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 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 第一课时 )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在不停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活动一: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交流讨论: 将蔗糖放到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消失了,水却变甜了。 这是为什么? 结论: 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 的 和 都很小。 活动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认识浓氨水 : 浓氨水是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的液 体,有挥发性, 显碱性,可以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 : 向烧杯 A中加入 20mL蒸馏水,滴入 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 ; 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向溶液 甲 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2: 在 烧杯 C中 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 B中加入 3mL-5mL浓氨 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 (如右图所示) 观察到的现象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得到的结论 。 交流讨论: 为何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晒干? 结论: ① 微粒是在不停地 的 ; ②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 。 【尝试训练】 1、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导致周围地区多人受害,它说明 ( ) A. 微粒很小 B. 微粒有质量 C. 微粒不断运动 D. 微粒之间有间隙 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 “花气袭 人知骤暖 ”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 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B. 微粒间有空隙 C. 微粒在不断运动 D.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活动三: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的实验 实验 : 取一根约 30 cm 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按图 3-3 进行下面的实验。事先预测结果,并与实际记录值 第 1 页 共 36 页 进行比较。 体积变化情况 实验操作 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 的水,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 ,再滴入无水酒精,使其充 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开口的 一端,颠倒数次 。 结论: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 。 实验 2: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 拉, 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 住注射器末 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 现象 :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 ? 思考: 你知道 其中的原因吗 ? 结论: 不同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 ____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 ,在气体物质中微 粒之间的空隙比较 。所以气体往往比较 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 被压缩。 交流讨论: 1、 如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 物质的 “固态、液态、气态的三态 ”变化实际上就是 发生改变的过 程。 微粒本身 。 2、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热胀冷缩是怎么回事? 温度越高,微粒之间空隙越 ;温度越低,微粒之间空隙越 。 活动四: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如金刚石是由 ___ ____构成的 , 金属铜是由 __ _____构成的, 食盐是由 __________ _____ 构成的,干冰是由 __________ _构成的。 【课堂小结】 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微粒 的基本性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间有空隙的是 ( ) A.打气 筒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第 2 页 共 36 页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微粒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微粒间隔很小 3、现有 A、 B、 C三只小烧杯,其中 A中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 B、 C中分别盛有一定体积的滴有酚酞试 液的蒸馏水,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 ,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构成酚酞的微粒不运动 B.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C.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 下列事实主要能说明: A、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 B、微粒在不断运动; C、微粒间存 在 空隙;(用字母填空) 21 ( 1)气体液化时体积缩小 ; ( 2)一滴水中有 1.67×10 个水分子 ; ( 3) 5mL酒精和 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10mL ;( 4)墙内开花墙外香 ; ( 5)湿衣晾干 ;( 6)压力过大,油会从无缝钢管的输油管壁上渗出 。 5、水受热汽化发生的是 变化,构成水的微粒本身 ( “有 ”或 “没有 ”)变化,只是 发生改变;给水通电时发生了 变化,构成水的微粒本身 ( “有 ”或 “没有 ”)变化,生成与 原来 (相同、不同)的微粒。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B.微粒间有一定间隔 C.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D.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微粒 2、 “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 就能闻到淡淡的 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 A.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 B.微粒之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D.微粒是可以分割的 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 胀冷缩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 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第 3 页 共 36 页 A.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的溶液 B.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证明了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C.高锰酸钾溶于水液体呈紫红色,稀释后仍有紫红色,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高锰酸钾是由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高锰酸钾小颗粒构成的 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 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 B. 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 C. 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 微粒运动总是相同的 6、如图所示,是有关微粒特征的实验。上瓶盛的是空气, 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去玻璃片后, 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 渐 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 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瓶气体混 匀后微粒 ________(填 “继续 ”或 “停止 ”)运动。 7、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放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 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 ( 1)用仪器 A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过一会儿观察 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 3)仪器 A的名称 ____________,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某学生做该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 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____________ 具有挥发性。 8、试用微粒 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 体温表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什么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冷水中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炎热的夏天,充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容易炸裂。 9、请用你最熟悉的化学实 例来说明 “1+1 不一定等于 2”,并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 1)选用药品时利用了浓氨水的以下性质,其中属于浓氨水化学性 质的是 ______ ; A.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 B.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第 4 页 共 36 页 ( 2)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 A、 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 C,加入 约 5mL浓氨水.用 一个大烧杯罩住 A、 C两个小烧杯。 发现问题:烧杯 A中的酚酞溶液是怎么变成红色的? 假设一:空气中有一种物质的粒子,不断运动进入 A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假设二: ; 分析:试验中 B烧杯内的酚酞溶液 ,说明假设一不正确,假设二是正确 ( 3) 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______; ( 4)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_。