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课程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知识梳理】一、概念的概述1.概念的含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________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2.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________,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________”。(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________。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________”。①相容关系:全同关系、________、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②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________。二、明确概念的方法1.明确内涵的方法(1)定义是从________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2)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属概念,是指________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____________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3)定义制定应遵循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________;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________;定义一般不能用________形式;定义不能用________。2.明确外延的方法(1)划分是从________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构成。(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____________;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____________;划分应该________,不能越级。【自主练习】判一判1.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一个语词只能表达一个概念。( )3.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4.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猫”与“白猫”,“山东省的省会”与“济南”是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5.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 )6.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7.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需运用判断方法。( )核心考点一 概念的概述1【考点精析】1.概念的表达方式(1)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2)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3)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4)概念与语词的关系关系概念语词区别含义不同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词和短语统称为语词范畴不同概念属于思维范畴语词属于语言范畴联系任何概念都必须用语词表达。有些语词表达概念,有些语词不表达概念。反映一定事物、具有实在意义的实词一般表达概念,而不反映一定事物、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的虚词(除连词外),一般不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在个别情况下,同一个语词还可以表达相反的概念2.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外延关系类别图示简例相容关系全同关系A:北京B: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A:哲学B:中国哲学或B:动物A:马交叉关系A:中学生B:球迷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A:正式代表B:非正式代表反对关系A:高档B:低档2【命题考向】考向概念的含义与基本特征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错误在于( )A.没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B.没有正确反映人的本质属性C.没有揭示人的全部属性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2.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分为( )A.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D.对立统一的关系3【逐点过关】命题点概念的含义与基本特征1.“动物”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不同动物(如马、牛、羊等)的个性特征,只抓住“动物”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如猫、狗),而指所有的动物。这表明( )①概念具有抽象性 ②概念具有生动性 ③概念具有概括性 ④思维具有间接性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2.“工厂”和“工人”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核心考点二 明确概念的方法1【考点精析】下定义应该遵循的逻辑规则下定义应该遵循的规则违反这一规则的错误举例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定义”哲学不是文学定义不能用比喻“比喻定义”幸福像花儿一样2【命题考向】考向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正方形是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这个定义( )A.正确,符合定义必须相应相称的规则B.正确,符合定义不应循环的规则C.错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D.错误,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考向二明确外延的方法2.下列划分中符合划分规则的是( )A.思维形式可分为概念、判断、推理三种B.电视机可分为彩色、黑白、进口三种C.戏剧按剧情内容性质可分为喜剧、悲剧、闹剧三种D.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散文诗、抒情诗、长篇小说等3【逐点过关】命题点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把这句话作为革命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循环定义C.定义过窄D.比喻定义命题点二明确外延的方法2.有人将“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概念的外延关系画成下图。这种画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图示关系应该是什么?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第一步知识梳理一、1.本质属性2.(1)本质属性 是什么 (2)范围 有哪些 交叉关系 反对关系二、1.(1)内涵方面 (2)种差加属概念 被定义项 种概念之间(3)全同 被定义项 否定 比喻2.(1)外延方面 母项 子项 (2)母项的外延 同一个标准 逐级进行自主练习1.提示:√2.提示:× 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3.提示:×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4.提示:× 属种关系、全同关系。5.提示:× 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精确和深刻。6.提示:√7.提示:× 定义方法。第二步核心考点一2 命题考向1.解析:“人”的本质属性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的其他属性,如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等等,也为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所具有,是人的非本质属性。柏拉图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属性,B符合题意。答案:B2.答案:C3 逐点过关1.解析: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②中“生动性”是形象思维的特征。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答案:C2.解析:“工厂”和“工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工厂”和“工人”这两个概念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工厂和农村、机关、学校等,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的一类概念。