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资源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分子、原子;了解到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物质的过;并且已经能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为了更好地体验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对实验现象、结论的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这一节设计为分组实验课。
二、学情分析
利用初三学生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本节设计为小组实验,小组抢答的形式。由于初中物理已经学习了天平的使用,因此可以让学生自行使用天平不再过多讲解;因此在和学生一起设计分析完实验以后,完全让学生分组实验,并根据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得到验证质量守恒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理解和微观理解,并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比如:蜡烛燃烧后天平指针为什么有偏移。
2、能力目标:能够分组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领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理解参加反应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质量守恒解释一些简单是实验现象。
五、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的准备:天枰(6个),小烧杯(12个),打火机(6个),硫酸铜溶液,铁钉,蜡烛(6支)。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新课1分钟 蜡烛燃烧以后会变短,为什么蜡烛燃烧过程中会逐渐变短呢? 思考问题 引起学生的好奇
提出问题 1分钟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到底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明确研究主题:验证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解决的思路,从而筛选出实验研究的问题
作出假设 1分钟 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分组讨论作出假设。 讨论,作出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明确实验 7分钟 让学生抢答利用什么来确定质量有无变化。 抢答:反应前后天枰指针无偏移则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15分钟 要求学生按照黑板上的表格做好记录,并学会分工完成实验 实验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2:做蜡烛燃烧的实验。观察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以及实验现象。 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分组,分工完成实验,并讨论现象、数据,得出最后的结果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阐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蜡烛燃烧中天枰指针偏移的原因,设计实验证明这个实验质量是守恒的 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实验的乐趣
教师总结 5分钟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并用解释微观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结合实验结论利用抽象思维理解用微观知识解释质量守恒。 讲解难点
七、板书设计
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
反应物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反应前后质量相比(结论)

现象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个数不变、个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