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件(32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件(32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模拟法庭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现在的我没欠你的钱,你去找过去的我要吧。”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那你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现在的我没打他,要告就去告过去的我吧!”县官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判好了。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运动?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
思维运动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
①这一概念概括了宇宙中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社会运动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的性质的变化等。
②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上讲的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生命在于运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否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呢?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刻舟求剑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3)反对两种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想一想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1、云到底是不动还是动的?
2、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3、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位置相对不变)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3、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位置相对不变)
二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基本不变)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现在的我没欠你的钱,你去找过去的我要吧。”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那你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现在的我没打他,要告就去告过去的我吧!”县官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判好了。
张三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两种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有何区别?
头脑风暴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观点是说人可以第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第二次踏进去的河流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既承认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也承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静止的相对性,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的东西,这必将走向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想一想,世界上的运动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想一想,世界上的运动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想一想,世界上的运动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想一想,世界上的运动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哲学原理
(1)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逢八必发
▲万有引力定律
▲六六大顺
▲乌鸦叫,祸事到
规律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开动脑筋,想一想哪些是规律

▲四季更替
▲水往低处流
▲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定律
规律不是现象的,而是本质的。

▲守株待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万有引力定律

规律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股价波动
▲商品行情
▲万有引力定律

规律不是多变易逝的,而是稳定的。
开动脑筋,想一想哪些是规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哲学原理
(1)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思考探究
通过对规律的学习,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什么样的启发?
课堂小结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的根本属性
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静止的含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特征
对待规律的方法论要求
课堂练习
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C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A
3、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二框。本课是在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之后,继续回答我们所面对的物质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从内容上看,本框由两目构成,第一目论证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第二目分析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总体来看,本课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哲学概念,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没有太多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缺少理性的思考。因此本课从现象入手,着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通过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ppt播放“模拟法庭”,请学生分析张三的话是否有道理
讨论分析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
到底张三的话有没有道理呢,在学了今天的知识后,我想同学们就能帮老师给出答案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说一说
在学习之前,大家先来谈一谈,自己的身边或者是生活中存在哪些运动?
选择几位学生说一下身边存在哪些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哲学上的运动的概念,与一般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运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过渡
好,这几位同学都说了一些咱们生活中存在的运动,那么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知识讲解
讲解运动的含义,提醒学生三个注意点
学生记笔记
讲解知识,使学生能够分清哲学的运动和生活中的运动概念的区别
知识讲解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生活中那么多都在运动着,就不存在不运动的事物。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解释
为什么是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呢?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做“生命在于运动”,其实不光是说我们要经常锻炼身体,从哲学上说,只有生命运动存在,生命才存在,生命运动停止了,那我们的生命也随之就不存在了。这就叫做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也正是如此,才是最根本的那个属性。
学生记忆、理解
对知识点进行细化讲解
思考
老师提问,那是否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呢?比如我们思维的运动是不是就不依赖于物质了?
请一位学生回答,思维运动同样依赖于大脑,没有大脑就没有思维
引出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二方面知识
知识讲解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学生记笔记
讲解知识,完整的得出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实例探究
ppt展示图片“刻舟求剑”,请学生分析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引出两种错误态度(ppt切换有)
学生回答
使学生能够区分两种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以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过渡
刻舟求剑中坐船人没有看到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而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引起了极大的疑惑。同样的,也有一位坐船人,在乘船的时候也产生了很大的疑惑,我们一起看一下。(ppt展示古诗)
请1-2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探究静止的含义,从中发现静止不是真的完全的不动
想一想
通过古诗提出问题,云到底是动还是不动,从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思考,请一位同学发言
引出静止的概念
知识讲解
讲解静止的含义,结合刚才的古诗解释第一方面的内容
学生记笔记
解释静止的概念,分析静止第一方面的内容
想一想
同样有位诗人,同样是水,在他的笔下,几十年过去了,镜湖水依然如旧,这是不是完完全全一点没有变化?肯定不可能,只是从根本性质看,在这段时间内,水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记笔记
解释静止的概念,分析静止第二方面的内容
思考
通过对前面运动、静止的学习,可以分析出运动和静止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学生总结概括分析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例分析
此时利用导入的模拟法庭,来解决刚开始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同同时引出两种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错误的观点
请学生自己来说一下
分析两种错误的观点
头脑风暴
现在就有这么一对师生,为了能不能踏进河里起了争执,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请一位学生分析
这两个观点是学生最不能区分判断、最容易搞混淆的,需要加以说明和分析
过渡
我们学了物质是运动的,并且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那么世界上的运动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想一想
可以适当提示学生从三个方面去想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比如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不是有规律的呢?比如太阳东升西落、草木枯荣、天气变化、水的流动等等
请学生说
知识讲解
解释规律的第一个原理,普遍性
学生记忆
想一想
规律普遍存在,那么什么是规律呢?我们可以先通过几个判断来概括一下
进行判断
通过判断得出规律的概念
知识讲解
规律的含义
概括引导
从规律的含义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为想象臆造出来的,这说明规律是可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理解
讲解规律的第二个原理
总结
时间不够的话,就到这里截止。在了解了规律的相关内容后,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什么样的启发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知识体系
为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内容
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反馈本课上课情况
巩固知识,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
板书设计
(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
(
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
规律
的含义
)
(
运动的含义
静止的含义
)
(


)
(


)
认识
把握
(
普遍性
客观性
)
(
方法论要求
)
(
哲学原理
)
(
静止
的含义
运动

静止
的关系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