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人物专题阅读(小说)(一)酒爷王秋珍要说谁家的酒缸大,整个灰石村,没人敢跟酒爷比。酒爷,大名李久。刚过不惑之年。一口大缸,下端埋下土10多厘米,像树一样种在酒爷家门口。每年,酒爷要做200斤糯米的酒。冷风乍起,酒爷开始做酒。他采用的酒曲配方,简直是一个盛大的春天花园。你听,白面100斤,桃仁3斤,杏仁3斤,草乌1斤,乌头3斤,煮熟的绿豆5斤,木香4两,官桂8两,辣蓼10斤,沥母藤10斤,苍耳草10斤,同蓼草3味。每石米内,放曲10斤。每一物,都带着草木的芬芳和大自然的灵秀之气。酒爷将糯米倒入豆腐桶,浸渍一天两夜后,将白白胖胖的糯米倒入饭甑,置于镬灶上蒸熟。此时的糯米,在氤氲的热气里,释放着浓郁的饭香。将糯米摊开于地簟上,凉透后以10∶1的比例拌上蓼曲,倒入大缸中加水搅拌。10多个小时后,酒醅被发酵的气体顶到液面上,缸里的东西翻滚起来,伴着“乒乓、乒乓”的声响。酒爷掀开盖子,拿起了耙子。那些气泡一冒上来,酒爷就把它们打下去;又冒上来,又打下去。此时的酒爷,像个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将军。如是一周后,酒爷的酒就做好了。它色泽清亮,带着嫩嫩的黄。【甲】“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番——”酒爷的高腔,带着沙音,那“番”字立得高高的,一直扬上去,惊得附近稻草垛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惊得路过灰石村的白云停下了脚步。一酿好酒,酒爷就要亮一嗓子。那条叫虫虫的土狗,围着酒爷追尾巴,一圈又一圈。酒爷一日三餐不离酒。早上喝一杯,活血;中午喝两杯,养气;晚上喝三杯,提神。酒是酒爷的命。不喝酒的时候,酒爷像个青色的李子,上面还蒙着一层白霜。喝了酒,酒爷就要吊上一嗓子,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鲜活起来。虫虫欢快地追着他跑来跑去。酒爷一般不喝高,喝高就不一般。那是1997年的一天。虫虫摇摇晃晃地走到家门口的酒缸边,呼呼大睡。酒爷摇摇晃晃地走出来,【乙】“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唱到这儿,酒爷断了声,像一股凛冽的风在空旷的大街上奔跑,突然被人一股脑儿收入囊中,不留一丝小尾巴。酒爷醒来的时候,整个人泡在豆腐桶里。坊间的豆腐桶,可以做酒、做豆腐,红白喜事时搁熟食。当然,当醒酒用的,酒爷是第一人。酒爷后面的故事,是一位村人补充的。当时,他恰好路过,闻到一股浓郁的酒味,发现酒爷整个人成了一个火球。半年前,邻村有人喝了两斤多白酒,烧得厉害跳下池塘,不幸淹死。村人看到酒爷家的豆腐桶,马上盛上凉水,给酒爷降温。天气一暖,酒爷就会把黄酒运出去,加工成白酒。白酒酒精度高,容易烧肠燎胃。“什么事让你命都不要啦?”村人问。酒爷喃喃道:“香港,香港回归了。”酒爷的父母当年去了香港,只给他留下酿黄酒的技艺。酒爷在酿酒、喝酒中,饮下一杯杯的思念。银杏叶子一转黄,酒爷就筹备做酒。糯米要粒粒饱满,水要没污染的深山泉水。酒曲的配方,更要件件到位。银杏叶落了一地时,酒爷的酒已经香飘整个灰石村了。连邻村的狗都跑过来,冲着虫虫摇尾巴。有邻村的客人闻香而来,想重金买酒爷的酒。酒爷摆手说,这酒,是要迎接我父母大人的。第一杯,要先敬他们。这天,酒爷听到虫虫疯狂的叫声走出门,看见附近的稻草垛着了火。有点微微的风,火苗吐着蛇一样的信子。方圆几十米没有池塘,门口连个水龙头都没有。稻草垛连接着剁好的硬柴和木墙,失了它等于夺了邻居的命。酒爷犹豫了两秒,掀开酒缸,用大瓢舀起酒,往火上洒。火扑灭了。酒香撒开腿,奔跑在灰石村的墙壁上、瓦片上、树叶上,奔跑进每一个村人赞赏的眼眸里。酒爷用酒灭火,成了灰石村的传奇。酒爷酿的酒,属于度数低的素酒。《西游记》里,孙悟空正是用素酒灭了妖火,救了西城里外人家。酒爷看着浅到半腰的酒缸,【丙】喉咙不由得一紧,随之一放,唱道:“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番——”歌声里,虫虫正舔着洒落的酒,欢快地摇着尾巴。(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9期)【注释】“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心喜间,站立宫门,叫小番”是京剧《四郎探母》中戏词。6.故事就是“一系列按时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通读全文,梳理与酒爷有关的故事,完成思维导图。(4分)7.小语说,文中的土狗虫虫很多余,可删去。而小文认为虫虫很独特,不应该删去。你赞同谁的观点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3分)▲8.