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2分×15=30分)
1.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及其贡献正确的是( )
A.开普勒通过观察天象以及深入研究第谷的数据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B.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哥白尼创立地心说,托勒密创立了日心说。
D.伽利略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
D.曲线运动也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3.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G,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m1与m2受到的引力大小与m1、m2的质量大小有关
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对平衡力
4.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速度大小等于分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5.一辆卡车在丘陵地区匀速行驶,地形如图所示,由于轮胎太旧,途中爆胎,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 )
A.a处 B.从a向b运动的过程中
C.c处 D.d处
6.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k值与金星围绕太阳运动的k值不相同,
B.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k值与水星国围绕太阳运动k值相同
C.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k值与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k相同,
D.这个公式不适用于嫦娥一号和其它环月飞行器绕月球运动
7.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
C.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所受合外力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有可能做直线运动
8.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所受的指向圆心的合力小于所需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
B.物体做离心运动时,其运动轨迹一定是直线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它将静止不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时,它将做曲线运动
9.如图所示的三个人造地球卫星,则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c
B.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C.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D.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
10.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是恒定的
11.两颗行星A和B各有一颗卫星a和b,卫星轨道接近各自的行星表面,如果两行星质量之比为MA/MB=p,两行星半径之比RA/RB=q,则两卫星周期之比Ta/Tb为( )
A. B. C. D.
12. 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2,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 =5∶2,则可知( )
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5∶2
B.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5∶2
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
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
13.一名宇航员来到某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为地球的一半,它的直径也为地球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的重力是他在地球上重力的( )
A.4倍 B.0.5倍 C.0.25倍 D.2倍
14.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内侧运动,若经最高点不脱离轨道的临界速度为v,则当小球以2v速度经过最高点时,小球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 )
A.0 B.mg C.3mg D.5mg
15.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光滑的水平轴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V的最小值为
B.当V由零逐渐增大时,小球向心力也逐渐增大
C.当V由零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增大
D.当V由零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减小
座位号
物理第二卷
二.填空题(共20分)
16.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用以上各量表示在地球表面附近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
17.河宽1000米,河水流速恒为3m/s ,小船的划行速度为5m/s ,则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 秒,小船过河的位移最小时所用时间为 秒。
18.如图是皮带传动的示意图,己知大轮和小轮的半径之比,r1:r2=2:1,B、C两点分别是大、小轮边缘上的点,A点距O的距离为r1/2。则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A、B、C三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
19. 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_________倍
20.(8分)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4分)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相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铅笔记录小球位置时,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照相机的闪光周期是   s;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三、计算题 (共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8分) 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长为5m的绳子牵引下,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通过最低的速度为10m/s,求此时对绳子的拉力。(g=10m/s2)
22.(8分)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在赤道上空一颗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是多少 (用以上三个量表示)
23. (10分)将一个物体以6m/s的速度从3.2m的高度水平抛出,落地速度大小为多少?落地时它的速度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θ是多少?(sin53=0.8,cos53=0.6)
24.(15分)宇航员站在一质量分布均匀星球表面上某高h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测得落地时间为t.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该星球的质量M.
(2)该星球的密度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25.(9分)土星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圆周运动.其中有两个岩石颗粒A和B与土星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A=8.0×104 km和rB=1.2×105 km,忽略所有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用根式表示),求:
(1)岩石颗粒A和B的线速度之比.
(2)岩石颗粒A和B的周期之比.
(3)土星探测器上有一物体,在地球上重为10 N,推算出它在距土星中心3.2×105 km处受到土星的引力为0.38 N.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3 km,请估算土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
高一物理理科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C D C C A B A D C D C B
二、填空
16、
17、200,250
18、1:1:2 , 1:2:2
19、2
20、(1)ABCE (2)0.1 1.5
三、计算
得 -------1分
由tan 得 -------2分
。 -------1分
24、解析:(1)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t,则由 得 ----3分
由 ------3分
得 ------1分
(2) 又 得 ------4分
(3)由 得 ------4分
25、解析 (1)设土星质量为M0,颗粒质量为m,颗粒距土星中心距离为r,线速度为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
① ------2分
解得
得: ② -------1分
(2)设颗粒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
③ -------2分
对于A、B两颗粒分别有:
得: ④ -------1分
(3)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0,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可视为万有引力,探测器上物体质量为m0,在地球表面重力为G0,距土星中心r0′=3.2×105 km处的引力为G0′,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⑥ -------2分
由⑤⑥得:=95(倍) -------1分

a
b
c
A
B
C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位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输出框的是( )
A、 B、 C、 D、
2、与终边相同的角为( )
A、 B、
C、 D、
3、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
A、是必然事件 B、是必然事件
C、与互斥 D、 与不互斥
4、若角的终边过点,则的值为( )
A、 B、 C、 D、
5、半径为cm,中心角为的扇形的弧长为( )
A、 B、 C、 D、
6、当时,右面的程序段结果是 ( )
A、
B、
C、
D、
7、某题的得分情况如下:其中众数是 (  )
得分(分) 0 1 2 3 4
百分率(%) 37.0 8.6 6.0 28.2 20.2
A、37.0% B、20.2% C、0分 D、4分
8、某大学数学系共有本科生5000人,其中一、二、三、四年级的人数比为4∶3∶2∶1,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则应抽取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为 (  )
A、80 B、40 C、60 D、20
9、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
A、111 111(2) B、105(8) C、200(6) D、75
10、容量为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为组,如下表:
组号 1 2 3 4 5 6 7 8
频数 10 13 x 14 15 13 12 9
第三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 ( )
A、和 B、和 C、和 D、和
11、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红灯、黄灯、绿灯亮的时间分别为秒、秒、秒,则某辆车到达路口,遇见绿灯的概率为:( )
A、 B、 C、 D、
12、已知,则(  )
A.- B.- C. D.-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数据的标准差是
14、=
15、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则输出的值为
16、点A为周长等于3的圆周上的一个定点,
若在该圆周上随机取一点B,则劣弧AB的长
度小于1的概率为 .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1)化简:
(2)已知是第三角限角,化简.
18、(12分)计算:
(1)已知,且求的值.
(2)已知=,求的值.
19、(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
(2)求函数取得最值的的集合;
(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0、(12分)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个红球和3个黄球,从中一次摸出两个球。
⑴问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
⑵求摸出两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
⑶求摸出的两个球都是黄球的概率;
⑷求摸出的两个球一红一黄的概率。
21、(12分)(1)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函数时的函数值.
(2)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两数4081与20723的最大公约数.
22、(12分)如图,从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学生中抽出60名,将其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79.5到89.5这一组的频率、频数分别是多少?
(2)估计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及格率(60分及以上为及格).
(3)估计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平均分.
一、选择题
CCBAD CCBAA DB
二、填空题
13. 14.1 15.20 16.
