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社会法治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3 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浙江社会法治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3 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浙江社会法治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3 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一、选择题
(2021·台州)中东地区包括亚洲西部、非洲东北部以及土耳其欧洲部分。读中东地图,回答问题。
1.中东地区全部位于(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高纬度
D.北温带
2.中东地区修建了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使原来的海上运输距离大大缩短,能从中受益的地区有( )
①北非
②西欧
③北美
④东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21·金华)游秀美婺州,品八婺文化。回答问题。
3.[古楼咏风流]金华八咏楼瑰丽典雅,一代才女李清照曾客居于此。遥想当年春分日,李清照面朝婺江,登楼远眺,初升的太阳大致在她的( )
A.左边
B.右边
C.前面
D.后面
4.[古桥历风雨]位于义乌市雅治街村的古月桥.建造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历经800余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十分完整,从未修缮。对此推断最合理的是( )
A.建造时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B.嘉定年间义乌市隶属于江浙行省
C.历经了南宋的衰亡和元朝的统一
D.能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实物资料
5.[古剧展风貌]婺剧《真理的味道》以新视角、新手法和新的舞美设计,把乡情、乡趣、风土人物巧妙串联,展现出婺剧的新风貌.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院。据此判断,古老的剧种焕发生机直接得益于( )
A.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B.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C.对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的追求
D.多样文化的可选择性
(2021·丽水)读下图,完成问题。
6.对图中a点经纬度判读正确的是( )
A.北纬30°,东经60°
B.南纬30°,东经60°
C.北纬30°,西经60°
D.南纬30°,西经60°
7.对图中所示区城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大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农业区,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
B.乙大洲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区低海拔发展畜牧业
C.丙大洲是黑人的故乡,生活在草原上的马赛人每年5月份开始由北向南迁移
D.丁为印度洋,周围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四大洲包围
(2021·绍兴)读下边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8.下列对甲乙两地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濒临大西洋
B.乙地位于东半球
C.两地都位于中纬度
D.乙地在甲地的东南方
9.下列描述符合乙地所在海湾地区的是( )
A.石油资源丰富
B.居民“逐水草而居”
C.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D.居民主要使用西班牙语
(2021·湖州)海洋是五洲的通道,将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读图,回答问题。
10.2020年11月,法国旺底不靠岸单人环球航海赛扬帆起航。某日,参赛选手航行到甲处,该处大约位于( )
A.52°N、90°W
B.52°S、90°E
C.52°N、90°E
D.52°S、90°W
11.2021年3月,一艘货船在乙处航道搁浅,造成交通大拥堵。该航道沟通了( )
A.地中海和黑海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地中海和红海
D.大西洋和太平洋
(2021·湖州)湖州是世界丝绸之源,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回答问题。
12.图所示是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绢片,这是世界上迄令发现的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它属于( )
①实物资料 ②第一手资料 ③文献资料 ④第二手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
①官更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
②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
③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
④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嘉兴)图是M国示意图,完成问题。
14.M国的地理位置是( )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南美大陆东部
C.东濒印度洋
D.西面与肯尼亚相邻
15.M国的人文特色主要是( )
A.逐水草而居
B.现代化的牧场
C.发达的渔业
D.世界石油宝库
16.(2021·嘉兴)嘉兴马桥有条红旗路。它孕育了全国最大的经编特色产业带,产品远销海内外。某日,一队满载经编产品的车辆正从马桥沿图所示公路向乍浦港进发,判断其行进的大致方向是( )
A. 东南→东北→西北→东→东北 B. 南→东→东北→东南→东
C. 东南→北→东北→东南→东北 D. 南→东→西北→东北→东
(2021·杭州)读“某区城平面示意图”。完成第问题。
17.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8.育民初中的学生沿图中箭头所示路线步行前往育秀高中参加体能测试,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在图上的长度为5cm。若某学生的步长(每走一步的长度)约为50cm,则他实际行走的步数约为( )
A.1000步
B.2000步
C.3000步
D.4000步
二、非选择题
19.(2021·嘉兴)因地制宜,山海共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资料:
嘉兴: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纵横交错,素称“鱼米之乡”。
丽水:森林覆盖率为81.70%。云和梯田有“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之美誉。;
(1)根据图,推断嘉兴和丽水都最适合种植哪一粮食作物,并说明理由。
(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两地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起不同的农业生产的。
20.(2021·丽水)花生是生活中常见的美味坚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地形示意图
内黄县气温与降水量示意图 花生生长示意图
材料二:内黄花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内黄县引进高油酸等花生新品种,建成了多块无公害高油酸花生基地,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1)内黄位子郑州的什么方向?判断图中河流①②中哪条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填写序号)。
(2)根据材料,分析内黄盛产花生的地形及土壤原因,并分析花果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气候原因。
(3)阐述材料中内黄县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21.(2021·绍兴)绍兴与敦煌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两地学生以“时空·文化”为主题联合开展项目化学习。阅读他们收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印象]
[溯史]
西汉时期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敦煌成为这条商路上的璀璨明珠。
汉中期以前,绍兴与其他江南地区一样,百姓“无积聚而多贫”。隋唐以后,越州(绍兴)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南宋一代,绍兴更成为与金陵(南京)齐名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共鉴]
敦煌、绍兴两地学生联合组织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的主题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活动设计示意图:
(1)根据同学们收集的绍兴、敦煌两地的典型风光照,指出影响两地文化发展的自然条件。
(2)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根据上述资料,从敦煌和绍兴的历史中折射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哪些重要现象?
