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资源简介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一、说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材四个子目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课的知识点在中国近代史占据重要地位,是高考乃至会考都常考的考点。
三、说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学过相关知识,储备了一定历史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知识素养,所以在讲授本课程的时候我主要是巩固他们原有的的知识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他们初中时期没有深入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但学生欠缺史料阅读能力,所以在上课时要多补充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理解十四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抗战地图,梳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贡献;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六、说教学方法
教法:以教师的讲授法为主,同时贯穿着情景教学法、阅读指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法:1、小组讨论法:能够锻炼学生们的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
2、史料阅读学习法:能够锻炼学生们阅读史料以及史料理解,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两幅图片,设问反映的战役是由抗日战争中哪一政党领导进行的?
一一五师在平型关
台儿庄战役时的李宗仁
(二)讲授新课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中国VS日本)
“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师:介绍概况:(1)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粉碎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为民族工业的内迁争取了时间。
(2)太原会战
忻口会战
1937年9月:国共配合抗战。这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徐州会战
1938年1—5月: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
(4)
武汉会战
1938年6—10月: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最终取得胜利。
(6)战时内迁(工业、高校)
生:阅读教材,听讲。
师:评价: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一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这一阶段历时1年4个月…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而且付出了较大牺牲。…当时的正面战场,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也在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1937-
-1945
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生:结合材料和教材加以评价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战场的开辟
师:讲解①概况: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②战法:作战方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③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牵制一半以上的在华日军。
2.发动百团大战
师:讲解
背景:国民党在抗战上有所消极,反共政策明显增长;,制造“皖南事变”。
时间:1940年8-12月
主要地区:华北
规模:参战部队最终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
主要作战目标: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
影响:打破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蒋介石的电文:(9月4日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除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以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师:展示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在抗日根据地的全面推行,使统一战线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证。
生:讨论并加以归纳
①政治上:“三三制”
②经济上: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军事上:多次粉碎日军“扫荡”
三、东方主战场
1.全民族抗战
师:讲解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2.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师:讲解
标志: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
师:讲解事件:①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
影响:中国远征军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②参加开罗会议:
时间:1943年11月
《开罗宣言》的内容: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师:讲解
①背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
②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③召开:1945年4至6月
④内容: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⑤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生:阅读教材并听讲
2.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
师:讲解进程:1945年,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师:设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得出答案
a.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人侵所取得的第-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b.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风凰涅架、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三)课堂小结
对于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做出总结,同时再次突出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们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
八、说板书设计
按照课程子目顺序进行提纲式板书设计,此种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扣教材,便于学生归纳总结;
2.内容具体明确,有利于学生记忆把握;
3.层次分明,简洁明了,层次性与条理性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