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53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53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53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______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清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
《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_____,形质交融,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______,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______。剧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复杂: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三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
1.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反映
浑然一体
震撼
揭示
B.反映
浑然天成
震动
揭示
C.反应
浑然一体
震撼
揭露
D.反应
浑然天成
震动
揭露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字数,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有的人更倾向于在早上活动,往往早饭、午饭和晚饭都吃得很早。他们的生物钟属于“早晨型”,此类人也被称为“百灵鸟”。相反,
。他们的生物钟属于“夜晚型”,也被通俗地称为“猫头鹰”。
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多数工作活动和学校课程都是从早上开始的,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过着“百灵鸟”一般的生活。因此,拥有“夜晚型”生物钟的人,

研究发现,“猫头鹰”们饮食习惯往往不如“百灵鸟”们健康。
,生物钟属于“夜晚型”的人,一般吃饭较晚,更容易发胖,因为这种生活习惯不利于减肥,还可能增加发生炎症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5.请根据上文,从不同角度给当今的年轻人提两条建设性的建议。(5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陆游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
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
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一)
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注】薄荷时时醉:据《本草衍义》记载,“薄荷,猫食之即醉,物相感尔。”氍毹:毛织的布或地毯。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前诗首联似谜语,将猫与虎、驹相比,形象地描摹出雪儿的形态特点,赞其活泼矫健。
B.后诗前两句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均扣住“风雨大作”,交代写作背景。
C.“氍毹夜夜温”与“蛮毡暖”场景相似,表现了诗人与猫之间相依相伴的亲密无间。
D.两首诗既是诗人对自己晚年日常生活的描绘,也是托物言志,借咏猫表达诗人志向。
7.两首诗的结尾虽然都写与猫相伴,但其主要情感有细微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筵席上乐器繁多,将士们开怀畅饮,表现送别的热烈与隆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长干行》开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此与《氓》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境相近。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日规
汪曾祺
西南联大新校舍对面是“北院”。文学院的学生走过北院,将出侧门时,往往都要停一下:路边开着一大片剑兰!
这片剑兰开得真好!花很大,比普通剑兰要大出一倍。可是,这些花谁也不能碰一碰,这是化学系主任高崇礼种的。他不爱串门拜客闲聊天,爱种花,只种一种:剑兰。大家都知道高教授的脾气:他的花绝不送人。而且大家知道,现在他的花更碰不得,他的花是要卖钱的!这样,高教授的生活就提高了不少,他家汽锅鸡的香味时常飘入教授宿舍的左邻右舍。哪位说:教授卖花,未免欠雅。先生,您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您不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的教授,穷苦到什么程度。因此,高崇礼卖花,全校师生,皆无非议。
只有一个人可以走进高教授的花圃,蔡德惠。蔡德惠是生物系助教,坐办公室。生物系办公室和化学系办公室紧挨着、门对门。蔡德惠和高教授朝夕见面,关系很好。
蔡德惠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各门功课都很好。他生活上很刻苦,联大四年,没有在外面兼过一天差。联大学生像蔡德惠这样没有兼过一天差的,极少。
蔡德惠在中学时就立志学生物。他对植物学尤其感兴趣。到了大学三年级,就对植物分类学着了迷。植物分类学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门很枯燥的学问,单是背那么多拉丁文的学名,就是一件叫人头疼的事。可是蔡德惠觉得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你干嘛搞这么一门干巴巴的学问?”蔡德惠说:“干巴巴的?——不,这是一门很美的科学!”他是生物系的高材生。四年级的时候,系里就决定让他留校。一毕业,他就当了助教,坐办公室。
高崇礼教授对蔡德惠很有好感。蔡德惠算是高崇礼的学生,他选读过高教授的普通化学。蔡德惠的成绩很好,高教授还记得。但是真正使高教授对蔡德惠产生较深印象,是在蔡德惠当了助教以后。他很勤奋。每天高教授来剪花时候(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还在高卧),发现蔡德惠已经坐在窗前低头看书,做卡片。虽然在学问上隔着行,高教授无从了解蔡德惠在植物学方面的造诣,但是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会有出息的,这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高教授也听生物系主任和几位生物系的教授谈起过蔡德惠,都认为他有才能,有见解,将来可望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高教授对这点深信不疑。因此每天高教授和蔡德惠点头招呼,眼睛里所流露的,就不只是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敬佩。
高教授破例地邀请蔡德惠去看看他的剑兰。蔡德惠当然很喜欢这些异国名花。他时常担一担水来,帮高教授浇浇花;用一个小薅锄松松土;用烟叶泡了水除治剑兰的腻虫。高教授很高兴。
