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 (共39张PPT+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 (共39张PPT+2视频)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5.1
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教学目标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
3、违法行为的种类、区别和联系?
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5、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6、了解民事权利及合同
7、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自主学习
1.法律的作用?(p46)
3.
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p49-50)
2.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p48)
4.
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p51)
一、违法无小事
2021年1月12日,河南夏邑县男子靳某为了躲酒场通过软件将核酸检测报告中的阴性改成阳性,并发布在群成员20人的微信朋友群内,造成了不良影响。靳某某因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而被处5日拘留。
思考:这件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法不可违。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准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
法律
纪律
道德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法律有什么不同?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违法无小事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法律的
规范作用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法律的
评价作用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法律的
强制作用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法律的作用
  2、什么是违法行为?(是什么)
P48一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图片中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违法
违法
违法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受到刑罚处罚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
民事违法行为
01
行政违法行为
02
刑事违法行为
03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同桌饮酒者承担什么责任?
意外坠河身亡
危害
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后果
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近日判决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因霍某在两次饭局中大量饮酒致意外坠河身亡,其亲属将同桌饮酒者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霍某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注意啦!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违法行为的分类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扰乱社会秩序
危害
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后果
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
7月18日,网民举报金某在微信群中编造散布“此次乌鲁木齐新冠肺炎疫情是由于某女入境未经核酸检测和隔离措施而引起”的谣言信息。公安机关调查核实了金某网上编造散布谣言的基本事实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依法对金某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
注意啦!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违法行为的分类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制假售假,销售伪劣产品罪
危害
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后果
有期徒刑、罚金
加水勾兑高浓度消毒液,网上自寻配方制作消毒液,通过网络销售获利20余万元。日前,徐汇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刘某、张某、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案,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2被告分别获刑。最终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9万元;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9万元。
注意啦!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下节课我们会重点讲解)
违法行为的分类
课堂笔记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较轻
社会危害性较轻
社会危害性最严重
违法行为的分类
1
2
3






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1)不同点:
(2)相同点:
触犯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论: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都是违法行为,都对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联
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
知识整理: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不同点、相同点和联系: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责任
危害程度
违法大类
较轻
较轻
严重
行政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
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
民事责任
刑罚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P48三
犯罪P48三
违法行为的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返还财产,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行政制裁包括:警告、罚款、拘留等。
刑罚处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总结小技巧
如何判断违法行为?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民法、行政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相关链接: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P48
(1)民事违法行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2)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请你判断——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5、张强伙同他人抢劫银行巨款。
6、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
想一想,自己或者身边人有做过类似事吗?
行政违法行为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4)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5)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我国为什么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含义
你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事后是怎么处理的?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购置财产
签订合同
劳动就业
经营创业
结婚
民事活动
含义: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其他投资性权利等。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侵权行为
合同违约行为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你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事后是怎么处理的?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法现象举例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泄露国家机密;分裂祖国
欠债不还;拾金拒还;恶意诽谤;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社会和谐的保证是?
遵章守法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规范自己行为
预防行政违法行为
预防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法不可违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律的重要性
违法
行为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含义
分类
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遵章守法
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维护自己权益,尊重他人权益。
树立法律意识
守住行为底线
课堂小结
1.中学生小强在上体育课时将自己的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在球场边,踢完球忘记带走,被同学小东拾得。小强得知后要小东归还,但小东却以自己捡到的就是自己的为由拒绝归还。小东的行为(  )
①触犯了我国刑法的规定,是犯罪行为 
②是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 
③是不道德的行为 
④是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课堂练习
2.(2020武汉)侯某因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瞿某因走私被处以没收财产。侯某和瞿某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A.行政法规、民事法规
B.行政法规、刑事法规
C.刑事法规、民事法规
D.民事法规、刑事法规
B
3.2020年3月26日凌晨,甘井子区源泉路沿途不少车辆被贴上了伪造的“违法停车告知单”,罚单上带有“二维码”,声称“鉴于疫情期间缴纳罚款”。专案组成功锁定嫌疑人孙某,孙某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此可知(

①孙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④孙某的行为将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4.学会依事析理。
案例一:在全国上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商家趁机哄抬必需品价格。2020年1月23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北京市济民康泰大药房丰台区第55分店大幅抬高N95型口罩销售价格的行为进行检查,依法对当事人处以300万元罚款。
案例二:小徐在上班的路上把一部苹果手机弄丢了,被一中年妇女拾到,经沟通,该妇女向小徐索要酬金,因数额没谈拢,该妇女将手机摔坏。律师解释说,捡到手机的女士有义务归还手机,归还过程中,在双方你情我愿的前提下,失主可以给捡到者一定的补偿,如果失主不愿意补偿,捡到者不可以强行索要,如果捡到者拒不归还,则属于不当得利,失主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其返还。
(1)案例一中当事人和案例二中中年妇女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2)请从法律角度谈谈对案例一当事人的处罚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①法不可违。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③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3)小明认为:两个案例都是一般违法行为,都是小错误,不必大惊小怪。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析。
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①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但依然构成了违法,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感谢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