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实行(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3.(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迷信的思想 D.重农抑商政策
4.(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儒家经典的儿童读物《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有的儒学家却持与之相反的观点。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A.孔子、老子 B.孟子、荀子 C.墨子、荀子 D.孟子、韩非
5.(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B.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C.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6.(2016高三上·益阳模拟)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7.(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8.(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 置之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9.(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0.(2019·全国Ⅲ卷)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1.(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1921年中共成立的条件包括(  )
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广泛建立 ②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③工人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④中外反动势力力量的削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13.(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2017年是建军9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于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我们的军队诞生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今天他们又奋战在祖国需要的第一线。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八一”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4.(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5.(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和平居民实行的野蛮大屠杀
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
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
16.(2017·新课标Ⅲ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7.(2016·天津)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8.(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使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19.(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辛亥革命30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20.(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上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策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得国际支持
二、非选择题(2道小题,共40分)
21.(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到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22.(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① 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 ②
③ 无为而治
材料二 图片历史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1)完成上面表格
①   ②   ③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在分封制之下,诸侯对周天子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如随军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题干中所描述的烽火戏诸侯即可体现,正确的选项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分封制下诸侯具有随军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义务。
2.【答案】A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强调血缘亲情关系,注重家族辈分,认祖归宗都属于宗法制的体现,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点。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3.【答案】B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
土地和五谷不能说明非常重视祭祀,故A排除。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迷信思想,C错误;
材料只反映了对农业的重视,没有体现出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抑制,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地位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农业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因此古代一直奉行以农立国的政策。
4.【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二者都是儒家代表,但是人性善恶观点相反,B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可知先秦儒学的代表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是道家学派代表,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因此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把握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认识其差异性。
5.【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 据题干“张蓦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6.【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唐宋经济。
7.【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故选D。
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
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
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时期由于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生产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8.【答案】D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
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
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百家争鸣和程朱理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9.【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奕 、丁日昌和郭嵩焘均属于洋务派,材料中信息“鬼子六”“鬼奴”“冷嘲热讽”集中到一点是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故A项正确;
洋务派不是崇洋媚外,故B错误;
洋务派是因为学习西方受到批评,不是因为学习的内容,故C错误;
材料不是对于西方列强的批判,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但受到顽固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难以成功。
10.【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陈独秀批判的儒家伦理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
从材料的意思看,陈独秀应是强调个人至上,可排除A。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文化运动一开始提倡的是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故可排除C、D两个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陈独秀批判的儒家伦理道德。
1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后期,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①②③正确;
④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从组织、理论、阶级条件分析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教材说明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所以选择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
13.【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领到的人民军队的诞生,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14.【答案】D
【知识点】红军的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因此D正确;
ABC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和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15.【答案】C
【知识点】日军的侵华暴行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分析的出这是指的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故选C。A项是在甲午战争期间;B项是在1900年进行的;D项是在1927年。ABD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1937年到1945年间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在日军侵华的过程中,1937年日军发动了惨烈的大屠杀,杀死南京同胞30余万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具体知识如抗战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等需要掌握。
16.【答案】D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
17.【答案】C
【知识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说明①正确,中国是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不能说明②正确,1849年发生在成戌变法后,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提出学习西方制度,③错误;中国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说明中外交流加强,世界市场的发展,④正确。故选C。
1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由材料“1923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
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错误;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
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3年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
19.【答案】A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知时间应该是1911+30,也就是1941年,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要背景应该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时候,又据“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强调了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综合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积极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20.【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分析可知: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会为了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而接受不平等的条件 ,因此A正确;
B错误,说法本身与史实不相符;
C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错误,新政府不是不急于 获得国际支持,而是不会以牺牲独立自主的地位换取别国的支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
21.【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 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 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 (1)第一小问的准备,依据材料一“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可以得出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可以得出改善交通;“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可以得出增加国防建设费用。第二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本小问的经济举措,依据材料二“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可以得出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可以得出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以得出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考查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及其背景;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需要掌握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22.【答案】(1)孟子;兼爱非攻;老子
(2)核心思想:康有为,君主立宪;
孙中山,民主共和;
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近代化实践活动:康有为,戊戌变法;
孙中山,辛亥革命;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解析】【分析】 (1)联系所学可知,仁政、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2)联系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追求民主共和,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这是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故答案为:(1)孟子;兼爱非攻;老子。
