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预防犯罪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预防犯罪 教案

资源简介

初中部2021-20
22
学年第

学期
八年级
政治
学科教案
课题
5.2预防犯罪
___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2.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3.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能力目标
逐渐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犯罪,掌握犯罪的特征?2.了解犯罪的刑罚:主刑和附加刑?3.远离不良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犯罪的刑罚。
教学难点:主刑和附加刑?。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个人批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设问:杭州保姆纵火案
请回答:1.莫焕晶触犯了什么法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刑法
刑罚处罚(刑事责任)
1.刑法是什么?
P52
答:刑法是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
2.视频中法院给莫焕晶的判决是什么?
答: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
1.刑法的地位是什么?
P52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3.为什么莫焕晶一审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请同学来总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关系,那同学们思考下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我们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犯罪?
P53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53同上。
探究思考: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当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法得到救助,影响恶劣。涉嫌哄抢救灾物资的一名男子已经受审,在法庭上,他称,他哄抢救灾物资也属无奈,当时,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似乎怎么也想不到,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争一口吃的,不过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法了呢?
根据《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4项: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有上述行为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思考:同学们反思一下,他只是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罪了呢?
3.刑罚是什么?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3.刑罚分为哪几种?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四总结
属于什么行为
加强自我防范
你听说过少年犯吗?
年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被依法判处徒刑的人
2018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和犯罪特点司法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初中生成为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群体。2016年至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以初中生为主,占比为68.08%,是犯罪预防的主体人群。被告人年龄主要集中在16周岁和17周岁,17周岁未成年人涉案占比五成以上,16周岁未成年人涉案占比1/3以上,是犯罪预防的主要年龄段。
2020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连续多年下降趋于平稳后,又于近年有所回升。
白皮书显示,2014年至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84569人。2014年至2019年,受理审查起诉14至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分别为11335人、8312人、5890人、5189人、4695人、5445人。流动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持续下降后反弹,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白皮书称,成年人拉拢、诱迫未成年人参与黑恶组织犯罪需引起重视。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详细看下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别?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四条,九项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财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行为。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李峰的故事》
结合李峰案例探究李峰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温水煮青蛙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后来热度难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会丧生?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如何预防犯罪?)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P55
(意识)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P55
(行动)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P56(意识)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P56
(行动)
二、课后小结
三、课堂练习
1.1、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法律和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
B、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和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C、一定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宪法和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D、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性
2、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在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下列说法与防范于未然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四、作业
背诵重点知识并完成练习。
教学
反思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