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966年1949年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过渡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文革时期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概念解释】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一、日出东方建政权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二、多措并举夯政基三、困境抉择定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四、建立制度谋新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此时的政协实际上代行什么机关的职能?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出东方建政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会议的内容是什么?主要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主要内容:①通过《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②决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③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想一想它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什么性质?二、日出东方—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主席、副主席)中,中共党员4名,民主党派3名类别副总理政务院 领导成员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总人数421109民主人士数21149数字历史政权特色:_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特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出东方建政权数字历史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上午还阴沉沉的天空,突然放晴。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林伯渠宣布开会,毛泽东宣读公告,升国旗,奏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部队接受检阅,各界群众举行盛大游行。新中国成立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出东方建政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出东方建政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狂妄地说: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中共共产党解决不了中国的经济问题,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总有一天还要靠向美国乞讨来过日子,否则,中国是毫无出路的。我的课堂我做主之《土地改革》材料一:某日报记者: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1950年辽宁金县经土改后现状是: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全部种上了花生和棉花。材料三: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材料二:土改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制度:彻底摧毁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经济: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政治: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大部分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时间:1950—1953年(3)地点:广大新解放区(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6)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⑤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时期内 容性 质作 用 中共新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对比简表国共十年对峙依靠、联合限制、保护变封建私有为农民私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生活有保障,提高反“围剿”的积极性抗日战争“双减双交”有限制的封建私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抗日的积极性解放战争耕者有其田变封建私有为农民私有大大提高生产和参与解放战争的积极性,巩固了解放区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在经济上只能打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我的课堂我做主之《银元之战米棉之战》(1)背景:不法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2)措施:银元之战米棉之战(3)手段:经济措施、行政法律等手段(4)意义:①结束了物价飞涨的局面,全国物价趋于稳定②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社会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稳定物价直接目的实质打退资产阶级进攻,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我的课堂我做主之《抗美援朝》(1)背景:①1950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干涉朝鲜内政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解放台湾③威胁中国国家安全(2)时间:1950—1953年(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结果: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5)意义:A、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B、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C、巩固了新生政权,保障了新中国的内部建设。……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在1951年所讲的话:“这是一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请从地理、世界形势、士气对比、力量对比等方面谈谈“四个错误”各指的是什么?1、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具有战胜任何强敌的英雄气概,战后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追求。-------“错误的时间”2、美国军队远离本土作战,战线过长,而且对地形和作战条件不如中国军队适应.--------“错误的地点”3、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在作战方面训练有素,尤其善于打夜战;敢打敢拼,充满气势和决心.--------“错误的对象”4、侵朝战争是非正义的,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抗美援朝是正义战争.--------“错误的战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稳定物价三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展,有什么关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运动和稳定物价的斗争运动的开展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土地改革运动和稳定物价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三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含义意义政策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困境抉择定方向中国从此彻底告别了半殖民地时代的屈辱外交;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新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为什么实行“一边倒”政策?若选择中立可不可能?为什么?材料:新中国诞生之时,正是东西冷战升级,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时候,美苏两国都不可能允许新中国在它们之间采取某种较为平衡的政策,新中国要保持中立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两大阵营中作出抉择,也就是选择“一边倒”。——隋淑英《论“一边倒”的历史局限性》国际: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国内:恢复经济“一边倒”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外交上:不承认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练一练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成果:(1)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4)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的朋友”。——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亚非国家之间合作的国际会议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建立制度谋新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简要概括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试从政治前提、经济基础、路线指导和外部条件四个方面说出“一五”计划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A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B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C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苏联的支持工业极其落后,代表中国工业最高水平的是王麻子剪刀和骆驼祥子的人力车。重工业少得可怜,几乎等于零,钢的年产量只有15.8万吨,平均每人0.29公斤,只够打一把割猪草用的镰刀,而当时美国的钢产量是2880万吨;轻工业门类不齐全,很多工业品、生活用品都得从外国进口。因此,工业品里有许多带有“洋”字。结合视频概括“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图2:改造前后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材料一:工业的恢复和新建项目的开工,要求商品粮和其他工业原料的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1956年底1952年根据材料一分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结合图二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历史意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目标前提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之间有何联系?“一五”计划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工业化的实现指导经济恢复政治上:54宪法颁布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1、根据宪法第一条和第二条,你能说出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吗?2、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3、从以上法律条文,分析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合作与探究: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高考考向:社会转型社会转型: ●课堂小结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政权保障独立自主外交经济政治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选自十九大报告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练一练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练一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A.限制封建剥削B.解放广大农民C.保护封建剥削D.废除封建剥削练一练练一练“要克服很多农民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的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我党领导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练一练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年份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练一练“要克服很多农民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的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我党领导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练一练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A 练一练1954年4月15日,鞍山钢铁公司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下图为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部长的李富春和外宾在参观新型无缝钢管厂的模型。这反映了( )①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我国积极引进外资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 ④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③④练一练走进真题: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过程中感受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性和探索性,感受新中国的领导人注重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智慧,感受人民对于建立新国家、新制度的喜悦,感受属于这个时代的朝气蓬勃的红色浪潮。课程标准分解:1.能够通过对新中国成立过程的学习,分析得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梳理和概括土地革命、统一财经稳定物价、抗美援朝等事实,认识这些措施对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重要意义3.能运用一五计划工业分布图认识其成果,通过对新中国在民主建设、一化三改成果的学习,增强对我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233454563.mp4 新建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97-2003 幻灯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