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说课稿 一、说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作为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三课内容的第一课,起到了引领整个单元内容的作用。从宏观上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从三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到四十年代末解放战争胜利的整个过程,同时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民族的牺牲以及和平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材将抗战的内容分成两课来讲,23课讲的是抗战扩大历程,24课讲抗战胜利的过程,最后25课讲解放战争。 具体看本课教材由“局部侵华”、“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罪行”这三小节内容构成。所以应将授课重点放在日军侵华行为的不断扩大与中华民族的抗争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分析上。而抗战的胜利与胜利意义应放在下一课讲解。 三、说学情分析 关于抗日战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比较详细的学习,有一定知识基础。高中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在教学中应加以引导,正确认识日军的侵华罪行,铭记历史,同时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理性爱国。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综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等全面分析、准确把握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日本局部侵华进程,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注意利用相关地图或是直观的图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理解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意义。 依据教材,结合丰富的文字材料和直观的图片信息,说出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通过了解日军的侵华暴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媒体呈现历史资料,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基于日本侵略不断加深,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间的联系。针对卢沟桥事变,呈现不同的史料,提升学生分析、比较、辨别材料的能力。师生共同构建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利用历史图片、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观念中感受心灵的震撼、激荡。学习日本局部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时,可利用表格、历史地图,直观把握日本侵略势力的不断深入。学习日军的侵华暴行,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日军的侵华罪行;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军侵华的土些图片,感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教学难点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本课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讲授法),采用谈话发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取讨论法、阅读法和角色扮演法。 学法:阅读材料、合作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我将从三个方面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的设计: 以西方哲人的话导入,拉近学生和本课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部分预计花费1分钟。 有一位西方哲人曾经说过, 战争是一个民族自我淘汰的过程。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有的民族无法应对残酷的战争,在异族人侵的压力下灭亡了;有的民族则在战争的血与火中洗掉自身的污垢,像凤凰涅粲一样获得重生。我们中华民族就属于后者,通过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洗去了百年的屈辱,挣脱了百年的锁链,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也贏得了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讲授新课的设计: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争的开始以及日军的侵华暴行。 在开始讲日本侵华战争之前,先带领学生梳理近代日本侵华史(20世纪30年代前),认识到日本觊觎中国之心已久。 时间 事件 19世纪7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897年 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侵占我国山东,提倡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局部抗战 预计花费15分钟讲授,攻克难点。 日本侵华的原因 阶段 事件 重大事件 中国人民的抗争 局部战争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东北人民抗战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 十九路军抗战 1932年3月 伪满洲国成立 1935年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逐条展示材料,以史料实证的方式分析日本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原因。最后总结。 日本侵华原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②日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③日本法西斯专制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④国共内战 ⑤国际绥靖政策 2.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奋起抗争 以地图,表格形式总结日军发动的一些列局部战争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击。对一些重点战争和人物抗战事迹做讲解,直观把握侵略、抗战两条线索。 3.西安事变 联系前面所学,结合教材P134相关内容和老师所展示的材料,综合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本目内容主要掌握全面抗战的开始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预计花费12分钟,掌握本课重点。 1.卢沟桥事变 简要介绍。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前夕中日工业军事实力对比,认识到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2.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按时间顺序,逐步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对其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会议(如洛川会议、《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等)做进一步了解。 (1)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 (2)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讲话。 (3)1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 (4)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向蒋介石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改编军队。 (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共产党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简要对比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该部分预计花费10分钟。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本目内容、概括归纳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 以图片、史料(第三方史料记载)记载直观感受日本侵华的血腥、残暴、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小结的设计: 预计花费2分钟。以习近平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结课,号召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爱国。再次强调:抓住两条线索。一是日本的侵华,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开始;二是中国人民的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说板书设计 以纲要式板书总结。 -19050032385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教材处理上,选取教学重点日本侵华的罪行和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故争加以突出、突破;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尤其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以材料研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对抗日战争的理解不能仅限于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而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理性爱国。 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要合理地把握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可能难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