(3)请在①处设计一个了解鲁迅的活动。根据示意图中鲁迅的事迹,在②处回答这些事迹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答案】 1.A
2.D
【考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1.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判读,中东地区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不是高纬度,当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中东地区修建了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使原来的海上运输距离大大缩短,能从中受益的地区有:①北非,②西欧,③北美,①②③正确。
输往④东亚地区的油轮不经过该地区。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 3.A
4.C
5.A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王朝更替的时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朝代的更替,中华文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3.分析图示,八咏楼在婺江北面,婺江在李清照的南面,因此,李清照的左边是东面,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4.分析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宋灭亡在1279年,元朝建立在1271年,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
A错误, 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从汉末三国时期到两宋完成。
B错误,行省制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
D错误,古月桥是宋朝建立的,不能为明清建筑提供实物资料。
故答案为:C。
5.婺剧《真理的味道》以新视角、新手法和新的舞美设计,把乡情、乡趣、风土人物巧妙串联,展现出婺剧的新风貌.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院。由此可知, 婺剧吸引大批年轻观众, 这得益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答案】 6.C
7.D
【考点】七大洲、四大洋,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
6.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判读可知,图中a点经纬度是北纬30°,西经60°。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所在大洲是北美洲,其中部是中央大平原,该平原是世界著名农业区,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但不种水稻。乙大洲是南美洲,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区低海拔发展种植业,在高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丙大洲是非洲,其撒哈拉以南的地区是黑人的故乡,生活在草原上的马赛人每年5月份开始由南向北迁移。丁为印度洋,周围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四大洲包围。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 8.B
9.A
【考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1.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2.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3.阿拉伯国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濒临印度洋,乙地位于东半球,两地都位于低纬度,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9.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波斯湾地区,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居民主要讲阿拉伯语,以白色人种为主,只有非洲的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 10.B
11.C
【考点】七大洲、四大洋,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苏伊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处靠近南极大陆,属于南半球,纬度是南纬,根据给出的经度判读,甲地属于东经度,因此,甲地的地理坐标是( 52°S、90°E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伊士运河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海运路线之一,乙处是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其他说法不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 12.A
13.D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料类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基本学科方法。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
12.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属于实物资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因此题干中的“家蚕丝绢片”属于①实物资料和②第一手资料。
A项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唐朝时不可能看到,排除①③。
D项②④陆羽在完成《茶经》期间,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 14.C
15.A
【考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马赛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牛,因此为牛寻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带领牛群迁往其他较湿润且有水草的地方暂住,等到明年雨季来临时才回家,由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国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半球,位于非洲大陆东部,东濒印度洋。西面与肯尼亚相邻,说法错误,是南面,这个图中没有显示。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国是塔桑尼亚,M国的人文特色主要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其他说法错误。现代化的牧场是指澳大利亚,发达的渔业是指日本,世界石油宝库是指以色列。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6.【答案】 B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分析图示,从 马桥沿图所示公路向乍浦港进发,行进的方向是从南向东再向东北,再向东南再向东,所以B符合题意,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地图的使用方法,结合图示既可以直接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答案】 17.A
18.B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采用一般定向法。以育民初中建立方向坐标,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东南方向。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的比例尺是1:20000,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图上的长度为5cm。若某学生的步长(每走一步的长度)约为50cm,则他实际行走的步数约为2000步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 (1)水稻。两地都是兩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2)嘉兴:地处平原,河湖沟渠灌溉条件优越,成为水稻高产区;利用河湖众多,发展渔业。
丽水:地处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缓处开发梯田,形成特色农业;利用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业。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嘉兴和丽水都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两地都是兩热同期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
(2)结合以上材料,根据题意,两地的农业生产不同,主要从农业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即可。嘉兴:地处平原,河湖沟渠灌溉条件优越,成为水稻高产区;利用河湖众多,发展渔业。
丽水:地处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缓处开发梯田,形成特色农业;利用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业。