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 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 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第 64-67页,完成下列问题 一、分子 交流讨论: 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氧气,而水、氢气、氧气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氢气、氧气不 再具有水的性质呢? 1、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是由于构成物质的 不同。如氧气能 ,氢气能 。 氧气由大量的 构成,氢气由大量 的 构成,水由大量的 构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水,水 不再具有氢 和氧 的性质。 科学证明,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 分子虽然体积小质量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具有微粒的基本特征: 分子在 ;分子之间 有 。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 性质的一种微粒。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种分子构成纯净物, 种分子构成混合物。 二、原子 【合作探 究】活动一: 1、分子和原子 如下 图所示,试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和水电解 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 又是什么?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和讨论。 第 5 页 共 36 页 水的汽化 电解水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 变化。受热时,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水分子运动速度加 快,水分子之间的 变大。 微观分析: 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氢 和氧 , 每 2 个氢 结合成一个氢 ;每 2 个 氧 结合成一个氧 。 分子是由 _____ 结合而成的。 在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不变的是 和 。 小结: ( 1)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 , 只是分子间的 发生了改变。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 分子分解成 , 进行重新组合。 ( 2)化学变化实质: 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 , 重新组合生成 的过程 。 化学反应前后 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原子的 、 均不发生改变,只是进行重新组 合。所以,原子是 。 【尝试训练 1】 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 回答: 氢气 氯气 氯化氢 (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反应。 ( 2)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分裂成 , 氯气分子分裂成 ,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 ( 3)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和 。 【合作学习】活动二: 2、原子的性质 原 子 具 有 微粒 的 基本 特 征。 它 的 质量 和 体积 都 很 小, 原 子是 不 停 , 原 子 之间 有 一 定 。 3、原子不但可以构成分子, 原子还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我们常见的 _____(如铁、铜、铝、汞等)和 ________ (如氦、氖等) 金刚石、硅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第 6 页 共 36 页 因此, 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 微粒。 【拓展视野】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P67 【合作学习】活动三: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分 子 原 子 (1) 原子和分子 质量、体积都很 ; 相同点 (2) 原子或分子间都有 ; (3) 原子、分子都是 不停地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 ; (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 ,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 ; (5) 原子、分子 都能构成物质。 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 变化中的 微粒;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 中,分子可以分为 ,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相互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为构成它的原子。 【尝试训练 】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 【课堂小结】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分子: 原子: 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铁 B.氢气 C.氯化钠 D.铜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水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氧气 3、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 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冰融化成水 B.二氧化碳变成了干冰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 D.碘加热变成了碘的蒸气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第 7 页 共 36 页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能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 否发生了变化 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大小和体积发生了变化 D.分子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6、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一定条件下,水能 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7、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增大 8、在有关叙述后填写与之对应的分子的有关特点的编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E.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 1)在很远的地方可发闻到花的香味 ( ) ( 2) 将大量氧气压缩在钢瓶中 ( ) ( 3)进行过滤时,水可以通过滤纸 ( ) ( 4)即使一个氧气分子也能和氢分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 ) ( 5)蔗糖中含有蔗糖分子,金刚石中没有分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 【课后作业】 1、用分子观点解释 “干冰升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 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 A.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 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下列各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 ) A.空气 B.液化气 C.冰水 D.糖水 4、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酒精汽化 —分子间空隙变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氮气分别由水分子、氮气分子构成 B.氧气是许许多多氧原子 聚集而成的 C.食盐中含有食盐分子 D.水中含有氧分子、氢分子,水电解能放出氧气、氢气 第 8 页 共 36 页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 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7、框图中所呈现的是构成 A、 B、 C、 D四种物质的微粒,其中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图示 中,表示纯净物的 ,表示混合物的是 。 8、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蒸发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电解水实验中的 最小粒子是 。 9、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了解物 质 组成及变化的本质。 (1)右图可用来表示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 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 序排列 (用甲、乙、丙表示)。 ( 2)下图是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氧原子 氢原子 水分子 ①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该变化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有 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 氢原子 B.氢分子 C.氧原子 D.氧 分子 ③ 从上图能获取的一条信息是 。 10.用 “ ”和 “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 答下列问题: ( 1)在 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 补充完整; (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 是 ; (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 角度解释由 A到 B变化的实质是 。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 9 页 共 36 页 第 1 节 构成物 质的基本微粒(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 认识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自然界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也改变 一、原子结构 【合作探究】活动一: 阅读书本 68 页交流与讨论,各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 1897 年,英国科学家 汤姆生 确认所有原子都含带 _______电荷的 __________ 2、 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 a 粒子轰击金箔 发现原子内有带 _____电荷的 ________ 现象 结论 粒子穿过金箔,不改变路径 原子内部 粒子穿过金箔,改变了原来的路径 原子核带 粒子被反弹回来 原子核的 很大,但 很小 归纳: ①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 _____的 ____________和核外带 _____电的 _________构成, 两者所带电量 ____ ,电性 ____ ,因而原子呈 ____ 。 ②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个 “很大 ”的空间里围绕很小的原子核做高速的运动。 