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遵守规则 课件(40张幻灯片,WPS打开)+5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遵守规则 课件(40张幻灯片,WPS打开)+5视频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知识目标:知道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明白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理解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明白要坚定维护规则与积极改进规则。
能力目标:提升对自由与规则关系的理解能力,具有改进规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遵守规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
教学目标
今天看演出的氛围很好,大家都很安静,演出结束后我们向表演者鼓掌致意。
今年,我们小区召开了业主大会,商讨并制定了《文明停车公约》,业主都自觉遵守。
我的爸爸在工厂上班,他总是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按岗位要求完成任务。
合作探究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
我们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熟悉相应的规则,明确规则的内容,
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说一说你见过的遵守规则的例子,分享你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规则使我们的社会井然有序,是规则使我们的国家和谐稳定。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马女士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候车室候车。邻座的一位男士不停地大声打手机,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们不断侧目而视。
马女士原以为这位男士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阔论”,最终把孩子惊醒了,哇哇直哭……
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
①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探究与分享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驶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
社会规则的约束。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探究与分享
P27讲

为什么乘客看似在形式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这两位乘客的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超越了法律许可的范围,已经构成违法行为。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受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车文明礼让行人
排队买票
有序上下楼梯
1.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知识汇总

自觉遵守规则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你认为该如何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探究与分享
P27讲

(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
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一种精神,这就是道德自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是这种道德自律的前提。
要自己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就是要严于律己。
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遵守规则。
他律
自律




1.如何自觉遵守规则?(2点)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探究与分享:
你怎样看待以上观点?
①这几位学生还停留在他律阶段。
②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敬畏规则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晚上,在没有摄像头的无人路口,你会等红灯吗?
1.会,习惯使然
2.不会,完全没必要
3.犹豫一下,不等
4.犹豫一下,还是等红灯
公民应该如何遵守社会规则?
①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思,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维护和改进规则
结合教材P29-30看图片·面对他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你会怎么办?
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另一方面还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乱刻乱画
乱扔垃圾
大声喧哗
插队
1.如何维护规则?
①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探究与分享:
你还知道哪些被改进的规则?说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制定
方法与技能·了解劝导的技巧
劝导的技巧
有“礼”。
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有“理”。
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节”。
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1
2
3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2.改进规则的原因?
考试作弊属犯罪行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民踊跃交公粮】
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也在增长。根据这种情况,2010年,全国铁路儿童票的身高限制从原来的1.1米至1.4米调整为1.2米至1.5米,即随同成年人旅行的身高1.2米到1.5米的儿童,享受半价客票优惠。
调整与完善
1980年,党中央发表公开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单独二胎
只生一个
全面二胎
4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
夫妻双方,无论是不是独生子女,均可生育第二个孩子。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变迁
双独二胎
1
2
3
调整与完善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原来没有的规则
需要制定
原有的规则不合理
需要废除
原有规则不适应实际生活变化
需要调整和完善
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p3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规则也要与时俱进,加以制定、废除、调整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除一些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前起七日内无理由退货
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问题探究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另一方面还应该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规则?
课堂小结
遵守规则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维护与改进规则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2.要积极改进规则
1.要坚定维护规则
自觉遵守规则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自律:自我约束
(1)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2)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1)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2)做法: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1)原因(为什么)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被大家誉为“史上最严交法”,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通行的,由记3分提高为记6分。此规定(

A.极大地限制了司机的自由。
B.即约束司机的行为,又保障司机的自由。
C.彻底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D.会限制司机的自由,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B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中指出,践行“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一靠自律,二靠他律。关于自律和他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两者互不相干
②他律可以转化为自律
③自律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可有可无
④两者可以相互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3.下列行为不属于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是(

A.自习课上,同学们安静地学习
B.一个小女孩在一个人时,将果皮扔进垃圾箱。
C.两位男同学在校园的厕所里吸烟
D.班干部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
C
4.王密为报答当年杨震的提携之恩,晚上则准备了白银十斤赠送给杨震,并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B.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C.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D.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D
5.按照铁道部新规定,从2010年起能买半价票的儿童限高调整为1.1米--1.5米,而原来的标准为1.1米--1.4米,新标高上限放宽了10厘米,这说明(

A.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B.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C.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D.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