文中写了酒爷三次唱戏,富有韵味。请从【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9.酒爷刚过不惑之年,就被人称为“爷”。请结合小说内容及链接材料探究原因。(5分)▲参考答案:6.(4分)①酒爷醉酒,村人降温②用酒灭火,拯救乡邻(每个空格2分,意对即可)7.(3分)示例:我认为不可以删。①虫虫是酒爷的伙伴,它在酒爷思念亲人的岁月里陪伴、温暖了酒爷。②每次酒爷酿了好酒高歌一曲时,虫虫都在旁边欢快地跑来跑去。可爱的虫虫更能衬托出酒爷痴酒、爱酒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文章富有情趣;③虫虫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虫虫的发现与提醒,酒爷才成功地救了村民。(写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得3分。认为可以删去言之成理最多得1分。)8.(3分)示例一:【甲】句用麻雀飞起、白云停步衬托出酒爷唱腔高亢、语调昂扬,表现出他酿了好酒后畅快和自得,一个痴酒、酿酒技艺高超的酒爷形象跃然纸上。示例二:【乙】运用比喻,把唱腔断声比作奔跑的风突然收入囊中,生动地写出了酒爷唱到一半歌声夏然而止的情态,表现出酒爷听到香港回归后压抑已久的思亲之情在这一刻得到释放的激动和喜悦之情。示例三:【丙】句中“一紧”“一放”,歌声中透露着一种悠扬,表现出酒爷因自己顾全大局、舍小我为大家的选择而欣慰、骄傲的心情,酒爷的善良侠义、的形象立了起来。9.(5分)本题分层赋分第一层级:多角度考虑,涉及对家、对国的情怀,思维全面深入。(5分)示例一:酒爷的“爷”字里包含了尊敬之意。他做酒技艺高超,有一技之长,做酒时从用料到做法都非常豪气,有一种爷的洒脱;他将对父母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寄托在做酒上,酿最好的酒既为迎接父母也为庆贺香港的回归,有一种对家对国的殷切的真情;他用迎接父母的酒救了乡邻的命,他舍弃了自己个人的小义,成全了大家的大义,有爷的担当,值得我们尊重。称呼他一声酒谷,是表达对他的一种尊敬和赞美,与年龄无关。第二层级:多角度考虑,思维较全面。(3-4分)示例二:酒爷的“爷”里包含了尊敬之意。他做酒技艺高超,有一技之长,做酒时从用料到做法都非常的豪气,有一种爷的洒脱;他用迎接父母的酒救了乡邻的命,他的善举和大义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称呼他一声酒爷,是对他的一种尊称,无关年龄。第三层级:仅从单一角度思考,思维单一。(1-2分)示例三:酒爷的“爷”里包含了尊敬之意。他用酒救了乡邻的命,所以尊称他为爷。(二)对面的碗王若冰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人。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有删改)11.你们边读小说边做整理,小琪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小说的情节演进,你将对应的人物感情变化填写完整。(3分)小说情节演进租金太高老人出现老人坐等得知真相做出决定小路的感情变化心酸感激(1)▲(2)▲(3)▲12.你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觉得好,又说不出好在哪里。小琪教你用比较法来品读,就是把这句话改成普通的句子加以比较,你品读出了原句的表达效果。(3分)原句: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改句:碗的胎料是骨瓷,胎体薄而剔透,釉色泛着凝白的光芒。▲13.小琪和小夏在探究“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写出你的看法,跟大家一起分享。(4分)▲14.小夏不能理解小说中老人为什么一直不跟小路实话实说,他觉得这样的情节安排不合理。你认为这个情节安排与老人的性格特点是一致的,并把你的解读告诉了她。(3分)▲参考答案:11.(3分)答案示例:(1)奇怪/好奇(2)震惊/沉重(3)感动/欣喜(每空1分,合理即可)12.(3分)答案示例:①读来短促有力/干脆利落/,②强调这只碗的精美异常,③突出这只碗带给小路的直观感受,④体现碗主人生活的讲究/不凡的眼光。(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近即可)13.(4分)答案示例:①“碗”实指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②碗是小路眼中老人的象征;③碗象征着亲情/家/家人;④“碗”是行文线索,贯穿小说始终;⑤“碗”给小说蒙上了“悬疑”的色彩(设下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任意四点,一点1分,合理即可)14.