二、原子核 活动一: 阅读书本 69页拓展视野 1、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原子核带正电,是因为核内有 _______,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 ______。 2、原子核 内有不显电性的 _________,中子质量与质子质量几乎 ________ 。 归纳: ______(每个带 _____单位 ____电荷) ________(带 ___电) ______(呈 _______) 原子(呈 _____) _________(每个带 _____单位 ____电荷) 三、质子和中子 从下面两张表格中归纳出相关信息 第 10 页 共 36 页 归纳: ① 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电性 。 ②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几乎 。 ③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归纳: ① 数 = 数 = 数 ② 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填 “一定 ”或 “不一定 ”) ③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 。 实验证明有一种 _____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④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 数不同,核外的 数也不同。 【课堂小结】 质子(每个带 1 单位正电荷) 质子(带 正 电) 中子(呈电中性) 1.原子(呈电中性) 核外电子(每个带 1 单位负电荷) 2.在原子中, 核电荷 数 = 质子 数 = 核外电子 数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B、原子的电子数等于中子数 C、原子是不可分的微粒 D、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 2、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 内有 6个质子和 7 个中子,则这两种原子不相等的是 ( ) A.原子的带电量 B.原子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质量大小 D.核外电子数 3、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 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 D、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 4、下列对 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相同数目的下列微粒中,质量最小的是 ( ) 第 11 页 共 36 页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原子 6、科学家运用激光光谱技 术使得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7、将 ① 分子 ② 原子 ③ 质子 ④ 中子 ⑤ 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带正电的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_ ( 5)带负电旳微粒是 ________________ ( 6)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____________ ( 7)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 _______________ 8、( 1)填表说明下列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种类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铝 碳 铁 ( 2)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 __________(填 “相等 ”“不相等 ”或 “不一定相等 ”)。是否所有原子中 一定含质子? _________(填 “是 ”或 “否 ”,下同)。是否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中子? ________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 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四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目标】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微粒 一、相对原子质量 第 12 页 共 36 页 【活动一】:自主学习书中 P70 第一、二自然段 -26 -26 原子有一定的质量。如: 1 个铝原子的质量: 4.482×10 kg, 1 个氟原子的质量: 3.156×10 kg, 1 个钠原 -26 子的质量: 3.819×10 kg 原子质量如此之小,使用 ________。为此,国际上规定采用 _________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 。 用符号 表示。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尝试训练】 -26 -26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 ×10 kg, 一个铝原子的质量是 4.482×10 kg,求铝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1)不同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则 越大 ( 2) 不同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 之比。 2、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的关系 经过测定和计算得知,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 1。 【合作学习】 以下是 几种原子构成的相关数据 (相关数据通过查表填写) 原子核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近似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铁 26 30 26 根据上表,你能总结出几条规律?(写在书中 P70 下方) 归纳: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尝试训练 2】 1、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个核内有 6 个质子, 6 个中子,另一个核内有 6 个质子, 7 个中子,则它们不相 等的是( ) A、核电荷数 B、电子数 C、原子的带电量 D、原子的质量 2、原子 R核外有 26 个电子,核内有 30 个中子,它的质子数是 _____,相对原子质量 _____ 【活动二】: 怎样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的大小呢? 根据课本 P75 页的表格中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计算水、 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 13 页 共 36 页 二、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 。 用符号 _________表示。 【 尝试训练 3】 1、计算氧气( O2)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 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氢氧化钙 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4、计算 CuSO4·5H20 的相对分子质量 【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 1. 相对原子质量: ① 定义 用 表示 ② 注意:不同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 2. 相对分子质量: 用 表示 【课堂检测】 1、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C.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D.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 2、 铁的 相对原子质量 为 56,它表示 ( ) A.铁的质量为 56 克 B. 1 个铁原子的质量为 56g C.铁的原子核内有 56 个质子 D. 1 个铁原子的质 量是 1 个 C12 原子质量 1/12 的 56 倍 -26 -26 3、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 6 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 kg,某种原子的质量是 9.288×10 kg,则该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 B. C. D. 4、有 2 种不同的碳原子,一种碳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另一种碳原子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 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 A. 核电荷数 B. 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量 D. 原子的带电量 5、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 ——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5, 相对原子质量为 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 25 B. 30 C. 55 D. 80 6、 1991 年,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 In)元素的相对 原子质量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9,相对原子质量为 115。则铟原子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值为 ( ) 第 14 页 共 36 页 A. 66 B. 49 C. 115 D. 17 7、 科学家发现了核电荷数是 112 的新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77,下列正确的是 ( ) A.该原子核中中子数为 112 B.该原子核中中子数为 165,核外电子数为 112 C.一个原子的质量为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的 227 倍 D.该原子原子核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8、 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 ) A. (40+16+1)×2 B. 40+(16+1)×2 C. 40+16+1×2 D. 40×(16+1)×2 9、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 9.0 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 机,其中一种泄漏的放射源为 “碘 --131”, “碘 --131”和 “碘 —127”是碘元素的的两种不同原子,它们原子核 内的中子数不同。下列关于 “碘 --131”和 “碘 —127”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相 同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C、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D、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10、一种碳原子和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 12 和 24,则碳原子和镁原子的质量比为 ( ) A、 1:24 B、 24:1 C、 2:1 D、 1:2 11、某气体 CnH2n的 相对分子质量 与氧气的 相对分子质量 之比为 7: 8.该气体的化学式( ) A. CH4 B. C2H4 C. C3H8 D. C4H8 12、铀 ─235 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5,核电荷数为 92,其核内中子数为 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____ 13、已知某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2m 千克,又知道碳 12 原子的质量是 m 千克,求该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 。 