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浦江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浦江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1八下·浦江期末)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削平群雄,最终统一全国的是(  )
A.刘邦的队伍 B.张角的队伍
C.黄巢的队伍 D.朱元璋的队伍
【答案】D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反元起义军领袖。这支起义军在他的领导下,先后消灭各地群雄,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朱元璋的队伍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削平群雄,最终统一全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朝的建立。识记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
2.(2021八下·浦江期末)801班李丹同学在某单元复习笔记上记载着“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等信息。则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专制集权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
【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设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设立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是清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都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加强。
ABD三项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专制集权的加强应该是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相关史实。
3.(2021八下·浦江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列史实与右图的图片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地实施有效管辖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推行改土归流
C.实行金瓶掣签制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
A项设置宣政院是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B项推行改土归流是对西南地区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金瓶掣签制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与题干的图片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新疆实施有效管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措施。
4.(2021八下·浦江期末)“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这部巨著是指(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A项《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不符合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题干材料描述的巨著,符合题意;
C项《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
D项《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地理名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5.(2021八下·浦江期末)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到达的最远地区是(  )
①非洲好望角 ②红海沿岸 ③非洲东海岸 ④孟加拉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B项②③是郑和到达的最远地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郑和下西洋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6.(2021八下·浦江期末)“这项发明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全球通史》 ”这项发明是指(  )
A.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B.史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
C.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 D.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A项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是题干里这项发明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具备理解和分析能力。
7.(2021八下·浦江期末)17世纪80年代,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新体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国王是认命的。”请分析国王“认命”的原因是(  )
A.《社会保障法》的实施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1787年宪法的通过 D.《权利法案》的颁布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国王是认命的。”《权利法案》确立的议会至上的原则是国王“认命”的原因。
ABC三项都不美国颁布的,和题干中的“英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国王“认命”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权利法案》的颁布的意义。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的颁布的相关史实。
8.(2021八下·浦江期末)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光辉的革命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C.资本主义产生 D.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答案】A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析】【分析】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9.(2021八下·浦江期末)1895年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四位同学对条约内容进行逐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以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就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样就使大量的日本商人对中国实施资本输入,破坏了中国刚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故①②③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注意识记并区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10.(2021八下·浦江期末)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频繁遭受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注意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1八下·浦江期末)【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802班《史海钩沉》学习小组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图片和文字信息,请你一齐参与。
材料一:民族英雄、名垂千古。
材料二:纵观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历史,为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政府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举措一:成功抵御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入侵;举措二:坚决镇压分裂和叛乱祖国的活动;举措三:采取其他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1)任选材料一中的一位民族英雄,说说其抗击外敌入侵、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英雄事迹。
(2)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政府是怎样对西藏、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
(3)“学史使人明智”。谈谈 “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对今天维护国家统一的现实意义。
【答案】(1)图 A 戚继光:面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奉命抗倭,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图 B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被荷兰殖民统治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图 C 康熙皇帝:面对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两次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2)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认定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3)有利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识;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戚继光奉命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雅克萨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带领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并由驻藏大臣监督。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识;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1)图 A 戚继光:面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奉命抗倭,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图 B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被荷兰殖民统治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图 C 康熙皇帝:面对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两次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2)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认定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3)有利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识;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2.(2021八下·浦江期末)
【文明冲击 惊醒迷梦】
面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冲击,“康乾盛世”的表象下潜藏着巨大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马戛尔尼作为第一个访华的英国大使,访华后断言:“中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材料二: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外部世界,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1)填表完成①②③的内容证明18世纪末“康乾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只不过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领域 西方列强 近代前夜的中国
政治 ①▲ 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经济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工业文明) ②▲
思想文化 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对外政策 对外扩张,开辟新航路,发展海上贸易 ③▲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人物林则徐、魏源的主要事迹。
【答案】(1)政治: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耕文明)|外交:闭关自守。
(2)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全方位介绍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1)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18世纪美国独立后建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半个多世纪后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19世纪中后期德国完成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近代前夜的中国在经济上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对外政策方面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故答案为:(1)政治: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耕文明);外交:闭关自守。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全方位介绍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背后潜藏的危机,林则徐、魏源的主要事迹。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13.(2021八下·浦江期末)【东西碰撞 救亡图存】
19世纪中期开始,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开始了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A“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大壮国威……”
材料三: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按先后顺序)迫使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直接后果?
(2)A、B二处的豪言壮语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两位英雄之口?