(3分)答案示例:老人心地善良、温雅内敛(1分),直接说明原因怕伤害小路的自尊心(1分),而且她自己内心的痛苦,不想让其他人分担(1分)。(老人性格特点1分,两点分析各1分;合理即可)(三)英子的绝技余显斌张叔的铺子,在小镇边上,临一片湖。游人很多,来了,看湖,看小镇的粉墙黛瓦,还观赏那儿的戏剧。当然,还要去张叔的铺子,吃千层饼,尤其将千层饼掰碎,放在羊肉汤中,那味道,没得说。羊肉汤,很多人会做。可是,千层饼咋做,大家不会。有人想向张叔学,张叔就摇着头,说这是老先人传下的绝技,不能外传。张叔老先人,是从北方迁移来的,在北方,就是做羊肉汤,做千层饼的。于是,就将手艺带到了南方。每次,当张叔这样向学艺的人推辞时,女儿张英如果在旁边,就会白着眼睛道:“自私。”张叔假装没听见,等人走了,就问:“谁自私?”张英说:“我爹。”张叔哼了一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熬羊肉汤,揉千层饼。张叔揉千层饼的时候,不许别人看,关上门,自己悄悄揉着。张英说:“让我看也不看。”说着,张英就走了。张英在镇上的工行上班,是那儿的职员,离家不远。不过,最近张英很忙,小镇干部都有了扶贫任务。小镇工行的职员,也都有扶贫对象,张英也有,听说就在镇上。那次,张叔让张英帮一下忙,张英说:“不行,我要去扶贫。”张叔生气了道:“扶贫,扶贫,以后回家吃饭啊,还是在贫困户家吃饭?”张英一笑,对娘说:“娘,爹不许我回来吃饭。”张婶说:“他敢,他可以藏着他的手艺,还敢不让我闺女回来。”张英对着张叔一吐舌头,笑着跑了。几天后,镇上的周友来了张叔家,拿着两瓶酒,还有茶叶,说知张叔喜欢喝几杯,喜欢茶叶,自己就送点来。张叔有点迷惑,这个周友,家里很穷的,今儿个咋的会给自己送这么多东西啊?他就说:“算了,还是拿回去吧。”张英连忙走过来劝:“爹,人家送的就收下吧,又不是你要的。”张叔摇着头,坚决不收。张叔知道,周友一定有所求才这样做的。果然,周友就说了,自己也想开个羊肉馆,卖千层饼,想让家里日子过好一点儿,因此,就求拜张叔为师了。张叔一听,连连摇手:“不行,老祖先手艺,不能外传。”张英噘着嘴问:“爹,不外传,你想传谁啊?传我?”张叔喝口茶,无声地点着头。张英赌气一般地说:“我不学,你还是外传吧。”张叔又气又臊,说不出话来,连连对周友道:“不外传,咋的也不会外传的。”张叔说着,将周友的酒和茶拿了,放在周友怀中,将他推了出去。然后,白了一眼张英,气呼呼地道:“白眼狼。”张英就笑,知道气着了爹,就忙着给爹泡茶,给爹捶背。然后告诉张叔,自己想了,自己如果不学,将来老张家的绝技可能就要失传了。这样,自己就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爹,就是不肖子孙了。因此,自己还是学吧,反正艺多不压身。张婶听了,笑笑道:“女儿是爹的小棉袄,真没说错。”听到张英愿意学,张叔停了一下,嗯了一声。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啥时有空了,我教给你。”张英说,今儿个星期天,今儿个就有空,自己跟着爹学吧。张叔答应了,就传授起张英绝技。绝技就是一层窗户纸,说起来神秘,捅破了就不神秘了,千层饼就是在和面时,开始和少一点,放在面板上揉一会儿,加上一把面粉,再揉一会儿,再加一把。如此反复,感到差不多了,就擀开放在锅里烙得外焦内软就得了。这样的饼,吃起来一层一层的,很有嚼头。张英试验了一个说:“容易得很啊。”张叔点点头说:“不说出去,谁能晓得?”张英笑着说:“我晓得,坚决保密。”几天后,张婶去小镇那边去看张英,回来的时候,就悄悄告诉张叔:“那个周友,知道不?就是那天来求师的人,也开起了羊肉馆,也卖起羊肉汤,卖起千层饼,那味道,和你做的一模一样。那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张叔哼了一声,道:“我早就晓得了。”“你晓得?”张婶睁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张叔。张叔告诉她,那个周友,就是张英的扶贫对象。他慢条斯理地说:“政府帮助大家脱贫,是件好事,这也是孩子的工作,我们能不支持啊?那样的话,我不就真的自私了吗?”张婶听了,笑着连连点头。(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03期,有改动)14.文章结尾说张叔早就晓得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说作者在前文做了哪些铺垫?(4分)▲15.仿照示例,分析文中加点词所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4分)示例:张叔哼了一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熬羊肉汤,揉千层饼。