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
(2021七下·永吉期末)默写
1.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陆游《游山西村》写景中蕴含着在困难时会有转机的哲理句子是:   ,   。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4.《春夜洛城闻笛》中表明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5.(2021七下·永吉期末)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镶嵌 侮辱 醒悟 微不足道
B.烦躁 门槛 头颅 大庭广众
C.生疏 商酌 拖沓 悔人不倦
D.累赘 妥帖 遨游 颠沛流离
6.(2021七下·永吉期末)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参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
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比喻)
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反问)
7.(2021七下·永吉期末)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自己很喜欢它,因为它告诉我至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B.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C.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满怀信心地挥起锄头,希望开出一片幸福美好的田地。
D.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
8.(2021七下·永吉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卖油翁》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
C.《未选择的路》的作者弗罗斯特是美国人。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
二、阅读(45分)
(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本文选自《   》,作者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13.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怎样的志向和情感?
(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这段文字出自   记录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 《   》 ,此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15.下面四种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B.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C.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D.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6.请你谈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对你的启示。
(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件军大衣
查一路
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父亲坐在火桶旁读书给我听,其中一段读到:“……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旋即把脸转向我,这话意思是说啊,爱众生,亲仁者,践行‘五德’有闲暇,就可以学‘六艺’之文了。从书中寻找处世的指针,这是他的习惯,而且他也习惯将此强加于人。
“你在不在听啊?”父亲冲我发火了。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院寂静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陌生人立在门口。
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说着,父亲突然一怔,用手指着闻叔叔:“哦,你还没吃饭,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
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有点贵重。其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
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他饿坏了。他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
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
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
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凹,父亲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
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
17.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18.选文第六段为什么父亲断定闻叔叔还没有吃晚饭?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0.“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让母亲穿着心安
①去年冬天,我们这个小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寒冷。我的服装店进了一批羽绒服,生
意不错。
②这天上午,刚成交一笔生意,一对母女进来了。A两个人的穿着虽然干净整洁,但很廉价。进店后,女儿先看款式,母亲先看价格。母亲被衣服标签上的数字吓了一跳,连声说太贵。女儿压低声音,附在母亲耳边说:“妈,试试吧,反正试又不要钱。”
③可能不忍心拂女儿的心意,母亲一边诚惶诚恐地试穿,一边说着款式太时尚、颜色太鲜艳等等。她在试穿一件墨绿色羽绒服时,眼神中有着明显的喜欢。B做女儿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她轻描淡写地说:“不好就算了,我们走吧。”
④望着她们的背影,我摇了摇头。
⑤晚上六时,我正要关店门,一个人匆匆进来了,是那个女儿。她看着我,指着那件墨绿色羽绒服说:“我要了。”
⑥我暗自好笑,看来,她做了半天的思想斗争。等她付过款,我找出包装袋准备装衣服,她突然说了声“等等”,低下头,在手袋里翻找着什么。最后她找出来一把小剪刀,瞅了好半天,小心地在羽绒服的腋下剪开一道指甲盖大小的口儿。
⑦我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⑧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她接听:“嗯,妈妈,我正准备打电话给您呢。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下班后我陪同事逛街,在另一家店里发现了您上午试过的那件墨绿色羽绒服。一百元不到······当然是真的。这衣服腋下破了一点点,商家只好降价处理······嗯,破的地方很小,也不打眼,您补上两针保证谁也看不出来。是呀,我买了,是呀,运气可真好······”
⑨我顿时领悟。一件有着瑕疵的羽绒服,反而会让穿它的人更觉得温暖。
2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①廉价(   ) ②腋下(   )
③瑕疵(   ) ④标签(   )
2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A、B两句的作用。
A.两个人的穿着虽然干净整洁,但很廉价。
B.做女儿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23.文章结尾写道“一件有着瑕疵的羽绒服,反而会让穿它的人更觉得温暖。”结合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理由。
24.(2021七下·永吉期末)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
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钢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①选段画线句中,祥子为什么“几乎要哭出来”
②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做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25.(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逃
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述理由。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
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
26.(2021七下·永吉期末)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①有你的陪伴,真好
作文②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严厉中善意的批评,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厚重的情感沉淀在心底,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忘。
作文要求:
①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⑥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后不见来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1.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 后不见来者
