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标要求】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河在概述五四运动的过程; 从历史纵向变迁的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体会当今的五四精; 结合史料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渐进性发展过程; 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对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共产党的作用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共产党的诞生与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28日) (1)原因 ①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根本) ②经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④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5月4日起 6月5日起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 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主要方式 游行示威 罢工、罢市 结果 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学生被捕 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 在工商机构以外,也有数量众多的市民也参加了罢工。此次运动的影响力深入社会底层,连乞丐、小偷……都参加罢工。后来,邮局职员、警察、消防队员都威胁,如果政府仍然对学生保持这样的态度,他们也要停止工作。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思考:学生、工人、商人、甚至乞丐小偷都积极支持五四运动,从中你看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意义? 意义:五四运动唤醒了全民族的爱国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思考:五四运动中民众显示出了怎样的态度? 态度:坚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哪个群体的力量最大? 工人阶级 -11747560960 意义:马克思主义引起关注,得到广泛传播 小结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②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北京和上海。 (3)表现 ①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③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阅读课本P122回答,中共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57150142240 1.诞生的条件 ①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阶级: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③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苏联派代表马林) ⑤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 红船精神是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1)一大的内容: ①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另一主张中国社会党) 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的建立 (1)原因: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3年2月3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2月7日,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残酷镇压。史称“二七惨案”。 原因:无产阶级力量弱小,革命要成功必须要建立统一战线。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方案》(1923年6月) 原因: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国民党是革命性比较强的民主政党。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孙中山谈话录 原因: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国民革命 (1)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2)过程:1925,成立国民政府 1926,开始北伐 ①北伐条件: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整编国民革命军。 解说:北伐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②北伐结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国民党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主观: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思维导图 05334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