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爱整洁》说课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我们爱整洁》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与本单元其他三课都是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设计。本课的编写主要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在整洁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养成整洁、文明的好习惯,使学生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逐步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材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镜子里的我”,教材呈现的是孩子们照镜子的画面。此图包含着教学活动的暗示:1.先让学生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关注自己,进行自我检查,发现自己身上整洁和不够整洁的地方在哪里。2.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检查对方整洁与不整洁的地方。通过同学间的相互鼓励和帮助,为对方找出在整洁方面做得好与还需努力的地方,使同学(他人)成为自己成长的支持性力量。同时,也让大家了解,整洁是一种大家的感受。教学这部分时,要着重定位于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样子是整洁的。 第二部分:这样做好不好。教材呈现的是三个画面,这三个例子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呈现了儿童日常生活中在整洁方面的情景。教学本栏目我们要定位于辨析深化整洁的内涵,除了让孩子简单地判断对错之外,更要引导学生从上一环节对静态的整洁的认识,转换到对日常生活中动态整洁的认识。主持人的话“你见过哪些不整洁的样子”,是提示学生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去分析、判断自己或同学还有哪些行为是不整洁的。 第三部分:保持整洁有方法。教材呈现的是一幅小组讨论图。几个孩子在分享交流自己保持整洁的经验和方法。教学这个栏目时要定位于学习保持整洁的具体方法。教材右下角小主持人的话“我还知道一些保持整洁的好办法”,是这课的落脚点,也是这一课我们要讨论的重点话题。 第四部分:这样是爱整洁吗?此页呈现的三个场景都是学生在保持整洁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顾虑。教学此栏目时我们要定位于通过辨析,帮助孩子解决在整洁方面产生的误区,呈现了为保持整洁而出现的错误生活行为。知道在劳动、游戏等活动中,弄脏了,能及时清洗干净就是爱整洁的表现。 教材的下方还配有绘本《皮皮的故事》。绘本是以童话的方式说明整洁的社会意义:不讲卫生、不爱整洁的孩子不受欢迎,也是在告诉学生,整洁不只是个人卫生问题,也是社会交往时的一种礼貌。绘本的故事情节基本与主版教材不同板块的主题相吻合。 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课前我进行了两项调查。一项是对孩子的课前访谈:你觉得爱整洁的小学生是什么样子的?另一项是家长问卷:问题1,您的孩子平时有爱整洁的习惯吗?如果有,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吗?问题2,您觉得您的孩子在爱整洁方面做得最好的是什么?最不足的是什么? 经过课前调查,发现本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知道要做爱整洁的孩子,但是说不清整洁的具体样子,不懂得什么是个人卫生,更不知道整洁实际上不仅是个人的卫生习惯问题,还是文明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一阶段,讲卫生、爱整洁的生活还不是他们自发和主动的追求。多数学生爱整洁的良好行为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有的家长甚至直接代劳。由于学生对整洁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懂得不整洁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甚至会影响朋友交往等,所以,要通过本课的教学来加强这方面对学生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和结构特点,针对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特点,将本课教学分为两个课时。下面我先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有以下3条: 1.能认识到什么样子是整洁的,知道整洁的具体表现。 2.知道整洁不仅是仪表干净整洁,还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3.懂得爱整洁不仅是个人的卫生问题,也是社会交往的一种礼貌。 其中,“能认识到什么样子是整洁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懂得爱整洁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社会交往的一种礼貌”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将以绘本《皮皮的故事》作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索。这么做是因为此绘本的故事情节基本与教材正文不同板块的主题相吻合,而且童话故事贴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孩子们很感兴趣,更容易明白爱整洁的社会意义。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板块。活动一:照照镜子,我是爱整洁的小学生。活动二:互照“镜子”,你是爱整洁的小伙伴。活动三:帮帮伙伴,我们都是爱整洁的好孩子。下面我来详细阐述每一活动环节的具体操作。 活动一:照照镜子,我是爱整洁的小学生。 首先,出示绘本1-2图,将不洗脸不梳头不爱整洁的脏皮皮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抛出问题:你喜欢这样的皮皮吗?为什么?孩子们讨论交流后,接着马上用第二个问题联系到我们自己:那么你是爱整洁的孩子吗?赶紧拿出带来的镜子照一照吧。此时孩子们拿出带来的镜子,边听老师念儿歌,边自查自己的仪表:照照小镜子,脸儿可干净?头发有没有乱?衣服是否穿整齐?照完镜子,老师又问: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你的心情怎样?(板书:穿戴整齐)孩子们定会说“很高兴、很喜欢自己”,所以,我们要做爱整洁的孩子。由此,顺其自然地揭示课题《我们爱整洁》。(板书《我们爱整洁》) 此板块的设计意图是用绘本里的小猪皮皮脏兮兮的形象引入,通过视觉冲击和伙伴讨论,初步感受到不爱整洁的人让人看着不舒服。从而马上联系到我们自己,赶紧用镜子照一照,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干净、整洁,心情很愉悦,让孩子产生“我要做爱整洁的孩子”的念头。 活动二:互照“镜子”,你是爱整洁的小伙伴。 接着刚才的绘本先来一个故事猜想:皮皮不仅在家不爱整洁,他还打算这个样子去山羊家做客见朋友呢,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呢?朋友们会怎么说呢?孩子们进行猜想后,教师顺势出示绘本3-4图:你们看,果真被你们猜到了,朋友们见到脏皮皮都躲开了,小羊还让它坐一边去呢。看来,爱整洁不光是我们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板书:个人卫生)还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一个讲卫生、爱整洁的孩子,谁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板书:受人欢迎)而且,外出做客,衣着整洁也是对主人的一种礼貌和尊重。(板书:礼貌尊重)现在,和我们的小伙伴一起来玩玩“照镜子”的游戏,看看小伙伴对我们可满意?此时,教师先找一位学生示范玩照镜子的游戏,再让同桌玩玩照镜子游戏。玩的时候,用手指搭成镜子的形状,边念儿歌边玩:我是小镜子,我来照照你,你的脸儿很干净,衣服很整齐,嘴角眼角也没有脏东西,我愿和你交朋友……玩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相应的仪表要求,鼓励孩子们表扬爱整洁的同伴,给对方一个拥抱或者握握手。如果发现伙伴疏忽的地方,比如嘴角眼角、耳朵后面、指甲缝里等地方不够干净,要友好地提醒。) 此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图是通过同伴玩“照镜子”的游戏,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关注嘴角眼角、脖子、耳朵后面、指甲缝等这些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为对方找出在整洁方面做得好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认识到什么样子是真正整洁的,同时感受到爱整洁的孩子很受伙伴的欢迎。 活动三:帮帮伙伴,我们都是爱整洁的好孩子。 先出示“这样做好不好”栏目的三张图,教师引言:你们看,有这么三个伙伴,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可以追问:除了这些,你还见过哪些不整洁的行为呢?在孩子充分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爱整洁不光是要注意个人卫生、衣物穿戴整洁,还包括要养成及时整理、及时清洁的好习惯。(板书:良好习惯)最后,出示绘本5-6图:皮皮刚才悄悄听了我们的课,他也马上回家刷牙洗澡换衣服去了,瞧,整洁的皮皮多帅气!大家夸赞讨人喜。皮皮从此和我们一样,也成了爱整洁的好孩子。 这个板块的活动设计重在提醒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通过辨析、判断,引导学生从个人仪表整洁的认识,转换到日常行为习惯也要保持整洁的认识。绘本中脏皮皮的改变,让孩子们再次坚定“我要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这三个活动板块的设计,就是通过自查——互查——共情这样的过程来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