2.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故答案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畏、缘”
故答案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折柳、园”
故答案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ABD.正确;
C.有误,“悔人不倦”的“悔”应写作“诲”。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6.【答案】C
【知识点】比喻;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有: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物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A.从“低唱”“弹琴”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B.从这句话的内容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C.“她”和“留亦菲”是同类,不能相比,不属于比喻,判断不正确。
D.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和作用,并能准确运用和辨析。本题必须明确,比喻不能是同一事物相比;不同事物之间有相似性,可以相比。
7.【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有误,语序不当,“告诉我至少”应为“至少告诉我”;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解答这道题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8.【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ACD.正确;
B.有误,《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答案】9.周敦颐集;周敦颐
10.只;沾染(污秽)
1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2.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每一点1分)
13.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3)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一般来说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都在文中。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仅仅,只。
②句意: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染:沾染。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予,我。何,什么。句意: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文章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结合语句理解作者的志向及所表达的情感。文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答案】14.孔子;论语
15.D
16.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示例2】人生有自我的精神追求,清苦的生活也会自有情味;现代的生活充满了太多的诱惑,在物欲面前,保持心理的安宁、安详,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真正的快乐不以物质的富足为必要条件,快乐的本源来自精神的追求。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14.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准确掌握作家作品及其他相关的知识,不要写错别字。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选段出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
15.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故断句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故选:D。
16.本题考查感悟启示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围绕着“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真正的快乐不以物质的富足为必要条件,快乐的本源来自精神的追求”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7.一件军大衣。因为军大衣贯穿全文,闻叔叔穿着湿透的军大衣来“我”家;闻叔叔送给父亲一件军大衣;父亲几番推辞后收下军大衣;父亲穿着闻叔叔送的军大衣咳嗽有所好转;父亲去世后,母亲晾晒军大衣。
18.围绕“因为当时是大雪纷飞的夜晚,闻叔叔又是探矿时迷路”回答,意对即可。
19.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热情、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真诚、仁爱”中任意两点即可。
20.环境描写,渲染了友好温暖的气氛。
【知识点】文章线索;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线索的能力。作答本题,要在分析作品结构,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3)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要先看清它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处在不同位置上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各不相同。再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与文本情节的主要关联,具体分析其作用即可。
17.本题考查线索梳理。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一件军大衣”。因为军大衣贯穿全文。文章先写“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闻叔叔穿着湿透的军大衣来“我”家;接着写“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闻叔叔送给父亲一件军大衣;“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父亲几番推辞后收下军大衣;接着“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父亲穿着闻叔叔送的军大衣咳嗽有所好转;最后写“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父亲去世后,母亲晾晒军大衣。可见“一件军大衣”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围绕“因为当时是大雪纷飞的夜晚,闻叔叔又是探矿时迷路”回答,意对即可。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可以看出父亲热情、乐于助人;结合“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可以看出父亲不求回报、真诚、仁爱、仗义。
20.本题考查描写及作用分析。环境描写,描写了水汽升腾,屋子里充满了暖意,渲染了友好温暖的气氛,为下文写父亲与闻叔叔之间的情谊作铺垫。
【答案】21.lián;yè;cī;qiān
22.A.外貌描写,强调母女家境并不富裕,为下文母亲拒买羽绒服和女儿坚持要买羽绒服做铺垫。
B.进一步突出女儿为母亲买羽绒服的决心,同时也为下文女儿买羽绒服并在腋下剪口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23.因为带有瑕疵的羽绒服不但满足了母亲的心愿,而且女儿这份孝心让母亲温暖。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外貌描写
【解析】【点评】(1)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是重点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1.本题考查汉字拼写。明确答案:①lián②yè③cī④qiān。
22.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A.“穿着虽然干净整洁,但很廉价”是外貌描写,强调母女家境并不富裕,为下文母亲拒买羽绒服和女儿坚持要买羽绒服作铺垫。B.“她在试穿一件墨绿色羽绒服时,眼神中有着明显的喜欢”,女儿看出母亲很喜欢这件绿色的羽绒服,进一步突出女儿为母亲买羽绒服的决心,同时也为下文女儿买羽绒服并在腋下剪口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一百元不到”,女儿强调羽绒服有瑕疵所以不贵,这样就可以满足母亲的心愿。母亲穿上这件羽绒服一定会感受到女儿的一片孝心,会觉得温暖、高兴的。
24.【答案】(1)B
(2)①因为他终于有了自己的车了,车是祥子心中最重要的东西,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所以有了这辆车后,他的心情极其激动,所以几乎要哭出来。
②围绕“纪念买车的日子、对车的珍视、开启新生活”回答,意对即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名著正误判断。ACD.表述正确;
B.有误,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故选:B。