14、查阅相对分子质量的数据 , 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 SO2 (2) Fe3O4 (3) H2O2 (4) NH4HCO3 (5) (NH4)2SO4 (6) Cu2(OH)2CO3 第 15 页 共 36 页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2、 了解原子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通过氯化钠 NaCl的形成过程,知道原子和离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并能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4、知道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5、了解常见的原子团。 【学习内容】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形象的将这些区域称为 “电 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一】自主学习书中 脂 拓展视野 、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 1 2 3 4 5 6 7 离核距离 能量高低 总结: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2、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活动二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 布:第一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 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 (只有 1 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 2 个电子 )。 (2)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个电子 (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 2 个电子 )的结构。 (3) 电子先排满第 1 层,再排第 2 层 ……(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排布) 【尝试训练 1】 写出氦、氧、钠、镁、铝、碳、磷、硫、氯、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 16 页 共 36 页 【尝试训练 2】 1、 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是 8 B、质子数为 12 C、该原子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 D、该原子属于非金属原子 2、 已知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x 的 值为 ( 2)一般情况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碘原子的化学性质 与下列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 3)根据原子结构 和原子性质的关系推知,碘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 而达到稳定结构。(填写 “易得到电子 ”或 “易失去电子 ”) 变式训练: 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二、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的符号 、离子的形成: 钠在氯气中能燃烧生成氯化 钠 ( 1) 现象: ( 2) 文字表达式: ( 3) 符号表达式: 观察氯化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描述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易 电子,转变为带 电荷的 离子;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易 电子,转变为带 电荷的 离子; 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构成 。 结论: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 . . . . . . . . . . 。 1、 离子的定义: 。书中 P71 第一段 2、离子的分类: ( 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质子数 _ 电子数; 例: ______ 、 ______ ;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 离子, 质子数 _ 电子数; 例: ______、 ______ ; 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 。 第 17 页 共 36 页 3、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如:钠离子、氯离子 【尝试训练 】 写出镁离子、铝离子、氧离子、硫离子、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离子符号的书写 : 在元素符号的 右上 角 标明离子的电荷数和电性,数字在前, _____在后。电荷数为 1 时,省略不写。如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可用 ________来表示,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可用 _____来表示,钙原子失去 两个电子形成的钙离子用 _________表示。 钠离子 ________ 氯离子 ________ 氧离子 ________硫离子 铝离子 ________ 氢离子 ________ 镁离子 ________钾离子 5、离子符号的意义: ① 表示该种离子(一个离子) ② 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 个离子所带的 ,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 _________ 。 练习 :写出下列箭头所指中 “2”的意义 2+ 2Mg 【尝试训练 】 2+ 2- 1、写出数字的含义 C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 3 个硫离子 _________ 2 个铝离子 ___________ 6.常见的原子团有: 氢氧根: 碳酸根: 铵根: 硫酸根: 硝酸根: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活动三】: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离 子 粒子种类 原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质子数 =电子数 粒子所显电性 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关系 原子和离子的转化过程中,只改变 ___ __ __数量,不改变 ____ ___数量。 【 活动四 】 :分子、原子和离子间的转化 1、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第 18 页 共 36 页 【课堂检测】 1、原子转变成离子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原子总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有关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钠离子有两个电子层 B、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都为 11 C、一个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一个电子,从而变成带一个单位 正电荷的钠离子 D、钠原子 可以失去电子变成 钠离子 ,而钠离子则不能变成钠原子 3、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kg C、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 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所以它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没关系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 于 (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 某原子失去电子后,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原子的质子数发生了变化 B.该原子带了负电荷 C.该原子带了正电荷 D.该原子的相对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变 6、 某元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 A.该原子是一种金属原子 B.该微粒具有稳定结构 C.该微粒是阳离子 D.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 2 个电子层 7、一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的是 ( ) A.质子 B.原子核 C.阳离子 D.带负电荷的离 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因为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整个原子显正电 C.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原子与离子可通过电子得失来转变 9、用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和数字填空 ( 1)原子的核电荷数 _____质子数 _______核外电子数,如碳原子的质子数为 ______,电子数为 _______。 ( 2)阳离子的核电 荷数 ______质子数 _______核外电子数,如钠离子的质子数为 ______,电子数为 _______。 ( 3)阴离子的核电荷数 ______质子数 _______核外电子数,如氯离子的质子数为 ______,电子数为 _______ 。 10、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⑴ 该微粒有 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 _____个电子; ⑵ 若该粒子为原子,则 x 的值为 ______; ⑶ 若 x 的值是 13,则该粒子符号为 。 1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A图中的 x 的值是 (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第 19 页 共 36 页 (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4)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 12、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 2 个氢离子 _______, 3 个氯离子 _______, 4 个钠离子 13、指出下列着重号标注数字的意义: 3. + 2- 3Al 2. S 14、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①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 ③ 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 构成氯化钠的氯化钠离子在不断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③ 15、写出常见原子团: 氢氧根 硫酸根 碳酸根 铵根 硝酸根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 节 元素与元素符号(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定义及分类,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学习过程】 【问题引入】 某品牌矿泉标签上标有钠 1.6-1.99mg/L,钾 2.4-4.1mg/L,钙 4-6.9mg/L,这里的钠、钾、钙指 的是元素、原子、还是 ……?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 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 余种。 