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达标检测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在周口店山洞里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该材料记载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饲养家畜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农业生产的出现
3.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天然火的运用  B. 磨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4.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习惯不同    B. 地理气候环境不同
C. 生产生活能力不同     D. 历史传统不同
5.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等。这些传说( )
A. 完全是虚构的故事,没有任何价值     
B. 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C. 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D. 充分证明了我国古代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
6.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
A. 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B. 分散杂居
C. 求同存异           D. 争霸兼并
7.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王位。同时,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 夏朝推举品行高尚的人为继承人
C. 启的势力非常强大          D. 世袭制不利于政权的稳定
8.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贵族使用礼器数量的不同反映了( )
A. 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B.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愈加成熟
C. 西周腐败严重,奢靡之风盛行      D.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9. 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说明( )
A. 文献史料与考古实物史料相互印证      
B. 甲骨文、铭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
C. 考古资料否定了司马迁的记述        
D. 出土实物史料价值高于传世文献
10. 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 655 年),齐国与其他诸侯国齐集首止(地名)。(周)太子郑驾临,将周惠王欲立王子带(太子异母弟)为太子之事告诉齐桓公。齐桓公与会盟的各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最终保住了太子郑的地位。这件事说明( )
A. 周天子已不是天下“共主”        B. 王位世袭制已崩溃
C. 诸侯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      D.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
11.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则使用“铁犁牛耕”。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冶铁技术带来划时代的变化       B. 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C. 古代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D. 铁农具占据主导地位
12. 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实行了变法改革。这些改革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          B.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推动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13.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说明了( )
A. 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商鞅变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有效管理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14.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特别强调了都江堰的( )
A. 修建时间      B. 建造地点    
C. 结构特点      D. 巨大作用
15. 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历史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 )
①“无为而治” ②“以德治国” ③“民贵君轻” ④“兼爱”“非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商汤、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是因为他们具备的共同点是( )
A. 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B. 生性残暴,民怨沸腾
C. 建立王朝,功勋卓著          D. 重视人才,开创盛世
17.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A.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万民离叛 
C. 所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18. 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 注重以农为本     B. 废除严刑峻法 
C. 提倡节俭治国     D. 减免徭役赋税
19. 有人说,秦灭亡之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但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 法家思想构成了新儒学的核心       
B.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的原则
C. 秦代的严刑峻法被历代承袭        
D. 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民本”的特色
20. 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 官僚机构臃肿     B. 宦官把持朝政 
C. 豪强地主横行     D. 外戚势力膨胀
21.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这反映出( )
A. 中原传入西域的主要是地方特产       
B. 西域传到中原的主要是奢侈品
C. 丝绸之路加强了欧亚之间的交流       
D. 丝绸之路双向交流的特点
22. 作者创立以人物为中心的述史体例,体现了他重视人为作用的思想,而在取材叙事中,更以生动的事例说明“成事在人”的道理。该作者所著史书是( )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汉书》      D. 《三国志》
23. 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这说明( )
A.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 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 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24. 《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材料意在说明造纸术( )
A. 发明的背景      B. 改进的流程   
C. 传播的影响    D. 工艺的先进
25.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称为“三国鼎立”。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 分裂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 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26.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是( )
A.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C. 前秦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 
D.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
27. 他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他”建立的王朝是( )
A. 魏国         B. 蜀汉
C. 东汉        D. 西晋
28.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说明的是( )
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29. “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其间,人口大规模迁徙流动,致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材料阐述的情况出现在( )
A. 秦汉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 辽宋夏金元时期
30.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他( )
A. 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         B. 强调发展手工业 
C. 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           D.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 小题,第31 题 14 分,第32 题 14 分,第33 题 12 分,共 40 分)
31. (14分)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四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概括诸侯应履行的义务。(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示意图代表的是什么政治制度?(1分)举出一项该制度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指出这一措施的巧妙之处。(2分)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场改革?(1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场改革的影响。(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制度创新对现代国家治理有什么重要启示?(2分)
32. (1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由于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而稳定的社会生活,则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整个聚落在生活上自给,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
材料三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国郡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
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畜,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中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文物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景帝为实践这种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2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3分)
33. (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思想领域群星闪耀,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道德经》)中写道:“人法(效法,学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材料二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诸子,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广大公民才会“有耻且格”,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唐志君《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1分)概括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1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中“乱象时代”的根本原因。(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政治追求。(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1分)这一局面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分别是哪两个学派的主张?(2分)你认为现代国家应该实行怎样的治国方略?(2分)
期末达标检测卷 答案
1. B 2. D 
3. D 【解析】根据题干“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旧石器时代人们靠采集狩猎为生,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这也就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故D选项正确。
4. B 5. C 6. A 7. A 8. D 
9. A 【解析】题干“《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反映了《史记》的记载与甲骨文、金文的记载比较相符,说明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证《史记》,A选项符合题意;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发展成熟的时期,排除B选项;题干反映了《史记》的记载与甲骨文、金文的记载比较相符,说明考古资料肯定了司马迁的记述,排除C选项;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选项。故A选项正确。
10. D 11. B 12. D 13. C 14. D 15. C 16. C 17. D 18. C 19. B 20. D 21. D 22. A 23. C 24. A 25. D 26. B 27. D 28. A 29. B 
30. D 【解析】根据题干“舍本逐末,贤哲所非”“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可知,贾思勰对农业与商业关系的认识是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他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这说明贾思勰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故D选项正确。
31. (1)分封制。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皇帝制度。
(3)诸侯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4)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5)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与创新促进国家富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2. (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储备的增加。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
(3)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4)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手工业有了快速进步,商业和海上贸易兴盛。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口大批南移,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33. (1)道家。顺应自然(或:道法自然,向自然学习)。
(2)农业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重新迈向大一统(或:中国历史重新迈向大一统/国家走向统一)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法家和儒家。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_21?????????è?????(www.21cnjy.com)_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