(2)①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心理的揣摩。作答时,需联系人物当时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分析作答,“几乎要哭出来”是祥子的神态,这个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祥子拥有一辆自己的新车后的感激和欣喜之情,也有想到自己攒钱不易的辛酸。②根据第三段“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提取概括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B;(2)①“哆嗦”和“哭”,是因为祥子极度激动,对终于拥有一辆日思夜想自己的车极度欢喜之情;②日子好记,有纪念意义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昭示他新生活的开始。
【点评】⑴课本上对于名著的讲解要熟记,看名著只要记住作者,里面的特色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以及其精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或所刻画影射出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启示等等。
⑵名著阅读中,要注意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常识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25.【答案】(1)【示例1】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示例2】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2)【示例1】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示例2】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
(3)【示例1】《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示例2】《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如:赞成,可从开设国学教育课的好处来阐述;又如:反对,可从会增加学生负担的角度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由材料二可知,孔子学院已经开到了世界各地,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走向了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心里应是激动和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解答此题,要熟悉《论语》《唐诗三百首》的内容,从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从作品的内容、意义、特点等方面拟写即可。要注意和示例的格式尽量保持一致。
故答案为:⑴【示例1】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示例2】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⑵【示例1】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示例2】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
⑶【示例1】《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示例2】《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点评】⑴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表明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再阐述理由,表达要合乎情理。
⑵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⑶结合自己掌握的名著内容,从三个待选项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然后可以它的内容,意义,特点等方面写出推荐语即可。
26.【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充满感情的命题作文。“有你的陪伴,真好”的关键词是“你”,“你”应该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点明自己要感谢的对象:可以是人,如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陪自己共同走过一程的人;也可以是物或事--可以是具体可感的实体,如书、动植物、艺术作品、兴趣爱好等;也可以是虚化的道德品质方面的,如诚实、勇敢、毅力、好奇心等。
文体不限,但这个题目最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可记叙自己与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的事例,感谢有他们一路相伴;可记叙书籍、艺术品、兴趣爱好等对自己成长的促进作用等,表达“真好”的主题。要坚持从小处入手、笔墨集中、主题明确的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1 / 1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
(2021七下·永吉期末)默写
1.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陆游《游山西村》写景中蕴含着在困难时会有转机的哲理句子是:   ,   。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4.《春夜洛城闻笛》中表明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后不见来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1.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 后不见来者
2.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故答案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畏、缘”
故答案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折柳、园”
故答案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2021七下·永吉期末)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镶嵌 侮辱 醒悟 微不足道
B.烦躁 门槛 头颅 大庭广众
C.生疏 商酌 拖沓 悔人不倦
D.累赘 妥帖 遨游 颠沛流离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ABD.正确;
C.有误,“悔人不倦”的“悔”应写作“诲”。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6.(2021七下·永吉期末)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参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
C.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比喻)
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反问)
【答案】C
【知识点】比喻;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有: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物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A.从“低唱”“弹琴”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B.从这句话的内容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C.“她”和“留亦菲”是同类,不能相比,不属于比喻,判断不正确。
D.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和作用,并能准确运用和辨析。本题必须明确,比喻不能是同一事物相比;不同事物之间有相似性,可以相比。
7.(2021七下·永吉期末)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自己很喜欢它,因为它告诉我至少一件事情: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B.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C.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满怀信心地挥起锄头,希望开出一片幸福美好的田地。
D.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把悲惨的世界变成欢乐的海洋。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有误,语序不当,“告诉我至少”应为“至少告诉我”;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解答这道题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8.(2021七下·永吉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卖油翁》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
C.《未选择的路》的作者弗罗斯特是美国人。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ACD.正确;
B.有误,《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二、阅读(45分)
(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本文选自《   》,作者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13.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怎样的志向和情感?