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物质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碳酸钙 高锰酸钾 碱式碳酸铜 化学式 上述物质中都含有 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 关于元素,你 还知道些什么? (填书本 P74 表) 【尝试训练 1】 生活中常接触到 “含氟牙膏 ”、 “高钙牛奶 ”、 “碘盐 ”、 “富硒茶叶 ”和 “加铁酱油 ”等用品,这 里的氟、钙、碘、硒和铁指的是 (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分类:根据元素具有的性质不同,把元素简单划分为 元素和 元素两大类。 ① ________元素:通常偏旁有 “钅 表示,除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非金属,其相应元素名称有 “石 ”字旁,如 _____、 _____、 ____ ② __________元素 __________非金属,其相应元素名称有 “氵 ”旁,如 _____ __________非金属,其相应元素名称有 “气 ”字头如 _____、 _____、 _____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0 页 共 36 页 【交流讨论 2】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具有 相同 核电荷数的 同一类 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 微粒 原子的总称 区 别 描述物质的 组成 描述物质的 构成 如水 组成 一个水分子 构成。 只讲 ,不讲 。 既讲 ,又讲 。 联系 、元素符号 ——用特殊的符号来表示元素 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用 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要 _______,第二个字母要 __________。 根 据附录元素周期表和表 3-4,掌握 号元素及以下常见元素符号。 碘 溴 铁 锰 锌 铜 钡 银 金 汞 锡 铅 【交流讨论 3】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关系 【交流讨论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的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 子 8 个 (He为 2个 ) 很难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原子 一般 4 个 易 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原子 一般 4 个 易 电子 不稳定 (1)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 。如氧和硫。 【合作探究 1】 最后一段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1、元素符号除了表示 以外, 也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 。 如 Cl表示 ,还表示 _ 。 2、写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意义 ( 1) H 微观意义 2H的意义是 ,只有 _______ 意义; 第 21 页 共 36 页 ( 2)若物质由原子构成,则还可以表示该物质。例如 Mg 的意义有: ; ; ; 【尝试训练 2】 1、 “2O”表示的意义是 ( ) A. 2 个氧原子 B. 1 个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气 2、下列符号可以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 ) + A. H B. H2 C. 2H D. H2O 【课堂小结】 定义: 1、元素 分类 写法 2、元素符号 宏观: 意义 微观: 【课堂检测】 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 150mg、镁 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 (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3、中国 “氢弹之父 ”于敏获得 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氘,氚,(制造氢弹的原料)都属于氢元素,这 是因为它们具有同的 ( ) A.化学性质 B.原子质量 C.质子数 D.中子数 4、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氯、碳、钙、铜 B. 氢、汞、铁、银 C. 钠、镁、氧、氮 D. 锰、硫、锌、钡 5、对过氧化氢分子( H2O2 )的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B.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由 2 个氢元素和 2 个氧元素组成 D.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7、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氢元素 D.氧元素 8、美国发明了月球制氧机,它利用聚焦太阳光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由此可 推测 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水 D.高锰酸钾 9、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 ) 第 22 页 共 36 页 A. 2O B. O2 C. H D. Fe 10、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含义的是 ( ) A. O2 B. 2 Mg C. H D. N 11、甲醛(化学式为 CH2O)是室内装潢可能产生的污染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 D.甲醛由 1 个碳元素、 2 个氢元素、 1 个氧元素组成 12、酚酞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是 C20H14O4,它是由 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每个酚酞 分子中共有 ________个原子,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____。 + 2- 13、在 H2O、 H2、 O2、 H、 O、 H、 O 七种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原子的是 _______________,属于离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含义。 ① 钠离子 _____ ② 钙离子 _____ ③ 2 个氯原子 ④ 3 个镁离子 2+ ⑤ n 个氧离子 ⑥ 2Na ⑦ 3Ca ⑧ Si表示 , ______________, 还可以表示 15、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3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______;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 + (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____原子; Na 的结构示意图是 ___(填字母)。 16、下图中 A、 B、 C、 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 A、 B、 C、 D微粒共表示 _______种元素。 ( 2) A、 B、 C、 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 ___ 。 ( 3) D中 x= _______。 1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点燃 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且干燥的漏斗,将导气管 插入盛有 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内,观察到漏斗内 有 出现;澄清石 灰水 。 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 18、某厂生产的矿泉水瓶上的标签如图所示。标签中列出了若干矿 饮用水理化指标 物质的含量,作为饮用水的理化指标。 矿物元素 测定结果 ( 1)该矿泉水含有的钙、镁、钾、钠指的是 钙 ≥ .0mg/L ( 2)如果每人每天喝一瓶该矿泉水,每瓶按 500mL计算, 镁 ≥ 0.5mg/L 则每人每天摄取的钙元素的质量是 。 钾 ≥ 0.35mg/L 钠 ≥ .8mg/L 偏硅酸 ≥ 第 23 页 共 36 页 第三章 构成物质的奥秘 第 节 自然界中的元素及人体健康(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会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2、 了解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掌握几个重要的元素之最 3、知道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重要性。 【复习回顾】 下列现象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的是 ( ) A.水在常温下呈液态 B.在加热条件下水变为气体 C.电解水可以得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D.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自学与思考 1】 阅读 P76 拓展视野 一、元素周期表 1、俄国 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于 1869 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在该表中,每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称 为 ,其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其中 元素名称: ; 元素符号: ; 14 的意义: ; 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__,属于 _________元素(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 【 尝 试 训 练 1】 硒被誉为 “抗癌大王 ”。根据下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是 34 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78. 96 g 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自学与思考 】 阅读课本 P77-78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填元素名称和符号。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名称和符号分别是 、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其次是 。海水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其次是 ,这三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 但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须元素。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__。 4、太阳上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其次为 。 5、地核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_______,其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训练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_________;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 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_____; 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 _________,其次是 __________。 第 24 页 共 36 页 【自学 与思考 3】 阅读 P78 元素与人体健康及图 3-23 人体中元素分布 三、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必需元素有 ______多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常量元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微量元素有 ___________ _ 等。 