故答案为:(1)水稻。两地都是兩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2)嘉兴:地处平原,河湖沟渠灌溉条件优越,成为水稻高产区;利用河湖众多,发展渔业。
丽水:地处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缓处开发梯田,形成特色农业;利用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业。
【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优势和不足。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
20.【答案】 (1)东北;②
(2)地形:地处华北平原、黄河故道的微洼地,地势平坦:历史上受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影响,多沙质土壤,土质疏松,适合花生生长;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6-8月)气温较高,降水适中,能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3)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培育新品种。提高花生品质利用科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网判读,内黄位子郑州的东北方向。图中①是黄河,②是淮河,②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填写序号)。
(2)、根据题意,内黄县产花生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地处华北平原、黄河故道的微洼地,地势平坦:历史上受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影响,多沙质土壤,土质疏松,适合花生生长;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6-8月)气温较高,降水适中,能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3)、根据题意,内黄县的做法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培育新品种。提高花生品质利用科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分界线的意义:
1.1月份0℃等温线,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21.【答案】 (1)绍兴: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敦煌: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2)丝绸之路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3)活动示例:参观鲁迅故里、上网查询资料等。启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绍兴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发量2505毫米,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30.5℃。
(2)依据题干的“西汉时期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敦煌成为这条商路上的璀璨明珠。”可知从敦煌的历史中折射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依据题干的“汉中期以前,绍兴与其他江南地区一样,百姓‘无积聚而多贫’。隋唐以后,越州(绍兴)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南宋--代,绍兴更成为与金陵(南京)齐名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可知从绍兴的历史中折射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3)可参观鲁迅故里,上网查询资料等。根据示意图中鲁迅的事迹,在②处可知,这些事迹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故答案为:(1)绍兴: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敦煌: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2)丝绸之路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3)活动示例:参观鲁迅故里、上网查询资料等。启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了解鲁迅的活动、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了解鲁迅的活动、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等知识。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浙江社会法治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3 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一、选择题
(2021·台州)中东地区包括亚洲西部、非洲东北部以及土耳其欧洲部分。读中东地图,回答问题。
1.中东地区全部位于( )
A.北半球
B.西半球
C.高纬度
D.北温带
2.中东地区修建了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使原来的海上运输距离大大缩短,能从中受益的地区有( )
①北非
②西欧
③北美
④东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1A
2D
【考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1.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判读,中东地区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不是高纬度,当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中东地区修建了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使原来的海上运输距离大大缩短,能从中受益的地区有:①北非,②西欧,③北美,①②③正确。
输往④东亚地区的油轮不经过该地区。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021·金华)游秀美婺州,品八婺文化。回答问题。
3.[古楼咏风流]金华八咏楼瑰丽典雅,一代才女李清照曾客居于此。遥想当年春分日,李清照面朝婺江,登楼远眺,初升的太阳大致在她的( )
A.左边
B.右边
C.前面
D.后面
4.[古桥历风雨]位于义乌市雅治街村的古月桥.建造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历经800余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十分完整,从未修缮。对此推断最合理的是( )
A.建造时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B.嘉定年间义乌市隶属于江浙行省
C.历经了南宋的衰亡和元朝的统一
D.能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实物资料
5.[古剧展风貌]婺剧《真理的味道》以新视角、新手法和新的舞美设计,把乡情、乡趣、风土人物巧妙串联,展现出婺剧的新风貌.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院。据此判断,古老的剧种焕发生机直接得益于( )
A.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B.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C.对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的追求
D.多样文化的可选择性
【答案】 3A
4C
5A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王朝更替的时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朝代的更替,中华文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3.分析图示,八咏楼在婺江北面,婺江在李清照的南面,因此,李清照的左边是东面,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4.分析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南宋灭亡在1279年,元朝建立在1271年,所以C符合题意,正确。
A错误, 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从汉末三国时期到两宋完成。
B错误,行省制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
D错误,古月桥是宋朝建立的,不能为明清建筑提供实物资料。
故答案为:C。
5.婺剧《真理的味道》以新视角、新手法和新的舞美设计,把乡情、乡趣、风土人物巧妙串联,展现出婺剧的新风貌.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院。由此可知, 婺剧吸引大批年轻观众, 这得益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A符合题意,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2021·丽水)读下图,完成问题。
6.对图中a点经纬度判读正确的是( )
A.北纬30°,东经60°
B.南纬30°,东经60°
C.北纬30°,西经60°
D.南纬30°,西经60°
7.对图中所示区城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大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农业区,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
