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知识点1:物质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2、密度的公式:ρ=m/v(公式变形:m=ρv;v=m/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kg/m3,g/cm3)(2)两者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1千克/立方米=1×10-3克/立方厘米(3)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1克/立方厘米4、密度的测量:测量原理:ρ=m/v(1)测量步骤(固体):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一般用排水法);③计算ρ=m/v。(2)测量步骤(液体):①量筒量出液体的体积为V;②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③把液体倒入空烧杯中,称的总质量为M2;④计算液体密度ρ=(M2-M1)/V。【典例精讲】1.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的正方体,要求他们的边长分别为0.1m、0.2m、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是3kg、21.6kg、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A.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B.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D.以上结论都不对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4.某同学用称量为500克,最小刻度为0.2克,最小砝码为5克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衡量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质量是75.2克,则铁块实际质量是( )A.74.8克B.75克C.75.2克D.65克5.分别由a、b、c三种物质制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千克/立方米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6.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大于0.9×103千克/米3??????B.?小于0.9×103千克/米3????????C.?等于0.9×103千克/米3????????D.?无法判断7.小海从旅游胜地带回一块玄武岩火山石,如图甲所示,他通过多种方法测定这块玄武岩的密度。(1)方法一: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________,表示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量火山石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火山石质量为________g;③再用排水法测得火山石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算得了火山石的密度。(2)方法二:①将装有水的玻璃杯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清零,如图丙:②火山石用细线绑住悬挂着浸没于水中,电子秤示数为8.6g,如图丁;③结合方法一中测得的数据,小海算出火山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保留一位小数)。知识点2:物质的比热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高温物体放热,降温;低温物体吸热,升温。2、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用符号Q表示,热量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3、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意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4、比热表的阅读: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比热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反之则相反。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升温慢。)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典例精讲】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吸收热量比乙的多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2.星期天,小林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6: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一时刻图线,如图所示.则可以判断()A.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B.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C.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D.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3.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取出,分别放置在足够大的0℃的冰块上,直至冰块停止熔化。(已知c铝>c铜,铝块和铜块放出的热量被冰块完全吸收)则(??)A.?放置铝块的冰块熔化得更多B.?放置铜块的冰块熔化得更多C.?放置两金属块的冰块熔化得一样多?????D.?无法判断4.一根均匀的铁棒,质量是m,密度为ρ,比热容是c,去掉1/2,则剩余部分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分别为(??)A.?m、ρ、c???B.?1/2m、1/2ρ、1/2c??C.?1/2m、ρ、2c?D.?1/2m、ρ、c5.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搅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假设没有热损失)搅拌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由此可知( )A.?甲的比热大?????????B.?乙的比热大???????????????C.?两者的比热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6.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7.?同学们在进行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1)实验中需要测量水的质量.①小范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怎样操作?②如图甲,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________? g.(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将________?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小范测得水的初温是3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则水温升高了 ________?℃.(3)实验中,加热与水等质量的沙子,使其与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发现比水升高的温度高.请写出实验的结论.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知识点1:物质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2、密度的公式:ρ=m/v(公式变形:m=ρv;v=m/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kg/m3,g/cm3)(2)两者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1千克/立方米=1×10-3克/立方厘米(3)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1克/立方厘米4、密度的测量:测量原理:ρ=m/v(1)测量步骤(固体):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一般用排水法);③计算ρ=m/v。(2)测量步骤(液体):①量筒量出液体的体积为V;②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③把液体倒入空烧杯中,称的总质量为M2;④计算液体密度ρ=(M2-M1)/V。【典例精讲】1.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的正方体,要求他们的边长分别为0.1m、0.2m、0.3m。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是3kg、21.6kg、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A.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B.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D.以上结论都不对【答案】B【解析】甲的体积:V甲=0.1m×0.1m×0.1m=0.001m3,则甲的密度:ρ甲==3×103kg/m3;乙的体积:V乙=0.2m×0.2m×0.2m=0.008m3,则乙的密度:ρ乙==2.7×103kg/m3;丙的体积:V丙=0.3m×0.3m×0.3m=0.027m3,则丙的密度:ρ丙==2×103kg/m3;因为ρ乙=ρ铝,所以乙是合格品;因为ρ丙<ρ铝,所以丙是次品;因为ρ甲>ρ铝,所以甲是废品。故选B。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一个物体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都无关,故A正确;同种物质密度一定,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B错误;冰熔化为水,状态变了,但质量是不变的;根据水的反常膨胀,体积变小;根据ρ=m/v,在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C错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关,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故选A。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①测量牛奶的密度:需要用天平测量牛奶质量,用量筒测量牛奶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完成。②用天平测量戒指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戒指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可以完成。③取一小段铜导线,可以测它的质量、体积,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总质量,就无法得出它的长度,不能完成实验。④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用天平测量铜球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和铜的密度比较,可以完成实验。⑤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先用天平测量50个大头针的质量,求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用天平测量一堆大头针的总质量,求出一堆大头针的数量,可以完成。故选C。4.某同学用称量为500克,最小刻度为0.2克,最小砝码为5克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衡量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质量是75.2克,则铁块实际质量是( )A.74.8克B.75克C.75.2克D.65克【答案】A【详解】天平使用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的指示值。当左右盘放错时,可用左盘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指示值=右盘物体的质量。根据左右盘放错时的读数为75.2g可知,砝码质量为75g,游码的指示值为0.2g,所以此时铁块的质量为75g-0.2g=74.8g,A选项正确。5.分别由a、b、c三种物质制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千克/立方米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答案】B【解答】根据图像可知,a的密度为:;b的密度为:;c的密度为:。A.a物质的密度最小,故A错误;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千克/立方米,故B正确;C.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4倍,故C错误;D.