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2.2 运动的规律性(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2.2 运动的规律性(学案)

资源简介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2运动的规律性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
1.运动、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概念
2.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4.意识的能动作用。
关键能力:  
1.通过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2.能够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基础梳理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特征
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表现 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结论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意识分类 判断标准 具体作用
正确意识 符合客观规律 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错误意识 违背客观规律 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错提示
1.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
答案:×
解析:人在尊重客现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或者幻想的世界。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普遍性。( )
答案:×
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客观性。
3.所有的美好注定都有时限,所有的花颜注定终会枯萎。因为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答案:√
4.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
答案:√
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答案:×
解析: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6.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
答案:×
解析: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本身,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7.小明观看了70周年国庆阅兵后,激动地参加了空军招飞。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答案:√
8.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
答案:×
解析:意识无论是反映亊物的现象,还是反映事务的本质,都具有 能动性、创造性。
9.意识具有能动性,就是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答案:×
解析:意识具有能动性,不单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还包括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等。
10.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答案:√
深化探究
1.2013年是我国的多灾之年:3月30 拉萨矿区滑坡 83人被埋, 4月20 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7月9 四川等地遭遇特大洪灾、8月15日,受强台风“尤特”外围环流影响,潮汕地区遭遇50年一遇的强降雨袭击,多地房屋被淹,揭阳普宁市28个乡50万人受灾,8人死亡,汕头潮阳、潮南区近120万人受灾,2人溺亡。9月22日强台风“天兔”致广东21人遇难,汕头海水倒灌淹城……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巨大影响。
对此,有人认为:巨大的自然灾害是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必然,与人类无关,人类也无能为力。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农牧民粮食消耗总量的60%。但由于土壤肥力差,青稞平均亩(1亩≈666.7平方米)产只有100千克左右。
尼玛扎西参加工作后,围绕青稞增产忘我地投入科研。他说:"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和对西藏大学生的特殊帮扶政策,为我的青稞梦想铺平了道路。党中央对西藏的系列惠民政策,让我从一个普通的藏族农村娃,成长为一名青稞专家。“尼玛扎西在研究中大胆提出青稞加工要突出β—葡聚糖含量品种等想法,带领团队长期在试验田里对成千上万的育种材料进行对比观察、积累素材。 尼玛扎西不断调整优化育种目标,主攻青稞茎秆弹性与抗倒伏品种选育,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培育,最终研究出了一种具有产量高、产草多、抗倒伏、抗蚜虫、籽粒白等优点的青棵新品种,并最终通过品种审定,被命名为“藏青2000”。目前,该品种平均亩产可达350千克。
尼玛扎西先后被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人选和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他说:“个人的荣誉、金钱、权力都比不上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我要为自己的梦想继续努力,不断选育出被农民拍手叫好的青稞优良品种,带领团队创造新的育种奇迹,造福西藏各族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尼玛扎西为什么能带领团队创造育种奇迹,造福西藏各族人民。
3.两个不如意的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太痛苦了,是不是该辞掉工作?”师父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两人回去后,一个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没动。十年之后,回家种田的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成了经理。一天,两人相遇,农业专家说:“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不过一碗饭嘛,何必在公司受气,所以我辞职了。”那经理笑道:“‘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少计较。”两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给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
(1)两人对师父的话理解不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科学精神)
(2)两人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科学精神)
随堂训练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
①“枯”与“荣”的转化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
②“枯”与“荣”都是“原上草”的一种存在方式
③“枯”与“荣”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
①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④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2020年,一只蝙蝠的自述在互联网上火了,“人类所做的一切,大自然可都记得”。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
②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在根本上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
③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
④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8个节气24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规律是事物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经济增长具体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今年已经是第4次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年度增长预期目标,前3次分别为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这表明( )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当前,我国各地正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这种做法是基于( )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始终制约着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③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是我们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 )
①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9年3月18日上午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 )
①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②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深化探究
1.答案:①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地震等现象是自然规律运动的必然。
②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人类的活动一旦违背自然规律必须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像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有关,并不完全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
③但是,人类在自然客观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答案: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 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对物质有能 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大胆提出青稞加工要突出β—葡聚糖含量品种等想法,探究青稞育种的本质 和规律,抓住青稞育种的科学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 识,克服困难,带领团队创造新的育种奇迹。
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尼玛扎西在研究中大胆地提青稞加工要突出β—葡聚糖含量品种等想法,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尼玛扎西认为个人的荣誉、金钱、权力都比不上 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并带领团队创造育种奇迹,这说明正确的 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答案:(1)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随堂训练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概念。“枯”与“荣”的转化其实是物质的运动变化,而不是概念的运动,①错误。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②④正确。“枯”与“荣”都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不是意识,不是对存在的反映,③错误。
2.答案:A
解析: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也没有“大地不老”的现象,①④说法正确。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说法错误。虽然物质决定意识,但人在红尘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做到在红尘面前不染其心,③说法错误。
3.答案:D
解析:从哲学角度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③④符合题意。人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①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说法错误。本题选D。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在根本上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①②符合题意。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永恒的,③错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错误。
6.答案:D
解析: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8个节气24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这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稳定的、必然的联系,②④入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排除。
7.答案:B
解析: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经济增长具体目标,这表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①③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B。
8.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②③符合题意。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被突破,①④错误。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意识的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①说法错误。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意识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③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①说法错误。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