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课件(共32张PPT,含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课件(共32张PPT,含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课程名称: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科:历


级:高
一(中外历史纲要上)

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1842年
1860年
1840年
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年
?
复习回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滕州市第一中学


部编教材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
课程标准: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认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时空定位——梳理基础
探索
危机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64—1878年,
新疆危机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第一篇章
探索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第二篇章
危机
边疆危机
瓜分狂潮
第一篇章
探索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引发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2)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一、太平天国----农民阶级(1851年—1864年)
1、背景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军事全盛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时间排序:阅读教材,将上述事件按时间排序
1.金田起义
2.定都天京
3.军事全盛
4.天京变乱
5.天京陷落
2、过程:
《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建立理想社会。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3、前期纲领
温故知新:结合课本和初中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是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4、后期纲领
洪仁玕
材料1
材料2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②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定都天京以后,主要领导人之间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使太平军元气大伤,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①不能始终保持领导集团团结,难以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





材料3
③战略上的失误
材料4
④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不能始终保持领导集团团结,难以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
②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③战略上的失误。
④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11个总督,其中满9汉2。乾隆四十四年(1779),设11处总督,满7汉4

总督:1872—1875年间,除1人为满人外,其余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8处总督全为汉员。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

1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5、影响
湘系为总督的如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刘长佑为直隶总督,左宗棠为陕甘总督,骆秉章为四川总督,毛鸿宾为两广总督,曾国荃、刘坤一为两江总督等。据统计,湘军将领先后出任总督者有19人之多。
湘系如此,淮系亦然,情况如下: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张树声任直隶总督;刘秉章任四川总督;刘铭传任福建巡抚;潘鼎新任广西巡抚;丁日昌任福建巡抚等。

2
)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专制统治大为削弱。
5、影响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3
)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发起了洋务运动。
5、影响
1.背景:
清王朝面临内忧
外患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介绍洋务运动的口号、目的、内容。
2、口号:自强、求富。
3、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4、内容: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自强”)
②后期创办民用企业(“求富”)
③筹划海防
④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
合作探究:
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评价洋务运动?
1、引进西方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没能达到保家卫国的目的;
3、只学技术,不改制度,失败是必然的。
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边疆危机
瓜分狂潮
第二篇章
危机
危机----列强侵略的加剧
在我们进行洋务运动时,西方列强发生了工业革命,此后,西方列强掀起了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狂潮,我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危机的表现:
西北危机
西南危机
东南危机
全国危机
1、西北危机
----新疆失而复得
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
2、西南危机
----中法战争
日本
世界
日本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

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1)背景: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②直接原因: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3、东南危机----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日本急需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成为日本侵华的根本原因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卫战役
辽东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丁汝昌
(2)过程: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一厂
二两
三岛
四地
思考填空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军费2亿两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国干涉还辽:
划分势力范围
4、全国危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堂小结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探索
危机
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走过120年双甲子的轮回,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所收获的不仅是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崛起,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建设现代化国家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