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

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课:建设美丽中国

二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2、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能力目标:
1、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举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之福、地球家园之福,
(三)、知识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明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
4、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我国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
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分析归纳法、精讲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学生大声朗诵并感受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梁衡的《天星桥》的意境。
除此之外,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也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意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对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也是党的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共筑生命家园
”话题,探讨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学生齐声朗读P82阅读感悟的材料
学生思考:
1、通过这则材料,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类和地球是一个的共同体。二者应当和谐共生。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
2、为什么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会受到这么多的伤害?
人类不合理的开放利用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
3、人类应该主宰自然吗?如果地球的环境继续遭到破坏,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不能;受到惩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收获平台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3)人类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环节二:学生阅读P83相关链接:了解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
师总结:
我们通过人类环境保护历次重要会议,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识;全人类都需要承担对环境、对自然的责任;需要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在全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必然的选择。
收获平台
1、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2.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师过渡:绿色发展道路是我们应对当下发展挑战所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除了上面的国策和理念外,还有哪些中国途径和中国方案呢
环节四:3.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学生阅读课本P85-87回答
收获平台
(1)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念)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梦。
(价值取向)
(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行为选择)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制度建设)
师过渡: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落实在我们青少年的实际行动中。
环节五:4.为建设美丽中国,你将践行哪些低碳(节能环保)微行动?
收获平台
(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2)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3))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4)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老师总结:
美丽中国,其外在表征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强调物质形态和直观感受;内在含义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强调精神追求和价值共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三)总结新知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1、我国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五、板书设计:


课:建设美丽中国

二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3.
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2、为建设美丽中国,青少年应如何践行节能环保行动?
3、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