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班级生活有规则-“放大镜”与“约定”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树立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意识,能用放大镜的眼睛来看别人的优点、能找到潜在的危险,激发学生对集体产生归属感、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群策群力,通过商讨制定出适合班级的新规则。让学生为建设文明、安全的班级共同努力。 行为与习惯:能有效预防危险,让班级更文明,更安全。 知识与能力:1.知道班级生活处处有规则。2.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树立集体规则意识,共同约定建立班级新规。 难点:知道怎样预防危险,让全班小朋友更安全,进而让班级更文明,更安全。 教学流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放大镜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他们心里好像真的有放大镜,他能看到许多别人没有发现的秘密。 播放视频。师生交流,谁的心里有放大镜? 导入新课。你们都是爱班级、爱同学的好孩子!今天我们继续围绕班级生活,一起来学习“放大镜”与“约定”。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真实事件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道初步感知“放大镜”的优点,既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又较快切中教学主题。】 班级优点我发现 夸一夸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留心观察我们班的好人好事,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组内用放大镜的眼睛来找一找,夸一夸吧。(1)组内讨论。(2)全班交流。内容涉及清扫卫生、课间活动、习惯及修正错误等多个方面。 拓展——班主任的夸赞听到班主任老师这样夸你们,想说点什么? 小结。同学们,既然我们用放大镜的眼睛可以看到同学的优点,看到我们班级的美好,那我们班级有没有小危险或者不文明的行为需要我们用放大镜的眼睛来看呢? 【设计意图:引导用放大镜的眼睛来找一找、夸一夸同伴及集体的优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体现“活动化”。“班主任的夸赞”激励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进而愿意为建设更美好的班级献言献策。】 班级问题我提醒 班级中的问题(1)学生谈话。 学生带图片展示相关不文明的现象。(晨读、课间、午餐、乘车等方面) 探寻问题的根源(1)来自同学的诉说。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听听同学怎么说吧。(视频)(2)师生交流。通过这个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忘记了是需要同学提醒的。(3)拓展——各行各业的规则明确从古至今各行各业都是有规则的,为了让我们的班级更好,可不可以再给我们的班级加几条规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班级生活也不例外,生活在集体中也要遵守班级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遵守规则我能行 学生交流待提升的方面生带图片进行说明。(放学后地面不整洁的、拖把倒地的、课桌椅摆放不齐、书柜图书不整、绘本阅读时吵闹的···)学生围绕“卫生、课堂秩序、安全”三个方面来制定班级新规。 2.小组商讨制定班级新规 (1)出示活动要求(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1)各个小组围绕自己选择的主题,汇报制定的班级新规。(2)教师把大家制定的规则汇总成一首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放录音)二年级一班班级新规我的卫生我保洁,用过物品放原位,下课主动整桌椅。起坐走快静齐,课间活动有秩序,遵守新规我能行! 4.拓展导行(1)图片展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二年级一班的同学都能用放大镜的眼睛与小伙伴相处,又制定了二年级一班班级新规。我相信我们二年级一班一定会越来越棒。其实,不仅我们在遵守规定,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也在遵守规定,(放图片)让生说说看到了什么。(2)发出号召有了我们二年级一班同学的共同约定,大家一起来努力,将来你们长大了也会想图中的叔叔阿姨一样,共同来爱护我们国家,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讲文明、守规则的角度发现问题,激励学生愿意想办法解决。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感受契约精神,渗透法治理念,并初步形成一些班级公约。】 布置作业 师:有了班级规则我们就要努力按规则去做,给同学们留一个实践作业,“遵守规则小达人”评选活动。 项目方式 课间活动有秩序起坐走快静齐我的环境我保洁汇总自评组长奖励老师奖励说明:能遵守相关约定每项记1★,做得非常棒的记2★,组长和任课教师根据组员的表现情况给以1——5★的奖励。一周结束后,所得★进行汇总,班级前六名获得“遵守规则小达人”称号。 【设计意图:规则制定容易落实难,道德与法治学科关注学生的道德养成及自省教育。导行作业在与督促学生践行班级新规,在遵守约定的过程中感受班集体归属感和自己的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