(写出张叔对孩子的误解很不认同,却不想过多地进行辩解。)(1)听到张英愿意学,张叔停了一下,嗯了一声。▲(2)张叔哼了一声,道:“我早就晓得了。”▲16.读完小说,小莉产生了疑惑:“文章写得较多是张叔的绝技,为什么标题是‘英子的绝技’?”请给他作分析。(4分)▲17.张叔因为有“绝技”在身,在“传”与“不传”的纠结中,情节得以推进,个性得到彰显。小棠认为,名著中也写道了不少人物身怀绝技。请你列举一部初中阶段必读名著及相关人物的绝技(或本领),分析其在情节发展及人物刻画上的作用。(5分)▲参考答案:14.(4分)英子一开始看不上张叔的绝技,后来却主动要学习张叔的绝技,有些反常。英子的扶贫对象在镇上,周友恰好是镇上的贫困户。周友主动送礼,英子主动为他说话。(写出两点即可)15.(4分)(1)(2分)对英子主动愿意学习千层饼的制作方法,既感到高兴,也觉得奇怪,一边答应一边思考其中原因。(2)(2分)张婶所谓的情报,早在张叔的意料之中。同时张叔认为家人小看了自己,也有一种自得之意。16.(4分)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第三层级(3-4分):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多个层面深入分析,表述清晰有条理。示例:文章写了张叔不肯外传千层饼绝技,也写到了英子把父亲的绝技学到了手,并将绝技发挥了更大作用。为了完成扶贫任务,英子千方百计,使出自己的“绝技”——借助自己的智慧和亲情的力量,让父亲改变了思想观念。现在的标题突出了新时代扶贫干部的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品质,也启发人们去思考传统绝技如何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4分)第二层级(1-2分):只从情节和人物层面进行解释,分析不够深入。示例:张叔一开始不肯外传千层饼绝技,但英子把张叔的绝技骗到手,并传给了贫困户周友,让他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表现了英子非常聪明。(建议2分)第一层级(0分):空白或答非所问。示例:千层饼的制作方法是张叔先人传下的,不外传。英子却掌握了这门绝技。(建议0分)17.(5分)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个绝技是七十二般变化,这个绝技让斩妖除魔的故事更加精彩,小说情节更加曲折。同时,面对各种险境与磨难,孙悟空一方面靠七十二变去迎战,更展现出不屈的精神和过人的智慧。(情节和人物刻画两方面各2分,语言表述1分)(四)“怪咖”是怎样炼成的岑桑周加扬是个古怪的男生,是班里的一个怪咖。一班主任老于的英语课上,周加扬故意背了一个拥有500个字母的单词。数学测验时,周加扬故意发出一串低低的日本恐怖片《咒怨》主角伽椰子的喉音,吓唬监考老师。午休结束时间一到,周加扬的手机便抢先唱起了《山路十八弯》,那一声嘹亮的“哟……哟哟”,惊得全班集体犯了心脏病。老于再一次语重心长地教育周加扬,可周加扬挠了挠后脑勺说:“昨天,校长不还在广播里鼓励我们做当代有个性的中学生吗?”老于突然有种想要喷血的感觉。她说:“就算有个性,也要积极向上,懂吗?”周加扬特别诚恳地说:“于老师,难道您不觉得我的铃声充满了正能量吗?”老于看了看他一脸倔强加正气的脸说:“给你妈打个电话,我带你转转去。”二老于有辆红色的电动车,她带着周加扬一路穿过大街小巷去了一座小医院。门前的牌子,写着“临终关怀医院”。周加扬在老于身后,轻声嘀咕着:“带我来这儿干吗啊?”老于说:“我在这儿做义工,已经15年了。”医院里从病人到院长,没人不认识老于。她更像是这里的亲人。老于和这里的病人比起来,年轻多了。人们都喜欢叫她“小于”。“小于”特别勤快,先帮病人擦身,再给老人喂饭,最后还要清理排泄物。周加扬一直在旁边站着,不敢触碰任何东西,因为“临终”两个字,让他有一点小小的恐惧。那不是恐怖片里夸张渲染的鬼怪,而是真真实实地面对病痛与死亡。也许这一秒,某个人还在对你微笑,下一秒,他就已经挥别了这个世界。老于大概看穿了他的心情,临走前,悄声对他说:“有点怕,是吗?”周加扬尴尬地笑了笑,没回答。老于说:“我喂饭的那位婆婆,已经和晚期肠癌奋斗了4年。你觉不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放纵自己做傻事谁不会呢?约束自己的行为,才够帅,对吧?”周加扬打岔说:“哈,我好像有点饿了呢。”老于说:“正好,我要做饭了。”老于的确去做饭了。但是那一锅腥臭的味道,让周加扬闻了就想吐。因为老于带着他,去了一个流浪猫救助站。一群志愿者正准备给100多只喵星人开饭。在这里,老于不叫老于,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喵妈”。