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
39. 从下图“中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以读出的信息是
A. 非季风区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区无旱灾发生
B. 干旱频次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C. 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及水稻种植地区
D. 旱灾发生频率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有关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40-41题。
40. 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①峰值均出现在4—6月 ②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③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④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41. 当我国东部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北、华北降雨,华南阴雨连绵,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B. 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C. 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较旱
D. 东北、华北降雨,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42. 读下图“中国部分生物灾害局部分布图”图中A、B、C、D区域所代表的生物灾害依次是
A. 水稻螟虫;小麦锈病;棉铃虫;松毛虫
B. 飞蝗;水稻螟虫;小麦锈病;松毛虫
C. 棉铃虫;小麦锈病;水稻螟虫;松毛虫
D. 松毛虫;小麦锈病;水稻螟虫;棉铃虫
43. 2000年我国蝗灾严重,与之相联系的灾害是
A. 旱灾 B. 寒潮 C. 台风 D. 洪水
44. 下列自然灾害中,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是
A. 旱灾 B. 地震 C. 洪水 D. 风灾
45. 在遇到下列哪些自然灾害时,要“人往高处走”
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洪水 ④台风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46. 下图所示灾害性天气系统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是


A. 提高渔业产量 B. 有利于晒盐
C. 有利于灭虫 D. 缓解旱情
读下图“江苏如皋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47~48题:


47.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48. 此类型的天气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种灾害天气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读图回答49~50题。


49. 该种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
A. 暴雨 B. 寒潮 C. 台风 D.干旱
50. 丁地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暖流 C. 海洋 D. 西南季风
51. 经国务院同意,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给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7月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考生应考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 沙尘暴 B. 寒潮 C. 洪涝 D. 旱灾
52. 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
①人口众多 ②耕地集中 ③农作物播种面积广 ④灾种集中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3.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 ③西气东输
④沿海防护林 ⑤大亚湾核电站 ⑥加固荆江大堤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
54. 在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监测网有
①气象监测网 ②地震监测网 ③水文监测网 ④海洋监测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5. 遥感技术可用于
①监测植物病虫害发展状况 ②监测台风的移动路径
③监测洪水淹没面积 ④分析地震造成的损失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下图回答56-57题:


56. 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主要波段是
A. 红外线 B. X光 C. 可见光 D. 紫外线
57. 根据图中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 划分植物类型 B. 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 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D. 监测树木的生长量
58. 地理信息系统在火灾监测中的作用是
A. 分析火灾的成因 B. 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
C. 预测火灾的后果 D. 预测火灾的发生地点
59. 探生器材,破拆工具,顶升工具,起重设备,多用于哪类自然灾害的救援
A. 生物灾害 B. 海洋灾害 C. 地质灾害 D. 气象灾害
60. 为了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我国已经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如下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特别储备的物资是
A. 冲锋舟 B. 棉帐篷 C. 矿泉水 D. 食物
二、综合题(共40分)
1. 读下图“我国特大、较大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图中发生特大型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填名称)。发生较大型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 。
(2)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地区,该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
2. 读下图“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A、B两区发生旱灾存在季节差异,分析A、B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2)2009年至2010年,云南省遭受严重干旱,2012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三年旱情叠加让云南很“受伤”。旱灾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3)旱灾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气象灾害,防治旱灾应采取哪些措施?
3. 材料: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异常气候现象发生频率增加。2007年3月3日至3月5日,环渤海区域遭遇50年一遇特大风暴潮袭击,造成严重损失。3月3日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出渤海湾风暴潮紧急警报,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正值天文大潮期。
读下左图“2007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四)渤海湾风暴潮紧急警报(红色)图”和右图该日“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读左图简述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及右图分析风暴潮灾害产生及分布的气象因素。
(3)除气象因素外,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加剧风暴潮灾害的其它自然原因。
4. 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该省甲河以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以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2)甲河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3)在甲河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国家利用分洪区进行了分洪,说明分洪的目的。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C A D B D D A D C D B A B A A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D A C A D C C A D B A B D C A C B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D C A B C D C B B A C B D C B C C B C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
1. (10分)
(1)四川(1分) 昆明(1分)
(2)西南(1分)地壳活动强烈,构造复杂,(1分)地震频繁,(1分)
地势起伏大,(1分)断裂发育,岩体破碎;(1分)
位于季风气候区,(1分)降水集中,(1分)多暴雨。(1分)
2. (11分)
(1)A区:春季雨带尚未到达华北,降水少;(1分)
升温快,多大风(1分),蒸发旺盛。(1分)
B区:夏秋受副高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1分)
(2)森林火灾,(1分) 虫灾(1分)
(3)加强监测和预报;(1分)
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1分)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水库,跨流域调水;(1分)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1分)
3. (9分)
(1)渤海湾南岸灾情重(1分)
(2)产生:等压线密集,(1分)气压梯度力大,(1分)风力强。(1分)分布:风向以偏北风为主,(1分)致使海水向渤海南岸堆积。
(3)浅海大陆架,地势平缓,(1分)滨海平原,地势低平,(1分)
天文大潮与风暴潮的叠加,抬高了潮水位,(1分)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1分)
4. (10分)
(1)皖(1分)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1分)
(2)位于季风气候区,(1分)降水量大,(1分)降水集中在夏季;(1分)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
支流众多,(1分)汇水量大。(1分)
(3)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损失。(1分)北京市101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文科)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