工人和农民、军人、学生等,属于不同职业的人的一类概念。“工厂”和“工人”两者之间是全异关系。所以选D。答案:D核心考点二2 命题考向1.解析: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也有可能是长方形,定义过宽。上述定义“正方形”和“平面上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所指的范围是不等同的,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故选D项。答案:D2.解析:B、C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D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答案:A3 逐点过关1.解析: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本题只是把革命比喻成历史的火车头,并没有指出革命的内涵。答案:D2.答案:不对。因为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选票除赞成票和反对票之外,还有弃权票,“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赞成票”和“反对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应是反对关系,正确的图示应是:-7-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课程要求]了解推理的含义和种类;了解正确演绎推理的条件。了解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直言三段论推理。掌握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理解什么是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能够准确运用和区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了解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的方法。【知识梳理】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推理的含义与种类(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________的思维形式。(2)推理的组成及结构:前提、________、推理结构。(3)推理的种类领域依据类别哲学认识论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演绎推理:一般性前提推出________结论;归纳推理:个别性前提推出________结论;类比推理:一般性前提推出________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________结论形式逻辑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必然推理(演绎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和________(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4)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________的判断;二是________正确。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1)换质法: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________”而得出一个新判断。(2)换位法: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________而得出一个新判断。2.三段论推理(1)含义: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________,借助一个________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2)基本规则:只能有________的项;中项在前提中____________;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________;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联言推理及其方法: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2.选言推理及其方法(1)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________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2)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________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3.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充分条件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必要条件否定前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充分必要条件肯定前件→肯定后件,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否定前件【自主练习】判一判1.演绎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形式逻辑一般不研究前提的真实性,只研究推理结构的正确性。( )3.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 )4.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5.第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都是学外语的,李文是学外语的,所以,李文是第一外国语学院的。( )6.要有满腔热情,才能做好工作。小李有满腔热情,所以,小李一定能够做好工作。( )7.如果是医生,就一定会看病。老王会看病,所以,老王一定是医生。( )8.除非水分充足,小麦才能增产。小麦没有增产,所以,小麦的水分不充足。( ) 核心考点一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1【考点精析】1.正确认识推理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进行不同的分类。(1)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②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③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2.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条件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2【命题考向】考向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1.根据推理的思维进程,演绎推理是从________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________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________的推理。( )A.一般到个别 个别到一般 一般到一般或个别到个别B.个别到一般 一般到个别 个别到个别C.个别到一般 一般到个别 一般到一般D.一般到个别 个别到一般 一般到个别2.甲说乙说谎,乙说丙说谎,丙说甲和乙都说谎。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甲和乙诚实,丙是说谎者B.甲和丙说谎,乙是诚实者C.乙和丙说谎,甲是诚实者D.乙和丙诚实,甲是说谎者3【逐点过关】命题点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1.“一切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价值规律是规律,所以,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推理( )A.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也正确B.前提和推理结构都是错误的C.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但推理结构错误D.是一个或然推理2.“凡是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凡是社会主义经济都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以,凡是社会主义经济都不是市场经济。”这个推理结构具有保真性吗?核心考点二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考点精析】性质判断的逻辑规则类别逻辑规则换质推理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换位推理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三段论推理①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我们不能推断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也就是说,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2【命题考向】考向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1.