周加扬真没想到,老于下了班,还有这么多重身份。他帮忙打扫好猫舍的时候,已经是7点了。初夏的天空,依然弥漫着微蓝的光。“于老师,您,很特别。”“周加扬,其实我是个老怪咖。但是我怪,是为了帮助别人。你呢?”……没人知道,周加扬从哪天开始就不一样了。尽管他还是一副怪咖腔调,但他不会在课堂上做莫名其妙的事,也不会说一些不着边的话。这样的转变,让全组老师都十分欣慰。三老于病了,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虽然很成功,但对于将要退休的她来说,必须好好休养。班里的学生,组团来慰问她。只是,学生来了一拨又一拨,始终没有看见“小怪咖”。但是,老于一点儿也没有失望。因为在她的手机里,保存着三条短信。一条是院长发来的——“小于啊,你上次带来的学生,帮你做义工了。”一条是流浪猫志愿者发来的——“喵妈,有人来替您做饭了哦。”至于最后一条,当然是周加扬发来的,他说:“▲。”(选自《那年转身,花焉若灿》,吉林摄影出版社2013年9月版,有删改)14.结合情节,具体说说下列句中“怪咖”的不同含义。(4分)(1)周加扬是个古怪的男生,是班里的一个怪咖。(2)周加扬,其实我是个老怪咖。▲15.“怪咖”的炼成过程中,周加扬和老于谁起的作用更大?说说你的理由。(4分)▲16.画线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17.下面三则短信哪一则最适合放在结尾,为什么?(4分)A.于老师,祝您早日康复,我等您的好消息。B.于老师,今后我会做个乐于奉献的好少年。C.于老师,谢谢您教会我怎样做好一个怪咖。选(▲),▲参考答案:14.(4分)(1)“怪咖”指行为方式古怪、另类的人。周加扬故意背长而复杂的单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经常故意吓唬老师、同学,这些看上去“特立独行”的事情让老师、同学难以接受。(解释1分,结合情节1分)(2)“怪咖”指与众不同,默默奉献,坚持行善的人。老于工作之余,常年在“临终关怀医院”以及流浪猫救助站做义工,十分难得,令人感动。(解释1分,结合情节1分)15.(4分)示例:老于起到的作用更大(1分)。老于从没有放弃过对周加扬的教育(1分),他带着周加扬去“临终关怀医院”和流浪猫救助站体验生活,身体力行的榜样力量感染了周加扬,对周加扬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1分)。周加扬是在老于精神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1分)。(从周加扬的角度回答,最高得2分)16.(3分)周加扬内心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1分),只是感到尴尬,不好意思说出来,借此转移话题(1分)。同时,这句话巧妙引出下文老于带他去流浪猫救助站体验义工生活(1分)。17.(4分)示例:选C(1分),理由:照应文题,表现“怪咖”已经“炼成”(1分);表明周加扬终于懂得于老师的良苦用心,表达了对于老师的感激之情。(1分)A项只有祝福,B项与“怪咖”缺少照应(1分)。(选A最高得1分,选B最高得2分)为母酿酒,拒绝卖酒①②每年酿酒,手艺精湛链接材料:爷:①对与祖父辈分相同、年龄相仿的男子的敬称。②对长一辈或年长男子的敬称。——百度百科扛得起责任的男人才是真爷们。——知乎》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人物专题阅读(小说)(一)酒爷王秋珍要说谁家的酒缸大,整个灰石村,没人敢跟酒爷比。酒爷,大名李久。刚过不惑之年。一口大缸,下端埋下土10多厘米,像树一样种在酒爷家门口。每年,酒爷要做200斤糯米的酒。冷风乍起,酒爷开始做酒。他采用的酒曲配方,简直是一个盛大的春天花园。你听,白面100斤,桃仁3斤,杏仁3斤,草乌1斤,乌头3斤,煮熟的绿豆5斤,木香4两,官桂8两,辣蓼10斤,沥母藤10斤,苍耳草10斤,同蓼草3味。每石米内,放曲10斤。每一物,都带着草木的芬芳和大自然的灵秀之气。酒爷将糯米倒入豆腐桶,浸渍一天两夜后,将白白胖胖的糯米倒入饭甑,置于镬灶上蒸熟。此时的糯米,在氤氲的热气里,释放着浓郁的饭香。将糯米摊开于地簟上,凉透后以10∶1的比例拌上蓼曲,倒入大缸中加水搅拌。10多个小时后,酒醅被发酵的气体顶到液面上,缸里的东西翻滚起来,伴着“乒乓、乒乓”的声响。酒爷掀开盖子,拿起了耙子。那些气泡一冒上来,酒爷就把它们打下去;又冒上来,又打下去。此时的酒爷,像个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将军。如是一周后,酒爷的酒就做好了。它色泽清亮,带着嫩嫩的黄。