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我们不乱扔-不只是为了干净》 部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我们不乱扔-不只是为了干净》 部编版

资源简介

10《我们不乱扔-不只是为了干净》
【教学目标】
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劳动者。
学会垃圾分类并于生活中自觉践行,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提升保护环境的核心素养,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缔造美丽家园作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体会其为洁净家园付出的辛劳,懂得尊重劳动者。2.学习垃圾分类基本知识,能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带动家人一起进行环保活动。
【教学难点】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任,不让垃圾落地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
【教学过程】
导入绘本,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上课前,老师想先请你们来欣赏一则绘本故事——《公园里的野餐》请同学们认真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是的,垃圾不落地,家园才能洁净美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环保课题,请读——《不只是为了干净》。
明白危害,懂得尊重
呈现图片,初步感知乱扔垃圾的危害性
教师过渡:像东东一家那样,随手扔垃圾,会产生什么危害呢?请看大屏幕。看完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逐图说,教师随机出示:脏、乱、臭(变得很脏,看起来很乱,闻起来很臭)
如果这些垃圾飘在水上就(污染水源),是啊,太可怕了,水被污染了,水质也变差了,随手扔垃圾造成使我们的环境脏、乱、臭,细想这些被污染的河水经过蔬菜地,蔬菜会枯死;流进稻田,农民将颗粒无收;流进池塘,鱼虾几乎无法存活,不良商人再拿着这样的死鱼死虾到菜场上贩卖——
4.生畅谈产生的后果。
5.教师小结:太可怕了。孩子们,随手扔垃圾看似一件小事,可它却污染了环境,危害了许多生物,最终危害的是谁?——我们人类自身。倡导垃圾不落地,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为了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出示板贴:环保)
(二)实践体验,感受洁净家园的重要性
1.教师过渡: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为了洁净家园日夜辛劳着。你看——
2.出示图片:环卫工人一年四季清扫捡垃圾图片配文字(1)初春清晨,天未亮,雾蒙蒙,大街上早已传来环卫工人扫地的声音。(2)炎炎夏日,天气酷热,他们汗流浃背,连续工作长达12小时以上。(3)秋风萧瑟,满地的落叶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他们扫了一车又一车。(4)冰天雪地,寒风凛冽,仍旧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欣赏完这一组组图片,此时你想说---
3.学生畅谈感受。生:您太辛苦了,每天都要把我们的城市打扫的这么干净。
4.出示数据:(出示工作量图)这种环卫精神感动着我们,曾有报道环卫工人一分钟挥帚近百次,每10秒钟就需弯腰一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劳累??实践体验: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城市的一角,你来当环卫生工人试着捡一捡垃圾。谁来试?采访一下你,捡垃圾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教师过渡:是啊,将心比心,刚刚你们仅仅是弯了几次腰,捡了10几秒钟的垃圾,远不及环卫工人一点点的辛苦。?充实数据:环卫工人一人一年消耗手套至少30双,巨大的体力消耗,使得他们一天要喝四五斤水,结实的布鞋穿不到一个月就磨坏,防水耐穿的胶鞋一双10多元,穿起来双脚却像“蒸桑拿”一样,脚都是水淋淋的。一穿就是一天,一月复一月。学生谈体会:读到这里,我看你若有所思——你静静的——你想说-5.教师小结:在最脏最累最平凡的岗位上,环卫工人用他们最质朴的劳动向我们诠释“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孩子们随身带走垃圾,不只是为了干净,也是对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尊重(出示板贴:尊重)
三、知晓效益,学会分类
(一)知识链接,了解垃圾可以变废为宝