(3)上述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为救亡图存掀起的哪两次抗争?抗争虽以失败告终,但给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不按先后顺序不给分)
甲午中日战争
(2)A 林则徐、B 邓世昌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精神财富:①爱国救国;②改革创新;③善于学习。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史上19世纪三次侵华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2)“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出自林则徐,表达了林则徐严禁鸦片的决心。在一次对日海战中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威。”
(3)材料三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A 林则徐、B 邓世昌。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精神财富:①爱国救国;②改革创新;③善于学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探索的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熟练掌握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探索的史实。
1 / 1浙江省浦江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1八下·浦江期末)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削平群雄,最终统一全国的是(  )
A.刘邦的队伍 B.张角的队伍
C.黄巢的队伍 D.朱元璋的队伍
2.(2021八下·浦江期末)801班李丹同学在某单元复习笔记上记载着“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等信息。则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专制集权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
3.(2021八下·浦江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列史实与右图的图片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地实施有效管辖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推行改土归流
C.实行金瓶掣签制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2021八下·浦江期末)“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主要疗效,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这部巨著是指(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5.(2021八下·浦江期末)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到达的最远地区是(  )
①非洲好望角 ②红海沿岸 ③非洲东海岸 ④孟加拉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21八下·浦江期末)“这项发明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全球通史》 ”这项发明是指(  )
A.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B.史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
C.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 D.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7.(2021八下·浦江期末)17世纪80年代,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新体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国王是认命的。”请分析国王“认命”的原因是(  )
A.《社会保障法》的实施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1787年宪法的通过 D.《权利法案》的颁布
8.(2021八下·浦江期末)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光辉的革命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C.资本主义产生 D.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9.(2021八下·浦江期末)1895年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四位同学对条约内容进行逐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1八下·浦江期末)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频繁遭受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1八下·浦江期末)【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802班《史海钩沉》学习小组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收集到以下图片和文字信息,请你一齐参与。
材料一:民族英雄、名垂千古。
材料二:纵观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历史,为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政府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举措一:成功抵御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入侵;举措二:坚决镇压分裂和叛乱祖国的活动;举措三:采取其他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1)任选材料一中的一位民族英雄,说说其抗击外敌入侵、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英雄事迹。
(2)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政府是怎样对西藏、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
(3)“学史使人明智”。谈谈 “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对今天维护国家统一的现实意义。
12.(2021八下·浦江期末)
【文明冲击 惊醒迷梦】
面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冲击,“康乾盛世”的表象下潜藏着巨大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马戛尔尼作为第一个访华的英国大使,访华后断言:“中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材料二: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外部世界,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1)填表完成①②③的内容证明18世纪末“康乾盛世”局面下的清王朝只不过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领域 西方列强 近代前夜的中国
政治 ①▲ 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经济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工业文明) ②▲
思想文化 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对外政策 对外扩张,开辟新航路,发展海上贸易 ③▲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人物林则徐、魏源的主要事迹。
13.(2021八下·浦江期末)【东西碰撞 救亡图存】
19世纪中期开始,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开始了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A“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大壮国威……”
材料三: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按先后顺序)迫使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直接后果?
(2)A、B二处的豪言壮语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两位英雄之口?
(3)上述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为救亡图存掀起的哪两次抗争?抗争虽以失败告终,但给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明清帝国的兴替
【解析】【分析】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反元起义军领袖。这支起义军在他的领导下,先后消灭各地群雄,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朱元璋的队伍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削平群雄,最终统一全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朝的建立。识记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
2.【答案】C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设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设立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是清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都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加强。
ABD三项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专制集权的加强应该是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
A项设置宣政院是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B项推行改土归流是对西南地区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项实行金瓶掣签制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与题干的图片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新疆实施有效管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措施。
4.【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A项《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不符合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题干材料描述的巨著,符合题意;
C项《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
D项《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地理名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B项②③是郑和到达的最远地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郑和下西洋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6.【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A项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是题干里这项发明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具备理解和分析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国王是认命的。”《权利法案》确立的议会至上的原则是国王“认命”的原因。
ABC三项都不美国颁布的,和题干中的“英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国王“认命”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权利法案》的颁布的意义。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的颁布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解析】【分析】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9.【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以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就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样就使大量的日本商人对中国实施资本输入,破坏了中国刚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故①②③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注意识记并区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10.【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注意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1.【答案】(1)图 A 戚继光:面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奉命抗倭,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图 B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被荷兰殖民统治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图 C 康熙皇帝:面对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两次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2)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认定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3)有利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识;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近代前夜危机
【解析】【分析】(1)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戚继光奉命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雅克萨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带领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并由驻藏大臣监督。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识;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故答案为:(1)图 A 戚继光:面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奉命抗倭,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图 B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被荷兰殖民统治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图 C 康熙皇帝:面对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两次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2)西藏: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认定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3)有利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意识;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2.【答案】(1)政治: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耕文明)|外交:闭关自守。
(2)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全方位介绍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知识点】近代前夜危机;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1)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18世纪美国独立后建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半个多世纪后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19世纪中后期德国完成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近代前夜的中国在经济上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对外政策方面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故答案为:(1)政治: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耕文明);外交:闭关自守。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全方位介绍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背后潜藏的危机,林则徐、魏源的主要事迹。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13.【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不按先后顺序不给分)
甲午中日战争
(2)A 林则徐、B 邓世昌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精神财富:①爱国救国;②改革创新;③善于学习。
【知识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史上19世纪三次侵华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2)“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出自林则徐,表达了林则徐严禁鸦片的决心。在一次对日海战中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威。”
(3)材料三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A 林则徐、B 邓世昌。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精神财富:①爱国救国;②改革创新;③善于学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探索的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熟练掌握近代史上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探索的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