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科6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科6份)

资源简介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10年6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④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学说
3.2010年7月27日,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这说明(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
2010年7月11日,于茫茫太平洋之中、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复活节岛,迎来了一场天文学奇观:太阳的光辉被月球遮蔽,天空陷入数分钟的黑暗。数以千计的游客和专业研究人员共同观看了这场罕见的日全食景观。据此回答4~5题。
4.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 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6.2010年7月28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这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 )
A.实践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群众性
7.2010年6月30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举动主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 )
A.目的性和计划性 B.自觉选择性  C.主动创造性 D.重复性
8、下列选项均不属于规律的是(  )
①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日出东方,日落西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④万有引力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7月10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开幕.本届论坛是两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反映了两岸同胞对加强两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共同期待,适应了两岸经济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客观需要。据此回答9——10题
9、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是坚持了(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意识的能动作用
10.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以往五届论坛的实践证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割断两岸的这种联系,体现的哲理是( )
A.联系具有客观性 B.规律具有普遍性
C.意识具有主观性 D.联系具有条件性
11、2010年5月12日为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④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0年7月以来全国范围的酷热让“调整高温津贴标准”成为比天气更热的话题,而北京等地政府纷纷及时动作予以回应,体现出人性关怀已成为新的执政思维和社会共识。从唯物论角度来看说明政府的行为( )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抓住了事物的重点和中心 D、 分清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13.2010年6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题为《同心协力 共创未来》的讲话。他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和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尤其是中国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2400万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未脱贫。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 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15、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2010年8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登门看望了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何泽慧、吴文俊、朱光亚、王大珩先生,向他们献上寓意吉祥和祝福的鲜花,致以深情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对于科学家来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7、2010年8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分部发布的报告称,俄罗斯境内火灾排放的气体将使全球气候变化进程加快。报告强调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将导致气候系统失衡,从而使得“热浪”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增加,从而会诱发更多的火灾。俄罗斯大火不仅是俄罗斯人的灾难,也是全人类的灾难。这个报告揭示了(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2010年6月15日国家环保总局再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工作安排开展工作。这是因为( )
A.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D.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9、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C.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0.2010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4周年。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地震的发生规律是客观的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随着西班牙队在众人的祝贺中登上世界之巅,历时1个月的南非世界杯于2010年7月13日随之落下了帷幕。回首在非洲大陆31个日夜发生的点点滴滴,有人感叹“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天。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从哲学上看,这段话启示我们 (  )
A.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B.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
22.2010年8月6日中国广播网载文说,科学发展观也要求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注意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
A.既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又有坚持实践的观点
C.既要坚持重点论,又要坚持两点论
D.既要反对“一点论”,又要反对单打一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23.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教育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优先发展位置,从辩证法角度讲,体现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关键部分对整体有时起决定作用 ③抓主要矛盾 ④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2010年的端午“小长假”,某县委、县政府领导全部深入到农户回访。“U形渠建少了”、“洪水坝该修了”、“粮食直补政策落实得还不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群众提出的许多具体问题,利用休息日,县里领导分头下去开展了全县“大调研”。上述做法的依据是:( )
A.物质决定意识,错误的意识来自于人的头脑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D.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25、以下观点对辩证的否定理解正确的为(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共37分)
三、材料分析题:(13分)
30.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6分)
31、(7分)材料:据报道,某市想要建设一个疗养院,负责人在选地和动工建设的时间上,为了图个吉利,都听取了风水先生的建议。
(1)“建疗养院听风水先生的话”体现了一种什么哲学思想?(2分)
(2)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这段材料反映的问题作简要评析(5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哲学期中试题答案
6、C。解析:哲学社会科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体现了它的阶级性。
7、B。由关键语句“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可知应选B。AC材料没有体现;D不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特点。
8、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依据规律的含义分析,①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②为现象的描述,③则是地球自转规律的表现,④是规律,①②③均不属于规律,故应选A。
9、B解析: 从题干来看,本届论坛的举办适应了两岸经济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客观需要,坚持了从两岸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故B项正确,A、C不是唯物论的观点,D项没有体现。
10、A.解析:题干中,两岸的联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够割断的,体现了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故A正确。BCD没有体现。
11、C解析: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增强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说明了意识的反作用和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故②④正确,③表述错误,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①材料没有体现。
12、A 解析:从唯物论角度来看,只有A项属于唯物论角度,B、C、D都属于辩证法内容,故选A项。
13、A 解析:题干要求唯物论的观点,D项属于辩证法,故排除。胡锦涛的讲话强调了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和存在的问题,是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故选A项正确,B、C材料没有体现。14、A 解析:省略
15、C 解析:认识和真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③正确,排除③,答案选C ①②④
16、D解析:从“做学问要不知足”,可以判断材料主要强调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D项是正确的,A项观点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
17、B 解析:材料中的俄罗斯的火灾与加速全球气候的变化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同时也反映了个别事物或因素对整体或系统的影响,选①④;②错误不选;③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不选。
