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了解生活中电路的串并联情况。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4.初步尝试设计简单电路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识别及电路的特点。 2.难点:(1)根据要求或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实际电路。 (2)连接并联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及课件,节日彩灯1串。 学生:小灯泡(2个)、开关(3个)、电源(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教师演示节日彩灯的工作情况,提出问题:这么多的小灯泡是怎样连接的?给学生演示教室里的六盏日光灯的工作情况,提出问题:它们是怎样连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互动新授】 (一)串联和并联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有电源(两节带电池盒的干电池)、一个开关、两个带灯座的小灯泡和若干导线。 教师提问:要想让两个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让学生讨论思考后自主设计,教师巡视(学生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符合电路要求的图,教师这时要加以引导并予以改正)。大部分同学完成后找几个组的同学拿来电路图放到实物投影仪下,让同学们观察并对这些设计的电路图评价,筛选,并标出电流方向。 教师先用课件展示出两种电路并让学生交流讨论这两种电路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观察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有几条?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 1.串联: (1)定义:像图甲那样,两个小灯泡依次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 (2)连接特点:首尾相连。 (3)电流路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只有一条路径流回电源的负极。 2.并联: (1)定义:像图乙那样,两个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并联电路中两个用电器共用的那部分电路叫作干路,单独使用的那部分电路叫支路。 (2)连接特点:首首相连,尾尾相接。 (3)电流路径:电流出现了分支,在分支点分别流经各支路,到汇合点后流回电源负极。 (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两个电路图,连接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并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开关的位置改变,其控制作用是否改变?拧去其中一个小灯泡,再闭合开关,观察另一个小灯泡能否发光?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尝试连接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教师巡查并注意纠正学生连接错误的地方。 学生观察现象、交流讨论两种电路的连接方法得出结论。 1.串联: (1)开关作用: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对其控制作用没有影响。 (2)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任意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他用电器均停止工作。 2.并联: (1)开关作用: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2)工作特点:各用电器互不影响,若其中一个用电器断开,其他用电器还可照常工作。 (三)生活中的电路 提问学生:你能说出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吗? 等学生说完再次演示上课时的节日小彩灯的工作情况:小彩灯通电后全部发光,断电后取下其中一个灯泡,然后再通电观察其他灯泡是否正常发光以此验证学生的结论。 节日小彩灯 1.图片展示教室里的日光灯。提出问题:当一盏灯不亮了,其他的灯是否亮?这是什么连接方式?那么教室里的开关为什么能控制一组灯,开关设置在什么位置? 2.图片展示街道的路灯。提出问题:当一盏灯不亮了是否其他的灯也不亮?由此你可以判断它们是什么连接方式? 3.图片展示家中的电灯、电吹风、电风扇、电冰箱等。提出问题:家里这么多的用电器是怎样连接的? 家用电器 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要求学生认识电路,还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理解电路的特点,鼓励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引导他们在遇到类似的生活难题时,想到并会运用知识设计、创造。 【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收获? 学生: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连接串、并联电路。 3.怎样判断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 【板书设计】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