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普通用卷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普通用卷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分析表格的信息,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A. 声速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
B. 声速大小可能与介质及介质的状态有关
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 真空中声速是0?m/s
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实验中最合理的是(? ?)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用一个完好的瓶胆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制的空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不包括其他物体反射的回声)?(????)
A. 1次敲击声 B. 2次敲击声 C. 3次敲击声 D. 4次敲击声
如图所示,说话时放在喉咙处的手感到颤动,这让我们体会到(????)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声音能通过液体传播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都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余音绕梁、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微信用户可以对微信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微信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微信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微信.微信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A. 响度和音调 B. 响度和音色 C. 音调和音色 D. 只有音色
如图所示,是用同一示波器在相等时间段内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高的是(????)
A. 长笛 B. 小提琴
C. 手风琴 D. 二胡
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B. 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C. 图甲与图丁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
D. 图甲与图丁的音色相同
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
B. 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
D. 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 波形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
D. 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
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 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 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 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 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便来临了.就画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
A. 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 水母接收到了大海的召唤
C.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 水母感受到了空气的流动加快
在下列几个声音的应用实例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B. 利用超声波能够监测地震、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C.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 利用超声波检测样品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 往鼓面上撤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B. 超声波驱虫仪可以有效地消灭害虫
C.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及发现昆虫
D.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二、填空题
放爆竹时先看到亮光,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填“快”或“慢”).若看到亮光后0.5?s听到爆竹在空中爆炸的声音,则人到爆炸点的距离约为??????????m.爆炸引起窗户玻璃振动,这说明声音具有??????????.(空气中声速取340?m/s)
初春时节,柳树发芽,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中华龙舟大赛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而产生的,鼓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人耳能区分鼓声还是琴声是依据??????????(填乐音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里“高”“低”实际是指??????????(填乐音的特性).“女高音”的“高”实际是指??????????(填乐音的特性).
如图,这是噪声监测装置.此时环境噪声为35 ??????????,监测到的数字变大,说明噪声的??????????(填乐音的特性)变大.
一只蝴蝶10s内振翅60次,它振翅的频率为______ Hz,这样的频率是在下面表格中______ 的听觉范围内.人类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类别
大象

人类
海豚
蝙蝠
听觉频率/Hz
1~20000
15~50000
20~20000
150~150000
1000~120000
三、作图题
画出圜丘反射声波的示意图。
根据图1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探究题
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
如图,小王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下表列出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1,应控制琴弦的______不变,改变琴弦的______。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______。
(2)选用编号为DE的琴弦进行探究,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
(3)如果选用编号C、E的两根琴弦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长度有关,则表格中“?”处应填______。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王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李想同学家住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李想打算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为耳罩的填充物。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其中适合作为声源的是__________。
(2)李想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检测的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检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实验隐含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距离
较长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______(较大/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声波可以传递______;如果将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小球______(会/不会)弹起,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用小球的弹起来反映音叉的振动,下列描述中,这种研究问题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A、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B、真空罩中的闹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温度计:液柱高度的变化表示温度的变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
不同温度,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声速大小与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声速大小与介质及介质的状态有关;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为500?m/s,小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声速是0?m/s.
2.【答案】B
【解析】解:
要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就应该选用一个是真空,另一个不是真空的环境,进行比较判断.
3.【答案】A
【解析】解:
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sv=20m340m/s≈0.06s<0.1s,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与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差一定小于0.1?s,只能听到1次敲击声.
4.【答案】A
【解析】解:
说话时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答案】D
【解析】解: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②余音绕梁是回声现象;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④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⑤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选D.
6.【答案】D
【解析】解:
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微信,说明微信设置“声音锁”只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
7.【答案】B
【解析】解:频率与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比较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可知频率最高的是小提琴.
8.【答案】B
【解析】由图知,甲、乙、丙图所示声波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正确;
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乙、丁图所示声波振动的次数相同(都有2个波峰和2个波谷),即它们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故B错误;
由图知,甲和丁图中声波的形状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故C、D正确。故选B。
9.【答案】A
【解析】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故A正确;
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色不同,故C错误;
D.铿锵的鼓声有可能会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解: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是如果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就会变成噪声,故A符合题意。使人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但不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但不一定是机器发出的,故B不符合题意。根据波形有无规律区分乐音与噪声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的,而不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的,故C不符合题意。声音在40?dB以下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40?dB不是区分乐音与噪声的标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解: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学习、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风暴来临时会产生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但水母能接收到,所以会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14.【答案】B
【解析】?地震、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都会产生次声波,应该利用次声波进行监测,B选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超声波驱虫仪可以有效地消灭害虫,是利用了声音具有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及发现昆虫,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
【易错总结】
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事例一般都涉及某个物体在声音的干扰下由静止变为振动;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事例一般仅仅是声音在传播,不会引起其他物体由静止变为振动。
16.【答案】快
?170
?能量
17.【答案】空气柱
“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柳笛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故答案为:空气柱。??
18.【答案】振动
空气
音色
?响度
音调
19.【答案】dB(或分贝)
响度
20.【答案】6;大象;不能
【解析】解:(1)蝴蝶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60次,
f=60次10=6Hz;由表中的数据知大象能听到6Hz的声;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6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故答案为:6;大象;不能.
(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6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
(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21.【答案】人站在天坛的圜丘的中央台上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反射,遇到地面再次反射回来,因为距离较近,回声与原声间隔时间小于人耳分别两次声音的时间(0.1s),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反射图如图所示:
【解析】人站在天坛的圜丘的中央台上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和地面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与回声的知识,属于常见的考试题型。
22.【答案】
【解析】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响度是原来的一半时,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但音调和音色不变,即频率和波形均不变,作图如下:
??
23.【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减弱? 真空? 传声
【解析】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则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由于介质的减少,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会减小;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表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即液体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真空;(3)传声。
(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音叉的振动起到放大的作用;
(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本的声学知识,还考查了转换法和推理法等学法的应用,是一道好题。
24.【答案】材料和长度? 横截面积? 控制变量法? 3? 0.5? 使用同一根琴弦,只改变其松紧程度,用同样的力拨动,判断音调与松紧程度的关系
25.【答案】(1)机械闹钟;
(2)B;
(3)泡沫塑料;控制变量法、比较法。
【解析】(1)机械闹钟可以提供持续的、响度大小不变的铃声。
(2)方法A的缺点是当声音的响度相差很小时,人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3)泡沫塑料作为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短。
26.【答案】振动? 变大? 较大? 振幅? 空气? 能量? 不会?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