18.C。解析:各地区、各部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按国务院统一部署安排工作,体现了整体统帅部分,所以选C。AD错误,B不符合题目要求。
19、C 解析:A 错误,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B错误,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D表述错误,格陵兰冰川融化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说明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条件,故C正确。
20.D。解析:防震减灾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体现了量变;道路艰难重重,唐山地震的挫折体现了发展的曲折,故①③正确。材料讲到了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但没有涉及规律的客观性,地震灾害只能预防,彻底消除的说法不科学,故排除②④。
21、D解析:这段话要告诉我们的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也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22、C解析: 题干中强调了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要兼顾,所以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选C项。
23、C解析:①是唯物论角度,排除;把教育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优先发展位置,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所以③正确,教育事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②正确,④没有体现,答案选C项。
24、B解析:针对群众提出的许多具体问题,开展了全县“大调研”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故B项正确,ACD项表述错误。
25、D 解析:选项中,分别阐述了辩证的否定的含义、特点和实质,均正确,故选D项。
二、简答题
2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1*4=4分)
27、普遍性是指时时事事有矛盾。2分 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分 相互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2分 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2分
28、实践的特征、形式和作用分别是3分、3分和4分
29、略 3*5=15分
三、材料分析题
3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分
(2)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4分
31、(1)体现了一些人的头脑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唯心主义思想。 2分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些人头脑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唯心主义思想,没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来办事,必然造成工作中的盲目性,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2、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而其中有些赝品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作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一枚可能不是假币( )
3、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4、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稻 30亩 90石 90两
桑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禽 58头 (略) 55两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
5、《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材料中四年建侯卫、六年作礼乐解读正确的是( )
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就是为了维护郡国制
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
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用来代替分封制
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
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7、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8、《旧唐书列传第十八》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次子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及其党羽,并逼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继位,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做法违反了( )
①宗法制 ②“礼” ③“三纲五常” ④“民贵君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西周的分封制较之于夏商,又有制度的创新,被称为“封邦建国”,体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②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③逐级分封 ④规范赋税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11、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3、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了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 程朱理学
14、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15、《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1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7、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8、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9、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2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23、《汉书 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24、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3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5分)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分)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 下至委巷工贾, 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结果。(4分)
(4)材料四反映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28、(20分)作为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他谨慎地观察现实,潜心地研讨百家学说,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儒学体系。
一一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材料四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著《现代中国的历程》
材料五 清朝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对历代正史中受儒家伦理熏陶而累世同居的、并受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的代表人物进行统计,以宋朝的人数最多。
——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宋代士绅阶层人数增多,常常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把上层人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广泛地传递到了民众之中……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4分)
(2)结合所学说明董仲舒的儒学体系新在何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分)
(4) 根据材料四,理学对儒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3分)这些发展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5) 根据材料五,宋朝时期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3分)
参考答案:
26、(13分)(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每点1分,共2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每点1分,共2分)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任答l点,1分)
(2)相同点: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
27、(1)井田制。(2分)
(2)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2分)生产力的发展。(2分)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社会动荡不安等(3)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封建政府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2分)但是由于土地私有、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4)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2分)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分)
28、(1)主要内涵:把民众视为邦国之本,强调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4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请把答案填在表格)
1.函数的导数是( )
A.-1 B. C.0 D.1
2.曲线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3.函数是减区间为( )
A. B. C. D.(0,2)
4.设函数 则( )
A.有最大 B.有最小值 C.是增函数 D.是减函数
5.函数,在时取得极值,则=( )
A.2 B.3 C.4 D.5
6.设函数在定义域内可导,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导函数的图象可能为( )
( )
A. B. C. D.A. B. C. D.
( )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C.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D.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 )
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一支 C.一条射线 D.两条射线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已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则_____________。
12.

