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社会法治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4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浙江社会法治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4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浙江社会法治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4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一、选择题
1.(2021·台州)小运同学在某博物馆看到空中花园复原场景图和(汉谟拉比法典)复制品。它们反映的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希腊文明 C. 古巴比伦文明 D. 古罗马文明
【答案】 C
【考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苑。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由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古巴比伦文明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成果。
2.(2021·衢州)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图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答案】 B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商朝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3.(2021·绍兴)《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答案】 D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晚期的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提出“天道自然,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A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的是墨子,不符合题意;
C项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的是韩非子,不符合题意;
D项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老子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4.(2021·绍兴)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询机构,但执政官必须在所有重大事务上征得它的同意,财务官在支出款项时也必须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国家存在这一机构的是( )
A. 古巴比伦 B. 雅典 C. 斯巴达 D. 罗马共和国
【答案】 D
【考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这属于罗马共和国的政体。
ABC三项都不存在元老院,不符合题意;
D项罗马共和国存在元老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罗马共和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罗马共和国的有关内容,关键信息是“元老院”“执政官”。
5.(2021·嘉兴)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严格地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 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中国古代与张荫麟所说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影 D. 刺史制
【答案】 B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 等信息,可知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与张荫麟所说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6.(2021·温州)在雅典城邦担任官职是一种荣誉和义务,任职者并无薪资,凡任职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障。公元前5世纪,雅典开始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一定津贴。这一做法( )
A. 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 B. 体现雅典健全的法律体系
C. 说明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 D. 标志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度
【答案】 A
【考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纪,雅典开始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一定津贴,从而保证公民能积极参政,这一做法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
A项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7.(2021·杭州)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C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属于盛食器,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它的外壁两面各刻有猪纹图像,反映了河姆渡居民能够饲养家畜。②④解读正确。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故①错误;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故③错误。
C项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历史图片。
二、非选择题
8.(2021·宁波)宁波,八千年来,向海而生;一千二百年间,临水而建;四十多年来,以港兴市。通江达海,因水得名的宁波,谱写了一部城市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余姚井头山遗址,距今8000余年,出土了多件陶器、木器、骨器、木桨等物件,特别是发现了60多件用大型牡蛎壳加工磨制的耜、铲、刀、勺等贝器。
材料二:
宁波,旧称明州,唐朝长庆元年即公元821年,三江口城址落成,距今1200周年。
(1)根据材料一推测宁波先民所处的历史时代及生产生活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宁波在此建城的有利条件。
(3)在“纪念宁波三江口建城1200周年”班会课上,对于宁波城市的发展,小宁与小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请你任选一个观点,用所学知识提供论据。
小宁 宁波港城在唐宋元时期兴盛发达,却在明清时期一度衰落。
小波 改革开放后,宁波“因港而兴”,高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答案】 (1)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掌握制陶等技术,可以储存与烹煮食物;先民捕捞或食用海产品等。
(2)地形: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源:河流密布,水源充足。交通:河流交汇,水运便利。军事:依江傍水,天然屏障等。
(3)小宁的观点。论据:宁波在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贸易发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明清时期,因倭寇等外敌的侵扰,朝廷实施“海禁”闭关锁国的政策,宁波港城曾一度衰落。
小波的观点。论据:宁波是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宁波濒临东海,海岸线曲折漫长,拥有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建成为世界级大港等。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 “加工磨制”等信息推测出先民处于新石器时代,并且生产力有所提高,掌握制陶等技术;从“出土了陶器、刀、勺”信息中得出先民可以储存、烹煮食物,从“木桨、牡蛎壳”等信息中推测出先民与海洋的关系是捕捞和食用海产品。
(2)本题考查三江口城址的选择问题,是体会宁波先民的智慧与抉择。城市选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本题以地图为载体,让学生凭借地图及图例来分析城市选址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宁波历史发展的史实角度去回答,也可以从改革开放、宁波凭借港口优势推动城市发展的现实角度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掌握制陶等技术,可以储存与烹煮食物;先民捕捞或食用海产品等。
(2)地形: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源:河流密布,水源充足。交通:河流交汇,水运便利。军事:依江傍水,天然屏障等。
(3)小宁的观点。论据:宁波在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贸易发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明清时期,因倭寇等外敌的侵扰,朝廷实施“海禁”闭关锁国的政策,宁波港城曾一度衰落。
