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版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江津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版答案

资源简介

江津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A.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B.坚持以法治国
C.促进民族交往的加强 D.推行小篆字体
2.下面是魏晋世族分布图。对图中现象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制度因素是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唐宋以来的文化中,既有“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又有“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下列作品着重反映市民文化的是
A.敦煌莫高窟壁画 B.《芙蓉锦鸡图》 C.《清明上河图》 D.《红楼梦》
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

《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
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印刷术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人地矛盾逐渐缓和 B.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C.农业产量停滞不前 D.生态资源日趋紧张
6.如表是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贸易统计情况。导致输华商品总值变化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单位:万英镑)
239.0
140.0
216.0
100.0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
7.“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著作
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 C.《西学东渐记》 D.《资政新篇》
8.下图摘自《中国近代史通鉴》的单元目录(部分)。该单元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甲午风云 C.边疆危机的加剧 D.瓜分狂潮
9.下表是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简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进步思想家
人物
主张
作用
林则徐、魏源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案
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曾国藩、李鸿章
力求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引进西方技术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康有为、梁启超
把西方政治理论同中国传统儒家理想相结合
促进思想启蒙,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
孙中山
明确揭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打破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A.艰辛探索民族复兴道路 B.全面学习西方技术成就
C.践行反帝反封双重任务 D.侧重于政治制度上变革
10.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曾通知各省“凡日用品向(由)外国供给,而(为)本国所能仿制者, 此类工厂,应尤特别保护”,对于“与国际贸易处竞争之地位者”一律减免厘税。这些做法
A.提高了民间设厂门槛 B.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掀起了实业救国热潮 D.催生了官僚资本主义
11.习近平总书记在某次讲话中指出:……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据此推断文中省略号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12.1939年7月7日,朱自清先生撰写了《这一天》,他写道:“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这说明抗日战争
A.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B.促使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13.1949年后,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下列史事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14.美国国务卿篷佩奥2020年7月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演说中提到:“明年将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半个世纪的一年,距离202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也不远了。”他所提到的这两件事,最终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这一“重大突破”是指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5.1964年,国家计委提出“三五计划”初步设想:第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第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第三,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该设想
A.延续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策略 B.是否定十多年经济建设经验的结果
C.推动了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 D.是党积极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成果
二、材料解析题:(16题22分,17题21分,18题12分,共55分)
1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8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6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科技档案的外在发展角度看,宋代的科技档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两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巅峰状态。宋元时期重要的科技档案,基本以农业档案、医学档案、天文学档案、数学档案、地理地图档案、水文档案、手工业档案、建筑工程档案等八个门类作为基本体系。从科技档案的载录形式看,宋代的科技档案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文书档案的形式出现的,其中以奏议类档案最为繁多。
——摘编自高雪华、王云庆《宋代科技档案的特点》
材料二 1962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制定了《十年科学发展规划(1963-197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颁布后,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利用苏联提供的关于研究性反应堆、核燃料工厂以及试验场设计方面的初步资料和从国外公开的文献中获得的初步知识,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探索。《规划》吸取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面赶超”的教训,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全面赶超”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早在1958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评论:“只重视发明创造、不重视推广的现象,以及只埋头钻研,不重视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就这些问题,《规划》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比如鼓励研究机构自己办车间、办工厂。
——摘编自崔永华《当代中国重大科技规划制定与实施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档案发展到巅峰的原因及宋代科技档案反映的科技特点。(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十年科学发展规划(1963―1972年)》所体现的战略思想,并指出这十年期间我国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我国科技发展中得到的认识。(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2020年《中外历史纲要》
很多专家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请谈谈你对“立国之战”的理解。(要求:提炼出一个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江津区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
1-5:ACCCD 6-10:ABCAB 11-15:CCBBD
1.A
【详解】
根据材料“海内为一”“扫六合”“始皇帝”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进行评价,A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以法治国、民族关系以及统一文字等信息,排除B、C、D。
2.C
【详解】
由材料中“世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拔人オ为官的标准,有利于名门世家大族的形成并扩大影响,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开始实行于隋唐时期,排除A;魏晋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而非察举制和科举制,排除B、C。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反映的是市民生活,C正确;A属于佛教画,排除;B是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绢本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B排除;《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D排除。故选C。
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这反映出东京繁华,C项正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A项错误;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但不代表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B项错误;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但不能证明中国最早发明印刷术,排除D。
5.D
【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从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数量在乾隆年间迅速下降,这表明当时人地矛盾趋向尖锐,生态资源日趋紧张,所以D正确;“人地矛盾逐渐缓和”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A错误;材料显示了人地矛盾增加,不能说明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所以B错误;人地矛盾不能说明农业产量停滞不前,所以C错误。
6.A
【详解】
根据图表数据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呈现出波状起伏的情形,甚至在1953年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当时英国对华输出商品不畅,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是自然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特征,外国商品滞销,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间是在1851年至1864年,因此其不构成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的原因,排除B;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兴起,排除C;在当时英美法三国的实力对比情况中,美法两国对华商品输出并不能直接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排除D。
7.B
【详解】
根据材料“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可知,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首先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B正确;《孔子改制考》中提出的是维新思想,排除A;《西学东渐记》是容闳的著作,其中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排除;《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著作,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不是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排除D。
8.C
【详解】
据题意可知该单元涉及的都是列强的侵华战争,而且都是在中国的边疆地区,所以主题应该是边疆危机的加剧,故选C;甲午风云和列强掀起瓜分狂潮都是在中法战争以后,与该单元主题不符,排除BD;材料反映的是列强侵华,和洋务运动无关,排除A。
9.A
【详解】
从材料中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的主张和作用,都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社会状况的主张,可知都致力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故选A项;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全面学习西方技术成就,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表述,排除B项;当时的清政府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但林则徐、魏源和洋务运动的代表都没有涉及推翻清政府的内容,不能体现出践行反帝反封双重任务,排除C项;林则徐、魏源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侧重于政治制度上的变革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排除D项。
10.B
【详解】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保护中国所能仿制日用品的工厂,并采取减免厘税的优惠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民间设厂的门槛,排除A;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11.C
【详解】
据材料“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的是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C正确;辛亥革命中并未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排除A;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局限于知识分子,缺少群众基础,B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就是因为“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故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第一次全面觉醒”后,D排除。
12.C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是抗战时期,朱自清认为这一时期中国成为有血有肉的中国了,这说明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C正确;A与题干“有血有肉的活中国”无关,排除;B错在“开始”,排除;题干内容强调的是民族的凝聚力而非文化领域的发展,排除D。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B正确;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本质仍然是私有制,A排除;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C排除;大跃进体现的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D排除。故选B。
14.B
【详解】
根据材料“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访华”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访华,第二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因此材料所述“重大突破”是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中日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是1972年,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项错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15.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三五计划试图协调农业同以国防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党积极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成果,D正确,A排除;否定经济建设成果的说法错误,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
16.(1)示例: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了解世界局势。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资政新编》提岀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出的问题。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任写两例8分)
(2)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指导;根据地建立各级行政机构;进行土地革命,红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每点2分,任写三点6分)
(3)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原有工业布局,扩大了现代工业区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每点2分,任写四点8分)
17.(1)原因:宋代政府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封建经济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理学提倡“格物致知”,注重探究事物的本原。(任写三点6分)特点:以实用技术类为主。(2分)
(2)战略思想: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强调科技与生产相结合。(4分)
科技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送成功。(任写两点4分)
(3)认识:科技的发展要有稳定的国内外环境;科技强,则国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继承、吸收和创新国内外先进科技。(5分)
(12分)示例:观点:抗美援朝对于我国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论证: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