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花之歌》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能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能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出示花图片。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 学生畅谈。 过渡:是啊,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板书课题:花之歌) 2.教师简单介绍纪伯伦。 纪?哈?纪伯伦(1883–1931)作家,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哈?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设计意图:先用图片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再用谈话的方式,自然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读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节奏。 (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qióng yùn miǎn yè yǐ nǐfù qióng zhuàn suō 苍穹 孕育 冠冕 摇曳旖旎 馥郁琼浆 鸣啭 婆娑 点拨:指名依序认读,提醒注意读准字音。 (2)借助“/”符号指导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2.默读课文说说“亮晶晶的眼睛”“硕大无朋的独眼”分别指的是什么。 (1)引导:你知道“亮晶晶的眼睛”“硕大无朋的独眼”分别指的是什么吗? 预设:“亮晶晶的眼睛”指的是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的是太阳。 (2)引导:你读的这段内容,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充满了想象力。 设计意图:诗歌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读,从读正确到读好停顿,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功;同时也为理解课文想象的奇特打下基础。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走进课文,理解“我”是花。 2.探究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我”是花,画上波浪线,关注课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画上横线。 (2)学生自主填写花瓣图。(出示花瓣图) (3)学生展示花瓣图,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引导:第1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花的生命周期。 (板书:花的生命周期) 引导:可以用哪句古诗来形容呢? 预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引导: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比喻,把花比作星星,写出了花生长在绿地中。 (板书:生长在绿地中) (3)第3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说“‘我’是诸元素之女”? 预设:比喻,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了花的生长过程。 (板书:花的生长过程) (4)第4自然段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比喻、排比,写出了花的贡献。 (板书:花的贡献) (5)第5-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写了花的生活与追求。 (板书:花的生活与追求) 4.成果展示 出示花瓣图: 第1自然段:花的生命周期 第2自然段:生长在绿地中 第3自然段:花的生长过程 第4自然段:花的贡献 第5-7自然段:花的生活与追求 设计意图:本环节尽量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梳理、质疑、发现,从而读懂诗歌,感受作者紧紧抓住花的特点,并由此想开去。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研读课文,感受奇特想象。 2.探究方法 (1)自主阅读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奇特,关注“‘我’是什么”以及拟人的动词,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得出初步结论。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关注“‘我’是什么”,发现想象的奇特。 (1)引导:圈画出花的“别名”。 预设:“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礼品、冠冕、祭献) (2)思考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别名”? 预设: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想出来的。 (3)小结:作者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赋予了她独特的名称,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关注“我”的“行为”,感受奇特的想象。 (1)出示句子,读句子,圈画出其中的动词,展开想象,并谈谈你的体会。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2)引导学生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3)小结:作者由花的动作想开去,用分号把并列的行为连接起来,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关注“我”的“精神特质”。 (1)引导:最后三段表现了花怎样的精神特质?(板书:精神特质) 预设:积极乐观,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2)把所有的“我”换成“花”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个?(出示课文) (3)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第二个更好,更吸引人,更有悬念,让人感受想象的奇特。 (板书:独特想象力) (4)朗读感悟。播放《花之歌》情境课文(诵读版),全班跟随情境课文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五、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读了纪伯伦的《花之歌》,我们感受了花的奇妙世界。下面我们读读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这篇文章也是写花的,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杨柳与水莲 晓风里的杨柳对残月下的水莲说: “太阳起来了,你睡醒了吗?你花苞似的眼里为什么含了清泪?” “它是我咋夜恐惧悲哀的泪,也是我今朝欢欣感激的泪。” “你恐惧些么?你悲哀些什么?” “啊,夜的黑暗啊,污泥的冷湿啊!” “你不曾看见夜的美吗?” “我含泪的眼和悲哀的心,一届黄昏,就深藏到绿叶的沉梦里。” “夜的幕上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园中有月神在徘徊着,有牛童织女在恋爱着,有夜莺啼着,有花香绕着,你何不从绿叶的帘里,来到碧波的幕中!” 水莲说:“啊,是啊!” 太阳落后,明月起时,可怜的水莲,抱着它悲哀的心,含泪的眼,亭亭地立在黑暗深处。 ----本文作者宗白华,选用时有改动 1.朗读《杨柳与水莲》。 2.批注:①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②水莲对刚刚逝去的夜的感受。③杨柳对刚刚逝去的夜的感受。 3.引导:它们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点拨:其实杨柳与水莲对待夜的不同态度好像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像水莲一样畏畏缩缩,悲观失望,毫无自信;而另一种像杨柳一样对生活执著探寻,积极乐观。 4.教师小结:想象让文章更加丰富,充满画面感。 六、布置作业 试着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草”的自述。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话语----花的生命周期 “我”是什么 星星----生长在绿地中 花之歌 ①-④ 诸元素之女----花的生长过程独特想象力 礼品、冠冕、祭献----花的贡献 精神特质 ⑤-⑦花的生活与追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