【甲】“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番——”酒爷的高腔,带着沙音,那“番”字立得高高的,一直扬上去,惊得附近稻草垛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惊得路过灰石村的白云停下了脚步。一酿好酒,酒爷就要亮一嗓子。那条叫虫虫的土狗,围着酒爷追尾巴,一圈又一圈。酒爷一日三餐不离酒。早上喝一杯,活血;中午喝两杯,养气;晚上喝三杯,提神。酒是酒爷的命。不喝酒的时候,酒爷像个青色的李子,上面还蒙着一层白霜。喝了酒,酒爷就要吊上一嗓子,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鲜活起来。虫虫欢快地追着他跑来跑去。酒爷一般不喝高,喝高就不一般。那是1997年的一天。虫虫摇摇晃晃地走到家门口的酒缸边,呼呼大睡。酒爷摇摇晃晃地走出来,【乙】“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唱到这儿,酒爷断了声,像一股凛冽的风在空旷的大街上奔跑,突然被人一股脑儿收入囊中,不留一丝小尾巴。酒爷醒来的时候,整个人泡在豆腐桶里。坊间的豆腐桶,可以做酒、做豆腐,红白喜事时搁熟食。当然,当醒酒用的,酒爷是第一人。酒爷后面的故事,是一位村人补充的。当时,他恰好路过,闻到一股浓郁的酒味,发现酒爷整个人成了一个火球。半年前,邻村有人喝了两斤多白酒,烧得厉害跳下池塘,不幸淹死。村人看到酒爷家的豆腐桶,马上盛上凉水,给酒爷降温。天气一暖,酒爷就会把黄酒运出去,加工成白酒。白酒酒精度高,容易烧肠燎胃。“什么事让你命都不要啦?”村人问。酒爷喃喃道:“香港,香港回归了。”酒爷的父母当年去了香港,只给他留下酿黄酒的技艺。酒爷在酿酒、喝酒中,饮下一杯杯的思念。银杏叶子一转黄,酒爷就筹备做酒。糯米要粒粒饱满,水要没污染的深山泉水。酒曲的配方,更要件件到位。银杏叶落了一地时,酒爷的酒已经香飘整个灰石村了。连邻村的狗都跑过来,冲着虫虫摇尾巴。有邻村的客人闻香而来,想重金买酒爷的酒。酒爷摆手说,这酒,是要迎接我父母大人的。第一杯,要先敬他们。这天,酒爷听到虫虫疯狂的叫声走出门,看见附近的稻草垛着了火。有点微微的风,火苗吐着蛇一样的信子。方圆几十米没有池塘,门口连个水龙头都没有。稻草垛连接着剁好的硬柴和木墙,失了它等于夺了邻居的命。酒爷犹豫了两秒,掀开酒缸,用大瓢舀起酒,往火上洒。火扑灭了。酒香撒开腿,奔跑在灰石村的墙壁上、瓦片上、树叶上,奔跑进每一个村人赞赏的眼眸里。酒爷用酒灭火,成了灰石村的传奇。酒爷酿的酒,属于度数低的素酒。《西游记》里,孙悟空正是用素酒灭了妖火,救了西城里外人家。酒爷看着浅到半腰的酒缸,【丙】喉咙不由得一紧,随之一放,唱道:“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番——”歌声里,虫虫正舔着洒落的酒,欢快地摇着尾巴。(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9期)【注释】“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心喜间,站立宫门,叫小番”是京剧《四郎探母》中戏词。6.故事就是“一系列按时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通读全文,梳理与酒爷有关的故事,完成思维导图。(4分)7.小语说,文中的土狗虫虫很多余,可删去。而小文认为虫虫很独特,不应该删去。你赞同谁的观点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3分)▲8.文中写了酒爷三次唱戏,富有韵味。请从【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9.酒爷刚过不惑之年,就被人称为“爷”。请结合小说内容及链接材料探究原因。(5分)▲(二)对面的碗王若冰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人。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有删改)11.你们边读小说边做整理,小琪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出小说的情节演进,你将对应的人物感情变化填写完整。(3分)小说情节演进租金太高老人出现老人坐等得知真相做出决定小路的感情变化心酸感激(1)▲(2)▲(3)▲12.你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觉得好,又说不出好在哪里。小琪教你用比较法来品读,就是把这句话改成普通的句子加以比较,你品读出了原句的表达效果。(3分)原句: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改句:碗的胎料是骨瓷,胎体薄而剔透,釉色泛着凝白的光芒。▲13.