三.解答题
17.(1)1 (2)
18.(1) (2)5
i=1
s=0
WHILE i<=4
s=s*x+1
i=i+1
WEND
PRINT s
END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科学家中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 )
A.开普勒 B.伽利略 C.哥白尼 D.布鲁诺
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
B.合运动的时间大于任意一个分运动的时间
C.合运动的时间小于任意一个分运动的时间
D.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进行的
4、下列关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其初速度的方向是任意的
B.当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其所受空气阻力不可以忽略不计
C.当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其落地时间只和物体的初速度有关
D.当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其落地时间和物体的所处的高度有关
5、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线速度不变 B.向心加速度不变 C.角速度不变 D.向心力不变
6、如图所示,在皮带传动装置中,主动轮A和从动轮B半径不等,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轮的角速度相等 B.两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两轮边缘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两轮转动的周期相等
7、关于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大小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B.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C.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所以其方向不随时间发生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关于向心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向心力是一个性质力
C.月球绕地球圆周运动时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D.摩擦力不能提供向心力
9、洗衣机的脱水筒在转动时有一衣物附在筒壁上,如图所示,则此时( )
A.衣物受到重力、弹力、向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衣物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衣物只受弹力的作用,且由其提供向心力
D.衣物受到重力、向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10、关于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无任何关系
D.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太阳质量成正比
11、已知下面的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引力常量G已知)( )
A.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动速度和周期
B.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C.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和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和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1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G为物体受到的重力 B.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
C. m1与m2受到的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D. 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而与m1、m2无关
13、我们研究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道了环绕天体绕中心天体的运动轨道近似是圆形,轨道半径 R的三次方与周期T的平方的比为常数,则该常数的大小 ( )
A.只跟环绕天体的质量有关 B.只跟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C.跟环绕天体、中心天体的质量都有关 D.跟环绕天体、中心天体的质量都没关
14、下列国家中第一个实现登月计划的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15、关于海王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王星在天王星轨道的外侧 B.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C.海王星公转时的线速度比天王星的大 D.海王星公转周期比天王星的大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2分)
16、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在半径为4m的圆周上以4m/s的速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向心加速度an=______m/s2,所需的向心力Fn=_______N.
17、如图是某同学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时拍下的照片,背景方格纸的边长相等,A、B、C、D是同一小球在频闪照相中拍下的四个连续的不同位置时的照片,则:
①在水平方向上A、B、C、D四点之间的间距 ,(大小关系)这说明了 ;
②若已知背景方格的边长为2.5cm,则相机的快门速度为 s.
18、在发射航天器时的发射速度要符合三个宇宙速度,其中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是 km/s,第二宇宙速度的大小是 km/s,第三宇宙速度的大小是 km/s.
三、计算题(共39分)
19、(7分)已知地球的质量为6.0x1024kg,太阳的质量为2.0x1030kg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5x1011m. 试计算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数量级正确即可,G=6.67x10-11Nm2/kg2)
20、(12分)将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高为5m的位置以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
求:(1)物体的下落时间?(g取10m/s2)
(2)落地时物体与抛出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多大?
21、(10分)质量是30kg的小孩坐在秋千板上,小孩离系绳子的横梁的距离为3m.如果秋千摆到最低点时,小孩的速度大小是3m/s,试计算此时秋千板对小孩的支持力是多大?(g取10m/s2)
22、(10分)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某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根据以上条件,试求该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大小?(用题中字母表示结果)
选择题(共45分,每题3分,共15分)
1 2 3 4 5 6
C A D D C B
7 8 9 10 11 12
B C B B D B
13 14 15
B B C
填空题(共16分,每空2分,共8空)
16、4m/s , 16N
17、相同(相等)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 0.05s
18、7.9km/s 11.2km/s 16.7km/s
三、计算题(共39分,依次为7分、12分、10分、10分)
座位号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位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终边落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是( )
Α.{ α|α=k·360°,K∈Z } B.{ α|α=(2k+1)·180°,K∈Z }
C.{ α|α=k·180°,K∈Z } D.{ α|α=k·180°+90°,K∈Z }
2.角的终边过点P(4,-3),则的值为 ( )
A、 B、 C、-3 D、 4
3. 设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不能以下列各组向量作为基底的是
A. , B. +, C. ,2 D.,+
4.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的是 ( )
A. B. C. D.
5.已知, , 且, 则等于 ( )
A.-1      B.-9 C.9 D.1
6.已知,则 ( )
A、 B、 C、 D、
7. 函数的图象(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点(-,0)对称
C.关于y轴对称 D.关于直线x=对称
8. 已知则 ( )
A.-14 B.-7 C.(7,-7) D.(-7,7)
9.已知是的边上的中线,若、,则等于( )
A. B. C. D.
10.若=(2,2),=(2,2)则与的夹角θ等于( )
A、 300 B、 450 C、 600 D、750
11. 某人以时速为向东行走,此时正刮着时速为的南风,则此人感到风向及风速分别的为(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南,
12.若为锐角,且满足则的值是( )
A. B. C. D.
(选择题答案填在下表,不填无成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 ;
14. 函数y=3sin(+2x)的单调增区间是 .
15.已知ABCD为平行四边形,A(-1,2),B (0,0),C(1,7),则D点坐标为   
16.已知则 .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1)求值:
(2)已知sin=,且为第二象限角,求cos的值
18.(12分)已知,与的夹角为,求
(1) 求; (2) 求 .
