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安静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嘈杂的环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懂得尊重他人,自觉做到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的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是一种文明修养,学会控制说话的音量。知道搬物体时要轻拿轻放。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校生活,情景再现、小组讨论学习“小点儿声”的方法,调查静音标识,收集梳理信息,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噪音标准,开展控制音量的游戏活动。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公共空间意识,知道在公共场所应该小声说话,搬物体时要轻拿轻放,不去影响其他人,懂得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 初步养成在公共场所控制音量,保持公共环境安静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到安静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嘈杂的环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懂得尊重他人。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在校园中低声说话,搬物体时轻拿轻放,不影响他人的文明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大声喧哗是一种文明修养,初步学会在校园内控制自己的音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方法,初步学会在校园内控制自己的音量。 教学重点: 学习在校园内控制自己的音量,搬物体时要轻拿轻放,不影响他人,初步知道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是一种文明修养。 教学难点: 初步养成在校园中低声说话,搬物体时轻拿轻放,不影响他人的文明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分贝仪、游戏棒、拼图、绳子、响板 教学过程: 两分钟预备铃: 播放歌曲:我叫轻轻 2、播放村长录音,明确课堂要求。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羊村的村长,今天,我要带你们去看看我们的大肥羊学校。希望你们上课听得认真,积极举手发言。表现好的同学我都会送他一个笑脸。最后我们比一比,哪组的笑脸最多,上完课,我就会给他们奖励。 活动一、了解声音的学问,知道何时何地要“小点儿声”。 (一)声音的“大”和“小” 1、播放懒羊羊录音。 唉,今天课间休息时,我在走廊里遇到了喜羊羊,我就大声地叫喜羊羊一起去玩。正好老师经过,老师对我说:“请不要大声说话!”我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想起了老师说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小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我不明白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2、同学们,谁来告诉懒羊羊? 3、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我们小点儿声。齐读课题 【板贴:我们小点儿声】 (二)小组合作辨析,不同公共场所的音量大小 1、小组合作讨论,哪些地方需要小点儿声为什么? (记录音量) 2、学生交流。 3、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在地铁、餐厅、电影院这些公共场所,我们都需要小点儿声。 4、知识小讲堂(一):声音的学问。 播放村长录音:声音是用分贝仪来测量的,单位是“分贝”。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的声音,都是安静的。好朋友之间讲悄悄话的声音一般是20-40分贝。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在40-60分贝之间。60分贝以上就属于噪音了。如果待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这可是会导致耳聋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居民住宅区内的噪声标准白天是50分贝以下,夜间在40分贝以下。 5、你们听到了什么? 【板贴:噪音】 知识小讲堂(二):噪音的危害 过渡:噪音不仅刺耳,还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呢!村长找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了解。 播放视频 看了视频,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结:噪音真是太可怕了,可是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制造“噪音”。 【教学设计说明】: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形象有趣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了解一些声音的学问,知道何时何地要小点儿声。在帮懒羊羊解决难题这一情境中,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场合,需要用不同的音量。“妈妈带懒羊羊去讲故事比赛”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不能影响他人,要“小点儿声”。两次“知识小讲堂”的设计,各有侧重,第一次通过播放各种具体的声音,让学生对不同分贝的音量有直观感受。第二次通过形象的视频让学生重点了解“噪音”及其危害。同时,还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噪音标准,知道不能制造噪音。 活动二、情景演示与活动,我们怎样做到“小点儿声”。 (一)控制小组讨论时音量 过渡:听,这是昨天语文课上你们小组讨论时老师录下来的声音。 播放同学们之前小组讨论时的声音。 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小点儿声呢? 3、小组讨论:怎样在阅览室保持安静 (记录音量) 4、学生交流,指导如何说悄悄话。 5、游戏:说话轻轻传机密 6、小结:刚才在传机密的时候,大家都做到了轻声细语,今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用上小窍门来控制音量。【板贴:轻声细语】 【教学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主要解决学生小组合作时大声喧哗的问题。播放他们之前合作时的音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喜羊羊的难题”。发现问题之后,马上给学生改正问题的机会,并用“说话轻轻传机密”的小游戏来巩固。 (二)控制课间休息时的音量 1、播放课间休息吵闹的录像。 2、如果村长看到我们课间活动是这样的,他会怎么说? 3、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村长喜欢我们学校呢? 4、交流方法。 5、小结: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是文明有礼的一种表现。【板贴:文明有礼】 6、播放二(2)班学生课间休息视频,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 7、游戏:一起来玩课间小游戏(拼拼图、玩游戏棒、挑花绳) (记录音量) 8、复习新“七不”规范,知道“小点儿声”是每个市民的责任。 【教学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解决课间休息时学生追逐打闹,大喊大叫的问题。从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本年级的行为规范示范班为榜样,激励学生学习文明休息的好方法。通过玩游戏棒、拼图和挑绑绑这几种便于在课间开展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课间开展一些安静而有意义的活动,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又能做到文明有礼。结合之前学过的上海新“七不”规范,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合“小点儿声”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控制不使物体发出噪声 播放门和椅子的对话。 门:(砰!)嗳哟,疼死我了! 椅子:门老哥,你怎么啦? 门:刚才有个小朋友关门的时候用力过猛,我的腰被闪了。 椅子:唉,这个星期坐在我身上的小朋友喜欢摇来摇去,老是让我摩擦地面发出刺耳的声音,还害得我一条腿歪了。 听了门和椅子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看来,我们不仅要轻言轻语,还要轻手轻脚,不能让其他物体发出噪音。【板贴:轻手轻脚】 游戏:动动手 拉椅子 (记录音量) 小结:你们拉椅子时又快又安静,都学会了轻手轻脚,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6、出示图片。 村长给我们带来了一张前段时间网络上广泛流传着的照片。这位妈妈去学校找她的孩子时,发现同学们正在上课,于是她脱了高跟鞋,赤着脚走路。你们猜猜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7、小结:轻声细语,轻手轻脚,还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板贴:尊重他人】 8、校园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小点儿声? 【教学设计说明】:我们“小点儿声”不仅是说话小点儿声,还包括动作小点儿声。因此,本环节由学生经常做的“大声关门,摇晃椅子发出刺耳声音”这两种情况引出做事要轻手轻脚。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试着轻手轻脚地拉椅子。学会控制物体不发出噪音。通过“赤脚走路的妈妈”这张照片,让学生知道,“小点儿声”其实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活动三、评选“小小调音师”。 评选“小小调音师” 播放村长录音: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我要奖励你们做一周的“小小调音师”,在课间休息时,帮助同学控制音量,不发出噪音。能做到吗?下个月你们校园开放的时候,我一定会来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轻声细语,轻手轻脚。 布置作业。 《我会“小点儿声”》作业单 需要控制音量的地方 时间 教室 走廊 大厅 阅览室 老师办公室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需他人多次提醒 ☆ 他人提醒后能控制好 ☆☆ 自觉控制好音量 ☆☆☆ 填表说明:1、 数一数,5天内得星数超过50个的同学,就能成为下下周的“小 小调音师”。 3、通过记录下来的分贝数,评价全体学生本节课的行为表现。 4、总结:希望同学们养成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轻手轻脚,不打扰他人的好习惯,做一个尊重他人,文明有礼的上海小公民。 【教学设计说明】:这一活动旨在以评价激励学生养成在公共场合的文明好习惯。先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再将课堂引申到整个校园生活中,督促学生养成“小点儿声”的习惯,最后以课堂中测到的音量进行数据的比较,对全体学生在本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 轻声细语 轻手轻脚 噪音 文明有礼 尊重他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