B.乙大洲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区低海拔发展畜牧业
C.丙大洲是黑人的故乡,生活在草原上的马赛人每年5月份开始由北向南迁移
D.丁为印度洋,周围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四大洲包围
【答案】 6C
7D
【考点】七大洲、四大洋,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
6.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判读可知,图中a点经纬度是北纬30°,西经60°。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所在大洲是北美洲,其中部是中央大平原,该平原是世界著名农业区,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但不种水稻。乙大洲是南美洲,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区低海拔发展种植业,在高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丙大洲是非洲,其撒哈拉以南的地区是黑人的故乡,生活在草原上的马赛人每年5月份开始由南向北迁移。丁为印度洋,周围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四大洲包围。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021·绍兴)读下边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8.下列对甲乙两地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濒临大西洋
B.乙地位于东半球
C.两地都位于中纬度
D.乙地在甲地的东南方
9.下列描述符合乙地所在海湾地区的是( )
A.石油资源丰富
B.居民“逐水草而居”
C.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D.居民主要使用西班牙语
【答案】 8B
9A
【考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1.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2.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3.阿拉伯国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濒临印度洋,乙地位于东半球,两地都位于低纬度,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方。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9.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波斯湾地区,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居民主要讲阿拉伯语,以白色人种为主,只有非洲的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021·湖州)海洋是五洲的通道,将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读图,回答问题。
10.2020年11月,法国旺底不靠岸单人环球航海赛扬帆起航。某日,参赛选手航行到甲处,该处大约位于( )
A.52°N、90°W
B.52°S、90°E
C.52°N、90°E
D.52°S、90°W
11.2021年3月,一艘货船在乙处航道搁浅,造成交通大拥堵。该航道沟通了( )
A.地中海和黑海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地中海和红海
D.大西洋和太平洋
【答案】 10B
11C
【考点】七大洲、四大洋,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苏伊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处靠近南极大陆,属于南半球,纬度是南纬,根据给出的经度判读,甲地属于东经度,因此,甲地的地理坐标是( 52°S、90°E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伊士运河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海运路线之一,乙处是苏伊士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其他说法不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021·湖州)湖州是世界丝绸之源,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回答问题。
12.图所示是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绢片,这是世界上迄令发现的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它属于( )
①实物资料 ②第一手资料 ③文献资料 ④第二手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
①官更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
②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
③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
④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2A
13D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料类型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掌握基本学科方法。
(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
12.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属于实物资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因此题干中的“家蚕丝绢片”属于①实物资料和②第一手资料。
A项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唐朝时不可能看到,排除①③。
D项②④陆羽在完成《茶经》期间,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1·嘉兴)图是M国示意图,完成问题。
14.M国的地理位置是( )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南美大陆东部
C.东濒印度洋
D.西面与肯尼亚相邻
15.M国的人文特色主要是( )
A.逐水草而居
B.现代化的牧场
C.发达的渔业
D.世界石油宝库
【答案】 14C
15A
【考点】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马赛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牛,因此为牛寻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带领牛群迁往其他较湿润且有水草的地方暂住,等到明年雨季来临时才回家,由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国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半球,位于非洲大陆东部,东濒印度洋。西面与肯尼亚相邻,说法错误,是南面,这个图中没有显示。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国是塔桑尼亚,M国的人文特色主要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其他说法错误。现代化的牧场是指澳大利亚,发达的渔业是指日本,世界石油宝库是指以色列。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6.(2021·嘉兴)嘉兴马桥有条红旗路。它孕育了全国最大的经编特色产业带,产品远销海内外。某日,一队满载经编产品的车辆正从马桥沿图所示公路向乍浦港进发,判断其行进的大致方向是( )
A. 东南→东北→西北→东→东北 B. 南→东→东北→东南→东
C. 东南→北→东北→东南→东北 D. 南→东→西北→东北→东
【答案】 B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分析图示,从 马桥沿图所示公路向乍浦港进发,行进的方向是从南向东再向东北,再向东南再向东,所以B符合题意,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地图的使用方法,结合图示既可以直接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2021·杭州)读“某区城平面示意图”。完成第问题。
17.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8.育民初中的学生沿图中箭头所示路线步行前往育秀高中参加体能测试,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在图上的长度为5cm。若某学生的步长(每走一步的长度)约为50cm,则他实际行走的步数约为( )
A.1000步
B.2000步
C.3000步
D.4000步
【答案】 17A
18B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中方向的判读一般采用以下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经纬网。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即可判断区某地需要朝那个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采用一般定向法。以育民初中建立方向坐标,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东南方向。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的比例尺是1:20000,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图上的长度为5cm。若某学生的步长(每走一步的长度)约为50cm,则他实际行走的步数约为2000步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