下列判断主谓项均周延的是( )A.有的农民是科学家B.有的青年不是党员C.任何真理都不是教条D.所有团员都是青年考向二三段论推理2.“自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自媒体也是娱乐的工具,所以,娱乐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这个三段论是( )①三段论有效式 ②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③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3【逐点过关】命题点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1.下列判断谓项不周延的是( )①思维规律不是主观臆造的 ②思维规律是有客观性的③有的花不是香的 ④有的花是不香的 ⑤学校都是教育机构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命题点二三段论推理2.“凡抢劫罪都是故意犯罪,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抢劫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大项不当周延B.小项不当周延C.中项不周延D.中项周延核心考点三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考点精析】复合判断的逻辑规则类别逻辑规则联言推理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不相容选言推理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2【命题考向】考向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1.“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既能树立政府形象,也能让普通老百姓增强公民意识,更好维护自身权益。”如果这一联言判断为真,那么,以下判断为真的是( )A.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对政府和公民都有益,是双赢B.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使政府权力受限制,效果不好C.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公民负担大大增加,效果很差D.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难以达到预定目标,没有效果考向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2.假定: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即他们的血型是A、B、O、AB四种血型中的一种。甲自述:“我是A型”;乙自述:“我是O型”;丙自述:“我是AB型”;丁自述:“我不是AB型”。在这四个人的自述中,有三个人的自述是正确的,有一个人的自述是错误的。如果甲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丙、丁各是什么血型?考向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3.只有考试及格,才能被录取这是________假言推理,其推理结构是________。A.充分条件 否定前件式B.必要条件 肯定后件式C.充分必要条件 肯定前件式D.必要条件 否定前件式3【逐点过关】命题点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1.“白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红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黄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所以,白色、红色、黄色的花都让人赏心悦目。”这是一个( )A.相容的选言推理B.充分条件假言推理C.联言推理的合成式D.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命题点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2.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是合乎实际和合乎逻辑的。这个推理的结构是否正确?为什么?命题点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3.当且仅当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全等,三条边全等,这两个三角形才全等;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不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其大前提的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正确的推理形式有肯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式C.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必否定后件D.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其推理规则是否定后件必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必肯定前件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一步知识梳理一、1.(1)新判断 (2)结论(3)个别性 一般性 一般性 个别性 或然推理(4)真实 推理结构二、1.(1)质 (2)位置2.(1)前提 共同的项 (2)三个不同 至少周延一次 不得周延三、2.(1)肯定 (2)否(肯)定自主练习1.提示:×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2.提示:√3.提示:× “人”这个概念在大前提中指的是全体,在小前提中指的是其中的一员,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此三段论犯了四概念的错误。4.提示:× 大项“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此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5.提示:× 中项“学外语”在大小前提中均不周延,此三段论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6.提示:×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不正确。因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能从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的结论,不能由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的结论。7.提示:×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不正确。因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只能从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的结论,不能从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的结论。8.提示:× 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不正确。因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能从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的结论,不能从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的结论。第二步核心考点一2 命题考向1.解析: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即从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即从一般到一般或从个别到个别,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解析:①根据题干三个条件,假设甲诚实,那么乙就是说谎者;乙是说谎者,则丙诚实;若丙诚实,则甲和乙都是说谎者,这个推演结果与我们的初始假设“甲诚实”不一致(矛盾),于是可定论:甲不诚实。②从定论“甲不诚实”,可推知乙诚实;从乙诚实,推知丙说谎;从丙说谎,推出甲和乙不都说谎(乙诚实),推演结果成立,结论是:甲和丙说谎,乙诚实。故选B。答案:B3 逐点过关1.答案:A2.答案:(1)推理的前提都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也正确,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它是一个正确的推理。(2)这个推理结构不正确,不具有保真性。因为人们容易找到结构与其相同,前提明显为真而结论明显为假的“反例”。核心考点二2 命题考向1.解析:主谓项均周延的判断有两种:全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在题干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2.解析:前提中“娱乐的工具”是不周延的,而结论中“娱乐工具”是周延的,这就违背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三段论规则,而“娱乐工具”是三段论中的小项,②④符合题意,应入选。答案:C3 逐点过关1.解析:①为全称否定判断;②⑤为全称肯定判断;③为特称否定判断;④为特称肯定判断,依据性质判断主谓项周延情况可知,②④⑤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答案:D2.