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3.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现象。三、教学过程(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问题探究]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可得到关于石蜡性质的哪些结论?蜡烛火焰的哪层温度最高,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的?【实验分析】对一只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1.用小刀可切2.将蜡烛放入水中不减少3.浮在水面上1.质软2.难溶于水3.密度比水小燃烧时1.焰心、内焰、外焰处火柴变黑程度渐渐加深2.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焰心温度最低,外焰温度最高2.说明有水生成3.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1.吹灭瞬间的现象: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2.用火柴点燃白烟现象: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白烟为蜡烛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知识点1】火焰分三层,外层为明亮的黄色,内层颜色较暗,中间颜色最暗。【知识点2】外焰温度>内焰温度>焰心温度。【知识点3】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会变短。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水。【知识拓展】烟是固体小颗粒,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珠。[问题探究]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知识点4]化学学习的特点: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问题探究]如何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含量的不同?【实验分析】1.阅读课本第14-1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实验探究。2.实验过程(装有空气的是A,装有呼出气体的是B):实验操作现象结论1.向A、B瓶中各滴入几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A瓶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的C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A、B瓶中木条在A瓶中燃烧一会再熄灭,木条在B瓶中熄灭得快些人呼出气体中的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3.取两块干燥的冷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并与另一块对比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玻璃片上没有水雾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问题探究】通过两个实验,你能否归纳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知识点5】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3.进行试验。4.得出结论。5.反思交流。四、教学反思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