13、 。


三、解答题(共50分,16题10分,17题20分,18题10分)
16、已知椭圆的对称轴是坐标轴,以短轴的一个端点和两个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且焦点到椭圆的最短距离是,求此椭圆的方程。
并写出焦点在y轴的椭圆的焦点坐标,离心率,画出图形。
18、已知函数时都取得极值.
(1)求的值;
(2)求函数极小值及单调增区间。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右图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岛屿的名称是
A..海南岛 B.台湾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夏威夷岛
2.对该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
A.寒潮 洪涝 B.地震 干旱
C.洪涝 地震 D.干旱 台风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读图回答3—4题。
3.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用水 B.沙漠广布
C.过度放牧 D.气候干旱
4.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①放弃全部耕地 ②合理调水
③加强能源建设 ④恢复自然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智利北部与秘鲁沿岸,海水因持续西向的气流吹送而呈离岸方向的洋流,流向西太平洋,深海的冷海水上涌补充;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西向气流减弱,表面海水由西太平洋向东流至秘鲁沿岸,上升流消失,沿岸水温升高,气候出现异常,造成自然灾害。回答5—6题。
5.厄尔尼诺现象年时秘鲁沿岸因气候异常带来的自然灾害是
A风灾 B.水灾 C.旱灾 D.沙尘暴
6.厄尔尼诺现象亦对秘鲁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冲击,请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东南太平洋渔场渔获量下降 B.渔产加工产品出口数量锐减
C.沿海岛屿的鸟粪层消失 D.粮食作物因此无法自给自足
日本地震造成的福岛核电站事故正在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卫生部门4月5日从北京、天津和河南地区露天种植的菠菜中抽检发现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含量分别为1-3Bq/kg。由于检出的碘-131微量,目前情况对公众健康无影响。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这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A.这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这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这次地震各国测出的震级不同是因为有多个震级
D.这次地震引发了海啸和风暴潮等海洋灾害。
8.菠菜中抽检发现的微量放射性碘-131主要来自:
A.生物循环过程 B.水循环过程
C.洋流循环过程 D.大气循环过程
9.按性质分类,菠菜中抽检发现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属于:
A.局部性环境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资源枯竭问题
读某地区等温线图,回答下列10-12题:
10.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0-1667米 B.1333-1667米 C.1333-2000米 D.1667-2000米
11.图中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A.<0℃ B.<2℃ C.0℃ D.2℃
12.乙地可能是:
A.山地 B.丘陵 C.盆地 D.河谷
2008年热带风暴“凤凰”于7月25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沿海有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回答13—14题。
13.影响我国的台风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14.读右图,台风“凤凰”的移动路径不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根据其成因,通常分为由台风(飓风)引起的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两大类。下图中的①海湾和②海湾均是风暴潮的易发区。完成15—16题。
15.有关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B.①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C.②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D.②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秋冬季节
16.2007年3月3~5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前后,②海湾出现了38年以来的最强风暴潮,给沿海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与这次风暴潮的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南下的强冷空气势力较强
B.元宵节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
C.海湾外宽内窄,有利于风暴潮的发展
D.陆地上河流正值汛期,入海水量大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7—18题。
17.ab段河流流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18.一般不能选择①处做为野外宿营地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临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19.下图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0.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21.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A.滑坡—地震—疫病流行 B.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
C.地震—海啸—洪灾 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
读下图某灾害发生示意图,回答22—25题学。
22.当图示灾害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感到上下颠簸 B.人们感到左右摇晃
C.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人们先感到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23.当图示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跑到室外 ②若正在行驶的车辆,应加速离开危险
区域③若身处楼房,应迅速用绳索下楼逃生
④若身处街道上,应护住头部,远离楼房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24.图示灾害发生后,诱发的次生灾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崩塌、滑坡、泥石流 B.疫病、火灾
C.水灾、海啸 D.火山、风暴潮
25.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垂直于泥石流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低洼地
二、综合题(共50分)
1.阅读下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资料1: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公里。
资料2: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2分)
(3)试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2分)
2.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地震要素分布图
材料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晨7点59分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距海岸30公里。为40年来世界最强烈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首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公里,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灾难甚至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国家死亡人数已超过14万多人。此次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6000多枚原子弹的爆发量。
(1)写出下列地震要素A ,B ,BC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 ,此外,震级还与 、 和 有关。
(2)试分析这次地震的位置特点和灾害特点
(3)这次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伤痛,谈谈今后如何应对这种灾害?
