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关键能力:通过分析史实材料,了解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结合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增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2.科学精神: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理解社会形态更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科学精神。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教学难点封建制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点拨:马克思作为近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与其创立的以其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指明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2、新课讲授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1.图片展示问:一提到原始社会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原始人是怎样生活的?原始社会是如何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呢?原始社会又是怎样演进到奴隶社会的?阅读教材1-3页查找答案。2.根据学生阅读教材情况,知识总结(1)原始社会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原始社会阶段阶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特点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事物为生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事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3)生产关系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二)奴隶社会探究与分享一材料: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思考:(1)最早形成的两大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是什么?(2)什么是阶级?(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提示:(1)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地位。(2)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探究与分享二◆我国古籍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整”。◆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录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抵押給某人,以及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土地抵押完后,如果还是无法偿清债务,债务人就只得把自己连同妻儿一起作抵押。结果,偿还期限一到,债务来能还清,不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债务人全家都沦为奴隶了。问题:(1)运用上述材料,说明奴隶主与奴隶产生的过程。(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教师总结:在原始社会后期,为了维护本氏族部落的利益,不同氏族部落之间战斗不断,在氏族之间的战斗中,被俘获的人就成为胜利者剥削,奴役的对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失足制度的瓦解,战斧成为最初的努力,氏族首领则转变为最初的奴隶主。原始社会后期,随着时期的不断改进和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私有制逐渐发展并盛行,在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家庭占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不同劳动力的多少强弱家庭人口多寡不同以及受到天灾人祸等影响的程度不同,氏族内部不可避免地产生贫富不均。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家庭就成为氏族公社中的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陷入贫困和破产,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穷人在遇到天灾人祸时不得不向富人借债,当穷人无法还清债务时,就往往被迫把子女和自己卖为奴隶,这样便出现了债务奴隶。战俘奴隶与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两个主要来源。知识点睛:(1)奴隶社会的出现①阶级的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②最早的阶段: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2)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3)奴隶社会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4)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三)封建社会材料1: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问题: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说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交流知识总结:两种生产关系在本质上都是剥削制度。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材料2: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如采用体耕,轮作,选种等技术;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分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唐朝的长安、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誉为封建时代的三大世界名城。问题:什么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为了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过渡: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四)资本主义社会探究与分享一材料1: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出自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2:《资本论》共四卷,第一卷共分为7篇。第一篇“商品和货币”,阐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为整个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基础。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原理,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最基本的部分。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着重分析了资本家怎样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分析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对资本从形式上的隶属变为实际的隶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的过程。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六篇工资。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问:(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在哪个社会?(2)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你能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方面,说明一下剩余价值学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吗?(4)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是否可以选择不去资本家的工厂做工?(5)什么是剩余价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1)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最初出现在封建社会内部,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在正常的情况下,中国的封建社会会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侵,破坏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靠剥削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家致富,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4)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生产资料,这就决定了工人受雇于资本家的命运。工人可以选择不到某一个资本家的工厂做工,但必须去一个资本家的工厂做工。(5)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知识总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探究与分享二材料: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思考:(1)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设计意图:提示学生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寻求本质。所以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角度提出问题。材料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万人,为52年来最高。与此同时,社会财富高度向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少数富有的美国人集中。有数据显示,最富有的5%美国人拥有全国72%的财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必然导致社会矛盾深化。(1)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怎样理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是不可避免的?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教师点拨:(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重要原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会加剧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和生产的过剩。(2)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为:随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与社会分工的细化,资本主义的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资本主义私有制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产品也归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不可调和,所以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级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阶级对立无法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命运。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要让学生清楚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逻辑关系,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无法消除经济危机,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3、结束新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没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学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体会了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的标志和原因。让我们树立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六、板书设计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二)奴隶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生产关系的特点主要矛盾(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国家主要矛盾(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基本矛盾七、课后作业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预习下一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