小波的观点。论据:宁波是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宁波濒临东海,海岸线曲折漫长,拥有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建成为世界级大港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空间感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属于素养立意。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浙江社会法治中考真题汇编:专题04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一、选择题
1.(2021·台州)小运同学在某博物馆看到空中花园复原场景图和(汉谟拉比法典)复制品。它们反映的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希腊文明 C. 古巴比伦文明 D. 古罗马文明
2.(2021·衢州)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图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3.(2021·绍兴)《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4.(2021·绍兴)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询机构,但执政官必须在所有重大事务上征得它的同意,财务官在支出款项时也必须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国家存在这一机构的是( )
A. 古巴比伦 B. 雅典 C. 斯巴达 D. 罗马共和国
5.(2021·嘉兴)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严格地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 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中国古代与张荫麟所说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影 D. 刺史制
6.(2021·温州)在雅典城邦担任官职是一种荣誉和义务,任职者并无薪资,凡任职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障。公元前5世纪,雅典开始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一定津贴。这一做法( )
A. 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 B. 体现雅典健全的法律体系
C. 说明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 D. 标志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度
7.(2021·杭州)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8.(2021·宁波)宁波,八千年来,向海而生;一千二百年间,临水而建;四十多年来,以港兴市。通江达海,因水得名的宁波,谱写了一部城市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余姚井头山遗址,距今8000余年,出土了多件陶器、木器、骨器、木桨等物件,特别是发现了60多件用大型牡蛎壳加工磨制的耜、铲、刀、勺等贝器。
材料二:
宁波,旧称明州,唐朝长庆元年即公元821年,三江口城址落成,距今1200周年。
(1)根据材料一推测宁波先民所处的历史时代及生产生活状况。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宁波在此建城的有利条件。
(3)在“纪念宁波三江口建城1200周年”班会课上,对于宁波城市的发展,小宁与小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请你任选一个观点,用所学知识提供论据。
小宁 宁波港城在唐宋元时期兴盛发达,却在明清时期一度衰落。
小波 改革开放后,宁波“因港而兴”,高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考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苑。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由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古巴比伦文明和题干信息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成果。
2.【答案】 B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商朝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3.【答案】 D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晚期的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提出“天道自然,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A项在题干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的是墨子,不符合题意;
C项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的是韩非子,不符合题意;
D项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老子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关键信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4.【答案】 D
【考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这属于罗马共和国的政体。
ABC三项都不存在元老院,不符合题意;
D项罗马共和国存在元老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罗马共和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罗马共和国的有关内容,关键信息是“元老院”“执政官”。
5.【答案】 B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 等信息,可知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与张荫麟所说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6.【答案】 A
【考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纪,雅典开始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一定津贴,从而保证公民能积极参政,这一做法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
A项推动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7.【答案】 C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属于盛食器,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它的外壁两面各刻有猪纹图像,反映了河姆渡居民能够饲养家畜。②④解读正确。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故①错误;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故③错误。
C项②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历史图片。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掌握制陶等技术,可以储存与烹煮食物;先民捕捞或食用海产品等。
(2)地形: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源:河流密布,水源充足。交通:河流交汇,水运便利。军事:依江傍水,天然屏障等。
(3)小宁的观点。论据:宁波在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贸易发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明清时期,因倭寇等外敌的侵扰,朝廷实施“海禁”闭关锁国的政策,宁波港城曾一度衰落。
小波的观点。论据:宁波是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宁波濒临东海,海岸线曲折漫长,拥有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建成为世界级大港等。
【考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 “加工磨制”等信息推测出先民处于新石器时代,并且生产力有所提高,掌握制陶等技术;从“出土了陶器、刀、勺”信息中得出先民可以储存、烹煮食物,从“木桨、牡蛎壳”等信息中推测出先民与海洋的关系是捕捞和食用海产品。
(2)本题考查三江口城址的选择问题,是体会宁波先民的智慧与抉择。城市选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本题以地图为载体,让学生凭借地图及图例来分析城市选址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宁波历史发展的史实角度去回答,也可以从改革开放、宁波凭借港口优势推动城市发展的现实角度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的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掌握制陶等技术,可以储存与烹煮食物;先民捕捞或食用海产品等。
(2)地形: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源:河流密布,水源充足。交通:河流交汇,水运便利。军事:依江傍水,天然屏障等。
(3)小宁的观点。论据:宁波在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贸易发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明清时期,因倭寇等外敌的侵扰,朝廷实施“海禁”闭关锁国的政策,宁波港城曾一度衰落。
小波的观点。论据:宁波是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宁波濒临东海,海岸线曲折漫长,拥有深水良港;宁波-舟山港建成为世界级大港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空间感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属于素养立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