蔡德惠简直是钉在办公室里了,他很少出去走走。他交游不广,但是并不孤僻。有时他的老同学会到他的办公室里来坐坐。在蔡德惠那里坐了一会的同学,出门时总要看一眼门外朝南院墙上的一个奇怪东西。这是一个日规。蔡德惠自己做的。所谓“做”,其实很简单,找一点石灰,跟瓦匠师傅借一个抿子,在墙上抹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长方形的正中,垂直着钉进一根竹筷子,——院墙是土墙,是很容易钉进去的。筷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石灰块上,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这是蔡德惠的钟表。蔡德惠原来是有一只怀表的,后来坏了,他就一直没有再买,——也买不起。他只要看看筷子的影子,就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不会差错。蔡德惠做了这样一个古朴的日规,一半是为了看时间,一半也是为了好玩,增加一点生活上的情趣。至于这是不是也表示了一种意思:寸阴必惜,那就不知道了。大概没有。蔡德惠不是那种把自己的决心公开表现给人看的人。不过凡熟悉蔡德惠的人,总不免引起一点感想,觉得这个现代古物和一个心如古井的青年学者,倒是十分相称的。人们在想起蔡德惠时,总会很自然地想起这个日规。
蔡德惠病了。不久,死了。死于肺结核。他的身体原来就比较孱弱。
生物系的教授和同学都非常惋惜。
高崇礼教授听说蔡德惠死了,心里很难受。这天是星期六。吃晚饭了,高教授一点胃口都没有。高太太把汽锅鸡端上桌,汽锅盖噗噗地响,汽锅鸡里加了宣威火腿,喷香!高崇礼忽然想起:蔡德惠要是每天喝一碗鸡汤,他也许不会死!这一天晚上的汽锅鸡他一块也没有吃。
蔡德惠死了,生物系暂时还没有新的助教递补上来,生物系主任难得到系里来看看,生物系办公室的门窗常常关锁着。
蔡德惠手制的日规上的竹筷的影子每天仍旧在慢慢地移动着。
(选自《汪曾祺小说自选集》,有删节)
1.
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蔡德惠的生活状态。
2.
文中画线句表达了高崇礼什么样的情感?
3.
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写花,简要分析作者的意图。
4.
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及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
【注】: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意思是治安非常好。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B.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C.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D.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辟,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举孝廉”一样,都是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B.黄门,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的近侍之臣。
C.白衣,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同样是指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吏。
D.豪强,指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人,董宣痛恨这类人,一有机会就大力打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董宣办案严酷,杀公孙丹父子后。公孙丹宗族亲友三十多人,带着兵器来到官府喊冤,董宣也以私通海贼为由悉数收押并让书佐水丘岑将他们全部杀死。
B.董宣不畏权贵,湖阳公主的奴仆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并躲藏在公主家里,董宣趁着奴仆跟公主外出之机,勒停车马,数其罪过,叱其下车,当场格杀。
C.董宣强项不屈,湖阳公主向皇上投诉,皇上本想杀死董宣,但他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也坚决不向公主磕头谢罪,最后,皇上赦免其罪,并赏钱三十万。
D.董宣廉洁奉公,他死时,只有粗布裹尸,留下数斛大麦、一辆破车,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凄惨场面令皇帝动容,因而赐礼厚葬,并封他的儿子董并为郎中。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4分)
(2)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4分)
9.请结合文本说明董宣被称为“强项令”的原因(3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53练)
【基础训练】
1.A【解析】“反映”指的是某一事物再现其它事物的某些特点。“反应”指的是某事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浑然一体”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浑然天成”是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也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震撼”指土地剧烈摇动(多指自然灾害)或指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或感动。“震动”表示物体运动,也可指情绪不平静。但是,根据语言习惯,“内心”多与“震撼”连用。“揭示”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揭露出来的通常是比较隐蔽的、负面的事情;而揭示通大多是揭示正面的东西。故选A。
2.A【解析】原文为比喻。原文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思想文化比作土壤。A.比喻。B.夸张。C.借代。D.夸张。故选A。
3.(1)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
(2)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
(3)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
4.有的人则倾向于在下午或晚上活动(1分)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作息时间表(2分)与“早晨型”的人相比(2分)
5.请学“百灵鸟”,莫做“猫头鹰”。属于“夜晚型”的人,要规律饮食,多吃膳食纤维类食物。
6.D.解析:“也是托物言志,借咏猫表达诗人志向”错误。第一首诗主要表达对雪儿的喜爱之情,第二首诗是即景抒情诗,意不在“咏猫”。
7.“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把爱猫雪儿想象成自己前世的书童,今世投胎为猫,伴我终老山村,消弭了人与动物的界限,表达了对雪儿的无限喜爱。(简述尾联1分,情感2分)“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呼应标题“戏为作诗”,自我调侃(1分),暗含作者孤老山村、唯有爱猫为伴的自嘲(2分)。
(两点,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窗外风雨大作,诗人与猫在温暖的屋内为伴而不思出门(1分),表面写出了诗人山居的闲适(1分),却也暗含诗人处境之悲凉(1分)。
8.(1)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2)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3)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综合训练】
1.