19.(12分)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0.(12分)已知,与的夹角为,
当为何值时,与垂直
当为何值时,与共线
21.(12分)已知
(1)求函数的最大值,并求此时x的取值集合;
(2)的图象是由正弦曲线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
22.(10分)设,不共线,P点在AB上
求证:,且() 注意:所有答案请答在后面答题卷上,答在其它地方成绩无效。
一、基础知识和积累。(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馈(kuì)广袤(mào)令人目眩(xuán)
B.怪诞(yán) 畏葸(xǐ) 辽阔无垠(yín)
C.崭(zhǎn)新 搁(ɡē)置 撒手人寰(huán)
D.夙(shù)望 杜撰(zhuàn) 配合默契(q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撕打  搏斗  难以捉摸
B.调剂  彗核  晕眩战栗
C.烷冰  珊瑚  闪铄不定
D.篷勃  斑斓  微不足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连日来,广东海陵岛国内外旅游人数激增,游客纷至沓来,意欲一睹“南海ⅰ号”古沉船的神秘容貌。
B.新西兰这位所谓的专家就一个虚拟的话题来推测中国会派军队去保护侨民,纯属张冠李戴,这种揣测既没根据,也没道理。
C.即使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表示愿意出资,对于印尼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护热带雨林,这点资金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D.中国与美国都面临经济难关,但挑战却正好相反,两国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美国是急冻,危如累卵;中国则过热,如火焚身。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个是( )  
A. 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 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B. 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  
C.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D. 作者对贾府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没有沙漠,地球会更好吗
沙漠常常被视为环境恶化的产物,但实际上,沙漠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循环的一分子,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沙漠不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不是该长长地松口气了 没那么简单,新的问题会出现。树木虽然优点很多,比如能涵养水源,能调节气候,还可以降低噪音,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可爱。它们在捕获和吸收阳光的同时,还会将热量传输到空气中,以便自身降温,但这样会使得地面温度升高。树木本身虽然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抵消掉向空气中散发的热量,可是整个过程极为缓慢,要花数十年的时间。由于有了沙漠,整个过程就不会这样拖拉,因为它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强,有助于散热,可以起到很快降温的作用。不仅如此,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中的微粒,能大量反射掉入射地球的太阳辐射,大约能抵消掉因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变暖升温值的20%。
而沙漠在地球上湿气的交换中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此外,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大大减少了北方的酸雨。如果没有沙尘暴带来的碱性沙尘的中和,中国北方将和南方一样多酸雨。沙尘暴还会给很多地方带去养分,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有许多的养料成分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而沙尘暴却可以把细小却饱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热带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
没有沙漠,最先郁闷的一定是考古学家。沙漠气候虽然干燥,却历来是考古学家的乐园,因为他们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文物和化石。如果秘鲁沙漠的新鲸类化石未被发现,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史前还存在着可以吃须鲸的巨鲸。我们也不能了解恐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更不用说深刻地探究恐龙大灭绝之谜了。
地质学家一定也同样郁闷。位于非洲纳米比亚西部的纳米比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它形成于5000多万年前,保留着很多古老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地质学家了解了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动植物的进化,可以说是一个地质学的图书馆。
世界上的石油大都在沙漠地带,不仅石油,有些矿物也产在如沙漠这样的干燥地区。盐滩上有很多水蒸发之后留在表面的矿物质,如石膏、盐等。从硼砂和其他硼酸盐中提炼出来的硼,是制造玻璃、陶瓷、农业化学制品、软水剂和西药的一种基本成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塞尔斯湖是个著名的干盐湖,那里已出产的矿物就价值10亿多美元。云母、黏土等非金属物质也出现在干燥地区。
时代倡导低碳经济,沙漠盛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只有森林的地球会让它们都变成星际神话。
总之一句话,如果地球上只有森林,我们将损失一大批潜力资源。
(选自《科学博览》2011年4月版,有删改)
5.下列关于如果没有沙漠,地球上将会出现的问题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球表面散热降温的时间将会延长。
B.相当多的地方出现酸雨的频率将会增加。
C.考古学家将失去很多找到文物和化石的机会。
D.地质学家无法了解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动植物的进化。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为了给自己降温,必然会释放热量,以致地面温度上升。
B.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够为地球降温,但其速度远远比不上沙漠降温的速度那么快。
C.地球上所有肥沃土壤的养分都来自沙漠的沙尘,如夏威夷群岛和亚马孙热带雨林。
D.失去了沙漠,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就会大量流失,低碳经济就可能成为泡影。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沙漠是维持地球生态循环的功勋之臣,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故人类以后再不必治理沙尘暴了。
B.人们可以合理运用科学手段有意识的利用沙尘暴反射阳光、抵消热量的特点,为环保作出有益之举。
C.沙漠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和化石,说明沙漠在史前有可能是遍布动植物的绿地,或是一望无际的海洋。
D.步入低碳经济时代,人类在寻找、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时,将会更多地把战略眼光瞄向沙漠。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9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曰:“以此何为 ”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候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 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使行风俗 行:推行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
C.干名采誉 干:求取
D.臣宜被坚执锐 锐:锋利的兵器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项是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8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3分)
(2)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4分)
(3)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下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王禹偁在被贬商州期间,写了不少写景抒情的诗。这首《村行》是出色的一首。请分析这首诗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
(2)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是怎样表达这种变化的。(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环佩空归夜月魂。
(4)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享受安宁
陈染
清晨,伴着刷刷的雨声醒来。
我蜷缩在床上,眼睛却眺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深褐色的秃树干。尽管屋里依然是冬天那一种暖暖的干燥的热气,但我可以预感,房间外边已是早春的湿湿润润的气息了。
迅速起床,推开阳台上的窗户。果然,一股湿淋淋的由土地呼出来的雨水的味道沁入干燥的肺腑,我感到所有沉睡一冬的小虫子肯定都会在这个雨雾濛濛的清晨睁开眼睛。
阳台上的龟背竹又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回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浑然一体的宁和气息了,甚至,已经几年没有看见早春时节街道两旁满眼的树木是如何抽叶发芽的了。一直以来,城市的噪声、人群的纷争以及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的压力,使我对身边这些安宁的事物几乎视而不见。不知是这第一场春雨,还是什么莫名的奇怪的引力,这会儿我终于重新看见了它们,一时间,竟恍若隔世,惊叹自己何以多时以来浑然不知?
其实,此时天地万物的安静之感,首先缘自内心的安宁。
这几天,我感到一股奇妙的无声的力量在内心里生长,它们先是一团模糊不清的东西,进而渐渐成形,然后它们成为一股清晰而强有力的存在——那是一团沉默的声音,它们一点一点侵蚀、覆盖了我身体里边的那些嘈杂,然后一直涌到我的唇边、涌到我的指尖上来。我清晰地听到了它们。于是,我的唇边和指尖都挂满了丰沛的语言。我无须说话,无须表达。但是,如果你的内心同我此刻一样,你就会听到它们。由于它们的存在,当我独自一人对着墙壁倚桌静坐的时候,我的眼前不再是一堵封闭的墙垣,相反,我的视野相当辽阔,仿佛面对的是一片丰饶多彩的广袤景观,让人目不暇接,脑子里边的线路与外部世界的信号繁忙地应接不断;而当我置身于众多的人群里,却又如同独处一室,仿佛四周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复存在,来自身体内部的声音密集地布满我的双眼。
这感觉的确相当奇妙,但外人却难以察觉。它似乎是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也似乎是复苏了的感觉。以前很多时候,人在外面,在茫茫人群里,嘴和脚是动着的,但是,我可以肯定,心脏和血液几乎是静止的。而此刻,尽管肢体一动不动,但心脏和血液却都活了起来。多么好!