3.阅读材料,回答下例问题。(5分)
材料一:下图为2008年1月10日08时(北京时)至2月3日08时全国降水量和冻雨区分布图,图中降水量单位: mm; 右斜线范围表示冻雨区。
材料二:冻雨是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1)试从经纬度的角度,简述冻雨的分布范围。(2分)
(2)冻雨造成的危害有哪些?(3分)
4.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4分) 单位: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贵州 21 35 54 5 0 0 0 0 0 0 36 8
四川 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
云南 25 104 534 155 19 0 0 0 0 0 0 6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分)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2分)
5.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4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2分)
6.图中的上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类型名称:
a b o
(2)A、C之间的高差在 米到 米之间。
(3)冬季A、B、C、D 四点中气温最高的应是 点,原因是

(4)①、②两地中降水量多的是 ,原因是

(5)在图10中下图内画出沿AB线的垂直剖面图。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期中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A B C A B D C D C B A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A C A D B D C B A B
二.综合题(50分)
1.(6分)(1)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2分)
(2)洪涝、病虫害(2分)
(3)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变率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2分)
2.(12分)
(1)震源.震中,震中距,大,震源深度、震中距、房屋质量(7分)
(2)这次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引发海啸灾害严重、危害范围广(2分)
(3).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水平,建立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增强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3分)
3.(5分)(1)大致位于24°~32°N和102°~122°E之间。(2分)
(2)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1分)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1分)农作物倒伏(1分)
4.(4分)(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1分) 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1分)
(2)植被破坏导致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地表侵蚀加剧,(1分),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1分)。
A
B
C
D
20°
127°
19°
126°
23°
59°
22°
60°
34°
126°
36°
128°
38°
146°
37°
145°




台风中心
+
+
+
+
+
+
+
+
+
+
+
+















































D
C
B
A
地震要素分布图I. Multiple Choices (25%)
第一节 从A, B,C,D中,选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5分)
staff A. glass B. scan C. navy D. necklace
pile A. finger B. kilogram C. promise D. microscope
access A. expose B. essay C. island D. means
alarm A . dollar B. barrier C. cigarette D. marker
junior A. include B. curious C. discuss D. butter
第二节 情景对话(5分)
根据对话情景和内容,从对话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Where shall we take our children this weekend
---We could take them to Water World or to Old–field Adventure Park. 6
---Well, how far away are they I don’t want to spend all day in the car.
--- 7 But Old–field Adventure Park will take about two and a half hours if we’re lucky.
--- 8
---Water World has a huge fun swimming pool. 9
---I really don’t like zoos. I hate seeing animals in cages.
---Well, there aren’t any animals at Water World.
---If we are going there, I’m going to take a picnic basket. I know they have got restaurants but they always expensive. 10
---That’s a good idea. I’ll tell the children.
---Ok.
A. Our children love animals very much.
B. Do they have swimming pools
C. I’d rather eat in restaurants.
D. They love that sort of thing.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E. The Old-field Adventure Park hasn’t got a pool, but it’s got a small zoo.