蔡德惠的生活很清贫,但是他乐在其中。他很痴迷于植物分类学,并且很自律,很刻苦,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蔡德惠的生活状态,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一个从物质层面,一个从精神层面。结合文本内容“蔡德惠原来是有一只怀表的,后来坏了,他就一直没有再买,——也买不起”“高教授也听生物系主任和几位生物系的教授谈起过蔡德惠,都认为他有才能,有见解,将来可望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高教授对这点深信不疑”“这是一个日规。蔡德惠自己做的”等分析可知,贫穷:买不起怀表等细节;热爱学术:植物分类学枯燥,但他乐在其中;有生活情趣:侍弄花草、做日规等。
2.
他对蔡德惠的死感到很惋惜,同时也对自己很气愤,觉得自己没有足够关心蔡德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体会画线句子表达人物的情感类题目,需要注意画线句子所处段落的上下文语境,抓住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理解分析。结合文本内容“死于肺结核。他的身体原来就比较孱弱”分析可知,对蔡德惠因贫困而死的悲伤;结合文本内容“蔡德惠要是每天喝一碗鸡汤,他也许不会死”分析可知,对自己未能尽力帮助一个优秀青年的自责。
3.
因为花是高崇礼与蔡德惠之间最大的牵连,着重写花,给了高崇礼怀念蔡德惠的理由;花也是蔡德惠对植物学痴迷的一个体现,更能体现出蔡德惠的敬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小说中次要人物和物的作用,需要注意自身的特点,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环境和主题方面分析。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写花,花是连接高教授和蔡德惠师生情谊的纽带,和下文日规的情节相映照,爱花体现了他们高雅的情趣,高教授卖花从侧面反映了特定的历史环境。结合文本内容“蔡德惠在中学时就立志学生物。他对植物学尤其感兴趣。到了大学三年级,就对植物分类学着了迷。植物分类学在许多人看来是一门很枯燥的学问,单是背那么多拉丁文的学名,就是一件叫人头疼的事。可是蔡德惠觉得乐在其中”“蔡德惠当然很喜欢这些异国名花。他时常担一担水来,帮高教授浇浇花;用一个小薅锄松松土;用烟叶泡了水除治剑兰的腻虫”分析,花也是蔡德惠对植物学痴迷的一个体现,更能体现出蔡德惠的敬业。
4.
日规是蔡德惠自律和情趣的体现。日规还在,竹筷的影子还在慢慢移动,可是却没有人再去注意。更体现了对蔡德惠逝去的惋惜。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涵,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结合文本内容“蔡德惠做了这样一个古朴的日规,一半是为了看时间,一半也是为了好玩,增加一点生活上的情趣。至于这是不是也表示了一种意思:寸阴必惜,那就不知道了。大概没有。蔡德惠不是那种把自己的决心公开表现给人看的人”分析可知,日规是蔡德惠自律和情趣的体现。日规还在,竹筷的影子还在慢慢移动,可是却没有人再去注意。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规的情节;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斯人已逝,但精神尚存;叙述语言平实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5.C【解析】“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6.C【解析】C项文中的“白衣”指平民。
7.B【解析】B项“数其罪过”的对象是“公主”。
8.(1)光武帝的特使快马驰至,特意赦免董宣的刑罚,而且命令押回大牢。光武帝派遣使者责问董宣滥杀无辜一事。董宣把公孙氏一案的情况告诉使者。【解析】得分点:“原”“还狱”
“以状对”各1分,大意1分。
(2)光武帝为此伤心,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为董宣曾经担任二千石的官职,因此赏赐他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解析】得分点:“伤”“
廉洁”
“葬以大夫礼”各1分,大意1分。
9.董宣坚决不向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打击豪强恶霸势力,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解析】光武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迫让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