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3节 古代印度
1.城市国家的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
2.早期文明遗址: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而后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种姓制度。
1.形成背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2.内容
等级
名称
职权、职业或义务
第一等级
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吠舍
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首陀罗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不可接触者”
贱民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主要特点
(1)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不得通婚。
4.重要影响
(1)激化了社会矛盾,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2)促进了佛教的诞生。
背景、
时间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
②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在这种形势下产生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
影响
①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
②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影响
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和古代印度在今天仍有直接影响的文明成就。这些文明有哪些共同点?
文明古国
仍有影响的文明成就
共同点
古代埃及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①这些文明都诞生在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都属于大河文明。②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许多文明对今天仍然产生影响。③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古代西亚
字母文字;七天一星期制度
古代印度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
1.古埃及:大河赠礼育文明。法老统治古埃及,金字塔藏木乃伊。公历源于太阳历,象形文字难辨记。
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讲法治,苏美尔人写楔形,拉丁基础腓尼基。
3.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分等级,种姓制度壁垒明。释迦牟尼佛教兴,“众生平等”好教义。
一、判断改错
1.约公元前3500年,南亚的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城市国家。
2.国王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处于地位最高的第一等级。
二、选择题
1.(2019·江苏无锡中考)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右图所示信息相关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2.阿育王是印度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完成了对印度半岛的统一。根据印度的种姓制度,阿育王属于哪一种姓……………………………………………………………(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3.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下列能代表古代印度文明的城市遗址是……………………………………………………………………………………………( 
)
①底比斯
②哈拉帕
③摩亨佐·达罗
④华氏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列图片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5.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6.下列不符合佛教教义的一项是…………………………………………………( 
)
A.痛恨、反对国王的统治
B.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C.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D.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7.(2019·湖南株洲中考)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埃及
三、非选择题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门,由于从身体的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历史知识”,因而理应为一切创造物的主宰。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得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因为他是自在神创造出来为婆罗门服役的。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劳动,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整个世界动摇。——《摩奴法典》   
人物
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

我掌握神权,负责从事祭祀活动

我是一位军人,把持着国家的军事大权

我从事社会上最脏、最累的活动
材料二:古布塔是印度的一个商人,尼赫鲁是当地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他们在交往中相爱了,但是由于受到家人和周围朋友的反对最终还是不能走在一起。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反映的是哪个地方的什么制度?运用这一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相爱的两个人当时不能结为夫妻的原因。(6分)
材料三:“众生平等”……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四:我国唐代高僧玄奘亲自西行至天竺(今印度半岛)等国求取佛法,他的弟子据此记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2)材料三中的教义出自哪种宗教?该宗教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的?(3分)
(3)我国高僧不远万里西行天竺(印度半岛)求取佛法,可见佛教的强大影响力。请运用佛教相关知识,说明佛教能够不断向外传播的原因。(4分)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所体现的宗教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联系。(4分)
参考答案
第3节 古代印度
一、判断改错
1.错。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2.错。国王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处于第二等级。
二、选择题
1.C 2.B 3.B 4.C 5.B 6.A 7.A
三、非选择题
 (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分) 因为种姓制度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不得通婚。(2分)
材料二中的商人属于吠舍等级,政府工作人员属于刹帝利等级,他们等级不同,所以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2分)
(2)佛教。(1分) 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2分)
(3)早期佛教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
(4)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