小琪和小夏在探究“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写出你的看法,跟大家一起分享。(4分)▲14.小夏不能理解小说中老人为什么一直不跟小路实话实说,他觉得这样的情节安排不合理。你认为这个情节安排与老人的性格特点是一致的,并把你的解读告诉了她。(3分)▲(三)英子的绝技余显斌张叔的铺子,在小镇边上,临一片湖。游人很多,来了,看湖,看小镇的粉墙黛瓦,还观赏那儿的戏剧。当然,还要去张叔的铺子,吃千层饼,尤其将千层饼掰碎,放在羊肉汤中,那味道,没得说。羊肉汤,很多人会做。可是,千层饼咋做,大家不会。有人想向张叔学,张叔就摇着头,说这是老先人传下的绝技,不能外传。张叔老先人,是从北方迁移来的,在北方,就是做羊肉汤,做千层饼的。于是,就将手艺带到了南方。每次,当张叔这样向学艺的人推辞时,女儿张英如果在旁边,就会白着眼睛道:“自私。”张叔假装没听见,等人走了,就问:“谁自私?”张英说:“我爹。”张叔哼了一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熬羊肉汤,揉千层饼。张叔揉千层饼的时候,不许别人看,关上门,自己悄悄揉着。张英说:“让我看也不看。”说着,张英就走了。张英在镇上的工行上班,是那儿的职员,离家不远。不过,最近张英很忙,小镇干部都有了扶贫任务。小镇工行的职员,也都有扶贫对象,张英也有,听说就在镇上。那次,张叔让张英帮一下忙,张英说:“不行,我要去扶贫。”张叔生气了道:“扶贫,扶贫,以后回家吃饭啊,还是在贫困户家吃饭?”张英一笑,对娘说:“娘,爹不许我回来吃饭。”张婶说:“他敢,他可以藏着他的手艺,还敢不让我闺女回来。”张英对着张叔一吐舌头,笑着跑了。几天后,镇上的周友来了张叔家,拿着两瓶酒,还有茶叶,说知张叔喜欢喝几杯,喜欢茶叶,自己就送点来。张叔有点迷惑,这个周友,家里很穷的,今儿个咋的会给自己送这么多东西啊?他就说:“算了,还是拿回去吧。”张英连忙走过来劝:“爹,人家送的就收下吧,又不是你要的。”张叔摇着头,坚决不收。张叔知道,周友一定有所求才这样做的。果然,周友就说了,自己也想开个羊肉馆,卖千层饼,想让家里日子过好一点儿,因此,就求拜张叔为师了。张叔一听,连连摇手:“不行,老祖先手艺,不能外传。”张英噘着嘴问:“爹,不外传,你想传谁啊?传我?”张叔喝口茶,无声地点着头。张英赌气一般地说:“我不学,你还是外传吧。”张叔又气又臊,说不出话来,连连对周友道:“不外传,咋的也不会外传的。”张叔说着,将周友的酒和茶拿了,放在周友怀中,将他推了出去。然后,白了一眼张英,气呼呼地道:“白眼狼。”张英就笑,知道气着了爹,就忙着给爹泡茶,给爹捶背。然后告诉张叔,自己想了,自己如果不学,将来老张家的绝技可能就要失传了。这样,自己就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爹,就是不肖子孙了。因此,自己还是学吧,反正艺多不压身。张婶听了,笑笑道:“女儿是爹的小棉袄,真没说错。”听到张英愿意学,张叔停了一下,嗯了一声。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啥时有空了,我教给你。”张英说,今儿个星期天,今儿个就有空,自己跟着爹学吧。张叔答应了,就传授起张英绝技。绝技就是一层窗户纸,说起来神秘,捅破了就不神秘了,千层饼就是在和面时,开始和少一点,放在面板上揉一会儿,加上一把面粉,再揉一会儿,再加一把。如此反复,感到差不多了,就擀开放在锅里烙得外焦内软就得了。这样的饼,吃起来一层一层的,很有嚼头。张英试验了一个说:“容易得很啊。”张叔点点头说:“不说出去,谁能晓得?”张英笑着说:“我晓得,坚决保密。”几天后,张婶去小镇那边去看张英,回来的时候,就悄悄告诉张叔:“那个周友,知道不?就是那天来求师的人,也开起了羊肉馆,也卖起羊肉汤,卖起千层饼,那味道,和你做的一模一样。那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张叔哼了一声,道:“我早就晓得了。”“你晓得?”张婶睁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张叔。张叔告诉她,那个周友,就是张英的扶贫对象。他慢条斯理地说:“政府帮助大家脱贫,是件好事,这也是孩子的工作,我们能不支持啊?那样的话,我不就真的自私了吗?”张婶听了,笑着连连点头。(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03期,有改动)14.文章结尾说张叔早就晓得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说作者在前文做了哪些铺垫?(4分)▲15.仿照示例,分析文中加点词所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4分)示例:张叔哼了一声,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熬羊肉汤,揉千层饼。