解析:中项“故意犯罪”在两个前提中都没周延,这就违背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三段论规则,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核心考点三2 命题考向1.解析: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否定了支判断,错误。答案:A2.答案:如果甲的自述是错误的,可得出结论:甲不是A型,而其他三个人的自述是正确的,所以可得结论:乙是O型,丙是AB型,丁不是AB型,这样甲只能是B型。(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同理,丁只能是A型。3.解析:由“只有……才”可知,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由“考试不合格”可知,这是否定前件式。答案:D3 逐点过关1.解析:联言推理的合成式是指其前提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分别存在,而在结论中断定它们同时存在,题干中例句符合联言推理合成式的要求,故选C项。答案:C2.答案:不正确。因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相容的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的形式。3.解析:题干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大前提的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故A、C、D说法错误。答案:B-10-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课程要求]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因果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作用及意义;知道类比推理与比较、比喻的区别;明确类比推理的方法及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措施。【知识梳理】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1.归纳推理的含义(1)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断出________的结论的推理形式。(2)归纳推理的种类①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________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它不属于或然推理。②不完全归纳推理: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________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________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2.归纳推理的方法(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________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________。(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________。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________、求异法、________等。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1.类比推理的含义(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________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客观依据:事物属性之间的________。(3)类比推理不同于比较、比喻。类比推理是________推理。2.类比推理的方法(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________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2)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________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________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________方面进行类比。(3)要求:类比的________越多越好;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________,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________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________的属性。【自主练习】判一判1.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规律一定正确。( )3.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 )4.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相继运用。( )5.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6.类比和比较都属于推理形式。( )7.类比推理使人们富于联想,获得创造性的启发或灵感。( )8.类比推理推出的结论与前提之间具有必然联系。( ) 核心考点一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1【考点精析】1.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关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区别思维过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推出了新的判断,但没有超出前提所包含的知识范围把分散的、个别的知识加以概括所推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新判断,超出了前提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前提与结论的联系程度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前提真实,形式正确,就必然推出真实结论前提与结论之间,除完全归纳推理之外,一般来说,都只具有或然的联系,也就是根据某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推出的一般性结论未必是真实的联系①演绎推理大前提的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归纳推理,由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经过概括才能得到②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在归纳推理过程中,所获得的个别性前提需要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并且,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往往需要演绎推理加以论证【提醒】 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规律并不一定正确,还需要由演绎推理来验证。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螺旋上升,使理论越来越发展。2.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区别前提某类认识中的全部对象某类认识中的部分对象结论范围未超出前提的范围超出了前提的范围结论与前提的联系必然的或然的联系二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3.正确认识求同求异并用法(1)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求同求异并用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既求同也求异”。(2)其结论,是分为三个步骤得到的。在那些正面场合,只有一种共同情况,得出:那种共同情况就是所研究现象的原因。在那些反面场合,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得出:没有某种情况是所研究的现象不出现的原因。最后把由正面场合和反面场合得到的结论加以比较,得出上述结论。(3)求同求异并用法不是求同法与求异法的相继运用。它是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它是通过两次类似求同法(正面场合求“有”同,反面场合求“无”同),然后再用类似求异法得出结论。尽可能接近于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的要求,是提高这种方法可靠性的基本途径。2【命题考向】考向一归纳推理的含义1.财会室内有两个保险箱,一个重230千克,另一个重90千克,均被搬动,因此,被盗案可能是两个人合伙作案。下列对这一推理认识正确的是( )A.结论成立,属于假言推理,推理方法正确B.结论成立,属于归纳推理,推理方法正确C.结论不成立,属于归纳推理,推理方法不正确D.结论不成立,属于演绎推理,推理方法不正确考向二归纳推理的方法2.在夏天雨后,人们发现雨后的晴空会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美丽彩虹。后来,在早晨的露水珠里又看到了七色彩带,在瀑布溅起的水星里,在船桨打起的浪花里也能看到类似现象。这些场合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但有一点相同,就是阳光穿射过水珠。