F. Well, Water World is pretty close---about one hour away.
G. I’d rather take our own food and drinks.
11. Having settled in that remote area, the young man quickly _______ to the hot weather there.
A. added B. devoted C. responded D. adapted
12. Nobody likes _________ and it is rude to laugh at others.
A. making fun of B. being made fun of
C. making fun D. to make fun of
13. He wore the sweater ______ .
A. inside out B. upside down C. out D. outside
14. It was in New Zealand ______ Elizabeth first met Mr. Smith.
A. that B. how C. which D. when
15. I like these English songs and they _______ many times on the radio.
A. taught B. have taught C. are taught D. have been taught
16. The heavy rain prevented us _______ climbing the mountain yesterday.
A. to go B. go C. going D. went
17. Only by bringing in new management, I guess, ________ our hotel from bad to worse.
A. we can prevent B. we have prevented
C. can we prevent D. have we prevented
18. He has never been ______ something was wrong.
A. aware B. aware of C. aware that D. awareness
19. I’m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 that film.
A. seeing B. see C. seen D. been seen
20. The road conditions there turned out to be very good, ______ was more than we would expect.
A. it B. what C. which D. that
21. Do let your mother know all the truth, she appears _________ everything.
A. to tell B. to be told C. to be telling D. to have been told
22. My camera can be _______ to take pictures in cloudy or sunny conditions.
A. adapted B. adjusted C. adopted D. remedy
23. ______ that she was going off to sleep, I asked if she’d like that little doll on her bed
A. Seeing B. To see C. See D. Seen
24. The Two middle aged passengers fell into the sea, ______, neither of them could swim.
A. In fact B. Luckily C. Unfortunately D. Naturally
25. Was it in the library ________he often went to do some reading _______ he met the pretty girl
A. that; that B. where; where C. where; that D. that; where
II. Cloze (20%)
An eight-year-old child heard her parents talking about her little brother. All she knew was that he was very sick and they had no money left. When she heard her daddy say to her 1 mother with desperation(绝望),“ 2 a miracle(奇迹) can save him now,” the little girl went to her bedroom and took out her piggy bank. She 3 all the change out on the floor and counted it carefully. Then she 4 her way six blocks to the local drugstore(药店)。
“And what do you want ”asked the chemist.
“It’s 5 my little brother,” the girl answered back.. “He is really, really sick and I want to buy a 6 . His name is Andrew and he has something 7 growing inside his head and my daddy says only a miracle can save him. ”
“We don’t 8 miracles here, little girl. I’m sorry but I can’t help you,” the chemist said, smiling 9 at the little girl.
In the shop was a 10 customer. He stopped down and asked the little girl, “What kind of miracle does your brother 11 ”
“I don’t know,” she replied. “He’s really sick and mommy says he needs 12 . But my daddy can’t pay for it , so I have brought my 13 .
“How much do you have ” asked the man.
“One dollar and eleven cents, 14 I can try and get some more,” she answered quietly.
“Well, what a coincidence(巧合),” smiled the man. “A dollar and eleven cents is the 15 price of a miracle for your little brother. 16 me to where you live. I want to see your brother and 17 your parents.”
That well-dressed man was Dr. Carlton Armstrong, a surgeon(外科医生). The operation was completed without 18 and it wasn’t long before Andrew was 19 again and well. The little girl was happy. She knew exactly how much the miracle cost – one dollar and eleven cents, plus the 20 of a little child.
1. A. tearful B. hopeful C. helpful D. kind
2. A. Simply B. Just C. Only D. More than
3. A. drew B. pulled C. put D. poured
4. A. followed B. made C. took D. found
5. A. to B. as C. for D. on
6. A. hope B. doctor C. favour D. miracle
7. A. bad B. small C. extra D. impossible
8. A. have B. offer C. sell D. store
9. A. gently B. sadly C. strangely D. coldly
10A. well-dressed B. kind-hearted C. well-behaved D. good-looking
11A. have B. need C. care D. like
12A. a doctor B. a surgeon C. an operation D. a kindness
13A. savings B. wishes C. ideas D. suggestions
14A. since B. as C. after D. but
15A. same B. exact C. proper D. necessary
16A. Show B. Help C. Take D. Follow
17A. help B. encourage C. persuade D. meet
18A. difficulty B. delay C. charge D. result
19A. happy B. healthy C. strong D. home
20A. cleverness B. faith C. courage D. devotion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20%)
A
When did you last see a polar bear(北极熊) On a trip to a zoo, perhaps If you had attended a winter activity in New York a few years ago, you would have seen a whole polar bear club. These "Polar Bears" are people who meet frequently in the winter to swim in freezing cold water. That day, the air temperature was 3℃, and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a bit higher. The members of the Polar Bear Club at Coney Island, New York are usually about the age of 60. Members must satisfy two requirements. First, they must get along well with everyone else in the group, this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in the club. Polar Bears must also agree to swim outdoors at least twice a month from November through February.
