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第一节原子的构成(1)【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发现史。2、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课堂研习】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的发现:(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3)1911年,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研究团队进行了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内的带正的原子核和原子核外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带或不带)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1碳666氧888钠111211氯171817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是指:质子所带的电荷数。3、整个原子不显(显或不显)电性。原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相等电性相反。4、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因是: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相等或不相等),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相等、很小或很大),所以,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第一节原子的构成(1)【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发现史。2、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课堂研习】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的发现:(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证明了,提出了模型。(3)1911年,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研究团队进行了,提出了模型。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簿而不改变原来的方向,这说明;②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这说明;③极个别的又被反弹回来,说明;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的带电的和带电的构成的。:每个质子带电荷原子(带或不带)电荷::每个电子带电荷原子种类原子核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氢碳氧钠氯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是指:。3、整个原子(显或不显)电性。原因是。4、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原因是: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或不相等),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相等、很小或很大),所以,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1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学生版).doc 3.1.1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