【答案】9.周敦颐集;周敦颐
10.只;沾染(污秽)
1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2.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每一点1分)
13.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3)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一般来说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都在文中。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仅仅,只。
②句意: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染:沾染。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予,我。何,什么。句意: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文章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结合语句理解作者的志向及所表达的情感。文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4.这段文字出自   记录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 《   》 ,此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15.下面四种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B.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C.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D.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6.请你谈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对你的启示。
【答案】14.孔子;论语
15.D
16.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示例2】人生有自我的精神追求,清苦的生活也会自有情味;现代的生活充满了太多的诱惑,在物欲面前,保持心理的安宁、安详,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真正的快乐不以物质的富足为必要条件,快乐的本源来自精神的追求。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14.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准确掌握作家作品及其他相关的知识,不要写错别字。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选段出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
15.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故断句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故选:D。
16.本题考查感悟启示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围绕着“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真正的快乐不以物质的富足为必要条件,快乐的本源来自精神的追求”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件军大衣
查一路
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父亲坐在火桶旁读书给我听,其中一段读到:“……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旋即把脸转向我,这话意思是说啊,爱众生,亲仁者,践行‘五德’有闲暇,就可以学‘六艺’之文了。从书中寻找处世的指针,这是他的习惯,而且他也习惯将此强加于人。
“你在不在听啊?”父亲冲我发火了。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院寂静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陌生人立在门口。
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说着,父亲突然一怔,用手指着闻叔叔:“哦,你还没吃饭,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
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有点贵重。其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
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他饿坏了。他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
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
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
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凹,父亲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
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
17.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18.选文第六段为什么父亲断定闻叔叔还没有吃晚饭?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0.“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17.一件军大衣。因为军大衣贯穿全文,闻叔叔穿着湿透的军大衣来“我”家;闻叔叔送给父亲一件军大衣;父亲几番推辞后收下军大衣;父亲穿着闻叔叔送的军大衣咳嗽有所好转;父亲去世后,母亲晾晒军大衣。
18.围绕“因为当时是大雪纷飞的夜晚,闻叔叔又是探矿时迷路”回答,意对即可。
19.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热情、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真诚、仁爱”中任意两点即可。
20.环境描写,渲染了友好温暖的气氛。
【知识点】文章线索;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线索的能力。作答本题,要在分析作品结构,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3)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要先看清它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处在不同位置上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各不相同。再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与文本情节的主要关联,具体分析其作用即可。
17.本题考查线索梳理。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一件军大衣”。因为军大衣贯穿全文。文章先写“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闻叔叔穿着湿透的军大衣来“我”家;接着写“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闻叔叔送给父亲一件军大衣;“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厚啊’”,父亲几番推辞后收下军大衣;接着“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父亲穿着闻叔叔送的军大衣咳嗽有所好转;最后写“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父亲去世后,母亲晾晒军大衣。可见“一件军大衣”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围绕“因为当时是大雪纷飞的夜晚,闻叔叔又是探矿时迷路”回答,意对即可。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可以看出父亲热情、乐于助人;结合“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狭隘,而他始终以为这是侠气”,可以看出父亲不求回报、真诚、仁爱、仗义。
20.本题考查描写及作用分析。环境描写,描写了水汽升腾,屋子里充满了暖意,渲染了友好温暖的气氛,为下文写父亲与闻叔叔之间的情谊作铺垫。
(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让母亲穿着心安
①去年冬天,我们这个小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寒冷。我的服装店进了一批羽绒服,生
意不错。
②这天上午,刚成交一笔生意,一对母女进来了。A两个人的穿着虽然干净整洁,但很廉价。进店后,女儿先看款式,母亲先看价格。母亲被衣服标签上的数字吓了一跳,连声说太贵。女儿压低声音,附在母亲耳边说:“妈,试试吧,反正试又不要钱。”
③可能不忍心拂女儿的心意,母亲一边诚惶诚恐地试穿,一边说着款式太时尚、颜色太鲜艳等等。她在试穿一件墨绿色羽绒服时,眼神中有着明显的喜欢。B做女儿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她轻描淡写地说:“不好就算了,我们走吧。”
④望着她们的背影,我摇了摇头。
⑤晚上六时,我正要关店门,一个人匆匆进来了,是那个女儿。她看着我,指着那件墨绿色羽绒服说:“我要了。”
⑥我暗自好笑,看来,她做了半天的思想斗争。等她付过款,我找出包装袋准备装衣服,她突然说了声“等等”,低下头,在手袋里翻找着什么。最后她找出来一把小剪刀,瞅了好半天,小心地在羽绒服的腋下剪开一道指甲盖大小的口儿。