桌上的这一页白纸,几天前它就空洞地展开着,张着嘴等待我去填充,如同一个空虚的朋友,饥饿地等待灌输。然而现在,我对它依然不置一词,可这张白纸却分明在我的眼睛里涂满了字,充满了内容;电话机安静地卧着,像一只睡着的小动物。但是,它的线路却时时刻刻在我和我的对话者之间无声地接通着,我无须拿起话筒,交谈依然存在。
泰伊的弥撒曲远远地徐徐地飘来,其实我并没有打开音响,那声音的按钮潜藏在我的脑中,只需一想,那乐声便从我的脚尖升起。我甚至不是用耳朵倾听,而是用全身的皮肤倾听。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我一个人倚坐在沙发里,看着室内橙黄色的灯光与窗外正在变得浓稠的暮色,看着它们小心翼翼地约会在玻璃窗上,挤在那儿交头接耳。再仔细倾听,窗外的晚风似乎也在絮絮低语,间断掉落的树叶啪哒啪哒如同一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感觉。
这种时刻,所有的嘈杂纷争、抑郁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欲望,全都悄然退去了,宁和、富足甚至安详便会从你的心底盈盈升起。
14.“这些安宁的事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
答: 。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我的唇边和指尖都挂满了丰沛的语言。
答: 。
(2)它的线路却时时刻刻在我和我的对话者之间无声地接通着,我无须拿起话筒,交谈依然存在。
答: 。
(3)间断掉落的树叶啪哒啪哒如同一个个逗号,切割着那些凌空漫舞的句子。
答: 。
16.作者为什么说安宁的感觉“似乎是一种回家了的感觉,也似乎是复苏了的感觉”?(4分)
答: 。
17.文章描写了“白纸”“电话机”“泰伊的弥撒曲”“灯光”与“暮色”“晚风”“树叶”等事物,请从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六、语言表达及应用。( 14 分)
18.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6分)
⑴先生们,女士们:
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⑵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⑶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⑷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⑸苍松翠柏环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⑺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⑻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⑼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⑽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答:一处: ;二处 ;三处 。
1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会议指出,自2005年起,国家已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在稳定中有所提高,这项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会议确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20元左右。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新中国成立前老工人、1953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和原工商业者等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人员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再适当提高。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有关规定适当倾斜。
20、仿照划线语句的结构,另写两个句子,使其与划线语句句式相同,前后连贯。(4分)
这使我喜欢在秋天读诗,那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凄冷;
; 。 ; 。这些诗句总让我沉浸在悲秋与赞秋的意境里,让我在茫然里伤感,在挫折中振奋。
七、作文(共60分)
21、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不理解我。”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请以“学会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不可用话题作文题。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可以写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要有真情实感。
⑤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卷
座号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1)
(3’)
(2) (4’)
(3) (3’)
12、(1)
(4’)
(2)
(4’)
13(1)
(2)
(3)
(4)
(5)
(6)
(7)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5.(1) (2’)
(2)
(2’)
(3)
(2’)
16、

(4’)
17、
(4’)
18、一处: ;
二处 ;
三处 。(6分)19、 (4’)
20、 ; 。 ; 。
21、作文:(60’)
题目:
700字
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礼节后就离开了。(3分)
(2)我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住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4分)
(3)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3分)
12.(1)①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由近到远,又由下而上,远近高低结合,使画面丰富而有层次。②色彩鲜明,有黄有红有白,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③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使景物形象鲜明生动。④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动静结合、对仗。(答对两点即可)(4分)
(2)本诗前三联表达游览于自然山水的兴致和惬意,尾联则触景生情,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抒胸臆,表达出思乡之情。(4分)
13. (1)可以横绝峨眉巅;(2)白帝城高急暮砧;(3)画图省识春风面;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谨痒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空一分)
五、14.(1)早春的湿湿润润的气息。(2)小虫子睁开了眼睛。(3)龟背竹长出了嫩芽。(4)树木抽叶发芽。(4分)
15. (1)安宁给了我丰富的感受,并使我产生表达的冲动。(2)我时时刻刻想着我的对话者,在心里与他们进行着交流。(3)窗外的晚风和间断掉落的树叶这样平常的事物在我眼中也富有诗意与美感。(6分)
16.(1)人独自静坐时,眼前不再是一堵墙,而是辽阔丰饶的世界;(2)即使置身于众多的人群里,也如同独处一室,让心灵有了归宿;(3)所有的嘈杂纷争、抑郁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欲望,全都会悄然退去;家的安宁便会从心底升起,对生活就重新热情起来。(4分)
17. (1)写出人们对安宁的美好回忆;(2)安宁带给人的宁和、富足与安详同嘈杂、抑郁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欲望形成对比,引发人们产生“享受安宁”的愿望,深化文章主旨;(3)表现了安宁带给作者的美好而奇妙的享受,与题目“享受安宁”照应。(4分)
18.答案示例:⑴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⑺处与⑹处对调,或⑹处与⑸处对调。⑽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6分)
19、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不同程度有所提高。(4分)
20、(这使我喜欢在秋天读诗,)那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独特;(这使我喜欢在秋天读诗,)那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豪迈。(括号里的句子可有可无,所引诗句尽量是赞秋的。)(4分)
参考译文:
情不同,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时常有访问会盟的事情,国家的安危,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便宜行事;现在天下统一,到处都一样。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对人)说是出国(指到诸侯国),这是为什么 况且,盐铁,那些郡都有积蓄,(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使国家安定万民生存为借口;这是为什么 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成作福,来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个人名誉。对这样的作为,皇帝一定要加以惩罚的。”徐偃理屈词穷。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主动请求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却能担任宫中侍卫,白吃了五年俸禄。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坚甲拿利器,冒流箭飞石,冲锋在前。我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助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我年轻才能低下,不熟悉位臣之职,不足以胜任第 一 卷 选择题(共9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语音知识 (每小题1分,共5分)
选出读音与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该项涂黑。
1. heavy
A. bean B. breast C. peach D. break
2. sugar
A. Pupil B. multiply C. pull D. mutton
3. atom
A. charity B. astronomy C. embassy D. phrase
4. breath
A. mother B. though C. clothing D. health
5. holiday
A. obviously B. prove C. introduce D. government
第二节: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6.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they should go on ____ balanced diet and do _____ exercise every day.
A. a; 不填 B. the; an C. the; the D.不填;an
7. It is the for the Japanese to take off their shoes when they get into a habit.
A. custom B. habit C. customer D. customs
8. she is too busy to spend any time playing with her children _____ she hopes so.
A. as though B. even though C. as long as D. as soon as
In our childhood, we were often _____ by Grandma to pay attention to our table
manners
A. demanded B. reminded C. allowed D. hoped
10. ---Someone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It _____ be Tom.
---No, it ____ be him; he has gone to Sydney.
A. must; can’t B.might; mustn’t C. may; needn’t D. can’t; mustn’t
11.The doctor told Jack to ____ on his drinking if he wanted to keep healthy.
A. cut off B. cut down C. cut up D. cut in
12. ---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 for a few moments, please
---______. I’m not using it myself.
A. Come on B.It depends C. Go ahead D. That’s great
13. The reason ______ he was absent from school was _____ he had missed the train.
A. why; that B. that; because C. why; because D.不填; that
14. Facing the _____ situation, the sales manager looked _______.
A. puzzling; puzzled B. puzzling; puzzling
C. puzzled; puzzling D. puzzled; puzzled
15. The car doesn’t belong to me. _________, it is impossible for me to lend it to you.
A. Yet B.still C. Thus D. though
16. --Have you moved into the new office building
--Not yet. It _________.
A. is decorating B. has been decorated
C. is being decorated D. has been decorating
17. Bob ran the 100 meters in 9.91 seconds, and I have not seen ________ this year.
A. the best B. better C. the most D. more
18.---Will you join us in playing cards
--- Thank you, but _______ at the moment.
