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课文,提取简单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课文,提取简单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课文,提取简单信息进行推断。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画、做动作、形声字归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读“咕、咚、熟、掉、吓、鹿、逃、命”等13个生字。 2.正确书写“吓、怕、跟、都、羊”5个汉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动物们被“咕咚”声吓坏的心情。 【教学重点】 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5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动物们被“咕咚”声吓坏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板书课题。 2.学习第1自然段,聚焦“咕咚”,识记“熟、掉”。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师贴插图1背景:木瓜树、湖】 (2)出示“咕咚”,猜一猜这个词语该怎么读,说说猜测的理由。 小结:很多模仿声音的词,都和“口字旁”有关,另一个偏旁和它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3)学习“掉”。“掉”与提手旁有关,手没拿住,东西就掉了。结合课文说说:什么东西掉到哪里了。 预设: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4)质疑:木瓜好好地长在树上,怎么会掉下来呢? (5)学习“熟”字:和“热”比一比识字。“熟”字和“热”字一样,下面都是四点底,表示火在烧。“木瓜熟了”是指果实完全长成。果实成熟了,会从树上掉下来。 3.根据学习建议,自读课文。 (1)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引发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的故事。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也可以看插图、看字形猜着读,争取把故事读正确,读流畅。 (2)学生自读课文。 4.师生合作,读文贴图,了解故事内容。 (1)读后交流: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最先被谁听到了? 预设:兔子。【师贴插图2背景及兔子】 (2)串读过渡:兔子听了怎么做的,谁来读?结合识记“吓”,巩固“看字形,猜读音”的形声字猜读方法。 (3)串读过渡: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怎么做? ①指名读。 ②师:你读得很准确,请你把小猴子贴到黑板上。【生贴:小猴子】 (4)串读过渡:大家听了小猴子的话,这下子可热闹了——请一位学生接下去读。 ①想一想:哪些动物跟着跑起来? 一生再读,一生贴图。 【生贴: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②出示“羊、鹿、象”的甲骨文及实物图片,猜读,交流猜读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逃命”。“命”“令”出示甲骨文,比一比识字,“命”本来指发出命令,也指生命。“逃”“桃”比一比,读音相同,但部首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5)串读过渡: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谁没有跑,他是怎么做的?请一位学生接下去读。强调读准“野、拦”两个生字。【生贴:插图3】 ①联系生活识字:“野”,出示场景图,请学生猜读“野花、田野、野兔”。 ②看图,做动作,理解“拦”:张开双手阻挡。 (6)串读过渡: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事情的真相是——请一位学生接下去读。强调读准生字“领”。【生贴:插图4】 二、正确朗读,梳理内容 1.结合课后习题,再次朗读课文,提取基本信息。 2.指名朗读相应段落,讨论交流,整合相关信息,梳理文脉: (1)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最先被谁听到了? ——兔子。 (2)动物们为什么跑? ——都是听到了“兔子”的喊声,就跟着跑了起来。 (3)只有野牛拦住了大家,问:“咕咚”是什么? ——谁也不知道,这时兔子说是自己听见的。 (4)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真相是什么? ——“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三、图文结合,质疑推断 1.质疑问难:故事读完了,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这么多动物会吓得拼命跑呢?最后大家为什么又都笑了呢? 2.研读小兔子的“跑”。 (1)小兔子听到“咕咚”声,它有什么反应?请学生再看看图,读读这段故事。抓住两个关键词反馈: ①“吓了一跳”:生活中你有过被吓一跳的经历吗?如果你是小兔子,这时你心里会怎么想? ②“拔腿就跑”:速度快、跑的时候很用力、一转身就跑、看都没看清楚就跑了。 (2)总结小兔子跑的原因:小兔子是没看清楚真相,自己吓自己才跑的。 (3)再读此段,想象对话:小猴看见了,会怎么问兔子?兔子吓坏了,它回答小猴子的时候,声音会是怎样的? (4)同桌对读、师生对读。紧扣“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进行评价。 3.研读小猴子的“跑”。 (1)那小猴子又是为什么要跑呢?还是请学生看图读故事。 (2)请一生读,其他同学们思考:小猴子听了小兔子的话,它有没有想过自己该不该跑这个问题。 预设:小猴子根本没想过,因为他是“一听,就跟着跑”。 (3)总结原因:小猴子是没思考,跟着瞎跑。 (4)师引读旁白,生读小猴子的话。紧扣“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叫”进行评价。 4.研读大家的“跑”。 (1)小猴子这一喊,这一下可热闹了。请学生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2)围绕“一个跟着一个跑”理清顺序。狐狸、山羊、小鹿又是怎么跑的?请三个学生分别来演一演狐狸、山羊和小鹿。读读文字,看看图片,想想谁应该跟在谁后面。 (3)学生表演:紧扣“一个跟着一个跑”“一边跑一边叫”进行评价。 (4)辨析:小动物们真的有生命危险吗? 总结原因:小动物也是没思考,跟着瞎跑。 5.小结存疑。 (1)小结:故事读到这里,我们知道,小兔子是自己吓自己,听到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就吓得——拔腿就跑;小猴子是一听小兔子的叫声,就——跟着跑;其他小动物听到小猴子的叫声,就——一个跟着一个跑。 (2)存疑:这场动物逃命大奔跑最后被野牛制止了,野牛到底是怎样阻止的呢?最后大家为什么都笑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对比观察,分类书写 1.田字格中出示:“吓、怕、跟、都”。观察这四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2.加辅助线帮助观察。 3.师范写“吓、怕、跟、都”。生自主观察、练写“羊”。 4.学生练写。师生评价。 板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习生字词,学写“家、象”两个字。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复习生字词,学写“家、象”两个字。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1.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2.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贴图忆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生字和新词,看看你还记不记得。 3.读了这些词你发现什么了? 预设:这些小动物和“咕咚”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4.这些小动物和“咕咚”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翻开书P106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一边读一边回忆一下课文的内容。 5.这篇课文里有四幅插图,你们能按照课文顺序给它贴在黑板上吗?【贴4幅插图】 二、读演结合,明白道理 (一)学习第2自然段,读出人物性格 1.看看第一幅图,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谁听到了这个声音? 2.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从哪儿看出兔子的胆小?老师范读,指导读出兔子胆小、害怕的语气。 (1)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贴“拔腿就跑”】 (2)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4.整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3、4自然段,感受人物心理 1.兔子这么一叫啊,森林里可热闹了,快读一读屏幕上这段话! 2.老师想和你们配合着读读当时的场景,好吗?我来读黑字的部分,男生读蓝字部分,女生来读红字的部分。一边读一边想想蓝字、红色部分分别写了小动物在干什么? 3.读读标蓝的句子,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跑的。看看图画,什么是“跟着跑”?【贴“跟着跑”】 4.那小动物们跑的时候又叫了什么呢?请你再来读读标红的句子。 5.看看这两句都是什么标点符号。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请你自己练一练。同桌两人再互相读读。 6.这会儿森林里热闹极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听!兔子一边跑一边喊。 这时候,小猴子也一边跑一边大叫。 听到了小猴子的叫声,狐狸呀,山羊呀,小鹿哇都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 7.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小动画,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的场景吧!【播放视频】 (三)学习5-7自然段,读懂故事寓意 1.这时候,只有谁没有跑呢? 野牛是怎么做的?动物们又是怎么说的?大家都来读读第5自然段。 2.野牛怎么做的啊?【贴“拦住”】 3.那动物们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在,老师来扮演野牛,你们都是森林里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演一演当时的场景。【表演】 4.“咕咚”到底长什么样,请你读读课文6、7自然段。 5.“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贴“笑”】小动物们为什么笑呀? 6.课文学完了,你最想夸夸哪个动物啊?(野牛。冷静、智慧) 7.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文中的野牛、兔子或者其它小动物说点什么呢?请你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补充完整,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 8.真是小故事大道理,相信大家今天都有收获! 三、自主观察,规范书写 1.今天我们还要学写两个字呢,我们看看谁能认真观察,有自己的思考。(出示“家、象”) 2.组词。 3.“象”这个字,谁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和“家”字进行对比。 4.谁来说说,“家”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象”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师范写。 5.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执笔坐好,写字的时候,要记住三个一,先描一个字,再写一个字。 6.展示评价学生书写的生字。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学完了,希望回家后,你能试着把今天的故事和其中的道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老师还想给你们推荐一部动画片《咕咚来了》,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观后感受。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