⑦我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⑧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她接听:“嗯,妈妈,我正准备打电话给您呢。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下班后我陪同事逛街,在另一家店里发现了您上午试过的那件墨绿色羽绒服。一百元不到······当然是真的。这衣服腋下破了一点点,商家只好降价处理······嗯,破的地方很小,也不打眼,您补上两针保证谁也看不出来。是呀,我买了,是呀,运气可真好······”
⑨我顿时领悟。一件有着瑕疵的羽绒服,反而会让穿它的人更觉得温暖。
2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①廉价(   ) ②腋下(   )
③瑕疵(   ) ④标签(   )
2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A、B两句的作用。
A.两个人的穿着虽然干净整洁,但很廉价。
B.做女儿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23.文章结尾写道“一件有着瑕疵的羽绒服,反而会让穿它的人更觉得温暖。”结合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理由。
【答案】21.lián;yè;cī;qiān
22.A.外貌描写,强调母女家境并不富裕,为下文母亲拒买羽绒服和女儿坚持要买羽绒服做铺垫。
B.进一步突出女儿为母亲买羽绒服的决心,同时也为下文女儿买羽绒服并在腋下剪口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23.因为带有瑕疵的羽绒服不但满足了母亲的心愿,而且女儿这份孝心让母亲温暖。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外貌描写
【解析】【点评】(1)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是重点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1.本题考查汉字拼写。明确答案:①lián②yè③cī④qiān。
22.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A.“穿着虽然干净整洁,但很廉价”是外貌描写,强调母女家境并不富裕,为下文母亲拒买羽绒服和女儿坚持要买羽绒服作铺垫。B.“她在试穿一件墨绿色羽绒服时,眼神中有着明显的喜欢”,女儿看出母亲很喜欢这件绿色的羽绒服,进一步突出女儿为母亲买羽绒服的决心,同时也为下文女儿买羽绒服并在腋下剪口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一百元不到”,女儿强调羽绒服有瑕疵所以不贵,这样就可以满足母亲的心愿。母亲穿上这件羽绒服一定会感受到女儿的一片孝心,会觉得温暖、高兴的。
24.(2021七下·永吉期末)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
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钢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①选段画线句中,祥子为什么“几乎要哭出来”
②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做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
【答案】(1)B
(2)①因为他终于有了自己的车了,车是祥子心中最重要的东西,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所以有了这辆车后,他的心情极其激动,所以几乎要哭出来。
②围绕“纪念买车的日子、对车的珍视、开启新生活”回答,意对即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名著正误判断。ACD.表述正确;
B.有误,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故选:B。
(2)①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心理的揣摩。作答时,需联系人物当时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分析作答,“几乎要哭出来”是祥子的神态,这个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祥子拥有一辆自己的新车后的感激和欣喜之情,也有想到自己攒钱不易的辛酸。②根据第三段“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提取概括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B;(2)①“哆嗦”和“哭”,是因为祥子极度激动,对终于拥有一辆日思夜想自己的车极度欢喜之情;②日子好记,有纪念意义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昭示他新生活的开始。
【点评】⑴课本上对于名著的讲解要熟记,看名著只要记住作者,里面的特色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以及其精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或所刻画影射出的社会现象,给我们的启示等等。
⑵名著阅读中,要注意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学常识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25.(2021七下·永吉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逃
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述理由。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
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
【答案】(1)【示例1】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示例2】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2)【示例1】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示例2】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
(3)【示例1】《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示例2】《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如:赞成,可从开设国学教育课的好处来阐述;又如:反对,可从会增加学生负担的角度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由材料二可知,孔子学院已经开到了世界各地,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走向了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心里应是激动和自豪的,同时也应该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解答此题,要熟悉《论语》《唐诗三百首》的内容,从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从作品的内容、意义、特点等方面拟写即可。要注意和示例的格式尽量保持一致。
故答案为:⑴【示例1】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示例2】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⑵【示例1】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示例2】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
⑶【示例1】《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示例2】《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点评】⑴解答观点表达类题目,首先要表明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再阐述理由,表达要合乎情理。
⑵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⑶结合自己掌握的名著内容,从三个待选项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然后可以它的内容,意义,特点等方面写出推荐语即可。
26.(2021七下·永吉期末)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①有你的陪伴,真好
作文②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严厉中善意的批评,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厚重的情感沉淀在心底,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忘。
作文要求:
①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⑥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充满感情的命题作文。“有你的陪伴,真好”的关键词是“你”,“你”应该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点明自己要感谢的对象:可以是人,如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陪自己共同走过一程的人;也可以是物或事--可以是具体可感的实体,如书、动植物、艺术作品、兴趣爱好等;也可以是虚化的道德品质方面的,如诚实、勇敢、毅力、好奇心等。
文体不限,但这个题目最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可记叙自己与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的事例,感谢有他们一路相伴;可记叙书籍、艺术品、兴趣爱好等对自己成长的促进作用等,表达“真好”的主题。要坚持从小处入手、笔墨集中、主题明确的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