(写出张叔对孩子的误解很不认同,却不想过多地进行辩解。)(1)听到张英愿意学,张叔停了一下,嗯了一声。▲(2)张叔哼了一声,道:“我早就晓得了。”▲16.读完小说,小莉产生了疑惑:“文章写得较多是张叔的绝技,为什么标题是‘英子的绝技’?”请给他作分析。(4分)▲17.张叔因为有“绝技”在身,在“传”与“不传”的纠结中,情节得以推进,个性得到彰显。小棠认为,名著中也写道了不少人物身怀绝技。请你列举一部初中阶段必读名著及相关人物的绝技(或本领),分析其在情节发展及人物刻画上的作用。(5分)▲(四)“怪咖”是怎样炼成的岑桑周加扬是个古怪的男生,是班里的一个怪咖。一班主任老于的英语课上,周加扬故意背了一个拥有500个字母的单词。数学测验时,周加扬故意发出一串低低的日本恐怖片《咒怨》主角伽椰子的喉音,吓唬监考老师。午休结束时间一到,周加扬的手机便抢先唱起了《山路十八弯》,那一声嘹亮的“哟……哟哟”,惊得全班集体犯了心脏病。老于再一次语重心长地教育周加扬,可周加扬挠了挠后脑勺说:“昨天,校长不还在广播里鼓励我们做当代有个性的中学生吗?”老于突然有种想要喷血的感觉。她说:“就算有个性,也要积极向上,懂吗?”周加扬特别诚恳地说:“于老师,难道您不觉得我的铃声充满了正能量吗?”老于看了看他一脸倔强加正气的脸说:“给你妈打个电话,我带你转转去。”二老于有辆红色的电动车,她带着周加扬一路穿过大街小巷去了一座小医院。门前的牌子,写着“临终关怀医院”。周加扬在老于身后,轻声嘀咕着:“带我来这儿干吗啊?”老于说:“我在这儿做义工,已经15年了。”医院里从病人到院长,没人不认识老于。她更像是这里的亲人。老于和这里的病人比起来,年轻多了。人们都喜欢叫她“小于”。“小于”特别勤快,先帮病人擦身,再给老人喂饭,最后还要清理排泄物。周加扬一直在旁边站着,不敢触碰任何东西,因为“临终”两个字,让他有一点小小的恐惧。那不是恐怖片里夸张渲染的鬼怪,而是真真实实地面对病痛与死亡。也许这一秒,某个人还在对你微笑,下一秒,他就已经挥别了这个世界。老于大概看穿了他的心情,临走前,悄声对他说:“有点怕,是吗?”周加扬尴尬地笑了笑,没回答。老于说:“我喂饭的那位婆婆,已经和晚期肠癌奋斗了4年。你觉不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放纵自己做傻事谁不会呢?约束自己的行为,才够帅,对吧?”周加扬打岔说:“哈,我好像有点饿了呢。”老于说:“正好,我要做饭了。”老于的确去做饭了。但是那一锅腥臭的味道,让周加扬闻了就想吐。因为老于带着他,去了一个流浪猫救助站。一群志愿者正准备给100多只喵星人开饭。在这里,老于不叫老于,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喵妈”。周加扬真没想到,老于下了班,还有这么多重身份。他帮忙打扫好猫舍的时候,已经是7点了。初夏的天空,依然弥漫着微蓝的光。“于老师,您,很特别。”“周加扬,其实我是个老怪咖。但是我怪,是为了帮助别人。你呢?”……没人知道,周加扬从哪天开始就不一样了。尽管他还是一副怪咖腔调,但他不会在课堂上做莫名其妙的事,也不会说一些不着边的话。这样的转变,让全组老师都十分欣慰。三老于病了,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虽然很成功,但对于将要退休的她来说,必须好好休养。班里的学生,组团来慰问她。只是,学生来了一拨又一拨,始终没有看见“小怪咖”。但是,老于一点儿也没有失望。因为在她的手机里,保存着三条短信。一条是院长发来的——“小于啊,你上次带来的学生,帮你做义工了。”一条是流浪猫志愿者发来的——“喵妈,有人来替您做饭了哦。”至于最后一条,当然是周加扬发来的,他说:“▲。”(选自《那年转身,花焉若灿》,吉林摄影出版社2013年9月版,有删改)14.结合情节,具体说说下列句中“怪咖”的不同含义。(4分)(1)周加扬是个古怪的男生,是班里的一个怪咖。(2)周加扬,其实我是个老怪咖。▲15.“怪咖”的炼成过程中,周加扬和老于谁起的作用更大?说说你的理由。(4分)▲16.画线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17.下面三则短信哪一则最适合放在结尾,为什么?(4分)A.于老师,祝您早日康复,我等您的好消息。B.于老师,今后我会做个乐于奉献的好少年。C.于老师,谢谢您教会我怎样做好一个怪咖。选(▲),▲为母酿酒,拒绝卖酒①②每年酿酒,手艺精湛链接材料:爷:①对与祖父辈分相同、年龄相仿的男子的敬称。②对长一辈或年长男子的敬称。——百度百科扛得起责任的男人才是真爷们。——知乎》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人物专题阅读(学生版).doc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人物专题阅读(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