  The main benefits (or advantages) of cold-water swimming are probably mental. The Polar Bears love to swim year-round; they find it fun and relaxing. As one 70-year-old woman says. "When I go into the water, I pour my troubles into the ocean and let them float away."
1. The members of the Polar Bear Club must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except that_____ .
  A. they should be easy to make friends with
  B. they must swim outdoors at least 8 times in the four cold months
  C. they must agree to swim outdoors from November through February
  D. they must reach the age of 60
2. Doctors _____ .
  A. encourage people to take part in cold-water swimming actively
  B. point out the possible danger of blood illness during cold-water swimming
  C. believe swimming is helpful both in winter and in summer
  D.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medical effects of cold-water swimming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ome doctors believe it is true that _____ .
  A. you are healthy if cold-water swimming turns your skin color blue
  B. cold-water swimming causes more heart attacks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C. cold-water swimming can make the body temperature dangerously high
  D. Polar Bears are bears swimming in freezing water
4. The Polar Bears like to swim all the year round, for _____ .
 A. they can remain young B. it is an easy way to keep the body warm in winter
 C. they find it enjoyable and interesting D. they might meet fewer troubles in life
5.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 .
a group of cold-water swimming lovers
B. the Polar Bears' life in New York
 C. doctors' ideas about cold-water swimming
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olar Bear Club
B
Sometimes a book can help change history. One book that certainly did was Uncle Tom’s Cabin, writte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It was a book that spoke out against slavery.
As Harriet Beecher Stowe wrote her book, there were over 3.5 million sla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laves were usually in the cotton-growing states of the South. The Northern States had ended slavery. Yet most Northerners were not strongly against slavery. They did not mind that slavery continued in the South.
Stowe decided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that slavery was very bad. Each night after putting her six children to bed, she worked on her book. She told the owner, she also told how the slaves tried to run away for freedom. Uncle Tom’s Cabin first came out in 1852. Over 300,000 books were sold out in a year.
People had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book. In the North, many people finally believed that slavery must be ended after they read the book. In the South, many people were very angry at the people in the North. By 1861 the two parts of the country were at war. The Civil War, which lasted until 1865. Of course, there were many things that made the Civil War happen. Yet Uncle Tom’s Cabin surely played a part. Stowe met President Lincoln in 1862. AS Lincoln took her hand, he said, “So you are the women who started the big war.”
Before Uncle Tom’s Cabin came out, most Northerners_______.
were slaves in the South
did not know how bad slavery was
C. kept slaves in their homes
D. understood that slavery was wrong
While many Northerners agreed with Harriet Beecher Stowe ________.
A many Southerners wanted war
B. many Southerners had not read the book
C. many Southerners were angry at her
D. some slaves tried to run away from North
From the text, we can see that _________.
A. Stowe was a very young woman
Stowe’s husband was dead when she wrote the story
Stowe wrote her book with stories from her six children
Stowe could not work on her book at all during the daytime.
9. Uncle Tom’s Cabin was ___________.
A. a book about Harriet Beecher Stowe
a history book
a book that help change history
a book about the American Civil War.
