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与水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3、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难点:通过实验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氧化碳使我们比较熟悉的气体,它与水的作用是怎样的呢?环节二:讲授新课1.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实验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瓶体变瘪。【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吗?【实验操作】将上述实验中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取2—3毫升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查阅资料】石蕊是一种紫色的色素,遇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提出假设】启发学生根据软塑料瓶中的物质提出三个假设:1,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的;2、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3、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的。【设计实验】取三朵石蕊试纸做的纸花,第一朵直接喷上水,第二朵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第三朵先喷上水,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实验验证】【观察分析】第一、二朵纸花都不变色,第三朵纸花变红色。【分析交流】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石蕊变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变红的。3: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新物质?【实验操作】再取一朵石蕊试纸做的纸花,喷上稀醋酸,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纸花变成红色【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以看出,酸性物质能使石蕊变成红色,由此可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这种物质叫碳酸。在上面实验中,纸花喷上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回了紫色,这说明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常温下就能分解。环节三:课堂小结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教学反思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性质》中的教学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我通过实验探究,再设置了问题串,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有深度的去思考问题。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以及反应的生成物时设计了水与石蕊、二氧化碳与石蕊、二氧化碳与水同时与石蕊、食醋与石蕊分别作用的对照实验,便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改进课本实验,既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联系起来,又运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了问题的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分析交流的研究问题的过程,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课堂上学生活动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1.将生活中的化学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的生活化,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化学的奥秘,主动探索其中的乐趣。??????2.课堂要有一定的开放性。??????3.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