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达标检测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早期人类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这个时期应当是(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仰韶文化时期    D. 氏族公社时期
2. 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可见,劳动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劳动工具的革新往往指示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下列劳动工具能够佐证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A. 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C.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  D.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铧
3. 我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10 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0 000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
A. 时间早  B. 一元化
C. 独特性      D. 多元化
4. 下图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图画,有鱼、蛙、鸟等,右侧对应的是金文中的族名写法及甲骨文和金文里的有关字形。据此可知,早期图画文字( )
A. 出自能工巧匠之手  B. 为汉字的产生准备了技术条件
C. 为汉字的产生提供了造字蓝图  D. 和语言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
5. 下图是我国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司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千克,鼎身以云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样。它的出现反映了我国( )
A. 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B.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
C. 青铜铸造业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D.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6. 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 )
A. 周天子沦为强大诸侯国的附庸       B. 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 周王室衰微,需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D. 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7. 学者张鸣在《历史的坏脾气》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 周朝王室的衰落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礼乐制度的崩坏  D. 宗法关系的疏远
8.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是( )
A.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B.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9. 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修建于(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西汉时期  D. 秦朝时期
10.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的产生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B. 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混乱
C. 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1. 下图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C. 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 18世纪的西方有句谚语:“The laziest(最懒惰的)government(政府)is the best government”,下列先秦时期思想流派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的是( )
A. 以德治国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
13. 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春秋和战国时期  B. 秦初和汉初  
C. 战国和三国时期     D. 秦末和春秋末期
14.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秦的成就”是( )
A.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建立刺史制度 
C. 实行郡县制           D. 建立行省制度
15. 秦始皇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 司马迁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两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均无可取之处
C. 对秦始皇的评价受评价者的地位、身份影响
D.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评论更为准确
16. 对于秦朝的灭亡,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一夫作难(发难,这里指起义)而七庙隳(宗庙毁灭,即国家灭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由此可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 不善用人 B. 骄傲自大
C. 不用权术 D. 失去民心
17.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材料反映汉文帝主张( )
A. 以农为本  B. 轻徭薄赋 C. 减轻刑罚   D. 勤俭去奢
18. 西汉初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有( )
①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都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③都让士兵还乡务农 ④都加强思想控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9. 汉初,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半个多世纪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而专尊儒学。这种文化政策上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 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B. 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 儒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D. 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20.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下列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物质基础的是( )
A. 以农为本  B. “光武中兴” C. “文景之治”  D. 轻徭薄赋
21. 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而采取的政策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盐铁官营、专卖 D. 焚书坑儒
22. 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等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
A. 树立皇帝权威  B. 重视选拔人才  C. 削弱贵族势力  D. 推崇儒家思想
23.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泌园春·雪》中提到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帝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创立中央集权制        B.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巩固大一统局面        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24. 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负责安排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 )
A. 表明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 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 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D. 稳定盐铁价格以保障民生
25.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共同采取的统治措施是(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C. 在长安设立太学  D. 统一度量衡
26. 某历史兴趣小组从网上搜集了“释放奴婢”“加强监察制度”“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文景之治”          B. 王莽新政
C. “光武中兴”            D. 黄巾起义
27.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 外族入侵      B. 农民起义    
C. 宦官专权     D. 外戚专政
28. 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后)中的玉器,考古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合理的推测是( )
A. 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B. 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C. 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D. 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29. 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这条道路( )
A. 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C.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 发挥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30.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
A. 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 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 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 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 (12分)《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设立的。迄今为止,我国世界遗产已增至55项,暂居世界第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北京人遗址中,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此外,科学家又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其中埋藏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 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因“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在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材料三 孔庙、孔林和孔府不仅是东方建筑技能的优秀代表,也有深厚的历史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四 早在1987年,长城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记载,秦始皇征用了40万人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十分之一。有学者据此感慨:秦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结果”违背了“初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人遗址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2分)通过材料中的考古发现,我们能解读出哪些历史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阳殷墟此处遗存曾是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都城?(2分)从160号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哪些历史信息?(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点“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阐述你对“‘结果’违背了‘初衷’”的理解。(2分)
32. (14分)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
材料三 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周天子就是班主任周老师,班级最初有 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陈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材料四 
——图一出自陈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所代表的是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三中,“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2分)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图中的职位是谁创立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这一制度的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3. (14分)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 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发起者是商鞅和秦孝公,秦国变法的成功与此二人的独特品质息息相关。在“要不要变法”的廷议上,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主旨,说服秦国君臣;然后以“南门徙木”一幕来取信于民。在变法法令上,他十分注意抓住秦人的特点,以“名、利”为导向,移风易俗,促其“农、战”,效果颇著。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四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1)根据材料一,简单概括秦军战绩并说明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3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从什么角度评价商鞅变法?(2分)由此可知,进行历史评价时应注意什么?(2分)
期中达标检测卷 答案
1. A 2. B 3. D 4. C 5. D 6. C 
7. B 【解析】题干“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反映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意味着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瓦解,其根本原因是该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故B选项正确。
8. D 9. B 10. D 11. B 12. C 13. D 14. A 15. C 16. D 17. D 18. C
19. B 【解析】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经济已经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因此,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文化政策是出于统治阶级不同时期的统治需要。故B选项正确。
20. C 21. B 22. B 23. C 24. C 25. B 26. C 27. D
28. C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商朝“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可表明商朝时期中原地区就和西北地区存在联系,C选项符合题意;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在汉朝,排除A选项;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排除B选项;题干没有涉及中外科技文化交往,排除D选项。故C选项正确。
29. C 30. D
31. (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或: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北京人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懂得用火烤熟食物等。
(2)商朝。当时青铜器制作精美,种类多,数量大,青铜器上还出现了文字。
(3)“仁”、以德治国、“仁政”“礼治”“民贵君轻”等。
(4)秦朝修长城的初衷是为了防御匈奴,巩固统治,但是长城的修建却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这也成为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32. (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秦始皇。皇权至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3. (1)秦国取得大部分战争的胜利。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
(2)①秦孝公与商鞅变法的决心与毅力;②商鞅变法措施实事求是、不因循守旧;③取信于民,得到老百姓支持;④以名、利为向导,符合老百姓切身利益。(回答任意三点即可)
(3)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统一度量衡等。
(4)分别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历史评价应该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评价应以史实作为依据(论从史出)。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