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故选B。6.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大于0.9×103千克/米3??????B.?小于0.9×103千克/米3????????C.?等于0.9×103千克/米3????????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分析】(1)混合液体的总质量等于各种液体的质量之和,混合液体的体积等于各种液体的体积之和,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混合液体的密度;(2)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解答】假设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不缩小,那么混合液体的密度为:;由于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那么混合液体的密度肯定增大,即大于0.9×103kg/m3。故选A。7.小海从旅游胜地带回一块玄武岩火山石,如图甲所示,他通过多种方法测定这块玄武岩的密度。(1)方法一: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________,表示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量火山石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火山石质量为________g;③再用排水法测得火山石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算得了火山石的密度。(2)方法二:①将装有水的玻璃杯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清零,如图丙:②火山石用细线绑住悬挂着浸没于水中,电子秤示数为8.6g,如图丁;③结合方法一中测得的数据,小海算出火山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分度盘中央刻度线;21.6(2)2.5【解析】【分析】(1)①使用天平时,如果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者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那么表示天平平衡;②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2)电子秤的示数就是火山石排开水的质量,根据计算出它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即可。【解答】(1)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表示天平平衡;②砝码质量是20g,游码质量是1.6g,那么火山石的质量m=20g+1.6g=21.6g;(2)火山石的体积;火山石的密度为:.故答案为:(1)①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②21.6;(2)③2.5知识点2:物质的比热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高温物体放热,降温;低温物体吸热,升温。2、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用符号Q表示,热量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3、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意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4、比热表的阅读: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比热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反之则相反。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升温慢。)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典例精讲】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吸收热量比乙的多B.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答案】D【解析】A.根据题意知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甲乙,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由于不知加热时间,所以,无法比较甲乙吸收的热量,故A错误;B.物质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故B错误;C、D.由图像知道,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的温度升高的快,由Q吸=cm△t知道,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升高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乙的比热容较大,故D错误,C正确。2.星期天,小林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6: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一时刻图线,如图所示.则可以判断()A.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B.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C.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D.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答案】A【详解】水池的水和空气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温度变化较小的乙是水温的图线。故A正确.BCD错误。3.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取出,分别放置在足够大的0℃的冰块上,直至冰块停止熔化。(已知c铝>c铜,铝块和铜块放出的热量被冰块完全吸收)则(??)A.?放置铝块的冰块熔化得更多B.?放置铜块的冰块熔化得更多C.?放置两金属块的冰块熔化得一样多?????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铁块和铝块在沸水里煮较长一段时间,因此铁块和铝块的末温应与水温相同,即铁块和铝块的末温t相同,又已知铁块和铝块质量m、初温t0也相同,但c铁<c铝,故Q铁吸<Q铝。【解答】已知c铝>c铜,铝块和铜块放出的热量被冰块完全吸收,铝的热熔大,吸收得热量多,放出的也多,最终融化的冰块越多。故选:A4.一根均匀的铁棒,质量是m,密度为ρ,比热容是c,去掉1/2,则剩余部分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分别为(??)A.?m、ρ、c???B.?1/2m、1/2ρ、1/2c??C.?1/2m、ρ、2c?D.?1/2m、ρ、c【答案】D【解析】【分析】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密度和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解答】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2,所含物质减少1/2,即剩余部分的质量变为1/2m,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无关,都不变。故答案为:D。5.甲、乙两物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搅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将甲取出,再把乙放进去(假设没有热损失)搅拌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由此可知( )A.?甲的比热大?????????B.?乙的比热大???????????????C.?两者的比热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者的比热【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各自杯中水吸收的热量,由题知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也就是甲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由于水的温度越来越高,所以乙物体的末温比甲物体的末温高,即乙物体降低的温度少;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出相同的热量,乙物体降低的温度少,所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解答】先后将甲乙两物体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甲乙两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乙物体的末温高,乙物体降低的温度少;根据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降低少的比热容大,可知乙物体的比热容大。故答案为B。6.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答案】晶体;80;吸热;大于【解析】【分析】(1)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2)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它的熔点;(3)由于实验时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因此时间相同就意味着吸收的热量相同;AB段是固态,CD段是液态,比较10min内升高温度的多少;根据公式可知,△t越小,比热容越大。【解答】?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它有熔点,因此它是晶体,而它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不断的吸热;AB段该物质是固态,10min内从50℃升高到80℃,那么升高的温度△t=30℃;CD段该物质是液态,10min内温度从80℃升高到100℃,那么升高的温度△t'=20℃;因为△t>△t',所以c固<c液。7.?同学们在进行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的探究实验.(1)实验中需要测量水的质量.①小范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怎样操作?②如图甲,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________? g.(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将________?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小范测得水的初温是3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则水温升高了 ________?℃.(3)实验中,加热与水等质量的沙子,使其与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发现比水升高的温度高.请写出实验的结论.【答案】(1)71(2)温度计的感温泡 ;16(3)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吸热能力强.【解析】【解答】解:(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调节天平平衡.②由图示天平可知,其示数为:20g+50g+1g=71g.(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将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水中;由图示温度计可知,其分度值为1℃,示数为46℃,温度升高力:46℃﹣30℃=16℃.(3)加热与水等质量的沙子,使其与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发现比水升高的温度高,由Q=mc△t,可知,水的比热容c大,水的吸热能力强.故答案为:(1)①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②7l;(2)温度计的感温泡;16;(3)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吸热能力强.【分析】(1)使用天平前要对天平调平;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天平的示数.(2)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测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由图示温度计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然后求出升高的温度.(3)相同质量的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弱,物质升高的温度越低,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密度与比热知识点讲解+习题(学生).doc 第四章--密度与比热知识点讲解+习题(教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