I'd like to not B.I'm afraid
C.I'd rather not D.I'd better not to
19. I’m really tired _______ Tom. He had me _________ for two hours in the rain.
A. of, waiting B. with; wait C. of; waited D. with; waited
20. Last year, Linda made __________ her brother did though he had a better job.
A. twice as much money as B. twice as many money as
C. two times money more than D. twice more money as
第三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将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Jane’s mother worked on the farm from dawn till dark, which just could make ends meet(收支平衡). To make Jane live a 21 life, Mother was very careful about spending money. 22 , Jane didn’t understand her. Every day Mother was busy with her 23 while Jane was studying at school, so they had little time to enjoy themselves.
One day, Mother realized Jane was unhappy and even 24 to her, so she decided to go 25 with Jane to make Jane happy.
On Sunday morning they went happily to the snowfield. Since they were 26 in white clothes, the manager advised them to buy ski clothes. He said 27 there was an accident, they might be easily 28 in their ski clothes. Mother couldn’t 29 them, so she refused.
Then they went skiing in their white clothes. They were skiing happily on the 30 when suddenly the snowfield began to 31 . It was the snowslide (雪崩). They ran a long way and 32 the snowslide finally, but they couldn’t find their way. Later, a helicopter (直升机) was flying above, 33 people on it couldn’t see or hear them. Jane was 34 because she had hurt her head seriously and 35 dropped on the snow. Just then an idea struck Mother. She cut her wrist (手腕) 36 and then bright red blood dropped down on the snowfield. A red SOS was on the snow. At last Jane 37 , but Mother died.
Every time I 38 the blood dropping onto the snowfield, I feel 39 , I believe anyone who hears the tragedy will 40 Mother for her selfless love to her daughter.
21. A.happy B.poor C.busy D.sad
22. A.Though B.However C.Although D.Or
23. A.writing B.housework C.work D.research
24. A.unfriendly B.loyal C.kind D.cruel
25. A.skating B.dancing C.hiking D.skiing
26. A.all B.both C.either D.every
27. A.now that B.in case C.as though D.even if
28. A.searched B.examined C.found D.caught
29. A.cost B.make C.afford D.stand
30. A.mountain B.farmland C.playground D.snowfield
31. A.change B.melt C.shake D.jump
32. A.escaped B.passed C.experienced D.overcame
33. A.but B.so C.since D.while
34. A.at work B.in danger C.in peace D.in ruins
35. A.hair B.blood C.tears D.jewels
36. A.carefully B.slowly C.immediately D.hardly
37. A.cried B.died C.woke D.survived
38. A.find out B.think of C.suffer from D.come across
39. A.satisfied B.curious C.anxious D.painful
40. A.admire B.hate C.reward D.think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小题,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下列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Waste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the school. Some students ask for more food than they can eat and others often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they leave the classroom. They say they can afford these things. But I don‘t agree with them.
Waste can bring a lot of problems. Although China is rich in some resources, we are short of(缺乏)others,for example, fresh water. It is reported that we will have no coal or oil to use in 100 years. So if we go on wasting our resources, what can we use in the future and where can we move?Think about it. I think we should say no to the students who waste things every day. Everybody should stop wasting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ur everyday life, we can do many things to prevent waste from happening, for example,turn off the water taps(水龙头)when we finish washing,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classroom,try not to order more food than we need, and so on. Little by little,everything will be changed. Waste can be stopped one day, if we do our best.
41.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some students often in the school.
A.eat too much B.don‘t work hard
C.waste things D.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42. Which is not 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
A. Fresh water B. Forest C. Oil D. Coal
43. What may happen in 100 years?
A. We may still have enough oil B. We may still have enough coal
C. We may have a little oil D. We may have no coal or oil to use
4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 Waste brings problems B. Waste can bring no problem
C. China is rich in fresh water D. Students never waste things
45.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 Stop Wasting B. School life
C. Waste in the School D. Rich Resources in China
B
The American book Who Moved My Cheese(奶酪) has been a bestseller all over the world. It teaches people how to face changes in their lives. Now its author Spence Johnson has written a book just for teens. The book tells us that when facing change in our lives, like a new school or new friends, don’t be afraid. Instead, use this change to make a better life. The book gives an example of a change at school. A school is changing from having two terms to three terms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students.
Several teens are talking about this. Most of them are unhappy and worried. But Chris is not. He laughs and tells a story about two mice, two “little people” and some cheese.
The four are in a maze looking for the cheese. Here, cheese means something important in life, like moving to a new class or getting into college. But they find the cheese is gone. The mice realize that they can’t change what has happened and have to find more cheese. This means finding different dreams. The little people, however, can’t do this. They are afraid of change so they find no cheese.
After Chris finishes the story, the friends understand one thing: to get more cheese, move in a new direction quickly. His friends understand how this can be used in the changes all teens face, such as doing well at school or having good relationships or just feeling good about yourself.
46. The book Who Moved My Cheese is _________.
A. written all over the world B. read across the world
C. sold only in America D. loved only by teens
47. What does the text mainly discuss
A. Never change in our life B. Change when you like to do
C. Change with the changes 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48. The underlined word “four”(paragraph 3)refers to ______.
A. Mice and little people B. Students C. Cheese D. Readers
49. In our lives, we should learn from _________.
A. mice B. little people C. Chris D. Spence Johnson
5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he author is Britain.
B. There are three terms in every school.
C. Most teens don’t understand Chris’ story.
D. The book tells teens how to face changes in their lives.
C
Last year I had a wonderful experience. I went on a student exchange to Japan. It was an exciting time of my life and I learned many things about the school system in Japan. I was in Grade 11, which is second year of high school in Japan, but I was younger than most of my classmates. That’s because Japanese children enter first year of elementary school (小学) in April following their sixth birthday. I started school when I was still five years old.
In Japan, Children attend elementary school for six years, where they study Japanese, arithmetic, science, social studies, music, craft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ome economics (simple cooking and sewing skills). During their three years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s added to this list. Most schools have access to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The classes in my school seemed rather big to me, around 30 students in a typical high school class. We ate lunch in the classroom, instead of a cafeteria and enjoyed a healthy, nutritious meal prepared by the school or by a local “school lunch centre” instead of eating the same, dry sandwiches every day. I really like the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of school lunches. I also enjoyed the field trips and activities. At Japanese schools, there are many school events during the year, such as field day when students compete in tug-of-war, field trips, and arts and cultural festivals.
51. The writer went to Japan _____ last year.
A. to visit his family memebers B. to finish his high school there
C. to study as an exchange student D. to do research on school system in Japan
52. Children in Japan may start their elementary school at the age of ____.
A. 5 B. 6 C. 7 D. 11
53. Japanese students start to learn English _____.
A. before they start their school year B. when they are in elementary school
C. when they are in middle school D. when they are in high school
54. In the writer’s country, there are normally _____ students in a high school class.
A. less than 30 B. exactly 30 C. more than 30 D. Not certain
55. In the writer’s country, students probably _____.
A. have lunch in the classroom B. have different lunch every day
C. have lunch at home D. have sandwiches for lunch
D
At two o’clock a bank robber stole in. “This is a holdup,” the man said rudely. He took a gun from under his jacket, pointing to George. “Hand it over!” George reached into his money-box and took all the bills from the top part—close to six thousand dollars. The robber snatched them and turned to leave.