2、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 1)人体缺乏某些元 素,就会影响人体健康甚至生病,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 人体缺乏的元素 症状 骨质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甲状腺疾病 贫血症 智力低下、儿童发育迟缓、严重时会得侏儒症 ( 2)人体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如 ______吸收过多,容易引起白内障、动脉硬化等; _______过量也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微量的 ____可以防癌,,但过量的 _____ 则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尝试训练 3】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人体的健康问题 关系错误的是 ( )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碘会引起龋齿 C.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而导致发育不良 四、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类 概念 举例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尝试训练 4】 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填写右图 [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1、物质的简单分类 物质 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物质 【尝试训练 5】 现有 ① 氧气 ② 碳 ③ 铁 ④ 二氧化碳 ⑤ 氧化镁 ⑥ 水 ⑦ 高锰酸钾 ⑧ 空气 ⑨ 碳酸氢铵( NH4HCO3)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______; 第 25 页 共 36 页 属于氧 化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 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 ________;含有元素 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 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写) 【课堂检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氧 B.硅 C.铝 D.铁 2、氦是太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其元素符号为 ( ) A. H B. He C. N D. Cl 3、贫血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 ) A.钙 B.铁 C.氟 D.碘 4、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的 化学式是 O3,它是一种 ( )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5、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被称为 “四中子 ”, 也称为 “零号元素 ”。有关这种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6、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钠原子最外层有 11 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99 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 11 7、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铱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铱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铱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 192.2 C.原子核外有 77 个电子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77 8、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Mg 的原子序数是 12 B. Na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表中所列 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D.元素所在周期的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9、根据以下 A、 B、 C、 D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 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在相 应位置。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 ;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 ;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 ; (4)分布在丙氨酸 (C3H7O2N)中的是 。 10、将下列物质分类 ① “激活 ”饮料 ② 氧化镁 ③ 澄清石灰水 ④ 高锰酸钾 ⑤ 液氧 ⑥ 冰水共 存物 ⑦ 五氧化二磷 ⑧ 水银。(填编号) ⑴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⑵ 属于纯净物的是 第 26 页 共 36 页 ⑶ 属于单质的是 ⑷ 属于化合物的是 ⑸ 属于氧化物的是 11、遂宁特产 “524 红薯 ”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铁、锌、钙等。 (1)“524 红薯 ”中的钙元素被誉为 “人体中的钢筋混凝土 ”。婴幼儿缺钙易得 _____病。 (2)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 A.钙离子的符号为 Ca B.钙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8 C.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g D.氯化钙的化学式为 CaCl 12、下面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 I为碘元素符号)。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 ) 配料表 A.此食盐是纯净物 氯化钠( NaCl) ≥98.0%(以 NaCl计) B. “加碘食盐 ”中的 “碘 ”是指碘单质 C. 1kg 此食盐中含碘酸钾 (35±15)mg 碘酸钾( KIO3) (35±15)mg/kg(以 I计) D. “菜未烧熟不宜加入碘盐 ”的原因可能是碘酸 菜未烧熟不宜加入碘盐 钾受热不稳定 菜烧熟后加入碘盐最佳 第三章第 3 节 物质的组成(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意义 2、依据物质的组成写出化学式。 3、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 一、化学式及其意义 1、化学式:用 和 的组合表示 的式子,称为该物质的化学式。 源于一个基本的事实:任何 物都有 组成 ,不同的物质组成 。 故化学式反映了物质的 情况。 【合作探究】图 3-24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2、化学式的意义 水是由 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 是由 和 构成的,因此,水的化学式为 ,实际上表示了 水分子的 ,也可称为水的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式表示该物质的 ,也可以表示 , 分子式中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对应元素的 。 宏观意义 ; H2O 微观意义 ; 3 H2O其中 3 的意义是 ;只有 _______意义; 2 的意义是 ; 第 27 页 共 36 页 【交流讨论】阅读 P82 三、四、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 2)氯化钠的构成微粒是什么?化学式是如何确定的? ( 3)哪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Fe可以表示几种含义? Ne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小结】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 可以当作化学式; 2、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 分子,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物质中各元素原子数目的 ;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就是他们的化学式。 【尝试训练 1】 1、请写出化学式 O2的意义 宏观意义: ; 微观意义: ; nO2表示 2、根据表 3-6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氮气 ;铜 ;一氧化碳 ; 二氧化硅 ;氯化钙 ;碳酸钙 ; 【自主学习 2】 二、化学式的书写 、单质 ( 1)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金属单质,如 稀有气体,如 固态非金属单质,如 ( 2)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如 2、化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各种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原 子个数比是 。 化学家在研究大量的 化合物 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 ——元素的 分析表 3-7, 化合价有 价、 价和零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 。 化合价的表示:标在对应元素的 。 书写化学式的 注意事项: ( 1)一般左 右 ,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 。 ( 2)在化合物中金属一般呈 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 价。在 非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一般呈 价, 另一非金属元素呈 价。氢、氧在各自的化合物中,通常氧呈 价,氢呈 价。 ( 3) 基本原则: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P82)。 常用的化合价口诀 1: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第 28 页 共 36 页 一二铜二三铁,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四六硫二四碳, 正负变价要分清; 莫忘单质都为零。 常用的化合价口诀 2: 氧负 、氟负 , 氯在最后常负 ; 氢和钠钾银, 镁钙 和钡锌; 、 铜 、 铁, 铝 硅 价磷; 二四六硫二四碳, 氮可三二四五变。 【尝试训练 】 1、写出一种易变价的金属元素 ,常见化合价为 。 写出一种易变价的非金属元素 ,常见化合价为 。 写出显 -2 价的原子团 ;铵根的化合价为 。 【合作探究】 通过比较常见离子所带电荷数和常见化合价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其化合价数值 ,正负 ,表示顺序 。 【课堂检测】 1、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而无宏观意义的是 ( ) A、 H B、 N2 C、 CO2 D、 2H2O 2、水的化学式为 H2O,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 H2O2。关于它们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氢气 B、都含有 1 个氢分子 C、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D、都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 H2 除了表示氢气外,还可以表示: ① 氢元素; ② 一个氢分子; ③ 两个氢元素; ④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 成; ⑤ 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⑥ 两个氢原子。