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物质的密度 教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换算以及表示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具 铜块、铝块,烧杯、白水、白醋、铁块、木块、铁定,木头,天平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课 一、鉴别生活中的物体,引入新课 1、鉴别铜块和铝块2、鉴别白水、白醋 3、鉴别包装好的铁块、木块4、不同质量的铁和木头 设疑:谁是铁,谁是木头 引出用相同体积比质量的方法 鉴别物质 讨论谁是铁,谁是木头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一)1、提问:如何才能找到1cm3物体质量 2、测体积(已测) 3、如何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4、计算1cm3物体质量 (要求所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二)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教师来回巡视 实验结束,收拾实验器材 (三)实验数据汇总 物质编号 质量m/g 体积V/cm3 1cm3物体的质量 (m/V) g/cm3 20 16 15 10 40 30 30 20 45 (四)分析数据,小组讨论 所有物体上交分类,小组再次讨论 (五)结论: 1、相同物体的1cm3质量是 2、不同物体的1cm3质量是 1cm3物体质量反应了物体的一种特性。 学生讨论 学生回忆方法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汇报数据 小组讨论 密度 密度 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符号:ρ 公式: 单位:kg/m3 g/cm3 单位换算 阅读密度表,找出水的密度,分析物理意义 阅读密度表,小组讨论 密度应用:鉴别物质 计算课前盒子中物质密度,判断物质种类 了解密度的其他应用 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类推单位换算和物理意义 小组讨论 计算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6.2物质的密度 ρ = —— m V 1、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 计算公式: 3、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 4、应用:鉴别物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