10. After ______ years when the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Stowe met President Lincoln.
A. 5 years B. 10 years C. 20 years D.50years
IV. Words Spelling (10%)
1. I was a _______ (颇为生气的)at his behavior.
2. We all know that a good diet is b________(有益于) to our health.
3. I have no d______ (渴望) to discuss the question.
4. She d________(宣布) that it was a waste of time talking to him.
5. He u______(催促) on us the need for immediate action.
6. The captain gave the orders to a_______ (抛弃) the ship.
7. The point is highly r_______(有关的) to the discussion.
8. P_______ (文书工作) consumed much of the committee’s time
9. Her classmates e_______(羡慕) her her good luck.
10. W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_______(帮忙) to push the car to start .
V Correction (10%)
If I have the honor to be chose to work for the 29th Olympic Games, I will at first improve my English so that I can talk easily about foreign visitors. Second, I will learn more about history of the Olympics as much a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Third, since I was familiar with Beijing, I can help visitors find their ways in the city. Finally, I should be able to tell visitors about our history or culture and show them their great achievements. In short, I will do my best to help making the Games a success.
VI. Writing(15%)
报纸和网页是两大主流媒体,请你以“Newspapers and Websites”为题 写一篇短文,谈谈这两个媒体的优缺点。
要求:1. 100个单词左右
2. 行文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
2011 ~ 2012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英语选修七答案
I. Multiple Choices (25%)
1 ~ 5 ADBDA 6 ~ 10 DFBEG 11 ~ 15 DBAAD
16 ~ 20 CCCAC 21 ~ 25 DBACC
II. Cloze (20%)
1 ~ 5 ACDBC 6 ~ 10 DACBA
11 ~ 15 BCADB 16 ~ 20 CDCDB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20%)
A 1~ 5 DDBCA B. 6 ~ 10 B C D C B
IV. Words Spelling (10%)
1. annoyed 2. beneficial 3. desire 4. declared
5. urged 6. abandon 7. relevant 8. Paperwork
9. envy 10. favour
V Correction (10%)
If I have the honor to be chose to work for the 29th Olympic Games, I will at first improve my
chosen
English so that I can talk easily about foreign visitors. Second,I will learn more about ∧history of
with 或to the
the Olympics as much a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Third, since I was familiar with Beijing, I can
well am
help visitors find their ways in the city. Finally, I should be able to tell visitors about our history or
way and
culture and show them their great achievements. In short, I will do my best to help making the
our make
Games a success.
VI Writing(15%)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臃肿yōnɡ zhǒnɡ 废圮fèi pǐ 轻佻qīnɡ tiāo 酗酒xù jiǔ
B.睥睨pì nì 讴歌ōu ɡē 缄默jiān mò 痊愈quán yù
C.箴言zhēn yán 酝酿yùn niànɡ 狂飙kuánɡ biāo 梦呓mènɡ yì
D.宁谧nínɡ mì 抹煞mò shā 贵胄ɡuì zhòu 诙谑huī x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蕴藉 水蒸气 一筹莫展 集腋成裘
B.痉挛 破天荒 坐无虚席 剑拔弩张
C.般配 度假村 至死不渝 以德抱怨
D.松弛 白内瘴 成绩斐然 轰轰烈烈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4.填入下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有一天,我在这些故事中______发现一件特殊的事,即这些故事中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和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
(2)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______的人。
(3)嗷嗷待哺的老百姓举荐了一个代表团去见巡抚,请求______。
A.偶然    景仰    接济 B.偶然    敬仰    救济
C.偶尔    敬仰    接济 D.偶尔    景仰    救济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向是 ( )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他常常在夜里吹着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
二、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2.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寡助之至,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大天而思之,______________。
4.兼爱、非攻、尚贤都是______________的主要思想。
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毛泽东》的作者是______。《鲁迅》的作者是______。
6. 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7. 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去南疆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喀什,东到哈米,看、勘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的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厢颠簸箕中巢”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珠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位戍边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堪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一切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富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桩“非分”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分”的事,就是大胆地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堪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己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一统之内,无寸土可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这是他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一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1.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4分)
3.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4分)
4.本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4分)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④,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释】①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②洴(píng)澼(pí)絖(kuàng):浮;在水中漂洗;丝絮。③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④斄(lí)牛:牦牛。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遗留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C.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中:符合
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敖:通“遨”,遨游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3分)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3分)
3.《逍遥游》中庄子提出“小大之辩”,请简要谈谈你对选文第一段中的“小大之辩”的理解。(3分)
(三)诗歌阅读 (8分)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1.这首诗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4分)
2.本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它妙在何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 “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