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目标】
1、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好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2、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会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的事例;会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2.科学精神: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内容,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法治意识:能够依法参与基层群众自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难点: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
【教学方法】采用视频引导与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
教学过程】新课教学:
师:问题导入:由教材
P65“探究与分享”引出本课课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拍到这样一张照片:李家村的办公楼前挂着三块牌子,分别是中国共产党李家村支部委员会,李家村村民委员会,李家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围绕这张照片,大家提出不少问题:
同学甲:这三个机构是层级相同的村级机构吗?
同学乙:村务监督委员会与另两个是什么关系?
同学丙:三个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吧?
同学丁: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它们管的事情是一样的吗?
同学戊:村委会是如何产生的?
师:当我们学习完这节课后,这些疑问就会一一解开了。观看视频《改革先锋”韦焕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并结合教材第一目知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2.在我国,村民自治的机构是什么?它的性质和职能又是什么?
3.村民自治的形式是怎样的?
4.以村民自治机构为例,说出居民自治组织及其性质、主要任务,以及居民自治的形式。生:观看视频后,自学教材相关知识,并回答以上问题师:教师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过程中穿插引导学生理解
P65“研究与分享”的相关问题PPT展示
拓展知识:
1、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城市基层政权: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村党支部: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本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团结广大党员和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不属于基层自治组织
3、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村务监督机构成员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可以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不从事具体的村务工作”。
由此引出“探究与分享”的答案
①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基层机关,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村委会主任也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是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②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一种指导关系,村委会在乡镇政府指导下工作,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③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工作,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④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不从事具体的村务工作。
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师:根据以上学习,引导学生说出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哪些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并自主学习第二目知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过程:
1、民主选举:
①农村: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②城市: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②开展: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②要求: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
①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②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
①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②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PPT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到
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为此,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某县
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选出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带头人;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了
S村乡村振兴。
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二目知识,合作探究回答:材料中涉及到了哪些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
①实行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选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②实行民主协商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③实行民主管理,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村干部行为,共创幸福生活。
④实行民主监督,通过强化村务公开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守望共同家园。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要求: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在我国的现有政治体制中,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党的基层组织
D.村级政府机关
2.下列关于村民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②村委会是我国最基层政权机关③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④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公章现象,将村委会公章收存到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这一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某县针对群众普遍关注事项,在全县各村推行“亮开政策、亮开受理、亮开办理、亮开结果”工作法,及时公开工作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推进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依托“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查询。上述做法能够(
)
①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 ②加强基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③方便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 ④保证村民行使民主决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BDD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