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3.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平的使用 难点:天平的使用。 三、教学资源准备 天平、砝码盒、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本节课所用实验器材:天平1台、砝码1盒、橡皮泥1支以及各位同学手中的书写工具。请同学们检查桌子上的实验器材是否齐备。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学习重点、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学习导航: 学生自学课本108页——109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导航设问:1.质量是怎样定义的?用什么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有哪些?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2. 估测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生活中,用什么来测量物体质量? 3.使用托盘天平前要牢记哪些要求?如果不按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导航解读: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身边的各种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例如铁钉、铁锤等也是由物质组成,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相同?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物体所含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让学生介绍质量的定义、符号、单位以及单位的换算。 根据“小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并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换算。 练习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物理书、苹果、中学生、鸡蛋、鸡或鸭)的质量,并与实际质量对比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让学生感觉到估计有时不准,需要用工具来测量,从而引出质量的测量工具。 展示生活中各种秤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并引出托盘天平的使用是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让学生说说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展示课本110页图6.1-2,让学生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用天平称出橡皮泥、橡皮擦、圆珠笔(铅笔)的质量 教师指明实验目的:用天平测出橡皮泥、橡皮擦或圆珠笔(铅笔)的质量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过程参照课本110页的提示,并思考其中所列出的问题,探究出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一桌2人一个小组,探究用天平测橡皮泥、橡皮擦或圆珠笔(铅笔)的质量。教师巡视,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调整。 学生汇报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教师点评、小结。 学生总结出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天平使用口诀。 利用生活及实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 1.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3.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四)巩固拓展: 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 。宇航员从月球取到质量为5kg的岩石标本,拿回地球后该岩石质量为 5kg(选填“大于”、“等于”和“小于”)。 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图1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的横梁平衡后,两边的托盘可以互换 3、一个石块被称量的如图1所示, 则它的质量为 。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交流、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课本112页,3、4题 2.优佳学案97页《综合运用》 3.思考讨论交流: 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 笔记: 第1节 质量 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字母 m 表示 2.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103 103 103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t kg g mg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秤 实验室: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使用口诀: 一看, 二放, 三调(游码、平衡螺母), 四称, 五读(m物= m砝+ m游码示数), 六记, 七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