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政治(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政治(4)

资源简介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校本化资料 考前一周自主复习政治(4)
解题方法指导
试题:1.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错答:C 正答:D
陷阱:对商品有用性的关注,只体现了其中一方面的关注,而未涉及商品价格的关注,
试题:2、20世纪90年代初,某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1万多元人民币,年销售量不足1000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功能日益完善,2009年该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不到900元人民币,年销售量达100万部。这说明
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降低
②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
③该商品的市场售价不断降低,刺激了需求量不断上升
④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增加,导致了其价值不断降低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错答:B 正答:A
陷阱::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就会不断降商品的使用价值增加,与其价值变化无关。故排除④。
试题:3.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这表明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④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错答:B 正答:D。
陷阱: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不是我国的传统意义上的支柱产业。
试题:4、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错答:C 正答:D。
陷阱: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试题:5、国家发改委表示,国家计划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使高效节能产品份额到2012年达到30%。财政在这里主要发挥了
A.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B.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C.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错答:C 正答:D。
陷阱:熟记财政的三个作用并正确把握各自的角度是解好本题的关键。三个作用一般分别强调的是民生工程;基础设施、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分析经济形势等。
试题:6、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我国政府制定《纲要》做到了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依法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 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错答:D 正答:A
陷阱:人民通过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D项错误。
试题:7、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通过再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错答:B 正答:C
陷阱: “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政府做的,表明政府履行职能,属于经济职能。
试题:8、在我国,下列各种关系中属于互相监督关系的是
A.人民与人大代表。
B.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错答:B 正答:C
陷阱: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在工作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试题:9、某高一学生希望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地铁站跗近设置自行车停车点或租赁点,以方便市民出行。他表达这一意愿的方式可以是
①过人大代表转达 ②给“市长信箱”留言
③拨打“市民热线” ④向“新民晚报”反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错答:B 正答:D
陷阱: 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①属于间接参与民主决策;②③④属于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试题:10、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下列属于其职能的是
A批准2010年中央预算 B.建议更加关心新生代农民工
C修改《保守国家秘密法》 D.决定政协委员陈竺担任卫生部部长
错答:D 正答: B
陷阱: 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B属于参政议政。A是全国人大的职能;C、D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职能。
试题:11、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错答:D 正答:A
陷阱:材料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而钟有音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反映了社会发展是有规律,故A符合。B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C实质上是物我同化之意。D是唯心主义观点。
试题:12、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坚守。地震时候,正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遇难。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客观机遇
错答:C 正答:B
陷阱:黄福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为社会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试题:13、“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错答:C 正答:B
陷阱:②项强调了两点论,与题干不符。题干材料说明了主次矛盾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非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所以④不能入选。
在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5金2银4铜,创历史最佳成绩。
试题:14、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4块金牌,创造历史奇迹。“三金王”王濛说,没有全队努力和队友配合,就没有我的成功。她的话启发我们,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
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错答:A 正答:C
陷阱:题中未涉及到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试题:1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错答:B 正答:A
陷阱: 美籍华人欣赏了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深远持久则不选。其它选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未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们在文化的感染下,力量的增强,故BD二项与题意无关。
试题:16、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错答:D 正答:A
陷阱: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试题:10、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错答:C 正答:A
陷阱: "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C项只是反映了其中的一方面意思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