因此,阳光穿射过水珠可能是彩虹出现的原因。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C.共变法 D.剩余法3【逐点过关】命题点一归纳推理的含义1.“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B.联言推理C.完全归纳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命题点二归纳推理的方法2.我国著名中医孙思邈发现山区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的视力在白天很正常,到了晚上,光线不足,病人就像麻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人们把这种病称为“雀盲眼”(学名夜盲症)。为什么有钱人不得这种病呢?这分明是穷人身上缺少点什么才引起的,他分析,这可能是穷人很少吃荤的缘故。他用动物的肝脏来治夜盲症,果然有效。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核心考点二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1【考点精析】1.正确认识类比推理(1)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类比推理是在两种不同对象之间,通过比较,从个别或一类的认识,推出另一个个别或一类的认识的推理形式。它既不同于从一般推知个别的演绎推理,也不同于从个别推知一般的归纳推理。(3)类比推理的特点是:前提由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构成,结论是或然的。2.类比推理的结论(1)两类事物之间不仅具有相似性,而且也具有差异性,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第一,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类比推理所依据的只是两个对象部分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的却是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第二,已知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虽然有联系,但这种联系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或然的,如果是或然的,其推出的属性就是不可靠的,因此,类比推理不能保证这种联系的必然性。(2)类比推理不同于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其结论是必然的;类比推理也不同于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其中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必然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2【命题考向】考向一类比推理的含义1.达尔文曾根据植物自花授粉的后代较弱的事实,得出近亲结婚所生子女体弱多病的结论。达尔文应用了( )A.演绎推理B.简单枚举C.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考向二类比推理的方法2.美人西施心口痛,用手按住胸口,皱起眉头,丑人东施见了感到这个神态很美,回到村里,也仿效而为,自以为也很美。哪知,村里富人见了赶快关上门,穷人见了赶快拉着妻子走开。这一类比推理( )A.错误在于类比时不考虑对象的本质差别,仅仅根据表面的相同而推出其他情况的相同B.错误在于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共同属性过少(数量不足)C.错误在于没有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D.错误在于结论与该对象其他属性相矛盾3【逐点过关】命题点一类比推理的含义1.农夫有三个儿子,他们好吃懒做,整天吵吵闹闹,农夫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你为什么总是要我多做一些事情!”“因为你总是吃很多东西!”“那又怎样!”后来,农夫听烦了,就拿来几根树枝,让儿子们掰断,儿子们很轻松地就做好了。农夫又拿来一大捆树枝,让儿子们来掰断,可怎么也没有掰断。农夫说:“这些树枝就像你们几个人一样,就是一个大团体,然而当你们分散了,互相吵架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根根小树枝,很容易就会被人给掰断。”儿子们听了,点点头,从此以后再也不吵架了。(1)该农夫主要使用了什么推理方法教育三个儿子?(2)有同学认为,只要进行类比推理,就能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请你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看法。命题点二类比推理的方法2.瓦特类比蒸汽中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科研工作者类比苍蝇翅膀的功能,研制出用于火箭和飞机导航的振动陀螺仪。上述事例说明( )A.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B.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设想C.类比推理可以帮助人们将事理说得更明白、更透彻D.类比推理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方法,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则不具有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一步知识梳理一、1.(1)一般性 (2)全部对象 部分对象 全部对象 或然的2.(1)真实 不能遗漏 (2)因果联系 求同法 共变法二、1.(1)其他属性 (2)内在联系 或然2.(1)模拟方法 (2)要素和结构 功能 条件(3)根据 本质属性 相关程度 相互排斥自主练习1.提示:√2.提示:× 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规律并不一定正确,还需要由演绎推理来验证。3.提示:√4.提示:× 求同求异并用法不是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相继运用,它是通过两次类似求同法,然后再用类似求异法得出结论。5.提示:√6.提示:× 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7.提示:√8.提示:×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第二步核心考点一2 命题考向1.解析:这是归纳推理,但推理方法不正确,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虽然90千克重的保险箱,两个人是可以搬动的,但230千克重的保险箱,两个人单靠体力是搬不动的。所以,两人合伙作案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答案:C2.解析:如果我们所考察的现象在几个场合中出现,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是相同的,这种相同情况可能就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求同法。特点是“异中求同”。答案:A3 逐点过关1.解析:从“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等许多能够产生热的若干个别性情况,概括得出“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的一般性结论,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D项符合题意,应入选。答案:D2.解析:孙思邈比较了解穷人的情况,都患夜盲症;又把穷人和富人进行比较,得出了富人不患夜盲症是因为富人多吃荤,而穷人少吃荤。这符合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核心考点二2 命题考向1.解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的知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达尔文正是根据植物自花授粉的后代较弱的事实推出人类近亲结婚所生子女体弱多病的结论。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2.解析:题干事例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故应选A项。答案:A3 逐点过关1.答案:(1)该农夫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类比推理这种推理方法。(2)①类比推理对于人们提出新思想、新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所以人们很少仅仅靠它去认识事物。②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它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类比推理的认识功能。2.解析:题中所列举的事例都属于科学技术发明,排除A、C。D本身说法错误。答案:B-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届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4准确把握概念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2022届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6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2022届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7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