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 当冲突发生》 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 当冲突发生》 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3课《当冲突发生》教学反思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我的忠
康成长”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主题2
“我们的学校生活”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称
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学生之间朝夕相处,难免发生冲突。四年级是小学生同伴冲突高发期,如果师生看不到冲突的积极教育意义,不能及时总结解决冲突的正确方法,不仅会让同学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而且有可能给学生的个人成长带来严重伤害。从成人社会的生活现状来看,破坏性地解决冲突会造成社会矛盾尖锐化。因此,无论是从学生当下社会性发展需求的角度考虑,还是站在培养未来和谐社会建设者的角度考虑,我们都要教给学生正确看待冲突的相关知识和积极解决冲突的技能与方法。此外,学校还应为学生建设性地解决冲突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营造合作关怀的班级和学校氛围。
欺负与冲突不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虐待、不人道的行为。欺负对所有涉事者和社会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破坏。因此,预防和制止欺负是学校一项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学生识别欺负的标准,应对欺负的方法,培养学生仁爱地对待同伴的态军和品质,以减少、消除欺负现象的发生。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校园里的冲突”,该板块围绕如何解决冲突展开,一是在认知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冲突的本质和缘由;二是在技能层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和程序。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遇到欺负怎么办”,该板块从认知层面——对欺负的识别,技能层面——应对欺负的策略、方法和技能,态度层面——体验被欺负的痛苦,培养学生帮助弱小的正义感和责任心。
重点一,对“冲突解决”策略的指导与训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平解决争端,形成互惠关系的技能。它遵循一套普遍的程序和基本规则,如教材第21 页、22页脉示:1.冲突双方客观叙说发生的问题和各自的感受,不要相互指责。2.双方在陈述后寻找冲突发生的原因。3.将双方的利益、想法和诉求摆出来。在倾听对方陈述诉求时,可以不表示完全赞同,但要相互尊重。4.探求和平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或适当让步,或寻找新的能满足双方利益和要求的解决途径和办法,最后达成一致。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训练时,着重培养学生以合作的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看到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冲突的好处,以对抗的方式解决矛盾的坏处。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前,要给予榜样示范。班级中那些擅长与人合作、善于处理矛盾、人际关系非常和谐的学生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让他们向其他学生介绍并示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日常对学生冲突和矛盾的处理,也是在在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冲突发生后,双方难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需要第三方介人,进行调解。调解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身边的同学。调解有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调解人应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和诉求。第二,要引导双方建立友好关系,组织冲突双方进行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应由冲突双方自己提出来,调解人可以敦促双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你准备怎么办?”“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最后,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达成协议。教师要先掌握调解的方法,才可以向学生示范,再训练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在欺负事件发生时,往往都有旁观者在场。如果旁观者能够在欺负事件发生之初就进行劝阻,欺负行为就不会发生。如果在欺负行为发生之后,旁观者能在事件双方之间进行调解,这也有助于双方及时恢复同学间友好的关系,维护班级团结友爱的氛围,减少欺负行为造成的各种伤害。旁观者如果能够在反欺负行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此,我们要教给学生简单可行的方法和技能,对欺负事件的
双方进行调解。
在引导学生进行调解时,要特别注意两点:1.调解者应保持中立,不要指责欺负者。尽管欺负者的行为让人生气,调解者也要克制怒火,对事不对人。更不能将欺负者当作全班公敌,把他们排斥在集体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使欺负者放下戒备,真正进入对问题解决的协商中来。2.调解的目的不是惩罚欺负者,而是改善双方的关系,使欺负行为真正停止。因此,事实真相不是谈话的重点,重点应是被欺负同学的不幸处境。
在与欺负者单独沟通时,要询问被他们欺负的同学的境况如何,使他们意识到被欺负同学的不幸处境,唤起他们的同情心,从而使他们主动停止欺负行为。这时,调解者只需询问怎么才能帮助这些受欺负的同学,欺负者就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在调解之后,主动欺负行为会停止。与冲突调解还有所不同的是,对欺负双方进行调解,应首先将双方隔离。调解谈话应是分头进行的。只有欺负者对被欺负的同学表现出关心和同情,并提出被欺负者同意的解决方案之后,才可让双方会面,握手言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