1.教师过渡: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垃圾不全是危害物,处理好了,它还会产生巨大的效益。我们班上的同学就到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读书笔记,好吗?出示玻璃瓶图片(师读)出示塑料图指名读出示废纸图指名读
2.教师提问:小朋友把嘴巴张得圆圆的,你在哇什么呀?生:我感觉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师:这句话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你还知道什么?生:一顿废纸可以拯救17棵大树,而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城市清新。
师:原来可以做环保对吧。生:只要回收就能变废为宝。
师:是啊,可以再生利用,原来--(出示垃圾是放错。。资源)我们应该对垃圾做怎样的处理呢?生:要学会垃圾分类师:是的,要学会垃圾分类,由此可见垃圾分类非常重要,请你们看视频。
学会分类,掌握准确投放垃圾要领
观看视频《垃圾分类知识》2.小组讨论3.体验汇报老师巡视了每个小组,同学们讨论的都非常认真,老师这里有一个坏的白菜叶,我们把它放进那个垃圾桶?(厨余垃圾)你们能像老师大声地介绍这是什么垃圾并一样把它准确的投进相应的垃圾桶吗?请小组派代表来试一下出示未喝完的可乐瓶,可以直接放进垃圾桶吗?(要把液体倒掉才可以,并把瓶子踩扁,节省空间)
教师小结:现在把所有垃圾准确地投进垃圾桶了,真棒,把掌声音送给自己!学会了垃圾分类,一定要以个人行动带动家人一起践行。
四.辨析两难,明确责任
(一)创设情境,明确保护环境之责任
1.教师过渡:除了要做好垃圾分类,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还会遇见这样的场景——出示图一:和小伙伴折纸飞机,比赛谁的飞机飞得更高,真好玩!咻,飞机飞出去了,静静地躺在绿绿的草地。东东看见了,他想这纸飞机不是我扔的,不捡又没关系东东该不该捡呢?出示图二:穿过公园,看到公园的小路边有一块黑黑的香蕉皮,上面爬满了蚂蚁,东东想,又不是我扔的,而且好脏啊,我还是装作没看见吧!东东该不该捡呢?出示图三:野餐结束了,有的小朋友将所有的垃圾放入一个垃圾袋,把垃圾袋团成小球,嘿,看,好球!把它一脚飞踢到垃圾桶上!东东看见了心想,垃圾不应该这样丢吧,要过去纠正他吗,算了,太麻烦了,就当没看见吧。东东要不要去劝导同学呢?
2.东东的疑惑,你也有吗?请学生同桌交流讨论,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3.请生汇报。刚才听到同学们都认真的讨论,讨论的结果第一幅图纸飞机该不该捡?为什么?生:1回收再利用2环境是大家的,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职责
师:捡起纸飞机是一种文明的行为,第二幅香蕉皮该不该捡?生:1滑到(可以预防小事故的发生)2腐烂蚊虫师:捡起香蕉皮是更有文明修养的一种品行,最后一幅生:他没有进行分类师:对,他团成一团球,没有分类,我们既然学会了垃圾分类,就要有主见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进行垃圾分类
教师小结:孩子,我们常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随手捡起垃圾,做好分类投放,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保护环境的责任。(出示板贴:责任)
(二)借鉴事例,提升保护环境责任意识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吗,在日本这种责任意识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的生活习惯。在日本公共场所很少看见垃圾桶,人们都是将垃圾随身带回家,进行处理、分类、回收。(读图片文字)
观赏实例、扩展延伸
展示图片,领略单县的美丽
教师过渡:单县是中国“牌坊城”,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山东宜居城市,是有名的长寿之乡。(百狮坊、戴月公园、湿地公园、乡间小路、新农村、烈士塔、护城河畔、社区垃圾分类、湖西财富广场)(配乐欣赏)
学生交流师:有的孩子在欣赏图片过程中一直在感叹,你在感叹什么?
教师小结:美丽的城市之所以这么美丽,是由我们每位市民的努力维护才有如此漂亮的景致。垃圾不落地,家园更美丽,保护环境是个人文明习惯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出示版贴:文明)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了垃圾分类,知道了垃圾不落地,不只是为了干净,是对环境的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是我们肩负的责任,更是我们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播放微课,感悟巧用的好处
教师过渡: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还有一些东西我们不需要把它们投进垃圾桶,可通过我们的改造,使它们“变废为宝”。一起来看这段微课视频。
(三)读拍手歌,共护美丽的家园教师:在座的小朋友们也能做到吗?请伸出你的小手,转向你的同桌,让我们一起当环保小卫士。(配乐拍手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