正确的一组是 (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④ ⑥ 4、关于葡萄糖( C6H12O6)的组成和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由 6 个碳原子、 12 个氢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 B.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葡萄糖分子中一共有三个原子 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5、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对二甲 苯的化学式为 。 6、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氧离子( ) 氯离子( ) 氢离子( ) 钠离子( ) 钾离子( ) 银离子( ) 镁离子( ) 钙离子( ) 钡离子( ) 锌离子( ) 铜离子( ) 铁离子( ) 亚铁离子( ) 铝离子( ) 氢氧根离子( ) 铵根离子( ) 7、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 Cl ; 2Na ; 第 29 页 共 36 页 2+ ; Fe ; 3+ 2Fe ; 2H2O ; O2 、 、 、 。 第三章第 节 物质的组成(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2、根据化学式准确读出化合物的名称,并标出对应元素化合价。 3、弄清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常 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 】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一排顺序: ( 1)写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符号,排好顺序:一般是 “左正右负 二标价: ( 2)找到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在元素符号的 方标出化合价; 原子个数写右下: (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确定原子个数。 即用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各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 ( 4)在元素符号的右下方标出原子个数,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 5)根据化合价检查书写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注意:化学式只能表 示实际存在的物质组成。不能根据化合价凭空臆造,随意书写化学式。 【交流讨论】 请写出碳、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试着命名。仿照此,硫、氧元素能形成几种化合物?写出 化学式。 【尝试训练 1】依 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 1)氧化钾 氧化铁 氧化亚铁 氧化铜 、 、 、 ( 2)氯化钙 氯化镁 氯化铜 氯化铝 、 、 、 ( 3) 氢氧化铁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 、 、 ( 4)碳酸钾 碳酸钡 碳酸钠 碳酸 、 、 、 ( 5)硫酸亚铁 硫酸钾 硫酸铝 硫酸 、 、 、 ( 6)硝酸银 硝酸铜 硝酸铁 硝酸 、 、 、 ( 7)硝酸铵 硫酸铵 碳酸铵 氯化铵 第 30 页 共 36 页 、 、 、 【自主学习 】 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简单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①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两种元素之间用 “ ”字连接,如 MgO读作 ; ② 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 向 读,与化学式的写法刚好 ,如 ZnS 读作 ; ③ 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该元素 读出,如 Fe3O4读作 , N2O5读作 ; 注意: a. 后读的元素的原子个数为 1 时,一般不读出; b. 含有可变价的元素,低价时加 “亚 ”,如 Fe2O3读作 ,, FeO读作 , CuO读 作 , Cu2O读作 。 2、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 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省略 “根 ”字。 ① 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成 “氢氧化某 ”,如氢氧化钙( ) Cu( OH) 2读作 ; ② 含酸根的化合物读成 “某酸某 ”,如碳酸钠( )、硫酸钙( )、硝酸银( ) ③ 氢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读作 “某酸 ”,如 H2SO4读作 ; HNO3读作 ; 【尝试训练 2】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有无错误?如有,请改正: (1)二氧化碳 O2C________ (2)五氧化二磷 5O2P______ (3)氧化镁 mgO_______ (4)氧化铜 OCu__________ (5)氢气 H _____________ (6)氦气 H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1)Zn __________ (2)SiO2 __________(3)N2O3_________ (4)Na2SO4__________ (5)Al2O3 __________(6)MgCl2_________ (7)CO __________ (8)K2MnO4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 A.SiO2 B.Fe3O4 C.CaO D.Al2O3 【合作探 究】 通过已学习知识的对比和归纳,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方法,请你 仔细阅读表中内容,并回答相应问题。 ( 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 ____________ 数相等。 (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 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 3)利用表格中所给内容,请你再写出一种全都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且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元素符号周围各数字的含义 a:表示 a个 R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等) b:表示一个粒子中含有 b 个某原子 c:表示一个 R离子带 c 个单位正(或负)电荷 d:表示(某化合物中) R元素的化合价为 ±d 价 【练一练】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 “2”的含义 2H ; 2H2 、 ; + 2H ; 第 31 页 共 36 页 2- 2CO3 、 ; +2 CuO 。 【尝试训练 3】 1、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 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 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 ) 2+ A. Ca 中的 “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2CO中的 “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2 C. MgO中的 “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D. CO2中的 “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与名称一致的是 ( ) A.氯化钾: ClK B.二氧化碳: O2C C.氧气: O2 D.锰酸钾: KMnO4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AlCl(氯 化铝) B. FeO(氧化铁) C. Na2CO3(碳酸钠) D. OMg(氧化镁) 3.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化合物中金属显正价,非金属一定显负价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C.在一种化合物中同种元素只能显示一种化合价 D.原子团的化合价为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 K2S 中,钾元素显 +1 价, 硫元素显 -2 价 B.在 O2中氧元素显 -2 价 C.非金属元素在书写时一定在后面 D.在任何化学式中,都是将正价的元素写在左边,将负价的元素写在右边 5.铝元素的氧化物化学式 为 Al2O3,若 Al的化合价不变,则铝元素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 A.AlCl B.Al3Cl C.Al2Cl D.AlCl3 2- 6.酸根阴离子 RO4 中 R的化合价是 ( ) A、 -2 B、 0 C、 +4 D、 +6 7.新版人民币中的防伪油墨含有一种由镁元素和氟元素(元素符号为 F,化合价为 -1)组成的化合物,它的 化学式是 ( ) A.MgF B.MgF2 C.Mg2F D.Mg2F2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两个氢氧根离子: 2OH B.两个氢原子: H2 +2 C.五氧化二磷: P5O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MgO 9.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 A.2 个氮分子: 2N B.2 个碳酸根离子: 2CO C.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D.4 个氢原子: 2H2 10.下列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 A.MnO2 B.KMnO4 C.K2MnO4 11.为预防碘缺乏病,常在食盐中加一种叫碘酸钾的物质,该物质中的碘元素显 +5 价,则它的 化学式为 ( ) A. KIO4 B. KIO3 C. KIO D. KI 12.下列物质按氯元素化合价规律排列为 KCl、 _______、 HClO、 KClO3、 HClO4,则空格内的物质应是 ( ) A. NaCl B. NaClO C. Cl2 D. HCl 13.以下各组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完全相同的是 ( ) A. CuO、 Cu2O B. KMnO4、 K2MnO4 C. SO2、 SO3 D. KClO3、 HClO3 第 32 页 共 36 页 14. 明矾[ KAl(SO4)m·12H2O]可用作净水剂,其中 m 的值是 ( ) A.1 B.2 C.3 D.4 19.含磷洗涤剂含有 Na5PxO10,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 则 x 的值为 ( ) A. 1 B. 2 C. 3 D. 4 15.为了防止传染病疫 情发生,必须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环境消毒,下列 有关常用的消毒剂及对应的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 ) A.熟石灰的化学式: CaOH B.过氧化氢 (H2O2)中,氧元素为 -1 价 C.过氧乙酸结构式如右图,其化学式为: C2H4O3 D.漂白精的有效成份次氯酸钠 (NaClO)中,氯元素为 +l价 16. 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 ClO2 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 示。四种物质中,属于 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的物质 ____________。 17. ( 1)据 2002 年《化学世界》期刊介绍,最近我国著名化学家徐辉碧教授根据众多实验事实提出硒(元 素符号为 Se)与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硒的一种化合物 K2SeO4中的硒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已 知 K2SO4叫硫酸钾,则 K2SeO4的名称叫 __________; ( 2)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偶然制得了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化学合成物质 BaCuSi2O6,它由 _______ 种元素组成的,其中 Ba呈 _______价。 18.