19.(2021·嘉兴)因地制宜,山海共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资料:
嘉兴: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纵横交错,素称“鱼米之乡”。
丽水:森林覆盖率为81.70%。云和梯田有“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之美誉。;
(1)根据图,推断嘉兴和丽水都最适合种植哪一粮食作物,并说明理由。
(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两地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起不同的农业生产的。
【答案】 (1)水稻。两地都是兩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2)嘉兴:地处平原,河湖沟渠灌溉条件优越,成为水稻高产区;利用河湖众多,发展渔业。
丽水:地处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缓处开发梯田,形成特色农业;利用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业。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嘉兴和丽水都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两地都是兩热同期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
(2)结合以上材料,根据题意,两地的农业生产不同,主要从农业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即可。嘉兴:地处平原,河湖沟渠灌溉条件优越,成为水稻高产区;利用河湖众多,发展渔业。
丽水:地处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缓处开发梯田,形成特色农业;利用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业。
故答案为:(1)水稻。两地都是兩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2)嘉兴:地处平原,河湖沟渠灌溉条件优越,成为水稻高产区;利用河湖众多,发展渔业。
丽水:地处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缓处开发梯田,形成特色农业;利用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业。
【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优势和不足。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从而提高当地的经济。
20.(2021·丽水)花生是生活中常见的美味坚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地形示意图
内黄县气温与降水量示意图 花生生长示意图
材料二:内黄花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内黄县引进高油酸等花生新品种,建成了多块无公害高油酸花生基地,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1)内黄位子郑州的什么方向?判断图中河流①②中哪条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填写序号)。
(2)根据材料,分析内黄盛产花生的地形及土壤原因,并分析花果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气候原因。
(3)阐述材料中内黄县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答案】 (1)东北;②
(2)地形:地处华北平原、黄河故道的微洼地,地势平坦:历史上受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影响,多沙质土壤,土质疏松,适合花生生长;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6-8月)气温较高,降水适中,能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3)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培育新品种。提高花生品质利用科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
【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网判读,内黄位子郑州的东北方向。图中①是黄河,②是淮河,②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填写序号)。
(2)、根据题意,内黄县产花生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地处华北平原、黄河故道的微洼地,地势平坦:历史上受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影响,多沙质土壤,土质疏松,适合花生生长;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6-8月)气温较高,降水适中,能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3)、根据题意,内黄县的做法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培育新品种。提高花生品质利用科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分界线的意义:
1.1月份0℃等温线,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21.(2021·绍兴)绍兴与敦煌当选2021年“东亚文化之都”,两地学生以“时空·文化”为主题联合开展项目化学习。阅读他们收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印象]
[溯史]
西汉时期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敦煌成为这条商路上的璀璨明珠。
汉中期以前,绍兴与其他江南地区一样,百姓“无积聚而多贫”。隋唐以后,越州(绍兴)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南宋一代,绍兴更成为与金陵(南京)齐名的全国第二大城市。
[共鉴]
敦煌、绍兴两地学生联合组织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的主题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活动设计示意图:
(1)根据同学们收集的绍兴、敦煌两地的典型风光照,指出影响两地文化发展的自然条件。
(2)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根据上述资料,从敦煌和绍兴的历史中折射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哪些重要现象?
(3)请在①处设计一个了解鲁迅的活动。根据示意图中鲁迅的事迹,在②处回答这些事迹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
【答案】 (1)绍兴: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敦煌: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2)丝绸之路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3)活动示例:参观鲁迅故里、上网查询资料等。启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绍兴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发量2505毫米,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30.5℃。
(2)依据题干的“西汉时期设置敦煌等河西四郡,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敦煌成为这条商路上的璀璨明珠。”可知从敦煌的历史中折射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依据题干的“汉中期以前,绍兴与其他江南地区一样,百姓‘无积聚而多贫’。隋唐以后,越州(绍兴)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南宋--代,绍兴更成为与金陵(南京)齐名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可知从绍兴的历史中折射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3)可参观鲁迅故里,上网查询资料等。根据示意图中鲁迅的事迹,在②处可知,这些事迹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故答案为:(1)绍兴: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敦煌: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2)丝绸之路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3)活动示例:参观鲁迅故里、上网查询资料等。启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了解鲁迅的活动、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等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了解鲁迅的活动、对两地文化发展的启示等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