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能力目标: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懂得应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难点:学生做到维护社会规则。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并思考三个问题:1、视频里游客做了什么?2、他们这样做产生了什么后果?3、造成这样的后果,你认为是谁的过错? 教师总结:遵守规则十分重要,若不遵守,后果很严重! 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三课第二框题:遵守规则。写板书同时出示教学目标。 接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学生回答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活动一:根据许巍的歌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请学生说一说你所理解的自由。并思考:如果人们都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将会怎么样? 教师总结:若人们都随心所欲,那这世上便没了秩序,陷入混乱。 活动二:根据学生刚才讨论的自由,现在来评析教材P27上方“探究与分享”中男士的行为,谈一谈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电话的“自由”? 教师讲述:这位男士有打手机的自由,但是他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该尊重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总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活动三:教师展示材料“车轮与方向盘的对话”请学生思考:规则和自由是否矛盾呢? 教师总结: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规则约束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自由。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人们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活动四:学生阅读教材P27下方探究与分析,讨论为什么这两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权利,最后却受到处罚? 教师总结:这两位乘客为了等到同伴上车而阻止火车启动,损害了整列火车上乘客的利益,他们违反了规则,扰乱了秩序。因此不应当受到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他们予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学生总结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自觉遵守规则 活动五: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考,请学生谈一谈是否有必要用会说话的斑马线来提醒行人勿闯红灯。 教师总结:此做法为他律,即需要通过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来遵守规则。 活动六:播放视频“许衡:我心有主”, 请学生分组讨论: 1你怎么看待“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观点? 2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许衡所说的“我心有主”? 教师总结: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人生有许多机会,能够坚持的自我心中的原则,面对诱惑,不因外部无监督,就放纵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高超的做人修养,是很难坚持的。 2许衡心目中的“主”就是自律。即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以自律之心坚守内心准则。心有主见,懂得自我约束,做到慎独,才能谓之为成熟。 活动七:请学生选一选,晚上,在没有摄像头的无人路口,你会等红灯吗? 教师讲述:遵守规则,还要做到发自内心敬畏规则,视为行动的准绳 。 教师总结:遵守社会规则,除了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因为他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要做到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思,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进而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请学生总结,如何遵守社会规则? 活动八:根据活动六,请学生说一说,如果你遵守了规则,却看到有人在闯红灯,你有什么感受?并谈谈如果遇到以下情况,你有什么解决方案? 1、你发现有人在随地吐痰 2、你发现有人在喷泉里洗手 3、你发现有人随意拿走公共财物 教师分析:可以请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来批评教育他们。或者自身去劝导他们。在劝导的过程中,应注意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只有人人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遵守规则,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使规则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利益。 教师总结: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活动九: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遇到不合理的规则,也要遵守吗?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展示材料“全国最短绿灯”请学生思考遇到不合理的规则,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遇到不合理的规则时,不要埋怨,更不要故意违反,我们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积极改进规则。 活动十:教师展示三则材料:“网络安全法新出台”、“全面取消农业税”、“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请学生思考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分别对应着: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对待规则的三方面内容:了解了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知道了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明白了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四)趁热打铁,完成导学案中习题。 (五)板书设计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二、自觉遵守规则 需要他律和自律 需要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三、维护和改进规则 坚定维护规则 积极改进规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遵守规则,主要分以下三部分:1自由与规则不可分,2自觉遵守规则,3维护与改进规则。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比较多,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题教材安排的探究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在播放“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引申出视频时学生自身参与感较弱,以及后面举例材料废除农业税与学生年代相隔较远,以致学生不能很好的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