录像用的高性能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 CoxFe(3-x)O(3+x)的化合物。已知氧为 -2 价,钴 (Co)和铁可能呈现 +2 价或 +3 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 x 的值为 _______, 铁的化合价为 _______,钴的化合价为 _______ 第三章 第 节 第三课时 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学习目标】 1、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等。 2、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 的能力和定量计算能力。 【思考】 化学式还能告诉我们有关组成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的信息吗? 【合作探究 1】 根据化学式来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完成计算 负 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为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例 1:求 CO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 在 CO2中 m(C)∶ m(O)= 【总结】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 的乘积之比。 注意: 计算式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与原子个数的顺序要 ,计算结果一般用 最简整数比 表示。 例: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 AxBy,则 与 元素的质量比为: ∶ ∶ 【尝试训练 】 1、已知 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NH4NO3,求 ( 1) 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 2) 硝酸铵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 3) 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第 33 页 共 36 页 2、求 Al2(SO4)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我国瓷都 ——江西景德镇生产的 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景德镇的高岭土[主要成分: Al2(Si2O5)(OH)4] 是制造陶瓷瓷器的优良原料。高岭土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合作探究 2】已知物质 中元素的质量比,如何求原子个数比? ∶ ∶ 例 2:已知某铜的氧化物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8∶ 1,求该物质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自主学习 1】 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w)是指 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 在物质 中所占的比例。 质量分数可用 百分数 表示。在化合物中: w (X) = 。 【尝试训练 】 1、计算尿素[ 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计算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 【合作探究 】纯净物的质量与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交流讨论 】 已知水的质量为 36g,求其中氢 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 解: 2、化合物的质量 。 【交流讨论 】 已知一定质量的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14g,求氧化铁的质量。 解: 【尝试训练 】 1、 已知 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4g,求 H2O的质量。 2、多少千克氯化铵与 160g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交流讨论 】 1、尿素是一种肥效高、土壤适应性好的常用氮肥,其化学式为 CO(NH2)2。现有一尿素样品,测得氮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 43.5%,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尿素样品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某尿素样品中含尿素 95% (杂质中不含氮元素 ) ,则该样品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第 34 页 共 36 页 3、其化肥厂生产一批尿素,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2%(杂质不含氮)。按规定,产品中含尿素 的质量分数在 95%以上为一等品,试根据计算判断该厂所生产的尿素能否按一等品出售? 【尝试训练 】 1、小明同学给自家菜园的蔬菜施用氮肥,原计划用 2.4Kg 硝酸铵 (NH4NO3),现改用某尿素化肥,该化肥外 包装袋上的说明如下图所示(注:施用不同氮肥,含氮量相同,肥效相同)。请回答: ( 1)该袋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Kg; 尿 素 ( 2)需施用这种尿素化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Kg; 主要成分 2)2 ( 3)该化肥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 含氮量 【课后作业】 净重 1.燃放爆竹产生一种污染 物,其元素质量比为 1: 1, 则该污染物是 ( 化肥厂) A. H2S B. CO C. SO2 D. NO 2. 2007 年 10 月 24 日, “嫦娥一号 ”带着国人的祝福,执行中国首次 “探月 ”之旅。 “嫦娥一号 ”在升天前 10 小 时开始加注火箭燃料四氧化二氮( N2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四氧化二氮是由 6 个元素构成的 B.四氧化二氮分子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 C.四氧化二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 8 D.四氧化二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92g 3.有关尿素 [CO(NH2)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6+14+1×2×2 = 46 B.尿素是一种氮肥 C.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6: 14: 1 D.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l00% 4.油炸食品中 含有一种叫丙烯醛 (化学式 C3H4O)的有毒物质。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 B.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 56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4: 1 5.地震过后,防疫部门常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 RO2,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 验测得该氧化物中 R与 O的质量比为 71∶ 64,则 RO2的化学式为( ) A.CO2 B.NO2 C.SO2 D.ClO2 6.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 元素的化合价 . 地壳中的金属元素 2MnO4 KMnO4 MnO2 Na Fe Ca Mn 元素的化合价 由低到高 金属元素 的 含量 由少到多 . 空气中的气体 . Fe 元素的质量分数 N2 O2 CO2 Fe3O4 Fe2O3 FeO 气体含量 由高到低 Fe 元素质量分数由低到高 7.被称为 “笑气 ”的某种氮的氧化物,其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7: 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 A. N2O B.NO2 C.N2O4 D. N2O5 8.某氧 化物 RO2中含氧元素 5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64 B. 16 C. 32 D. 80 9.汽车尾气中含有一种氮的氧化物,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6.7%,则该化合物是 ( ) A.NO B.NO2 C.N2O5 D. N2O 10.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 A.CO(NH2)2 B. NH4NO3 C. NH4HCO3 D.(NH4)2SO4 第 35 页 共 36 页 11.有一混有下列氮肥的氯化铵( NH4Cl)样品,测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 ,则混有的氮肥可能是下列 中的 ( ) A.NH4HCO3 B.(NH4)2SO4 C.NH4NO3 D.CO(NH2)2 12.在家庭生活中,自来水经过处理后,用途更加广泛。用自来水养金鱼时为除去其 中少量的余氯,可放入 少许大苏打 Na2S2O4·5H2O,大苏打由 _____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其中 Na、 S、 O、 H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 13.( 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第 1 位,下同 )。 ( 2) CO2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室制得的 CO2 气体通常混有水蒸气,则该混合气体中氧元 素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 “﹤ ”、 “﹦ ”、 “﹥ ”)上述数值。 14.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 规定 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盐。右图是一种 市售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试回答: ΧΧ牌精制碘盐 配料:氯化钠、碘酸钾 ( ( )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 ; KIO 1 3) 含碘: 30mg/kg ( 2) “含碘量 ”中的碘是指 (填序号 ) ; 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分子 D.碘离子 贮藏方法:避光、避热、密封、防潮 ( 3)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 位数)。 ( 4)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 。 15.科学研究表明: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 奋中枢神经 系统等作用,被誉为 “第七营养素 ”, 它可以从忍冬科植物中提取,化学式为 C16H18O9。请问: ( 1)绿原酸由 种元素组成。( 2)一个绿原酸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 3)绿原酸中 H、 O元素的质量比是 。 16.尼古丁的化学式为 CxHyNz,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62,其中氢元素约占 8.7%,氮元素约占 17.3%,则化 学 式中 x= , y= , z= 。 17.焚烧生活垃圾场会产生二恶英,其中毒性较大的一种物质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 C%-44.72%, H%-1.24%, O%-9.94%, Cl-44.1%,已知该物质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2,试确定该物质化学式 18.某学校初三年级学生小明和父亲一起去镇生产资料公司购买化肥,该公司化肥售价如下: 肥料 尿素 硝酸铵 碳酸氢铵 化学式 负 ( 2) 2 NH4NO3 NH4HCO3 价格(元 吨) 稀 稀 小明的父亲只带 200 元钱,想买含氮量多的化肥,小明应用所学的知识为父亲选购了一种含氮量最多的肥料。 你认为他买了哪种肥料? 第 36 页 共 3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