(2) 核心思想:康有为,君主立宪;孙中山,民主共和;陈独秀,民主与科学。近代化实践活动: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思想主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实行(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在分封制之下,诸侯对周天子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如随军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题干中所描述的烽火戏诸侯即可体现,正确的选项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分封制下诸侯具有随军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义务。
2.(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答案】A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强调血缘亲情关系,注重家族辈分,认祖归宗都属于宗法制的体现,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点。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3.(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迷信的思想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知识点】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
土地和五谷不能说明非常重视祭祀,故A排除。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迷信思想,C错误;
材料只反映了对农业的重视,没有体现出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抑制,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地位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农业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因此古代一直奉行以农立国的政策。
4.(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儒家经典的儿童读物《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有的儒学家却持与之相反的观点。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A.孔子、老子 B.孟子、荀子 C.墨子、荀子 D.孟子、韩非
【答案】B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二者都是儒家代表,但是人性善恶观点相反,B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可知先秦儒学的代表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是道家学派代表,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代表,因此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把握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认识其差异性。
5.(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B.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C.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分析】 据题干“张蓦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6.(2016高三上·益阳模拟)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唐宋经济。
7.(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故选D。
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
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
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时期由于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生产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8.(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 置之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
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
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百家争鸣和程朱理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9.(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奕 、丁日昌和郭嵩焘均属于洋务派,材料中信息“鬼子六”“鬼奴”“冷嘲热讽”集中到一点是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故A项正确;
洋务派不是崇洋媚外,故B错误;
洋务派是因为学习西方受到批评,不是因为学习的内容,故C错误;
材料不是对于西方列强的批判,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但受到顽固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难以成功。
10.(2019·全国Ⅲ卷)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陈独秀批判的儒家伦理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
从材料的意思看,陈独秀应是强调个人至上,可排除A。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文化运动一开始提倡的是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故可排除C、D两个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陈独秀批判的儒家伦理道德。
11.(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1921年中共成立的条件包括(  )
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广泛建立 ②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③工人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④中外反动势力力量的削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后期,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①②③正确;
④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从组织、理论、阶级条件分析即可。
12.(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教材说明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所以选择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
13.(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2017年是建军9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于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我们的军队诞生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今天他们又奋战在祖国需要的第一线。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八一”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领到的人民军队的诞生,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14.(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答案】D
【知识点】红军的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因此D正确;
ABC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和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15.(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和平居民实行的野蛮大屠杀
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
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
【答案】C
【知识点】日军的侵华暴行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分析的出这是指的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故选C。A项是在甲午战争期间;B项是在1900年进行的;D项是在1927年。ABD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1937年到1945年间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在日军侵华的过程中,1937年日军发动了惨烈的大屠杀,杀死南京同胞30余万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具体知识如抗战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等需要掌握。
16.(2017·新课标Ⅲ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
17.(2016·天津)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说明①正确,中国是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不能说明②正确,1849年发生在成戌变法后,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提出学习西方制度,③错误;中国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说明中外交流加强,世界市场的发展,④正确。故选C。
18.(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使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解析】【分析】由材料“1923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
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错误;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
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23年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
19.(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辛亥革命30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知时间应该是1911+30,也就是1941年,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要背景应该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时候,又据“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强调了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综合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B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积极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20.(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上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策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得国际支持
【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分析可知: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会为了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而接受不平等的条件 ,因此A正确;
B错误,说法本身与史实不相符;
C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错误,新政府不是不急于 获得国际支持,而是不会以牺牲独立自主的地位换取别国的支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
二、非选择题(2道小题,共40分)
21.(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到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 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 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 (1)第一小问的准备,依据材料一“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可以得出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可以得出改善交通;“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可以得出增加国防建设费用。第二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本小问的经济举措,依据材料二“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可以得出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可以得出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以得出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考查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及其背景;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需要掌握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22.(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① 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 ②
③ 无为而治
材料二 图片历史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1)完成上面表格
①   ②   ③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
【答案】(1)孟子;兼爱非攻;老子
(2)核心思想:康有为,君主立宪;
孙中山,民主共和;
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近代化实践活动:康有为,戊戌变法;
孙中山,辛亥革命;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解析】【分析】 (1)联系所学可知,仁政、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2)联系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追求民主共和,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这是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故答案为:(1)孟子;兼爱非攻;老子。
(2) 核心思想:康有为,君主立宪;孙中山,民主共和;陈独秀,民主与科学。近代化实践活动: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点评】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思想主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