Then while everyone watched the robber, George calmly lifted the top part of the money-box, took bills from the bottom part and put them into his won pocket secretly.
The door was shut and the bank robber was gone. George fainted(晕倒).
As soon as he was safely behind his bedroom door, George counted the money. He had eight thousand dollars. He was very happy.
The next morning, while the others were examining the bank’s records, George was called into Mr. Burrow’s office and was introduced to Mr. Carruthers, who used to be president of the bank.
“Good morning, George, I was sorry, to give you a hard time yesterday, but with all the banks being robbed these days I thought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prove that our little bank can robbed, too. I retired yesterday, just to keep everyone on his toes. Now, I have put the money back in your money-box—all six thousand.”
56. This passage tells us ______.
A. a serious case B. one part of a play
C. a humorous story D. a meaningful story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think is true
A. George wanted to protect the money for the bank.
B. George had been thinking of taking money away.
C. This bank had been robbed several times.
D. Nobody knew the bank would be robbed that day.
58. Why was George called into Mr. Burrow’s office
A. His stealing money was disclosed.
B. Mr. Burrow wanted to say sorry to him.
C. Mr. Carruthers wanted to explain the whole thing to him.
D. Mr. Burrow wanted to tell him the money had been put back.
59. In this article “to keep everyone on his toes” means “ ______ ”.
A. to make everyone work hard
B. to keep everyone standing straight
C. to make everyone do a kind of exercise
D. to keep everyon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ing danger
60. Which sentence can be used to end the story
A. George turned cold with fear. B. George turned red with anger.
C. George was pleased with the end. D. George was disappointed with the end.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四节,满分60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I always encourage myself to be ______ (独立的) and making a living on my own
when I grow up.
62. Upon your ________ (到达) in ShangHai, please give me a call.
63. She decided to follow him out of __________ (好奇心).
64. The teacher _________ (限制) her to 800 words for her composition.
65. He is always _________ (闲逛) from morning till evening, doing nothing.
66. It is _______(难以置信的) that he managed to finish all the summer homework in
just one day.
67. After a long journey, the children were all __________ (筋疲力尽的).
68. I made my ___________ (道歉) and left early.
69. It’s good __________(礼貌)to say goodbye to the host when leaving.
70. You didn’t bother me. On the __________ ( 相反), I like to be with you.
请将答案写在以下横线上
61. ____________   62.______  63.___________ 64.____ _
65. ________ 66.________ 67._________
68.________ 69.________ 70._________
第二节 词组填空 (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71. 守诺言;履行诺言 ________________ 72. 屏住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 盼望 __________________ 74. 靠近,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
75. 产生,分娩 __________________ 76. 熟悉,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从…受益 ___________________ 78. 变凉,冷却 ____________________ 79.原谅某人做了某事 ________________ 80. 冒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单句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每个句子有且仅有一处错误,或错一词, 或多一词,或少一词。
如本句错一词,在错词下划一横线,并在横线上写出修改后的词;
如本句多一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并在横线上再次写上该词并划掉;
如本句缺一词,在缺词处加一漏字符号(∧),并在横线上写上该加的词。
81. At the age of 12, he began to earn his life. ____________________
82. He worked such hard that he wo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test. ____________________
83. He is always telling lie. ___________________
84. They mustn’t have been in the library because I saw them on the playground.
____________________
85. What a terrible weather we have been having! ____________________
86. Though it was very cold, but he went out without an overcoat. __________________
87. His book is different from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
88. The reason why he was late was because he was caught in a traffic jam.
_____________________
89. In a matter of fact, she doesn’t like teaching. ____________________
90. It is the most interested film I have seen.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你的生日快到了,父亲许诺将送你一份生日礼物。下面就是这份特殊礼物的描述。请你以“Father's Gift for My Birthday”为题,用第一人称讲述这个故事。要点如下:
1.上周五早晨,父亲带我到家乡的一所农村学校;
2.唯一的教室里有21个学生,大多数是男生,教室小而昏暗(dim);
3.虽然那儿条件很差很穷,但学生学习努力,去年有两个学生考上了大学;
4.你的感想,原来这就是父亲给我的礼物……
注意:1.除要求的内容外,可酌情自由发挥;2.词数:100词左右。
(抄袭阅读理解或其他与内容无关者,均为0分)
Father's Gift for My Birth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答案
(每题1分)
语音:BCADA
单选:6-10 AABBA 11-15 BCAAC 16-20 CBCAA
完型:ABCAD BBCCD CAABB CDBDA
阅读:CBDAA BCAAD CBCAD DBCDA
单词:(每题1分)
1. independent 2. arrival 3. curiosity 14. limited 5. wandering
6. unbelievable 7. exhausted 8. apologies 9. manners 10. contrary
词组:(每题1分)
1. keep one's word 2. hold one's breath 3. Look forward to 4. get close to
5. give birth to 6. get the hang of 7. cool down 8. benefit...from
9. forgive sb. for doing sth. 10. take a chance/take chances
.单句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At the age of 12, he began to earn his life. Life--living
He worked such hard that he wo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test. Such—so
He is always telling lie. Lie--lies
They mustn’t have been in the library because I saw them on the playground.
Mustn’t ----- can’t
What a terrible weather we have been having! 删除a
Though it was very cold, but he went out without an overcoat. 删除but
His book is different from me. Me—mine
The reason why he was late was because he was caught in a traffic jam.