1.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 )
A. 核苷酸 B. 核酸 C. DNA D. RNA
2. 噬菌体在繁殖后代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
A. 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 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C. 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D. 细菌的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3.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进行研究,提出了DNA分子的( )
A. 元素组成 B. 基本组成单位 C. 化学组成 D. 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烟草叶肉细胞的核酸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有 ( )
A. 1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5. 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7,其互补链中这些碱基的比例是 ( )
A. 1.43 B. 0.7 C. 0.5 D. 0.3
6. 真核细胞的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分别发生在 ( )
A. 细胞核、核糖体、核糖体 B.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 核糖体、核糖体、细胞核 D. 核糖体、细胞核、细胞核
7. 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控制合成胰岛素的DNA和RNA分子中至少有碱基的数目分别是 ( )
A. 51和51 B. 153和51 C. 153和153 D. 306和153
8. 遗传学上密码子指的是 ( )
A. 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B. 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C. 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D. 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
9. 如果一个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那么此RNA转运的氨基酸是 ( )
A. 丙氨酸(GCU) B. 谷氨酸(GAG) C. 精氨酸(CGA) D. 酪氨酸(UAC)
10. 摩尔根将红眼果蝇培养若干代后,突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这种变异来源于(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11. 下列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
A. 果蝇的受精卵 B. 人的精子 C. 普通小麦的精子 D. 人的表皮细胞
12. 下列与多倍体形成相关的是 ( )
A.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 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 个别染色体增加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3. 人工获得多倍体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 )
A. 用物理射线处理植物 B. 对杂交的后代进行连续自交选择
C. 用花药培育获得植物 D.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4.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15.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了 ( )
A. 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16. 长颈鹿具有很长的颈可以啃食高处的树叶,该特性的形成是 ( )
A. 长期啃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 环境变化的结果
C. 定向变异的结果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1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B.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
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环节
18. 某些虫媒花与给它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种内斗争的结果 B. 定向变异的结果
C. 种间互助的结果 D. 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9. 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的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 它们的祖先不同 B.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 变异的方向不同 D. 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
20.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
A.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 产生了地理隔离
C. 形成了生殖隔离 D. 改变了基因频率
21. 下面是对苯丙酮尿症的一些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B. 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患者缺少一种酶 D. 患者体内积累了过多的苯丙酮酸
22. 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 非近亲婚配可杜绝遗传病的发生 D.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育能力
23.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是 ( )
A. 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B. 近亲婚配会导致子女患病的概率明显升高
C. 女患者的母亲必患有此病 D. 多食富含钙的食品可缓解该病的症状
24. 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B. 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红绿色盲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
25. 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II--4是携带者
C. II-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 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26. 下列最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是 ( )
27. 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 )
A. “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 “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 “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D. “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28. 与我们具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亲属是 ( )
A. 同胞兄妹 B. 外祖父 C. 亲伯父 D. 亲姨妈
29.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理论依据是 ( )
A. 人类的遗传病都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B. 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C. 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D. 近亲婚配其后代有1/4的可能患遗传病
30.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测序工作是指测定 ( )
A. DNA的碱基对排序 B. 信使RNA的碱基排序
C. 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序 D. tRNA的碱基排序
31. 人类单倍体基因组是由——的DNA分子组成的 ( )
A. 23对同源染色体 B. 23对同源染色体各一条
C. 22条常染色体和XY 染色体 D. 细胞中全部
32.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
A. 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 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 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33. 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5)(6)(7)组用云母片(不透水)插入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 )
A. (1)(3)(5) B. (1)(4)(7)
C. (1)(3)(4)(6)(7) D. (1)(3)(5)(6)
34. 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 )
A.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 作为除草剂
C. 人工培育无籽番茄 D. 促进香蕉成熟
35. 植物茎尖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同时,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 (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渗透作用
36. 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 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 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D. 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分别独立起作用
37. 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B. 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C. 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 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
38. 如图表示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激素变化的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分裂素,②是生长素,③是乙烯,④是脱落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分裂
B. 乙烯只存在于成熟的果实中
C. 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中含量最高
