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对校园欺凌说“不” 什么是“校园欺凌”? 一、欺凌:即一种有目的地伤害和控制对方的攻击行为。 二、欺凌行为的分类: 1、身体上的冒犯:比如,打人、打耳光、推搡别人、挑事打架等。 2、语言上的冒犯:比如,取笑、威胁、骚扰、散布谎言、嘲弄、恐吓等。 3、心理上、感情上的冒犯:比如冷暴力、孤立排挤、冷眼旁观。 2016年5月23日晚,14岁的初二女生小雨被两名女孩从西安城北“掳”到朱雀门附近,在一小区内遭到三女一男一个多小时的殴打,遍体鳞伤。此事经过华商报报道后,警方及时介入,并在一天后将4名嫌疑人抓获。随后,这4名嫌疑人被刑拘。? 12月8日晚,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流传。 撰文者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某10岁男孩的妈妈。据她说,11月某日,孩子在学校被两名同班同学欺凌,同学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子头上并嘲笑。事发后,孩子哭着自我清理,却未向老师报告;回到家说起此事时“抖成一团”“嚎啕大哭”,并出现失眠、厌食、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文中指出,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被同学起侮辱性外号。 案例:兰州校园暴力 兰州晨报消息:高中生阿伟好勇斗狠,年纪轻轻恶名在外,在其就读的高中里,从老师到学生无不对他又恨又怕。新学期开学之际,因为一只篮球的归属问题,阿伟多次前往该校高三(3)班寻衅、殴打、辱骂多名同学。俗语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群受气“绵羊”终于忍无可忍,合伙殴打阿伟致其死亡。 命案发生后,检察院提出 “《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致其死亡,法定最低刑为有期徒刑十年。” 东莞中学校园暴力 东莞沙田镇东方明珠学校高一(17)班,老师正在讲评试卷。小何突然起身冲向仅隔一条过道的同学小王,对着他的脖子右侧就是“一拳”。小何的拳头里有把水果刀。这一刀距颈部大动脉只差0 .2厘米。血刷地流了下来,小何逃走了。涉事的两名学生都只有十五六岁。小王大大咧咧,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小何则性格内敛,沉默寡言。有同学说,小何只跟座位周围的同学讲话,他的脑袋“有点问题”,回答问题比较搞笑,因此,同学们常拿他来开玩笑,并以此为乐。受伤的小王就常戏弄他。但有同学在微博上表示,小何人好得没有话说,什么都愿意帮忙。据称,小何与小王本来同住5楼宿舍,但一直被欺负,才换了宿舍。有同学反映,前晚,两人在宿舍发生冲突。昨日,在食堂买早餐时,小王故意在小何身前插队,引发矛盾,可能是刀刺事件的导火索。 学校本是一片净土; 青春本是一个绿色的词语; 可是,一旦与“暴力”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就变得害怕,黑暗…… 校园欺凌的危害? 受欺凌者:被欺负者往往具有某些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自尊较低,缺乏自信。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 欺凌者:目无尊长,无法无天,没有罪恶感,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不得不引起的思考 为什么本该简单快乐的校园会发生这些事? 引起校园暴力原因 一、个人原因: (1)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2)在团体中表现欲强,要凸显自己的个性; (3)以自我为中心且罪恶感淡薄; (4)同学关系不良。 (5)情绪不稳,极易为外界诱因的驱使而激发冲动。 (6)争强好胜叛逆心强,反抗权威意识浓烈。 二、家庭原因: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 三、学校原因:成绩较差者由于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挫折感。学生的道德观念淡薄,不能明辨是非。 四、社会原因: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校园周边不良环境。 欺凌者的性格及心理分析 内在心理特点: 1、内心深处自卑,当其他渠道无法证明自我时,通过侵犯他人而获得成就感。 2、缺少同情心和羞耻感,喜欢控制别人,让别人害怕自己。 3、缺乏安全感,通过欺凌他人弥补自身的安全感。 4、虚荣,喜欢当众耍威风,希望获得他人的追捧。 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 马加爵本来是一个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他是一个孝子,曾经省吃俭用省下100元,在妈妈来看他时偷偷放在妈妈回家的路上,看着妈妈捡到钱欢天喜地的样子,他就躲在角落偷偷地哭。他杀死室友不是没有原因的发狂,大家都知道他的室友都看不起他,恶意捉弄他。甚至还做了在他的床铺上撒尿,往他的水杯里放胡椒粉这样过分的事。最终他忍无可忍…… 讨论: 如果你受到了欺凌你会怎么做? 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4.与同学搭伴回家。 5.报警。 怎样预防自己对他人的欺凌行为? 1、讲出来。如果你对谁非常恼火,想要“收拾”他,在这么做之前,一定要把想法告诉家长老师或年长者,他们会想出一个合理的办法解决你的愤怒。 2、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3、问一问自己。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 4、想一想。想象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 5、想一想你以后的处境。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等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