Because--- that
In a matter of fact, she doesn’t like teaching. In—As
It is the most interested film I have seen. Interested ---interesting
书面表达(30分)
(Possible version)
Father’s Gift for My Birthday
座位号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请用2B铅笔填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
1.史料记载:“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其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牛耕
2.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000年农历庚辰年,2012年应该是农历的
A.己卯年 B.庚巳年 C.辛丑年 D.壬辰年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下列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
A.民间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4.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 B.白瓷、青瓷、彩瓷、青花瓷
C.青瓷、彩瓷、白瓷、青花瓷 D.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
5.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是
A.宁波商帮和晋商 B.宁波商帮和徽商
C.湖南商帮和徽商 D.晋商和徽商
6.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清朝统治下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7.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出现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B.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C.一概排斥西方事务 D.封闭边疆固守疆域
10.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商抑农”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
D.节气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体现
11.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12.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象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该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弘扬欧洲的科学精神 B.推进近代的工业文明
C.传播西方的天主教 D.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3.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统治者的思想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14.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由此可以推断出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很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15.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③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有关“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B.在工业革命时代,企业家不能自由解雇工人
C.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 , 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D.工厂成为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1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20.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2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求富求强维护统治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纺织业 B.机械纺织业 C.交通业 D.烟草业、化工业
23.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
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在哪里进行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经济
25.经过改革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
A.珠海 B.厦门 C.深圳 D.汕头
26.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
27.“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鸦片战争后 D.新中国
28.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落后思想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29.我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是
A.拍摄《定军山》 B.北京电视台试播
C.中国网络电视台试播 D.中央电视台试播
30.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③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民众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座位号
第II卷(选择题 共40分)
(第II卷共31、32、33三道题,其中第31题为文理科必做题22分;32、33题为选做题,文科班做32题,理科班做33题各18分,选错不得分。)
(文理科必做题)31.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1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2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3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4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选自《景德镇陶录》
(1)材料1反映了哪种土地制度?(2分)
(2)结合材料2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3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
(4)根据材料4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6分)
(文科选做题)32.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1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2 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记录之先。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3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材料4 (“一五”)计划规定的对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比当年苏联还大,制造生产资料的投资高出苏联“一五”计划执行结果2.9%。
1953年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到1956年,中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座制造机床的沈阳第一机床厂机床投产。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1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4分)
(2)根据材料2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原因。(6分)
(4) 根据材料4,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材料4反映出“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4分)
(理科选做题)33.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1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材料2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并创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3 1953年,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荣毅仁等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分布在哪些地区?(4分)
(2)依据材料1指出荣氏企业涉足的主要行业?(4分)
材料2中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得很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4)材料3反映出当时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一、选择题:
CDBDD DCBAB BCADA ACBAD BACAC DCBBA
二、非选择题
(2)城市人口增长;导致环境恶化。(每点2分共4分)
(3)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洋务派认识到兴办煤矿企业的重要性;政府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每点2分共6分)
(4)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地理分布上大都分布在东北地区。(每点2分共4分)
(4)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5题*2分=70分)
读下图,完成1-3题。
1、①、③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现代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2、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A.战争 B.疾病 C.生活水平差 D.老年人口多
3、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
A.由农村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5、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6、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起源同步
B.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C.各功能区的形成都是规划建设的结果
D.在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
8、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变化是( )
A.商业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B.工业区,逐渐向市区外缘移动
C.文化区,接近商业区布局
D.功能区一旦形成,不会发生变化
9、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10、下列叙述不是城市化标志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B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市居民失业人口增多
11、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 )
A林区 B牧区 C 乡村 D 城市
12、我国粮食作物的“南稻北麦”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
A综合性 B地域性 C 季节性 D 周期性
1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光照和降水 C 市场需求 D经济技术条件
14、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
A市场与饲料供应 B市场与机械化水平
C交通和气候条件 D劳动力和饲料供应
15、图中阴影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16、图示所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17、传统工业区一般建成的基础是在( )
A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
B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C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D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的地区
18、图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工序上的联系   B.地域联系
C.空间上的联系 D.技术联系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9~21题。
19、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0、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21、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22、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    B 管道运输  
C 水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23、上海宝钢需从澳大利亚进口一批铁矿石,最佳运输方式是(  )
A.海运   B.航空   C.河运   D.铁路
24、湖南的珠洲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河流 C 气候 D交通
25、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交通 B工业 C商业 D政策
26、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市的商业中心,它的布局是以( )
A 市场为最优原则 B交通为最优原则
C 自然条件为最优原则 D 人流量最大为最优原则
27、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28~30题。
28、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29、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30、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31、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开始于(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文明时期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发展问题 D生态问题
全球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是(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巴西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35题。
34、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35、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原料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座位号
二、读图填空题(4题30分)
3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阴影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字母代表的农作物分别是:A 、B 。
(2)、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是:① 、
② 。
(3)、美国在图示地区发展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有: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 、③ 、
④ 、⑤高度发达的工业(机械化程度高)。
(4)、我国的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在 和西北地区,其经营方式为 。
3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
(1)、图中字母代表意大利新工业区的是 ,(填字母)
该工业区是以 集聚的 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2)、图中数字①代表的意大利的首都 ,
数字②代表的海洋为 。
38、读某城市布局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
在图中A、B、C、D四地建火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食品厂,并要在该城市建一绿化带,从经济、环境效益考虑:
(1)、火电厂应建在 处,(填字母)
(2)、自来水厂应建在 处,(填字母)
(3)、印染厂应建在 处,(填字母)
(4)、食品厂应建在 处。(填字母)
(5)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的 方位。(填东北、西北、西南或东南)
3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有三方面,分别是:A 持续发展、B 持续发展、C 持续发展;其中 持续发展为条件、 持续发展为基础。
(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为 原则、持续性原则、 原则。
(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 ② ③
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二、读图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30分)
36、(1)(3分)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 玉米
(2)(2分)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3)(3分)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农业科技发达 市场广阔 政策的支持(五选三)
(4)(2分)东北 国营
严重的资源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原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 )
A.13Al B.13Al     C.136C      D.13C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和中子数
C、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3.下列有关12H和13H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2H和13H互为同位素
B、12H和13H的质量数相同
C、12H和13H是同种原子