D. 果实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9. 属于动物体内环境的是 ( )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体液 D. 消化液
40.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的pH值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A. 食物中有许多碱性物质
B. 新陈代谢可产生酸性物质
C.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D. 血液中有许多能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物质
41.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
B. 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C. 动物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也以一定的方式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D. 内环境中各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42.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不存在的成分是 ( )
A. 血红蛋白 B. 葡萄糖 C. 水 D. 氨基酸
43.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 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 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 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44.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 神经 B. 神经中枢 C. 神经元 D. 神经系统
45.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B. 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
C. 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赖神经递质
D.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46.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47. 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48. 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 )
A.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 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C. 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D. 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49. 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时间短⑤作用部位准确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 )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③⑥
50. 欲测定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是否正常,应采集的分析材料是 ( )
A. 血液 B.甲状腺组织 C.甲状腺周围的组织液 D.淋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1. (10分)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下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遗传学上称为 。
(2)图中②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 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遗传学上称为 。
(3)图中③的过程称为 ,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4)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或GUG。图中氨基酸甲是 ;氨基酸乙是 。
(5)人的血红蛋白是由4条多肽链574个氨基酸构成,在完成③过程时,至少脱去 个水分子。
(6)该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假定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7%,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则患者占 ,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2. (8分)椒花蛾白天栖息于树干上,夜间活动。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椒花蛾的身体和翅大多是带有斑点的淡灰色,它们和树干上的地衣颜色一致,借此可逃避鸟类的捕食。暗黑色的椒花蛾也有,但极少见。1845年在英国的工业区发现了一只暗黑色的椒花蛾,以后在各工业区都陆续发现了暗黑色椒花蛾,并且越来越多。到1898年,各工业地区暗黑色椒花蛾的数量大大超过灰斑色椒花蛾,比例可达98%以上。为什么暗黑色椒花蛾随着工业的发展其比例逐年增加呢?为解开这个谜,科学家对此做了野外生态学观察,结果如下表:(椒花蛾在不同地区的释放回收率)
地区 灰斑色蛾 暗黑色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伯明翰(工业污染) 64 25% 154 53%
多塞特(非工业污染) 393 13.7% 406 4.7%
请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解释椒花蛾黑化现象:
(1)1845年,稀有的黑色椒花蛾通过___________产生。
(2)1845年至1898年间工业区暗黑色椒花蛾的比例越来越大,说明控制黑色体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呈现出___________的趋势。
(3)据野外观察的实验结果,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椒花蛾黑化的过程是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3. (5分)下面是某个耳聋遗传的家族系谱图。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d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I 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II 2的基因型为 ;II 3的基因型为 。
(2)理论上计算,II 2与II 3的子女中耳聋患者的概率为 。
(3)假定III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III2与一耳聋、色觉正常的男性婚配,子女中两种病 都不患的概率为 。
4. (5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患者通常在20岁左右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下图是某个家族的系谱,请分析回答问题:
(1)肌营养不良的症状是 (显、隐)性性状。
(2)Ⅰ代2号的基因型为 ,Ⅱ代3号的基因型为 。
(3)Ⅱ代4号和5号夫妇,再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 。
(4)已知某人群中出现男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概率为R,若男性患者均在婚育前死亡,这种情况下该人群女性的发病率最可能是 。
5. (6分)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 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 。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 (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 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 。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根据其作用取名为生长素。
6. (7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___,B液为______________,C液为______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脏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__。
(2)胰脏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称为胰岛),其中______________分泌的物质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胰岛β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__,胰岛β细胞衰竭,会使血液中______________的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7. (9分)图甲、乙分别是一个反射弧及其部分结构放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所示结构分布于图甲中的 部位(填字母),①是轴突末梢突触小体中的泡状结构,称为___________,内含作为信号的化学物质是 。在突触的结构中, ②称为_______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④称为_______________
(2)当手指无意触到针尖时,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 的形式传导的。在A、B、C之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用字母和“→”表示)。
(3)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___________的控制。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A D D A B D C A A B B D C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 D C D B C A B A D B B C B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C A C C B D C D B D B D D A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C B A D B A A
二、填空题:
1. (10分)
(1)基因突变
(2)碱基互补配对;转录
(3)翻译;核糖体
(4)谷氨酸;缬氨酸 (5)570 (6)3%; 18%
2. (8分)
(1)基因突变
(2)上升(增长)
(3)53%,25%,13.7%,4.7%,自然选择
(4)基因频率
3. (5分)
(1)1/3 ;dd; Dd (2)50% (3)3/8(37.5%)
4. (5分)
(1)隐 (2)XBXb XBY (3)3/4 (4)0
5. (6分)
(1)胚芽鞘尖端
(2)促进细胞伸长
(3)少;琼脂块
(4)多;吲哚乙酸
6. (7分)
(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2)胰岛 胰岛素 葡萄糖
7. (9分)
(1)D;突触小泡,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动作电位;A→B→C
(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