D、12H和13H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
4.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微粒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离子
D、质量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
5.下列电子层中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6.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14  B、15  C、16  D、17 ( )
7.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
A、C、N、O、F    B、Li、Na、K、Rb
C、P、S、Cl、Ar   D、Na、Mg、Al、Si
8.下列反应既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钠与水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9.锌和稀硫酸反应,欲想加快反应速率,应选择下列组合中的哪个反应条件( )
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10%的稀硫酸⑤15%的稀硫酸⑥20%的稀硫酸⑦加热⑧用水冷却
A、②⑥⑦ B、①④⑧ C、③⑥⑦ D、③④⑧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B、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无负值,均为正值
C、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变化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D、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mol/L
11.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
A、0.01mol/(L·s) B、0.008 mol/(L·s)
C、0.003mol/(L·s) D、0.002mol/(L·s)
12.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13.下列关于甲烷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烷是一种热量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
B、甲烷可以和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C、甲烷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甲烷是正四面体的结构
14.下面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位素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5.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A、 B、
C、 D、
16.现在人类直接利用主要的化石能源是 ( )
A、太阳能 B、核能 C、氢能 D、煤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异丁烷) B、烷烃的通式:CnH2n
C、丁烷的结构简式: CH3CH3CH3CH3
D、乙烷的结构式
18.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
A、燃料燃烧 B、C+CO2=2CO
C、CaO+H2O ===Ca(OH)2 D、C+H2O=CO+H2
19.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平衡描述的是可逆反应
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D、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成成分浓度保持不变
20.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 B、增大浓度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21.1molCH4和足量的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在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CH3Cl B、CH2Cl2 C、CHCl3 D、HCl
22.下列金属分别和0..1mol /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最剧烈的是 ( )
A、Fe B、Mg C、Al D、Cu
23.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
A B C D
24.下列关于Cu—Zn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B、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负极
C、原电池中,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D、在Cu—Zn原电池中,Cu做负极
2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
B、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竖行,即十八族
C、周期表中有七个主族,十一个副族
D、第ⅠA族又叫卤族
26.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减小
B、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Na、K反常)
C、碱金属元素包括F、Cl、Br、I、At五种元素
D、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2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C、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
O Na+ Cl Cl-
29.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座位号
A、氨气: B、四氯化碳:
`
C、氮气: D、二氧化碳:
30.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
A、O2和O3
B、35Cl和37Cl
C、CH3CH3和CH3CH2CH3
D、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第Ⅱ卷
二、填空题(共40分)
31、(8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回答下列问题
(1)负极材料
(2)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
(3)写出电极反应总反应式
(4)电子由 极流向 极(填写Zn或Cu)
32、(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一 (1) (2)
二 (3) (4) (5) (6) (7)
三 (8) (9) (10)
(1)请写出(1)--(1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
33、请填写下列空白(20分)
(1)原子由原子核和 构成,原子核由 和 构成,
带(填质子中子或电子,下同) 电(填正或负,下同), 带 电。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 = 。
(3)化学键可以分为 键和 键, 键又可以分为极性 和非极性 。
(4)化学反应究竟要吸收能量还是要放出能量,主要取决于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若反应物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5)烷烃的概念: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 结合成 ,剩余价键均与 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 ”,这样的烃又叫做“ ”。
3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6分)
(1)O2 电子式: ,结构式:
(2)H2S 电子式: ,结构式: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3)NaCl 电子式:
(4)MgCl2 电子式:
2011-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高一文)答案
选择题
C 2.C 3.A 4.B 5.A 6.A 7.D 8.B 9.C 10.D 11.D 12.B 13.C 14.C 15.D 16.D 17.A 18.C 19.B 20.D 21.D 22.B 23.A 24.A 25.A 26.C 27.A 28.B 29.C 30.C
填空题
一分)
Cu
Cu
稀H2SO4
Cu
Zn
CuSO4
CuSO4
酒精
Cu
Zn
Zn
Ag
稀H2SO4
Zn
Cu
稀H2SO4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u:64 Zn:65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第ⅠA族元素统称碱金属元素
D.第ⅦA族元素统称为卤族元素
2、第三周期R元素的原子,其次外层的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R是
A.Li B.S C.Si D.P
3、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呈电中性,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A.13Al B.13Al C.13C D.13C
4、下列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A.Na+ B.Na    C.Cl D.Cl-
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B. 氯气与甲烷的反应
C. 氧气与甲烷的反应 D. 次氯酸的分解
6、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OH-、H2O、F-     B.NH3、NH、NH
C.H3O+、NH、NH      D.HCl、F2、H2S
7、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Cl: B、OH—:
C、HCl: D、Na2O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发生时均无需加热
B.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9、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10、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为单键
B. 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 Cl2发生取代反应
C. 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符合该通式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D.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11、Tl(铊)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Ⅲ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是第ⅢA族中最大的 B.遇水能反应生成氢气
C.铊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 D.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A.NaCl和HNO3 B.H2O和NH3
C.CaF2和CsCl D.CCl4和H2O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
14、下列各组物质之间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A.氯水加入溴化钠溶液中 B.溴水加入氟化钠溶液中
C.氯水加入碘化钾溶液中 D.溴水加入碘化钾溶液中
15、下列各装置的烧杯中都盛有海水,放置一定时间后,锌片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是
Zn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6、某烷烃含200个氢原子,则该烃的分子式是
A.C97H200 B.C98H200 C.C99H200 D.C100H200
17、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序数比Y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小
C.X的原子半径比Y小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大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 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 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右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X
W Y R
Z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2O的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20、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6 mol/(L·min); ②v(B)=0.45 mol/(L·min);
③v(C)=0.015 mol/(L·min); ④v(D)=0.45 mol/(L·min)。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
2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D.原子序数:X<Y<Z
22、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23、已知aAn+.bB(n+1)+.cCn-.dD(n+1)-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B>C>D B. 原子序数:b>a>c>d
C. 离子半径:D>C>B>A D. 金属性:B>A,非金属性:D>C
24、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 +2OH-—2e- = Zn(OH)2(s)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 + H2O(l) +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 g
25、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它的阴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w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填空题(共38分,其中7-11班同学做26-29题,12-15班同学做26、27、28、30题。)
26、(8分)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有__________。
①O2和O3 ②35Cl和37Cl ③CH3CH3和CH3CH2CH3
④CH3CH2CH(CH3)CH2CH3和CH3CH2CH(CH3)CH(CH3)CH3
⑤氯仿和三氯甲烷

⑦CH3(CH2)2CH3和(CH3)2CHCH3 ⑧CH3CH(CH3)CH3和CH(CH3)3
27、(7分)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2)反应开始至2min、5min时Z的平
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

(3)开始 min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28、(10分)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
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D.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实验现象(填A-D)
(3)写出实验①、②对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① ,
实验② 。
(4)实验结论:              。
29、(13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⑤ ⑥
3 ① ③ ④ ⑦ ⑨
4 ② ⑧
请回答:
(1)这九种元素分别是① (填元素符号,下同)、② 、④ 、⑤ 、⑥ 、⑧ 、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
(2)在①、②、③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3)⑥元素的氢化物是 (填化学式),该氢化物在常温下与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⑧元素与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高温下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 色。
30、(13分)下列是部分短周期中第二、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52 0.143 0.110 0.099 0.075 0.074
主要化合价 +1 +2 +1 +3 +5、-3 +7、-1 +5、-3 -2
回答下列问题:
(1)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周期、族) 。
(2)在这8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3)①元素和⑥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写出①和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②、④、⑤、⑥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填离子符号)
(6)比较⑤、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用分子式表示)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③、④处于不同周期
B.⑥在同主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
C.⑤元素与⑦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8
D.①与⑧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三、计算题(共12分)
31、(6分)在由铜片、锌片和200 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当在铜片上放出3.36 L(标准状况)的H2时,硫酸恰好用完,则:
① 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多少?
② 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③ 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2、(6分)将4 mol SO2和2 mol O2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 (g)2SO3 (g)若经过2s后测得SO3的浓度为0.6 mol/ L,试计算:(1)v(O2);(2)SO2的转化率;(3)2s时的O2浓度。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理科班)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D 2、C 3、C 4、A 5、C 6、D 7、D 8、D 9、C 10、C 11、D 12、A
13、A 14、B 15、A 16、C 17、B 18、C 19、D 20、D 21、B 22、D 23、B 24、C 25、C
30、(13分)(1)第二周期第ⅥA族
(2)HClO4
(3)
(4)Al(OH)3+OH-===AlO2-+2H2O
(5)P3->Cl->Ca2+>Al3+
(6)NH3>PH3
(7)ABC
G


稀硫酸
A
G


硫酸铜
C
G


稀硫酸
B
G


乙醇
D
座位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